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学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J·J·Schwab,1909~)教授提出的。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感,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一、探究式学习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实践中,笔者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充分认识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无疑有助于促进物理教学的长远发展。
为了提高民族素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在“探究学习”为模式的教学之中。
二、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法轻学法,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等弊端。有些教师曾试图改变这些不良现象,并为此作了一些努力和尝试,但又往往是矫枉过正,采取了“放羊式”的方法,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看,这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而造成的。它使课堂教学要么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激发;要么使课堂教学过程混乱,气氛过于活跃,甚至出现失控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人们从这种“以教为中心”中看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和受动性无止境地延伸,又从“以学为中心”中看到了教师主导地位的冷落和学生自主性的放任自流。教学中的两个极端,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更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从而遵循教学规律,构建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模式源于萨奇曼(Richard Such man)对于独立学习者发展的信念。他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智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探究模式旨在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究过程,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对疑难情境,学会搜索和加工需要的新资料,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1.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在物理教学中,探究的问题大多必须通过实验来完成。由于中学生大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所以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这个积极性,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验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探究从提出问题开始,然后经历猜想与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到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等这样一些环节。科学探究的过程符合人类解决问題的思维过程,所以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使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3. 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科学探究中,对所提问题的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需要靠实验来进行检验。物理教学中,有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动手进行实验,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设计一个“把鸡蛋从五楼摔下来而不破碎”的实验,学生可能会提出五花八门的实验方案,这恰好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探究式学习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实践中,笔者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充分认识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无疑有助于促进物理教学的长远发展。
为了提高民族素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在“探究学习”为模式的教学之中。
二、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法轻学法,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等弊端。有些教师曾试图改变这些不良现象,并为此作了一些努力和尝试,但又往往是矫枉过正,采取了“放羊式”的方法,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看,这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而造成的。它使课堂教学要么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激发;要么使课堂教学过程混乱,气氛过于活跃,甚至出现失控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人们从这种“以教为中心”中看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和受动性无止境地延伸,又从“以学为中心”中看到了教师主导地位的冷落和学生自主性的放任自流。教学中的两个极端,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更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从而遵循教学规律,构建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模式源于萨奇曼(Richard Such man)对于独立学习者发展的信念。他认为:科学家用来解决问题,探究未知的理性智略可以传授给学生。其探究模式旨在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究过程,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对疑难情境,学会搜索和加工需要的新资料,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1.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在物理教学中,探究的问题大多必须通过实验来完成。由于中学生大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所以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这个积极性,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验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探究从提出问题开始,然后经历猜想与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到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等这样一些环节。科学探究的过程符合人类解决问題的思维过程,所以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使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3. 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科学探究中,对所提问题的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需要靠实验来进行检验。物理教学中,有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动手进行实验,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设计一个“把鸡蛋从五楼摔下来而不破碎”的实验,学生可能会提出五花八门的实验方案,这恰好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