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上期)二、经常拿他跟“别人的孩子”比较。“你怎么就不能像XXX一样”……这些话都让孩子笼罩在自卑之中。三、把父母塑造成“牺牲者”的角色。“我为你付出这么多、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你为什么还这样”,这样的话可以迅速让孩子产生罪恶感,自暴自弃!
从小,郑渊洁就小心翼翼地维护孩子的自尊。有一次,因为郑亚旗在家活动,打搅了郑渊洁写作,郑渊洁就让爷爷来把儿子接走,可郑亚旗到了爷爷家,却不停地打电话给爸爸:“你写了多少页了?”郑渊洁意识到,孩子表面上高高兴兴去了爷爷家,但内心却担心自己是不是拖了爸爸的后腿,所以才不断地打电话问父亲写稿的进度,确定自己对父亲的影响。
假如郑渊洁的回答是儿子不在家,自己写得更多,那么,孩子心中会怎么想呢?会不会认为自己是爸爸的负担呢?想到这里,郑渊洁当即决定接回孩子,并告诉他:“你不在,我反而什么都写不出来呢!”
为了让儿子更确信这点,郑渊洁写不出东西的时候,就往稿纸上抄《红楼梦》,好让儿子相信,他在的时候,爸爸写得更多。郑渊洁写道:自尊与自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人性的本质就是渴望被接受、被承认、被认可、被欣赏,因此作为家长,不管您对孩子做什么,就是不能贬低孩子。
请输在起跑线上
郑渊洁说:“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成长过程,日积月累。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而人生,却如一场马拉松。
“没有阅历的知识会摧毁孩子!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年龄不相符的知识,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对知识的感悟不会深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厌恶。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受教育者对于所学知识感兴趣的程度,除了老师的教授方法,还取决于孩子对知识的感悟程度。举个例子,一个五岁的孩子对于《静夜思》只是机械背诵,而一位远离家乡的二十岁青年如果第一次看到《静夜思》,可能泪如泉涌,百感交集。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盲目炒作“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概念,让家长太过注重给孩子提前堆砌知识,却忽略了好奇心与想象力的保护。郑渊洁将孩子上学比喻成建船。“上学就是用学到的知识建造一艘船,孩子获得的知识越多,这艘船就建造得越大、越坚固。”
可是,想象力呢?如果知識为船,那么想象力就是水。“没有水,孩子的这艘知识的船就寸步难行!”因此,“留住孩子的好奇心,比让孩子获得什么,比如获得好的考试成绩更重要。”事实上,郑渊洁本人也正是靠着孩子的好奇心才得以一直创作。
他从1 978年写童话,到1 983年的时候,自觉灵感已经枯竭,这时,郑亚旗出生了,重新延续了老郑的童心。有一次,郑渊洁家的收音机掉到了沙发底下,收音机播放着音乐。正在吃苹果泥的郑亚旗听到了,就问爸爸:“咱家沙发里是不是有个乐队?”郑渊洁灵光一闪。于是诞生了《红沙发音乐城》。所以,“在学龄前,我们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是留住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瘸腿鸽
“每个孩子都是一片大海,束缚大海是不明智的。”郑渊洁如此写道。他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强者。有的家长看孩子怎么都不顺眼。郑渊洁就讲了一个小故事。他弟弟郑毅杰养信鸽挺有名。有一年,他的鸽舍生了一只腿有残疾的信鸽。这只瘸鸽没办法飞直线,郑毅杰认为它已经没有价值,就预备以一种仁义的方式放弃它,送它参加一次1000公里的超长距离竞翔大赛。1 000公里,别说拿名次,能归巢的信鸽都是凤毛麟角……但最后,这只瘸鸽竟然获得了冠军!
2006年4月30日,郑渊洁和弟弟带着这只瘸鸽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科学探秘》节目,承认当初看走了眼。事实上,多少孩子正像这只“瘸鸽”呢。有一个家庭,孩子的学习中等,但就因为“不够优秀”,一直被父母打压、贬低,父母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考不上清北,就是社会渣滓”,结果,孩子被生生逼到厌学,在家休学至今……“鼓励能将白痴变成天才。”郑渊洁写道。而郑渊洁自己,也正是这只“瘸鸽”。小学四年级就被开除,自此他被父亲领回家,自学成才。但父母从未打过他,做错了事,只是让他写检查。直至今日,郑渊洁功成名就,对父母感恩戴德。有一次,父亲问郑渊洁:“你一个人能把《童话大王》写多少年?”郑渊洁回答:“只要你和妈妈活着,我就一直把它写下去!”
父亲说:“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妈就一直活下去。”父亲信守着这份承诺,使郑渊洁在“童话”里越走越远。郑渊洁也继承了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将之传给孩子。在《朗读者》中,郑渊洁与父亲朗读了《父与子》:“我的儿子是一头小猪,这就足够了。我不羡慕别人猛虎的儿子,我也不嫉妒人家的千里马儿子,这个世界上绝了哪种生命形式都会导致地球毁灭,狮子和蚂蚁一样伟大,小草和人类一样重要……做父亲对待孩子只能干一件事:爱。”
据父母成长俱乐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