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写实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真”与“实”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i25163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西方写实绘画发展的600多年间,画家一直追逐无限接近视觉的真实,他们以每次科技的进步作为起点,不断研究客观规律、理性思考,终而达到了一种最大限度地接近对物理世界的客观再现。而中国传统绘画,却建立了一套与之完全不同的法则和审美体系,体现出东方哲学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也是中国人对客观真实的独特视觉表达。本文通过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客观世界中“真实”概念的理解和认知是有差异的。
  关键词:视觉真实 主体与客体 科学造型 写实与写意 兼容中西
  中图分类号:J209.9 文献标识码:A
  
  从哲学意义上讲,“真”是主体,“实”是客体。
  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是随着人类的历史而存在的,它的意义也是不断追求真实情感的过程,从原始的洞窟岩画、彩陶纹样到当代的照相写实、抽象水墨艺术,不同民族在不同文化背景与审美习惯的支配下,创造着不同形式的绘画艺术,使得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一 科技进步是西方写实绘画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
  回顾西方美术史,你会发现在20世纪以前的主流绘画,除去叙事性题材不谈,从绘画语言来说,是不断追求视觉真实的历史,这种写实性绘画的发展过程,每一次突破都是在科技进步的前提下发生的。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学和透视学的产生,艺术家直接参与研究和运用二者的成果,从而改变了中世纪壁画中人物和风景的僵硬刻板描绘,让画面更生动、更亲切地接近现实生活。在这个时期对解剖学做出贡献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能熟练掌握、运用透视法则的画家乌切罗最具代表性。之后的几百年间,虽然各个时期主流绘画时而追求自由奔放的巴洛克风格、时而又流行奢华的洛可可风格,但探索视觉真实的方向并没有偏离,到大卫、库尔贝所在的新古典和现实主义绘画时期达到顶峰。进入19世纪,艺术家还没有就此罢手,光学的发展又打开了绘画探索的另外一扇大门,我们熟知的印象派绘画就产生于这个时期。最早进行绘画色彩真实探索的画家应该是英国画家透纳,在他的启蒙下当时的世界艺术中心巴黎出现了一批有志于改变固有学院规范的画家,其中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等人,到后来的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和西涅克作品的风格特征和科学分色图几乎没有太大区别了,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成果启迪了画家,他们智慧地发现了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色彩上更大限度地接近了视觉的真实。
  试想,难道印象派之前的画家就看不出来在阳光下的阴影中有蓝色吗?为什么在几百年里的西方绘画总是笼罩在黄褐色调中?我想这其中会有几种原因:其一是材料学的发展,19世纪以前的画家常用的颜色一般最多不超过7种,多为植物颜料和矿物颜料,1856年合成颜料的发明,是现代颜料工业的里程碑,化学工业生产的合成颜料品种多、成本低,优质的合成颜料在着色力、耐光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优于一般的天然有机颜料,经过合成加工的无机颜料可以代替绝大部分天然矿物颜料。这时期的颜料品种已超过20种,材料学的发展为绘画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其二是现代光学的成果对绘画产生了影响,其实,早在17世纪后期牛顿的分色光谱发现一直没有受到画家的重视,直到印象派画家莫奈运用提纯的鲜艳颜料造成的视觉距离混合规律创作,从此印象主义绘画诞生了,也可以说牛顿的实验光学支配了印象派之后的视觉艺术。还有一种原因,那一定是古代画家思维的惯性,受到大的文化背景和时代审美以及前人成就的心理控制等等。1839年法国画家L·达盖尔发明了照相机,之后照相机可以提供更客观的图像,一些画家便利用相片来进行创作(画家德加、劳特累克的作品,在创作素材的准备上,相片起了很大的作用)。到了20世纪中叶,出现了照相写实主义绘画,更是把视觉真实推向了极致。如果说,此前的画家有意或无意地回避照片的真实还是羞答答地利用相片,那么此时受到美国商业广告和流行文化影响的照相写实主义画家,已经彻底摆脱了照片对绘画造成的心理障碍,大大方方地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创作了。而且,大多数画家以巨大的画幅呈现细致入微的描绘,连毛孔和发丝都精心刻画,每个细节已经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客观视觉真实,所以这种绘画也称之为超级写实主义绘画。代表画家有克罗斯、戈英斯、皮尔斯坦等人。超写实绘画从美国开始流行并一度风靡世界。这种绘画风格单从视觉真实而言,的确做到了前无古人。科技文明的进步更加完善了西方写实绘画艺术所追求的视觉真实。
  二 以哲学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绘画追求对客观物象的写意性描述
  中国儒释道一体的哲学观念对包括绘画艺术在内的各种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画家对自然的理解也和西方完全不同,他们可以寄情于山水花草,并赋予客观物象于灵性,对于题材的选择则更具象征意义,例如“梅、兰、竹、菊”与自身修养及道德品格的联系。
  古时对一幅作品的优劣判定极为抽象,好的作品有“神形兼备”的说法,这里所讲的“神”就是心理的真实感,中国画家所说的“神”也可以理解为文人所追求的“意境”,依照这种追求来看,最高成就无疑属于徐渭、朱耷、石涛等人,到近代的黄宾虹、齐白石都属于此类大家。千百年来,为了使绘画更靠近“神似”,从而达到生动感人,古人总结了类似“谢赫六法”等理论体系,“六法”中将“气韵生动”作为首要,可见作品的生动性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为了追求作品中的“神似”甚至可以牺牲某些“形”的干扰,正所谓“得意忘形”之说。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近代绘画大师齐白石更是悟出“似与不似之间”为最高表现形式,所以我们看中国古代绘画,发现人物画并非主流题材(当然也不能否认像梁楷、陈洪绶等大师的人物画成就,只是有此造诣的画家甚少),而山水和写意花鸟作品的成就为更突出,因为这两种题材对画家来说自由度更大,旧文人在封建时代被各种清规戒律所束缚,只有书法和绘画可以自由地发挥与创造、抒发情绪。作品中一般包含诗、书、画、印四个要素。有“诗”必然会追求“意境”,正所谓“文人画”,也就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最璀璨的明珠。
  看来支配中国绘画发展的是东方哲学,而这种哲学包含着一个民族数千年来的政治、文学、历史的遗产。所以直至今天,中国传统绘画对于西方大多数人来说仍是陌生的,他们很难理解中国绘画里水墨中所追求的“法”与“道”的意义。因为它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绘画得以发展的科学基础。
  三 西方写实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对客观世界的表达差异
  用最简单的语句来阐述西方写实绘画与中国绘画的差异,那就是一个重“写实”、一个重“写意”,一个重理性、一个重感性。一个侧重视觉真实(在西方人看来绘画的视觉真实可以无限接近心理真实)、一个侧重心理真实(中国人认为心理的真实会更靠近视觉的真实,这就是中国人第一次看到有亮面和暗面阴影的写实油画反而认为不真实的原因)。也即一个是为“写实”而“写实”,一个为“写意”而“写意”。
  “写实”的为了更写实,不断探究,利用仪器等比放大或缩小,合理运用科技成果,在绘画方式和材料上都不断进行改良,努力实现画面中物象的形于色准确无误,再现客观世界。“写意”的为了更写意,可以总结与继承前人的成果,不断简化形式与方法,可以放弃物象外在的客观性,进行夸张描绘,甚至达到抽象。
  西方写实绘画能够成为主流艺术,是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表现叙事性主题,能更好地为统治阶层和上流社会用来说教和记录他们的奢华生活,当20世纪民主社会与新科技的追逐成为世界主流时,当写实绘画借用影像技术发展为超级写实时,这种历史传承又转化为挑战视觉极限的个人表达。
  中国传统绘画,也是在时代变迁中完成了它涅般的修炼。单从工具材料和方法上来看,中国传统绘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变得更加单纯。代表着中国传统绘画最高成就的徐渭和朱耷,他们几乎只用黑白二色即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齐白石用最单纯的色彩和最简约的笔法画出了最生动感人的世界,在他们的作品中,山石是有生命的,荷花在风中摇曳、鱼虾在水中嬉戏,可你发现那虾的周围没有画水……这就是中国人对“真实”最亲切的描述。
  四 两种文化的碰撞后的交融实践
  元代以后正是中国文人绘画发展的黄金时代,一直到明清时期,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给这个古老的帝国带来了更为先进的科技文明,也带来了发展成熟的西方艺术。这些人中不乏绘画高手,代表人物有利玛窦、邓玉函、王致诚、郎世宁等人,他们需要融入中国社会,同时也在中国美术史上完成了他们第一次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造。作为西方人他们有着中国画家所不及的科学造型能力,但因其作品缺少东方审美中的“神”而不被中国传统主流文化认可。他们中的一些人,能熟练运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虽然从作品构图、题材上尽力去靠近中国画的传统法则,也加入了西方绘画的阴影法来塑造物象的立体感,但却失掉了中国画家所追求的对作品“意境”的传达。虽然这次改造并不成功,但对后来的中国画发展还是提供了参考价值。
  1908年,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被严复翻译成《天演论》介绍给中国,使中国人开始真正认识并接受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五四”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包括中国绘画。一些画家赴欧洲和日本学习了西洋写实绘画技巧并回国进行中国画的改造,尝试把两种绘画进行结合,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例如岭南画派的形成和徐悲鸿学派及林风眠体系的完善,但也患得患失。他们之中笔者认为林风眠体系更接近东西方皆认同的“真实”概念,例如吴冠中、苏天赐等画家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因为中国传统艺术更强化主观感受,虽然历史没有接受来自像郎世宁兼容东西的视觉创造。但西方画家的实践在东西方美术交流史上还是很有意义的,今天看来20世纪中国历史选择的徐悲鸿学派也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意义更大于学术意义的缘故。毕竟写实绘画转变为现实主义主题创作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会更加直接。
  我们现在可以回到本文开头的介入点,唯物主义哲学认为 “世界上物质实体的以外都是抽象的”,艺术中的“真”也是抽象的、主观的,所谓“主体”。这种“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会存在不同的理解,西方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写实绘画无疑更靠近“实”的概念,在视觉上更理性地再现了现实物象,也就是说的“客体”。中国传统绘画重个人主观感受,也有意或无意地消解了客观物象的束缚。然而哲学意义上的最大限度的主客合一必然是所有画家的追求目标。
  人类绘画艺术的发展,东西方大致都经历了原始崇拜、宗教绘画、宫廷绘画、市井绘画(包括文人画)和个体表现等主题的演化,表现形式或材料是多样的,但追求真实的目标没有改变,都经历了视觉传达到心灵传达再到观念传达的过程。了解不同体系绘画艺术的形成及背景的异同,是画家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必然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 苏利文:《东西方美术的交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2] 王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油画四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3]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西方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 谢弗勒尔:《色彩对比论》,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6] 罗伯特·贝弗利,张敢译:《向大师学绘画》,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
   [7] 王风华、贾明:《超写实表现素描》,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年版。
   [8] 徐天进:《〈重生〉当代艺术的跨学科思考实验报告》,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2007年版。
   [9] 王风华:《超写实素描的分析研究与训练方法》,《当代艺术》,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期。
  
   作者简介:王风华,男,1971—,陕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油画创作,工作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我区地处中原,农业气候资沅十分丰富。从当前烟草生产看,还没有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沅。现根据我区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一下烟草生产的丰富汗力。一、早春有充分的光能,热能可
元代画家钱选有《秋江待渡图》,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中间部分是如镜的江面,空阔渺远;远处乃是绵延不绝的群山;近处,红树一簇,树下有几人引颈眺望,而江面上隐隐约约有一
简要介绍了流化床反应器较固定床反应器具有的优点,以及国内外主要公司在葸醌法移动流化床生产过氧化氢中所用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蒽醌法是全球H2O2生产的主要方法,预计相当长一
简要介绍了蒽醌法的工艺和工作液所用溶剂的规范.重点介绍了二异丁基甲醇(DIBC)、醋酸甲基环己基酯(MCA)、四丁基脲(TBU)、取代的(环)脲、取代的酰胺、氨基甲酸酯、三嗪化合
[下部]老年:一生乒乓情 我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退休后,一身轻松地投身于乒乓球运动。 我参加了省老年乒乓球协会,每天精神抖擞、风风火火地与球共舞。我们组队去长沙、江西、
最近几年,夏橙生产量的发展很快,七五年全国生产量为十七万五千吨,在我国正在发展成为仅次于温州蜜柑的第二位品种。夏橙在品质管理上从过去的完全成熟再采收向早期采收过渡
音乐是迷幻世界里的天使,音乐里的黄征忧郁、苍惘,现实中的黄征阳光、好动。他在MV里玩篮球、打拳击,他代言2003CBA联赛,他是滚石战国、梦舟足球队主力前腰,还有,他也是一个
把肥料配制成低浓度的水溶液,喷到叶、新梢和幼果上,使树体吸收利用,这种追肥方法叫根外追肥,也叫叶面喷肥。它具有简单易行,用肥量小,发挥作用快,可及时满足果树急需的优点
坐落于钱塘江畔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是我省的“明星工厂”。特别是原先设立于杭州黄龙洞的于去年合并进入这座学院的原浙江艺术学校,更是人才辈出、巨擘林立,曾在这里执教的
近几年来,我国有不少单位开展了应用病毒防治松毛虫的研究,对于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的染色方法,一般认为难于掌握,在显微镜下多角体不易识别。对此,我们做了一些研究和试验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