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指导策略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1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强调学生自主实践的课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过程,是该课程的显著特征和根本要求,但是没有教师对学生规范、有效的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易于陷入茫然与无序状态。因此,教师采取有效的指导策略,有利于强化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本文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总结教师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关键词: 实践活动课程 有效指导 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1]。笔者就近几年来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教师的有效指导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活动实施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最核心、最活跃也是最艰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是活动的亲历者、实践者和体验者,由于学生自身能力和活动的难度,学生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要教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适时地给予指导支持和管理,真正扮演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更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2]。
  一、指导活动的实施要明确目标
  活动实施目标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归宿和终点。有了明确的活动实施目标,教师就会清楚开展这项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何在?组织这些学生怎样开展活动?要求学生实践活动达到怎样的目标?有了这些实施活动的具体目标,教师就可以统筹规划,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活动的目的、意义所在。如在开展《消防疏散演练》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就事先安排好活动的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发生火灾紧急情况时的危害和防范火灾发生的意义;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逃生自救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和救助意识,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学会在紧急情况时如何应对和进行自救。再如开展翻越《毕业墙》的拓展项目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训练这个项目的目的、意义:学生要敢于挑战自我,没有不可能的事,不要因从未尝试而放弃,要重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只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各项任务方可顺利完成;掌握一些野外生存能力和自救、防护能力;树立在工作中必须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确立活动目标后,教师就能根据目标有序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加以适时的分阶段有效指导,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指导活动的实施前要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师对有效指导学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切入点。学情分析大致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有无知识经验、学生的年级班级情况、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分析。在活动之前,有了这些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大胆预测开展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将会遇到什么问题和情况?针对所发生的问题和情况如何应对解决?从而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如教师在开展五年级《巧手包水饺》的综合实践活动时,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发现五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仍不强,有些学生对水饺不是很了解,但五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大部分小学五年级学生对水饺是由什么原料做的是不清楚的,对于大部分小学五年级农村学生来说,没有实践过,甚至有很大部分学生没有吃过。因此,教师面临着学生年龄、知识经验、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问题,教师就要考虑怎么教,怎样教会学生擀饺皮和包馅等方面。这样,通过一番详细的学情分析,教师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这次活动给予更有效的指导。
  三、指导活动的实施要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关注过程就是教师在学生具体实施过程中,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发现学生的实践情况怎样,及时了解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收集来自学生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材料,并加以整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的不同阶段以任务为价值取向,才能有效指导学生落实活动任务。同时,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突出主体,切记不要包办代替,适度进行点拨[3]。教师也要适时地给学生纠正和鼓励,从而达到有效指导。如在厨艺美食课《我会做豆浆》实践活动中,教师就要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学生对发现为什么没有出豆浆时应如何处理,怎样才能磨得更细腻,有些小组的学生磨得很好等一系列信息材料。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推磨的方向是否正确、黄豆与水的比例是否恰当等一些提示性语言,让学生自己琢磨实践,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我们就可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使学生纠正错误,改进操作方法,有的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在学生成果分享时,教师可以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叫一些学生说说自己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自己成功的方面,教师也可以对一些学生的闪光点加以适当鼓励。
  四、指导活动的实施要关注小组的组建情况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它便于学生间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掌握沟通的技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4]。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师生共同可以享受到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让活动课更有魅力。所以,小组活动开展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效和质量优劣。因此,教师在学生组建小组时,要关注小组的组建方式,要明白学生的小组是通过完全开放的自由组合还是教师指定半开放的学生参与组合。因为不同的组建方式,教师要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并且要关注学生小组内的成员组成,了解小组内的学生个性,同时,要重视组内成员的任务分配。有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任务的分配需要做必要的干预小组做适当调整。譬如学生在参与《家乡美食—酿豆腐》实践活动时,按照男女比例分为四人一组。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一直有一位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教师发现这个情况后,及时介入。后经调查,原来这个学生寄宿在教师家里,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电脑,可他在小组成员中承担的任务是搜集资料。所以,这个学生很难完成这项工作,于是就不愿再参加这次的小组活动。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及知道这位学生与人沟通能力较强,于是就将这个小组成员进行一些相应调整,让这位学生担任采访整理任务。可见,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小组的组建情况直接影响每个成员能否主动参与,顺利完成活动任务。   五、指导活动的实施思路要清晰
  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是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和实践,但是往往学生缺少这些实践经验。所以,教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度地介入其中。学生在实践活动时,教师的指导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大局意识,做到要以学生为本,顺势而导。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的指导思路清晰,才能正确指导,达到效果。如学生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就必须引导好学生知道:我们开展这项实践活动到底要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目的。然后,引导学生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怎样做好这个事情。接着,要引导学生预设困难和问题,共同思考如何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帮助学生梳理了这些问题后,教师就有必要给学生做实践活动方法上的指导了。因为,在实践活动中运用一定的方法是学生顺利开展实践活动的必要保证。教师进行的系统方法指导工程,目的是让学生在今后的活动中有章可循。所以,在进行方法指导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进程的需要,激发学生掌握实施活动方法的求知欲,引领学生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并帮助学生提炼实践活动方法和运用方法。
  六、指导活动的实施任务要及时跟进管理
  学生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必须跟进管理,这对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及成果的取得都会有良好的保障作用。教师跟进管理的目的在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价值不随意偏离,防止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价值漂移、价值减损或目标模糊的问题[2]。比如在开展翻越《毕业墙》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提前提醒学生在做这项活动中的安全事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因为在没有任何求生工具的前提下,整个团队在规定短短的几分钟内就要全部翻越通过这堵有4.2米高墙,具有很大挑战性。这就要学生在活动前做好准备活动、拉手的正确方法、踩下面人的肩膀等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同时,教师要跟进学生在进行翻越《毕业墙》活动实施过程中做到紧张而有序管理,如保卫人员的到岗到位做好学生的防护措施,尤其是教师要对活动实施任务进一步跟踪拓展项目成果分享管理指导。再如学生要外出参观采访活动,教师就要提前提醒学生在参观采访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正如对工作人员的文明用语、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采访的侧重点等。在学生参观采访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及时提醒学生做好采访记录的材料整理,并做好时间上的规定限制,适时给予必要指导和评价。
  七、指导的活动实施要注重成果展示
  经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和研究学习,学生心中就有了自己对某一主题活动的想法,也就有了自己的结论。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最佳时机指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如何展示?这就少不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展示成果的要求:内容要生动有趣、说明要简洁有力、形式要丰富多样,指导老师根据他们研究的内容协助他们修改展示方式。教师要恰当地指导学生选择展示的形式和展示的内容,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展示的形式和内容符合自己的主题、还要自己最有特色、最优秀的,要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如开展《陶艺》实践活动时,每个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做出自己理想中的陶艺作品,教师就要对学生的创意作品给全班学生展示。在作品展示过程中,对作品的一些细节问题,教师也要及时给予点评指导,让学生把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以最佳创作效果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展示中充分体验成功,从而达到指导的效果。
  总之,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得更加精彩,需要教师全程有效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良好保障。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代替的独特角色。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能否进行有效的指导,直接关系课程实施的成效优劣,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快慢。所以,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指导更加有效,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4(2).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呼唤教师的有效指导[J].课程与教学,2006(8).
  [3]常宏.浅谈综合实践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4).
  [4]刘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2).
其他文献
摘 要: 昆曲艺术对现当代吴地作家的文学创作,无论是显在影响还是潜在影响,有着不言而喻的滋养作用,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苏州作家。本文主要以苏州现当代作家周瘦鹃作品为例,考察昆曲艺术对周瘦鹃文学创作的渗透作用。  关键词: 昆曲艺术 周瘦鹃 时代精神 文学性 移注与渗透  谈及周瘦鹃及其早年,毋庸置疑,他以通俗小说为人熟知;到其晚年,则专攻散文小品,五百多篇的精品散文流传后世,可谓现代文坛上一朵瑰丽
摘 要: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日益提升,所以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将其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政水平、综合素养,陶冶道德情操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国内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基于贵州师范学院实际情况,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问题与措施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政教育 教育机
摘 要: 伴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现实,高职生通用职业素养的高低逐渐成为其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深入分析高职生通用职业素养偏低的本质是由通用职业素养的隐性特征、通用职业素养展现的“滞后性”、形成的“缓慢性”及培养主体的“多元性”等因素造成的,结合多年高职学生管理经验,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提高高职生通用职业素养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学生 通用职业素养 对策  一、通用职业素
摘 要: 医教协同背景下,积极推进中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有机融合的制度,建立适应中医特点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各中医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新任务。本文对建立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紧密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介绍了开展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对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
摘 要: 推进和加强学风建设对于高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从明确目标原则、严格学风管理、加强学风督查、明确责任主体、建设骨干队伍、严肃考试纪律、开展学生活动、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教风建设等九个方面对加强和推进学风建设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高校学风建设 文化建设 吉首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学风是一所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治学精神、治
摘 要: 国士文化是不同时期文化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就是引领方向的文化坐标。泰州产生过不少国士级的大儒,如胡瑗、范仲淹、王艮等。国士文化的根本在于勤学苦思,在于躬行,在于创新,在于学以致用,但最重要的还在担当,没有担当情怀的儒生,即便是够得上大儒之称,亦成不了国士。泰州国士独领风骚的原因还在于这座城市的秀外慧中,在于这里的三水环境及人文底蕴。  关键词: 国士 泰州 知遇 担当  每座城市都
摘要: 学校是传承教育传统文化的领地,承载着文化建构的重要使命。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题材一直贯穿始终。本文以新课程音乐实验教材为例,阐述了基础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研究。  关键词: 民族音乐文化 基础音乐教育 音乐实验教材  一、民族音乐文化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的原始氏族社会就产生以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古代乐舞。到周奴隶主统治的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情境,把抽象的知识概念、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媒体 新技术 语文教学 应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
摘 要: 本文在深入剖析礼仪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以礼仪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并就其实施路径加以探究。  关键词: 礼仪教育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一、礼仪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  (一)礼仪原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准则契合  在现代社会,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用以律己、敬人的
摘 要: 语言表述永远无法穷尽作家胸臆间的奇巧,只能差强人意而为之。对语言表达不可越过的如此之困境,一些作家巧妙利用“言不尽意”所带来的积极的审美效果,尽量增加“言外之意”的信息量,有意识地保持艺术语言所能够实现的一种含蓄蕴藉的审美张力,从而为欣赏者的情感、联想与想象等心理机制的积极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但是这种力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品,在流传过程中会产生作者之言与读者理解之意相错位的现象。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