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快乐感动你我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7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信是事业的基石,成功是不断地攀登,用自己平凡的脚步走完伟大的征程。每天用心认真的工作,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别人,一天的爱心可能会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
  
  编者按:南方电视台是中国最年轻的省级电视台,因为年轻,所以它朝气蓬勃,快速发展成为国内第一个覆盖全球的粤语卫星电视频道。年轻的电视台有个年轻主持人,人们亲切的称他为“阿骆”,多年来,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他一专多长、集采编播策划于一身,除了播音主持外还活跃在新闻第一现场,参加了1998年抗洪救灾、1999年澳门回归、历届广交会、两届高交会、广州国际咨询会等重大新闻的采访制作,2002年《城事特搜》开播,加盟成为“特搜”成员之一,从业数年,获奖诸多,并于2010年成功获得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荣誉“全国金话筒”奖。本期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南方电视台的明星主持人——骆伟瑜。
  
  骆伟瑜,2001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毕业后进入广东南方电视台新闻专题部开始新闻播音工作。主要担任播音主持、记者、编辑的工作。2002年主持《城事特搜》、《南方报道》节目,2008年主持《搜进西部》、《第一故事》节目,2010年主持《亚运冲锋号》节目。目前主要主持《城事特搜》、《南方报道》、《第一故事》等知名节目。9年的从业时间,在工作的岗位上多次获奖:2004年度“金南方最佳主持人奖”、“广东省广播电视作品奖社教类一等奖”;2007年度荣获“广东省百佳电视节目主持人——时代新锐奖”、“广东省电视播音主持作品三等奖”、“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优秀团干”称号;2008年度“广东省SMC十大金牌主持人”奖、“广东省广播电视主持人奖二等奖”、“全国金话筒奖提名奖”、“南方电视台优秀共产党员”、“南方电视台优秀员工”称号;2009年度“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度“广东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播音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自信是事业的基石,成功是不倦的攀登。”是骆伟瑜的人生格言,在播音主持的舞台上他以幽默、睿智的主持风格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首先祝贺您获得了2010年的金话筒奖,您能谈一下将奖杯拿在手中时的感受吗?您觉得自己为什么能够站在领奖台上,您的优势在哪里?
  骆伟瑜(以下简称“骆”):能够把金话筒奖捧在手上,相信是所有播音员、主持人的梦想和追求。能够站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与全国各地的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并列在一起,我感到无限的光荣和自豪。我能够站在领奖台上,我觉得离不开几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有着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南方电视台作为一个新锐媒体在短短的十年发展当中,迅速地成为了主流媒体。而其中的南方卫视,更以其主打频道及全国唯一上星的粤语卫星频道的优势,不断地刷新收视点数和市场占有份额,呈现出收视节节攀升、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所有的这一切都给了主持人一个良好、开阔、强有力的后盾和舞台。让我们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得以施展自身的才能、张扬个性、专心创作。
  其次是有着一个优秀、无私的团队。电视是一个合作的艺术,再好的主持人如果离开团队也没有多大的用武之地。我能够获得金话筒奖离不开我们南方电视台这个团队里各岗位、各工种的所有同仁之间的默契、信任与支持。我无法预知如果没有同事们的协助配合我能否会有今天的成绩。
  再次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从入台到现在整整十年中,我一直勤恳的奋斗在一线岗位。我觉得自己的优势并不在于有多么专业或者言语有多么犀利,而是在于我肯在岗位上埋头苦干;肯做给予了我更多的机会;肯做给予了我积累经验和锻炼的机会;肯做让我从实践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修正;肯做更让我懂得了我所从事职业的使命和重要性。
  记者:您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同时您也是获得金话筒奖的第三位粤语主持人,您认为方言版节目的发展前景如何?
  骆:方言是一种原生态的文化积淀,对于本地方言,人们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不也反映了人们对乡音对家乡语言的眷恋么?我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粤语是我的母语,生于斯长于斯爱于斯。以粤语主持人的身份获得金话筒奖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誉,而且也证明了粤语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方言版电视节目是基于其本土化的特色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一般方言版电视节目风格亲切自然,语言的运用幽默风趣,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容易获得愉悦的心情,同时节目本身也会取得极高的收视率。但正是方言节目定位于本土化,故而其在观众群的选择上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了解当地文化,不懂当地方言,人家也不太可能愿意看你的节目。要想方言版电视节目有好的发展前景,就不仅要立足本地,也要兼顾其他地区的观众,要让节目“走出去”。
  就广东地区来讲,其地域文化的区域性浓厚,因此地方方言在各地相当流行及普遍,如客家地区、潮州地区、湛江地区等都有自己的一套方言体系。正因这样,方言版节目的发展更加应该学会在传承和发展自己方言体系的过程当中,如何让别人来接受方言,将其宣传推广出去。以做好本土方言节目为中心,把握契机推广是目前我们方言节目主持人所应有的共识,不能指望人人都可以说你本土的方言,所以就要学会用人家的语言表述你自身的方言。
  记者:您除了播音主持外,还采访制作了许多重大的新闻事件,比如说1998年的抗洪救灾,1999年地澳门回归,2008年的奥运会等,其中让您感触最为深刻的什么?
  骆:在一线采访拍摄当中触动太多了,大事件就不用说了,相信每一位参与的同行都可以写几大篇论文。就说前段时间我去云南拍摄了《寻电之旅》。就是去看寻一下,在输电保障这方面究竟都有些什么人?他们都在干些什么?平常在荒郊野外或者原始深林,我们见到的只有高高的铁塔,上面悬着高压电线,我们平时根本看不到下面的人。这一次我深入了云南的原始深林,跟随着这一些巡电工人巡电、排查故障、保障电力输送通畅等。一路走来可以说有血有泪,甚至在原始深林里也曾有绝望。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我这个城市人感受颇深,为了我们繁华大都市的正常用电,保障万家灯火、华灯璀璨,无数的巡电工人都在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在艰险万分、危机四伏的环境当中,无私的用自己的生命安全来保障着城里人的舒适与文明。我们城市人真要生在福中要知福。环保、省点、绿色不是口号,而是我们每一个社会公民都要致力做的事情,皆因每一度电都来之不易啊。
  记者:对于“直播间里的主持人”与“新闻第一现场的记者”,您更喜欢那个角色?
  骆:哈哈,直播间主持和新闻第一现场的记者在技术层面上来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如果简单来说,直播间的主持人着重把握、归纳总结、评论等。第一现场的记者讲究发现、挖掘、陈述等。我既享受新闻第一现场的突发挑战,也钟情直播间的畅快淋漓。其实,我努力从事主持工作之外,会更加积极参与到采访、编辑、策划等工作当中,通过在不同岗位的锻炼而成为多面手。立足于本职工作,加强业务能力的学习以及提高业务水平,使自己在主持岗位上业务过硬,采访、拍摄、编辑等也要熟练,对于电视节目的制作,新闻的采访与制播流程要熟悉。在这些基础上来加强组织策划的能力,我先后策划和拍摄制作了《德国浪漫之旅》、《搜进西部大型系列电视专题片》等,得到了领导以及观众的认同。
  记者:您认为作为主持人首先要具备的要求是什么,发音标准是必要的吗?
  骆:我不是读播音专业的,我是读广播电视新闻及电视编导的。我觉得发音标准是主持人的基本条件。但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我觉得可以分为基本标准、绝对标准。当然能够做到高标准的话这是最好的。但就现在行业发展趋向来看,现在的播音员与主持人再也不是以前那样,用优美的声线、标准的语音去朗诵或播报的时代。而是有个性化的意识传播时代。在更强调个人意识的传播时代,语音的标准有不受重视的趋势,但我个人觉得发音的标准无论如何都是一项基本原则,就算不能达到绝对标准也必须达到基本标准。主持人要具备的素质太多了,有两句话可以大概说明,一是人来疯,二是周身刀。这太长了,有机会慢慢说。哈哈哈。
  记者:您从小的理想就是做一名主持人吗?给我们谈一下您是怎么走向播音主持这个领域的?
  骆: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做飞行员,到了后来是画家,哈哈哈。但就是缘分让我读上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了解到了新闻这个新颖而且已经日日新鲜的行业,更幸运的是有机会走向幕前工作。所以,我相信一切都是上天给我的安排和缘分的指引。同时,我也会努力工作,将快乐带给更多的人。
  记者:《城事特搜》是一档融生活资讯文化传播与社会热点问题透视于一体的新型电视节目,收视率一直居于本土同类型节目的榜首,作为栏目的金牌主持人,您认为其最大优势在哪里?
  骆:《城市特搜》是搜索城市生活新、奇、趣的人与事,关注与市民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新鲜话题。要说它的优势,我认为答案是无的,无其实也是一种优势啊。因为亲民、平民化、所以才受到观众的欢迎和肯定。我们目标是做观众身边的老朋友。《城事特搜》是2005年5月扩版的,节目由原来的25分钟延长至45分钟,进一步丰富了节目的内容,我们要将更多精彩的信息奉献给观众。
  记者:作为知名主持人,您拥有很多忠实的粉丝,对于现在来说,您认为自己是成功的吗?您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
  骆:我只是一个打工仔,不是什么大明星。只不过工作是带有光环而已。脱离了工作我只是个普通人。与其说是我的忠实粉丝,倒不如说是节目忠实的粉丝,我的职责是充当好节目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大家说我好,证明我这桥还算可以,起码不是豆腐渣。我对成功的定义,不是开名车、住豪宅,而是心中富有。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个温馨的家庭,有健康开心的家人,有一份为之钟情的爱好,足矣。开心过好每一天难道不是一种成功吗?
  记者:在荧屏上您给人的感觉是爽朗的,可以将快乐带给观众,日常生活中,您有什么兴趣爱好或者户外活动?
  骆:哈哈哈,我的爱好绝对是一大把,看艺术品展览、收藏、写书法、饮茶、打篮球。对了,我的博客上有我的书法作品哦,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啊。
  记者:金话筒的颁奖典礼上,您说希望继续传承岭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岭南文化,您对岭南文化有什么样的认识?
  骆: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我对传统的岭南文化及南粤风情无比热爱。在南方卫视这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唯一上星粤语卫星频道的强势平台上,我一直坚持弘扬岭南文化、粤语文化、宣扬南粤大地的谐和及博爱。在主持的《城事特搜》节目当中,我们就组织策划、采访拍摄制作了电视专题片“盏鬼广州话”“有段古”等等系列专题,为海外粤语侨胞更好地了解祖国内地的发展,以及为外地朋友更好地感受学习南粤文化贡献自己一份的力量。从地域上来讲,岭南文化上来说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对于我来讲,岭南文化包罗万象,无论是各地的方言、风俗、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都像一部精彩绚丽、取之不尽的宝典。这部宝典更是我们岭南人的根,我们岭南人要为之传承、发扬的。
  
其他文献
摘 要:此文对武汉地区新闻专业联合办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高校在课程设置、教材、师资、课堂教学以及考核体系等方面的办学效果,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为后续的联合办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新闻专业;联合办学;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131-02  武汉高校新闻专
期刊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2011年12月11日,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给中国入世打出了A+的成绩,知识产权已成为中国自身发展的必需。入世十年,中国积极履行承诺,通过多次过渡性审议,为适应自身发展,已完成或即将完成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的新一轮修改工作。2011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在北京举办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启动会议暨专家聘任仪式,宣布正式启动著作权法修订工作
期刊
摘 要: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诸多技术优势,网络专题更是对当下热点或者重要事件予以集中的报道,图文并茂、视听共赏,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为全面了解西安市民(有上网行为的)行为受网络专题的影响程度以及对世园会官方与非官方网络专题的可信度认知,笔者以世园会官方网站和腾讯大秦网世园专题为例,通过发放问卷对世园会专题影响力的接触、认知、说服环节进行分析并作出说明。  关键词:西安世园会;网络专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人民日报》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在20年以来体育报道的发展特点,通过对两次亚运会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方式、报道体裁的比较,从中探析20年以来我国体育报道在报道模式、传播理念等方面的变化及特点。  关键词:人民日报;亚运会;报道理念;人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6.1
期刊
摘 要:在新媒体环境中如何利用现代媒介为实践教学提供服务,强化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拟以CI设计课程改革为例,探讨广告实践教学中与之相配套的课程模式创新及新媒体作为教学互动工具如何应用的问题,以期为广告教学乃至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改进的路径与创新方向的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广告;CI课程;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F713.8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受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传统媒体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形象,扰乱了新闻秩序,降低了媒体公信力,社会反映强烈。为切实维护新闻传播公信力,从源头上防止新闻造假,2011年10月19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规定》中明确提出了虚假失实报道的防范及处理规则以及相关责任追究,也暗含了新闻出版总署对虚假新闻的态度和追求
期刊
摘 要:在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国内外媒体都不约而同地关注起了中国救灾军队的表现。国外媒体如何报道中国的救灾军队?国外媒体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是怎样的?带着这个目的,本文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6月12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采用内容分析的定量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分析,详细解读美国报纸汶川地震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形象。文章认为,这两家美国报纸报道中的中国救灾军队的形象是正面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城市管理力度的加大,媒体关于对城管执法发生的冲突性新闻报道增加。本文采用了内容分析法,用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网络媒体对于城管形象的污名化再现,网络媒体对城管进行负面报道的原因,并探讨了如何改善城管的媒体形象。  关键词:城管;网络媒体;构建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2
期刊
摘 要:7.23动车事故发生后,网民在微博上形成了前所未有强大的舆论力量,微博集结了最广大群众的救援力量,人民群众在网上网下同时开展及时有效的救援直播和爱心传递。对比三年前的4.28胶济铁路特大事故,前者死伤亡人数远远超过此次7.23动车追尾事故,但是影响和传播面要远远小于这次动车事故,原因主要归功于微博力量的介入。本文从微博“先声夺人”、“调动力量”、“传递民心”三个角度分析微博在此次动车事故
期刊
摘 要:从早期华人下南洋开始时,以新加坡为例,来看华人在新加坡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转变,到第一份华文日报《叻报》的出现,从《叻报》的创办过程和《叻报》所传达出的华人对文化、国家和族群的意识,推动了新加坡报业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华人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华文报纸;《叻报》;华人;族群  中图分类号:G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