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对于刚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水平不同,如何根据不同的学生来制订不同的习作方法,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地展开作文写作,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需要更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此作进一步的分析。
1.学生间存在的差异
(1)数目种类。以我班两个孩子为例。在与孩子和家长沟通后,我了解到两个孩子阅读的书籍数目种类略有差异,习作好的孩子各类书籍都看。从简单的作文书到蕴含丰富文学内涵的名著都愿意看,经常会让父母带着自己去书店选书,常常对各类书籍都爱不释手。另一个孩子则喜欢看故事书或者漫画书,从不深入思考书的含义,而父母常常又逼着他看一些作文书用以方便应试。看书有时候变成了一种任务。甚至看到书就头疼不已。
(2)阅读的方式。进入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很好地默读、浏览文章了。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习作较好的学生喜欢先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再反复阅读,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记住甚至背出来,常常侃侃而谈,把自己的收获说给父母和同学听。另一个孩子只是大致了解习作内容。对于词句中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不能很好地体会、理解,常常是看过就忘记了。
(3)理解和运用。常常在习作好的学生的作文中看到优美的辞藻和较华丽的语言,习作的结构也十分清楚,层层深入。细问下得知这个孩子有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会把读到的好的词句画下来,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在阅读中常常动脑筋,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慢慢的他也能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品来构思了。另一个孩子的作文出现两种现象,家庭完成的作文往往十分优秀,有抄袭的嫌疑,而学校完成的作文常常颠来倒去,语句凌乱,让人看不明白。原来他在家中常常根据老师习作内容要求照抄优秀作文,不自己动脑筋,也不去阅读自己抄写的作文,长此以往作文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只是简单地抄袭也根本谈不上任何理解与运用。
根据对两位学生的了解与研究,我了解到有些没有习作兴趣的学生对于写作是十分恐惧的。虽希望能够写出优美的、有意义的作文,但时常是手足无措、无可奈何的。于是我对比两位学生的学习方法,想总结一些帮助低升高学生提高习作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2.缩小差异,掌握方法
(1)鼓励阅读,培养兴趣。一个学期里我在班级中组织开展了2次“好书推荐会”的活动。第一次活动前,让学生回去读一本“三有好书”,即有意思、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推荐的好书。在活动时要求大家带好自己读的书本,到讲台前说说喜欢或推荐的理由,以及读后的一点感悟。让同学之间既有了积极的读书交流,又能通过他人的推荐对各式书籍产生浓厚的兴趣。会后鼓励同学们交换书籍,以6星期为一个周期,根据自己的时间与能力去向同学交换借阅书籍。在6周后再次开展推荐会,这次要求同学说说看了同学所推荐的书籍后自己新的理解及感受,在这样二次交流后,同学们能真正理解作品,对于优美语句、修辞手法等都有了一定理解和积累。全班同学在这样长期有针对性的活动中都能培养阅读兴趣,班级有了阅读氛围,大家的阅读量也有了大幅提升。
(2)紧抓课堂,课堂收获。根据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特点,苏教版语文在每单元课文结束后都会安排一篇习作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从教师角度说,教师必须在课前充分理解文本要求及教学重难点,再选择合适而又张弛有度的方式使孩子理解习作要求及习作方法。从学生角度说,学生必须在课上阅读及思考教师提供的例文,通过对鲜活真实而有血有肉的习作的欣赏及分析中总结归纳一些好的适用的习作方式。自己写习作草稿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在与班级交流后针对自己习作的问题进行反复修改。抓住每次习作机会,慢慢进步。
(3)勤写勤练,持之以恒。“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良好的习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锤炼。除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书本中每单元的习作外,学生应抓住所有练习机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也给班级中的孩子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和机会。除了每周安排话题作文或周记外。我还要求孩子以12人为一组完成循环作文。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有机会练习习作,并且对自己习作的优缺点有一定认识。在长时间的锻炼与积累中,真正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总之,作文并不难,它就在孩子的身边。要让孩子发现作文的魅力,喜欢作文,在反复的观察与思考中体会习作的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写好作文,缩小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差距。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
1.学生间存在的差异
(1)数目种类。以我班两个孩子为例。在与孩子和家长沟通后,我了解到两个孩子阅读的书籍数目种类略有差异,习作好的孩子各类书籍都看。从简单的作文书到蕴含丰富文学内涵的名著都愿意看,经常会让父母带着自己去书店选书,常常对各类书籍都爱不释手。另一个孩子则喜欢看故事书或者漫画书,从不深入思考书的含义,而父母常常又逼着他看一些作文书用以方便应试。看书有时候变成了一种任务。甚至看到书就头疼不已。
(2)阅读的方式。进入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很好地默读、浏览文章了。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习作较好的学生喜欢先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再反复阅读,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记住甚至背出来,常常侃侃而谈,把自己的收获说给父母和同学听。另一个孩子只是大致了解习作内容。对于词句中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不能很好地体会、理解,常常是看过就忘记了。
(3)理解和运用。常常在习作好的学生的作文中看到优美的辞藻和较华丽的语言,习作的结构也十分清楚,层层深入。细问下得知这个孩子有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会把读到的好的词句画下来,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在阅读中常常动脑筋,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慢慢的他也能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品来构思了。另一个孩子的作文出现两种现象,家庭完成的作文往往十分优秀,有抄袭的嫌疑,而学校完成的作文常常颠来倒去,语句凌乱,让人看不明白。原来他在家中常常根据老师习作内容要求照抄优秀作文,不自己动脑筋,也不去阅读自己抄写的作文,长此以往作文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只是简单地抄袭也根本谈不上任何理解与运用。
根据对两位学生的了解与研究,我了解到有些没有习作兴趣的学生对于写作是十分恐惧的。虽希望能够写出优美的、有意义的作文,但时常是手足无措、无可奈何的。于是我对比两位学生的学习方法,想总结一些帮助低升高学生提高习作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2.缩小差异,掌握方法
(1)鼓励阅读,培养兴趣。一个学期里我在班级中组织开展了2次“好书推荐会”的活动。第一次活动前,让学生回去读一本“三有好书”,即有意思、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推荐的好书。在活动时要求大家带好自己读的书本,到讲台前说说喜欢或推荐的理由,以及读后的一点感悟。让同学之间既有了积极的读书交流,又能通过他人的推荐对各式书籍产生浓厚的兴趣。会后鼓励同学们交换书籍,以6星期为一个周期,根据自己的时间与能力去向同学交换借阅书籍。在6周后再次开展推荐会,这次要求同学说说看了同学所推荐的书籍后自己新的理解及感受,在这样二次交流后,同学们能真正理解作品,对于优美语句、修辞手法等都有了一定理解和积累。全班同学在这样长期有针对性的活动中都能培养阅读兴趣,班级有了阅读氛围,大家的阅读量也有了大幅提升。
(2)紧抓课堂,课堂收获。根据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特点,苏教版语文在每单元课文结束后都会安排一篇习作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从教师角度说,教师必须在课前充分理解文本要求及教学重难点,再选择合适而又张弛有度的方式使孩子理解习作要求及习作方法。从学生角度说,学生必须在课上阅读及思考教师提供的例文,通过对鲜活真实而有血有肉的习作的欣赏及分析中总结归纳一些好的适用的习作方式。自己写习作草稿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在与班级交流后针对自己习作的问题进行反复修改。抓住每次习作机会,慢慢进步。
(3)勤写勤练,持之以恒。“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良好的习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锤炼。除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书本中每单元的习作外,学生应抓住所有练习机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也给班级中的孩子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和机会。除了每周安排话题作文或周记外。我还要求孩子以12人为一组完成循环作文。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有机会练习习作,并且对自己习作的优缺点有一定认识。在长时间的锻炼与积累中,真正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总之,作文并不难,它就在孩子的身边。要让孩子发现作文的魅力,喜欢作文,在反复的观察与思考中体会习作的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写好作文,缩小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差距。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