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会计行业。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会计行业带来的变革,在此基础上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提出几点优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专业;教育教学
一、“互联网+”概述
2015年7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11个具体行动。会计作为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将从“互联网+”带给会计行业的影响入手,探讨高职院校应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模式以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改革浪潮。
二、“互联网+”带给会计行业的变革
(一)“互联网+”推进会计服务水平升级
在“互联网+”作用下,现代会计服务体系变得日益丰富,传统的会计服务主要是为企业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而“互联网+”时代的会计服务在提供相关信息的同时,主要致力于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全面、及时、相关和可靠的决策信息与管理信息。
(二)“互联网+”助力会计服务效率提高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运作高效,自然会对会计服务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互联网+”,企业可以编制实时财务报表,使会计核算从事后发展事中、事前,财务管理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会计监控从间断性发展到持续性,使得会计数据更具有决策意义,财务信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互联网+”促进会计服务平台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会计服务平台建设是关键,企业应加强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开放式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聚拢大数据,为所有者和管理者提供广阔的服务空间。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撑下,企业建设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才有了可能。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
“互联网+”带给会计行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传统的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是以核算和监督为主的会计人才,一般定位于小微企业的会计岗位。为了适应“互联网+”带给会计行业的冲击,只有重新定位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多元化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引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等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确定“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相关政府、机构应当通过企事业单位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针对目前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和供给进行重新分析、定位。市场需求研究各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职业资格、素养以及岗位能力等要求,市场供给则研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聘请专家组成委员会,进行比较分析,共同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建立多元化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在确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后,应当结合互联网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增设网络安全、大数据技术、XBRL等相关课程。同時,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应加强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企业战略和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为将来踏入会计岗位进行职业判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引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接受新事物较快,老师应抓住学生的特点积极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在“互联网+”背景下,使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无数教师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高职院校的老师可以借助蓝墨云班课等教学软件,建立虚拟教室,实施翻转课堂,引导学生通过手机来学习专业知识,使手机不仅仅是娱乐工具。
(四)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操练。尽管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设置有会计手工模拟、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和ERP等实践课程。但仍然和“互联网+”背景下,操作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要求相差甚远。会计实践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内,而校外实践教学要依靠校企联合,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让学生参观学习,由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管理人员按照企业实际操作情况来引导学生完成实习基地的实践活动。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目前,同时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教师还比较缺乏。因此,首先,应当对会计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到国内外先进的机构或比较成功的企业进修学习,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训;其次,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的实践中去,切身体会互联网给会计实际工作带来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言之有物,更加生动。
综上所述,我们强调在“互联网+”背景下对高职会计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其根本目的是希望高职院校能够紧跟互联网的浪潮,培养出符合“互联网+会计”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技能素质的要求,满足学生学有所长、能快速适应社会不断进步随之提高的现实愿望,使学生高质量就业,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周蕊吴杰.“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2015(24).
[2]彭文如.“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会计教学方法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1).
[3]戴柏华.适应新常态融合促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下的会计改革与发展[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8).
[4]高一斌.“互联网+”与大会计时代[J].金融会计,2015(15).
[5]张利.浅谈“互联网+”时代下职业院校财会教学应声而变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5(18).
作者简介
王清云(1983—),女,湖北襄阳人,硕士,长江职业学院讲师,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学、高职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专业;教育教学
一、“互联网+”概述
2015年7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11个具体行动。会计作为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将从“互联网+”带给会计行业的影响入手,探讨高职院校应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模式以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改革浪潮。
二、“互联网+”带给会计行业的变革
(一)“互联网+”推进会计服务水平升级
在“互联网+”作用下,现代会计服务体系变得日益丰富,传统的会计服务主要是为企业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而“互联网+”时代的会计服务在提供相关信息的同时,主要致力于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全面、及时、相关和可靠的决策信息与管理信息。
(二)“互联网+”助力会计服务效率提高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运作高效,自然会对会计服务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助“互联网+”,企业可以编制实时财务报表,使会计核算从事后发展事中、事前,财务管理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会计监控从间断性发展到持续性,使得会计数据更具有决策意义,财务信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互联网+”促进会计服务平台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会计服务平台建设是关键,企业应加强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开放式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聚拢大数据,为所有者和管理者提供广阔的服务空间。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撑下,企业建设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才有了可能。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
“互联网+”带给会计行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传统的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是以核算和监督为主的会计人才,一般定位于小微企业的会计岗位。为了适应“互联网+”带给会计行业的冲击,只有重新定位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多元化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引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等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确定“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相关政府、机构应当通过企事业单位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针对目前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和供给进行重新分析、定位。市场需求研究各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职业资格、素养以及岗位能力等要求,市场供给则研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聘请专家组成委员会,进行比较分析,共同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建立多元化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在确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后,应当结合互联网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增设网络安全、大数据技术、XBRL等相关课程。同時,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应加强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企业战略和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为将来踏入会计岗位进行职业判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引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接受新事物较快,老师应抓住学生的特点积极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在“互联网+”背景下,使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无数教师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高职院校的老师可以借助蓝墨云班课等教学软件,建立虚拟教室,实施翻转课堂,引导学生通过手机来学习专业知识,使手机不仅仅是娱乐工具。
(四)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操练。尽管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设置有会计手工模拟、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和ERP等实践课程。但仍然和“互联网+”背景下,操作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要求相差甚远。会计实践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内,而校外实践教学要依靠校企联合,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让学生参观学习,由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管理人员按照企业实际操作情况来引导学生完成实习基地的实践活动。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目前,同时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教师还比较缺乏。因此,首先,应当对会计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到国内外先进的机构或比较成功的企业进修学习,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训;其次,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的实践中去,切身体会互联网给会计实际工作带来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言之有物,更加生动。
综上所述,我们强调在“互联网+”背景下对高职会计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其根本目的是希望高职院校能够紧跟互联网的浪潮,培养出符合“互联网+会计”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技能素质的要求,满足学生学有所长、能快速适应社会不断进步随之提高的现实愿望,使学生高质量就业,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周蕊吴杰.“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2015(24).
[2]彭文如.“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会计教学方法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1).
[3]戴柏华.适应新常态融合促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下的会计改革与发展[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8).
[4]高一斌.“互联网+”与大会计时代[J].金融会计,2015(15).
[5]张利.浅谈“互联网+”时代下职业院校财会教学应声而变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5(18).
作者简介
王清云(1983—),女,湖北襄阳人,硕士,长江职业学院讲师,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学、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