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的机遇与中国的选择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6世纪人类在平面上进入海洋, 21世纪,人类正在垂向上进入海洋,都是改变历史发展轨迹的壮举。人类向深海进军,恰值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致力华夏振兴的时期。为此,我国必须抓住时机,处理好海洋军事、经济和科技的关系,选择走合作、开放的道路,通过科技先行力求脱颖而出,争取海上的引领地位。
  【关键词】大国崛起 海洋强国 深海 科技 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P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18.001
  人类与海洋
  近千年来的世界史,也可以从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来解读。早期的人类社会和海洋只有零星的关系,16世纪,人类在平面上进入海洋,通过航海导致的“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轨迹,造就了一批大国崛起。当前的21世纪,人类正在垂向上进入海洋,向海洋深处发展。虽然这场变化目前只处在起始阶段,预言其社会历史后果为时尚早,但是客观上构成了华夏振兴的时代背景,值得我们特别的注意。
  16世纪以前,人类不知道海洋有多大;20世纪以前,不知道海洋有多深。正因为不知道还有个太平洋,15世纪末哥伦布才敢从西班牙西行,相信跨过大西洋就能到达印度,结果却到了美洲。欧洲人越洋远航,通过海面航道的开拓将世界各大洲联系起来,发展了殖民经济,为自身带来了几百年的繁荣。正是凭籍着海上的航行优势,葡萄牙成为欧洲第一个崛起的大国,在16世纪建立起比本土大一百倍的殖民帝国;接着是西班牙,在16世纪晚期控制了世界贵金属开采的83%,成为欧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国。然而,当时开发的主要是海洋彼岸的大陆,并不是海洋本身;竞争的手段主要是能够远洋航行的船只和坚船利炮的舰队。
  20世纪晚期,人类开始进入深海。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在克服地心引力进入太空的同时,也克服了水柱压力进入深水海底。作为陆生生物,人类历来只能在海洋外面利用海洋,无论“渔盐之利”还是“舟楫之便”,都是从海岸或者海面上开发海洋。现代技术把人类送进了海洋内部,发现原来地球上还有另一番天地。深海一片漆黑,在历来的想象中是个既无运动、又无生命的死寂世界,没有任何指望。但是二战之后,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最大的山脉是在洋底,这就是绵延六万公里的大洋中脊,海底的地形起伏决不亚于陆地。现在知道地球上85%的火山活动发生在海底,近5000米的海底还有“深海风暴”造成的波痕,深海并不平静。深海底下的沉积和岩石里,生活着微生物的“深部生物圈”,推测占据全球活生物总量的5%以上。种种的科学发现颠覆了传统概念:深海不是地面过程的归宿,而是地球内部的出口所在。海洋是一个双向运动的活跃系统,既有源自大陆物质的下沉,又有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的上升。
  人类进入深海虽然还在起步阶段,其社会后果却已初见端倪,这就是海洋经济重心的下移。世界海洋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中,海底油气已经高居榜首,远远超越了渔业、运输和旅游,现在全球油、气总产量的1/3出自海底。新世纪头十年发现的油气田,40%来自水深超过400m的深海,20%在浅海,陆地已经退居第二位。不但能源,即便原来限于海面的传统产业(如海鱼捕捞),也在向深层拓展,发展了深水鱼类的捕捞技术。海底资源发现产生的政治后果,就是新一轮的海上权益之争。历来无人问津的荒岛,突然变成了国际争端的焦点,根子就出在海底。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从此根据一个小岛就可以将周围200海里范围划为专属经济区;有的国家据此申报的海域,比它本土的面积还大。
  深海的前景
  深海的重要,在于拓展了新的空间。16世纪人类在平面上进入海洋,开拓的空间是在陆上:“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是亚非拉的陆地资源,从矿产到奴隶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带来了世界经济几百年的繁荣。近一百年来,世界人口翻了两番,但是90%的人挤在10%的陆地上,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人类进一步的发展要求开拓新的空间,宏观地讲无非是两大方向:地外星球和地球深处。地球虽大,但是全人类都分布在地球表面,对于表面以下所知甚微。拿淡水来说,南极冰盖下面有一百多个冰下湖,拥有全球淡水的8%;沙漠底下也有淡水,1990年代卡扎菲的“人造河大计划”,将撒哈拉东端的地下水抽到的黎波里,推测可以用一千年。因此,人類进一步拓展空间的方向,首先不是太空,而是在地球的深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向地球深部进军探索资源和能源。人类“上天、入地、下海”都有进展,但是入地的本事最差。入地最深的莫如南非金矿,深入地下将近五千米,但是还不到地球半径的千分之一。相对于陆地岩石圈的深处,进入水圈的海洋深处的阻力要小得多。因此,向地球深部拓展,深海必属首选。
  深海海底,正是距离地球内部最近的地方。地球内部能量和物质的主体,在于地壳下面的地幔,但是大陆地壳平均比大洋壳厚五倍,只有深海海底距离地幔最近。尤其是深海海底的大洋中脊和深海沟,是地球内部和表层相互连接的通道,也是深海双向运动最为活跃的地方。我们习惯中地球上的能量来自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依赖的是1.5亿公里外太阳的核聚变;深海海底却另有来自地球内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它不仅产生深海热液和火山活动,而且滋养着不靠光合作用的“黑暗食物链”和海底下的“深部生物圈”。科学界对于依靠地球内部能量的过程十分陌生,更不清楚这类过程在人类社会里的应用前景。比如,深海底下“深部生物圈”里的微生物新陈代谢极其缓慢,是处于休眠状态几十万年以上的“寿星”,猜想应当有其特殊的医学价值。此类过程已经引起人类注意的有深海热液和冷泉,包括“可燃冰”,也就是含甲烷的水冰。在海底高压低温条件下,甲烷分子被锁在水冰的晶格里,是海洋里十分普遍的现象;还可以有CO2分子锁在晶格里,形成海底的“二氧化碳湖”。
  21世纪人类在垂向上进入海洋,指的不仅是海底的开发,而是说在三维空间开发海洋。以水产为例,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鱼类就是深水的圆罩鱼,海洋捕鱼已经推进到海洋深处,同时海水养殖业也可以向深海发展。16世纪是借道海洋去开发海外的大陆,21世纪将要开发的是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本身。不过现在说的都还只是序幕,因为人类进入深海、了解深海还都处在起步阶段。海水平均深度3700m,不能靠遥感技术穿透。因此,直到今天,人类对洋底地形的了解还不如月球,甚至还赶不上火星。深海产业究竟指什么,几十年来也并没有弄清楚。最先注意的是金属矿,从太平洋的多金属结核,到海山上的钴结壳,直至热液口的金属硫化物,都有潜在的重要价值,但迄今为止都还只有试验性的开采。当前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可燃冰”,其含碳量可能超过全部矿物燃料的总和,有希望成为未来能源的主体,但是离工业开采还有很长的路程。有的深海资源出人意料,比如日本发现太平洋海底的稀土资源可采储量超过陆地一千倍,正在造船准备开发。另外一类是生物资源,包括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基因资源,“深部生物圈”的新陈代谢极慢,以至于经过几十万年还在生存,人类将来如何加以利用完全是个未知数。可见,深海产业既有巨大的潜力,又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其他文献
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多度空间转换的情节,在现实的世界里,人们也经常怀疑多度空间是否真的存在。  我们生存其中的这个三度空间宇宙,是不是一个大结构中的一小部分?我们能不能像科幻电影中的人物一样,在时光隧道中来去自如?可不可能有那么一天,来自另一个时空的人或物,会有意或无意地掉入人类的时空里?  近年,物理学家在基本粒子上做的研究显示,这种时空转换的故事,也许并非只是科幻故事的噱头。部分世界知名的物理学
在宇宙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特别是智能生命?人类是否有机会与地外文明取得联系?问题的答案在空间和时间上都离我们极其遥远。地球于银河系只是沧海一粟,银河系又只是百亿光年宇宙某角落里的一粒微尘,在这样广大的空间里难道只有我们在观察、思考、探寻外部世界的规律,为那致命的孤独感到痛苦吗?是否有其他生命体发出的信号——一束电磁波,或者一个宇宙漂流瓶——已经到达我们身边,而我们尚未知晓?    传闻与现实 
有线电视网络是当今世界视频网络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全球总共拥有950多万的用户,中国开始拥有有线电视网络时间比较晚,我国的有线电视网络拥有率已经超过半数,有线电视拥已经
在内蒙古通辽地区,1983年的4月杨柳青青,碧草如茵。可天有不测风云,28日这一天寒风瑟瑟,天空竟飘起雪霰,而后又扬起雪片,下到地上就融化成水,但表面又冻成薄冰,一脚下去“哗哗”乱响,鞋面的冰雪水渗到鞋里,湿漉漉刺骨钻心的凉。  当时我在军分区战备仓库执勤,也为这多年少见的四月雪忧心忡忡。我上岗的时间是2时一4时,等我换岗时雪比先前小了许多,能见度挺好。我端着五六式冲锋枪在库区转了一圈,低头按亮电
21世纪将是一个高度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的时代;将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际间关系更加密切的发展时代;将是一个变动急剧,充满竞争与挑战,也充满机遇与希望的时代。随着
新近上映的好莱坞大片《阿凡达》,用电影语言建立了一个逼真鲜活的世界,并且演绎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外星冒险故事。片中展现的最为神奇的一项“技术”,就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界面设备,人类能够以“心灵感应”驱动和控制化身,并通过后者的感官体验环境、认识世界。  好的科幻故事往往建立在现实世界的科技创新基础上,并由此展开合理的想象,无怪乎美国杜克大学的神经系统学家米格尔·尼古莱利斯感叹:“《阿凡达》影片中展现的内
2000年~2001年,在西方国家的一些网上论坛中出现了一位自称是来自2036年的时空旅行者。他预言了许多将在未来发生的事情,有些通俗易懂,有些却很隐晦。他的预言在互联网上引发了激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必要时给予利尿、人血浆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并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的保护作用以及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心肌I/R模型组、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当今社会正面临国际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趋势,对未来人才素质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推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