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影的真实性不是通过摄影机与荧幕再现现实生活,而是在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基础上展现艺术的真实.电影艺术应依赖于对影像与再现之物联系的开发而非否定,它的成熟也在其成为真实的艺术的过程中达成.艺术作品的传播必然与艺术接受者的心理相契合,电影作为现代技术发展下的艺术形式,在真实性的展示与追求中都超越了文学等传统的艺术形式,因此,电影的真实性问题不容忽视.《八月》是献给父辈的作品,是给父亲的散文诗,是导演对“不可靠的”童年记忆的追寻,是真实与假定的统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的真实性不是通过摄影机与荧幕再现现实生活,而是在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基础上展现艺术的真实.电影艺术应依赖于对影像与再现之物联系的开发而非否定,它的成熟也在其成为真实的艺术的过程中达成.艺术作品的传播必然与艺术接受者的心理相契合,电影作为现代技术发展下的艺术形式,在真实性的展示与追求中都超越了文学等传统的艺术形式,因此,电影的真实性问题不容忽视.《八月》是献给父辈的作品,是给父亲的散文诗,是导演对“不可靠的”童年记忆的追寻,是真实与假定的统一.
其他文献
表现主义绘画在20世纪初期流行于北欧诸国,最先在德国兴起,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精神上的混乱、困惑,以及文化上的危机.色彩作为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必然带有明显的情绪因素,这种主观感情和个人情绪的抒发在绘画中必然得到淋漓的体现.表现主义的画家以色彩作为情感抒发的重要手段,利用色彩的主观性、象征性、装饰性来塑造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表现主义的艺术家能够从自然界色彩中获得的感受去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想法,从而形成了艺术作品中“有意味的形式”.
马克思关于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论述,古典美论已有多种解说.本文从现代美学原理研究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马克思总结的人类塑造物体的“美的规律”.这里不再孤立地解释“美”是什么,再按照“美”的定义分析规律;而是在对人类审美创造活动做整体研究的基础上,在人类创造万类文明的大背景下,指出马克思说的“美的规律”贯彻于人类的审美与创造活动之中,是对人类创造文明事物总规律的高度概括.落到人类生存发展的实处,它就是活跃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审美创造规律,这是人类本质性的规律.
随着消费物质超级丰富的“后消费时代”的到来,出现了空前的“物资”消费热,丰富的“精神文化”消费也伴随而来.音乐作为文化消费的重要场域,面对后消费时代大众的高度参与性和开放性,如何运用当代青年人接受度高的音乐元素,借助新媒体、短视频等青年人喜爱的媒介,激发年轻人的审美热情和艺术创新,是当下值得探究的问题.
王安忆于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纪实与虚构》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它不仅为当代长篇小说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后继小说创作提供别样的价值与借鉴意义.分析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以细读文本的方式对自始至终浸透文本中的孤独寂寞这一主题感受与情感体验进行解读,试图寻找主体产生这种精神体验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分析主体如何在女性视角下消解孤独与寂寞,并探讨其寻根的价值与意义.
短篇小说《相似形》是日本现代女作家高桥多佳子的代表作,讲述了松山明子与女儿初子之间复杂微妙的情感故事.与传统作品塑造的母亲形象不同,文中的母亲不再是疼爱女儿和无私奉献的形象,而是嫌恶和嫉妒女儿的形象,从而使母爱异化.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着重探析母爱的异化及其背后的真相.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是本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应用型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只有通过应用型教学体系才能更加系统化地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以应用型教学模式为载体,让学生面向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动手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苦难书写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母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受时代背景的影响,苦难书写在各类文学作品中都有表现.沈从文的小说中也有很多对苦难的叙述,在他的苦难书写中,生命的苦难可以分为生存苦难和精神苦难,这是一种普遍性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创伤.在普遍性的生命苦难背后,生命由希望到绝望,一直在进行悲剧性的反抗,体现了生命存在的悲凉和伟大.沈从文对生命的苦难和反抗充满了爱和悲悯.在爱和悲悯之中,他试图挖掘生命苦难的情感共通之处,让人们在共情的作用下,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创造新的生命活力,实现对苦难的超越和升华.
电影《金刚川》以一个远离主战场的护桥任务为切入点,以桥作为空间中心进行叙事.从空间理论角度分析电影叙事,金刚川之桥具有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心灵空间多重内涵.“桥”这一多维空间的建构对塑造志愿军形象、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等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以《白蛇传》为代表的一批传统经典故事在国产动画中以不断创新的样貌呈现出来.从主题到内容,从人物到讲述,中国传统的经典故事被不断重复与移植,挪用与重构,成为了国产动画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经典故事也借由动画以不同的“回响”方式在当代持续产生着影响力.影片《白蛇2:青蛇劫起》自带一种使命感,试图以一种积极的故事呈现,鼓励当代青年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带给世人更多的思考与内省.诚然,这种追求和激烈让经典故事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
要深入地认识《流浪地球》的时代意义,需要把它放在纵横交织的坐标体系和历史发展的源流脉络中去认识.具体来说,把《流浪地球》放在中西科幻电影体系中去认识,这一作品使世界科幻电影体系具有了中国色彩,丰富了世界科幻电影的园地.把《流浪地球》放在中国科幻电影纵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认识,它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树立了标杆,具有开创性、突破性、奠基性意义.而从超出电影领域之外的视野来认识《流浪地球》对世界和中国所具有的时代意义,《流浪地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提供智慧,让世界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的力量.《流浪地球》还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