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和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均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常同域分布,但是其生态位差异和共存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这一问题,从2013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陕西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计布设37台触发式红外相机.37台相机均持续工作5年,用于对这两种中小型食肉动物的聚群模式、日活动节律、季节性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系统监测,累计相机工作日72076 d,共捕获到独立有效事件豹猫290次、黄喉貂84次.结果 表明,豹猫是典型的独居型
【机 构】
: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佛坪723400;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和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均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常同域分布,但是其生态位差异和共存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这一问题,从2013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陕西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计布设37台触发式红外相机.37台相机均持续工作5年,用于对这两种中小型食肉动物的聚群模式、日活动节律、季节性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系统监测,累计相机工作日72076 d,共捕获到独立有效事件豹猫290次、黄喉貂84次.结果 表明,豹猫是典型的独居型物种,偏好夜行性,其夜间活动指数DRAI为77.4%;而黄喉貂更倾向于聚群活动,是昼行性生物,其昼间活动指数DRAI为94.1%.豹猫的季节相对多度指数SRAI,冷季显著高于暖季(t=2.82,df=11,P<0.05);而黄喉貂的季节相对多度指数暖季显著高于冷季(f=-3.09,df=11,P<0.05),两种动物的月相对多度指数MRAI都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规律.豹猫和黄喉貂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相互回避,在距离人类活动的道路较近的区域,即距离道路小于500 m范围内,豹猫的活动比黄喉貂更加频繁,其相机位点多度指数CRAI显著高于黄喉貂(Wilcoxon秩和检验P<0.001).本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小型食肉动物可以通过占据不同的时空生态位来减少竞争,从而达到大范围区域共存.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越来越发达,人口越来越密集,在历年的海洋灾害中,海浪造成的人员死亡失踪以及经济财产损失都高居第2位,增强沿海地区波浪的精细化监测和精细化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波浪浮标是最常用的波浪观测设备,本文给出了一种利用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信号测量海浪的方法,它与传统上的利用重力加速度原理测量海浪的方法不同.本文分析了GPS卫星导航定位信号测量海浪的技术方案,并通过实验室试验和海上现场比测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为GPS卫星测波浮标的下一步大范围应用提供了科学的技术资料支撑.
马迹山港包括外轮进出航道、国轮进出港航道、港池和锚地等地物设施,区域内一年四季气候复杂多变.为了掌握沉船、礁石、电缆、水下障碍物及水下建筑物等地物的分布情况,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EdgeTech 4200-FS型侧扫声呐和SONIC2024多波束测深系统在马迹山港扫海测量相结合并综合应用,得到测量区域内水下地形数据及航行障碍物等影像资料.两种测量方法在港口扫海测量中相互比较,验证了两种测量方法的精度及可靠性.通过多波束图像与侧扫声呐图像相融合,提高了地物、地貌的图像特性判断的准确率,为马迹山港的航海图更新提
间伐是竹林复壮更新的有效手段之一.以陕西佛坪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对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冬季栖息地非主要采食区域竹林老龄化严重且密度过大的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林进行为期3年(2017至2019年)的带状间伐样方监测,研究间伐对竹林复壮更新以及大熊猫觅食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巴山木竹林带状间伐后首先表现为发笋数和成竹数的明显增加,间伐样方内竹笋和成竹的基径、高度小于对照样方,差异显著,随着时间推移,间伐第三年其基径和高度与对照样方无显
通过研究高压水射流喷枪中各个参数对清除效果的影响规律,选择合理的喷枪参数,设计加工出清除效果较为合理的高压水射流喷枪,从而使附着于海底管道上海洋生物的清理更加高效便捷.结合GAMBIT建模理论,建立不同参数下喷枪的简化模型,利用该模型,通过FLUENT仿真模拟了不同参数的喷枪其喷嘴出口处水射流的动压和速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液体动力学中的相关知识,对高压水射流喷枪的清除效果进行预测并分析各个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入口压力、喷嘴倾角、喷嘴个数以及喷嘴孔径对喷枪的清除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