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岔结合部设备的病害直接影响道岔设备的正常使用,特别是在其转辙部位日常养护方面,都需要工务、电务的密切协作。通过工电结合部病害的成因及分析,提出整治及预防措施;利用电务微机监测分析数据检查发现工务设备存在的病害。
关键词:病害整治;微机监测;探讨
1 工电结合部常见病害分析及整治作业
1.1 工电结合部零部件的伤损标准及作业标准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1.2 工电结合部病害对电务可能造成的影响、成因以及防治措施
1.2.1 尖轨轨距变化且不易保持
(1)对电务可能产生的影响。①道岔缺口过大或过小;
②造成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③造成动程、开程变化。
(2)病害成因。①基本轨外侧规矩块与基本轨轨底边缘有缝隙,框架无法保持;②道床横向阻力不足,从而引起的轨距变化,空吊板使列车通过时产生摇晃造成方向不良;③岔枕立柱螺栓杆径磨耗,无法固定垫板,造成垫板位移;④尖轨以及基本轨侧磨、肥边造成轨距变化;⑤基本轨外侧轨撑螺栓扣压力不足,引起钢轨向外横移,轨距扩大。
(3)防治措施。①道岔上道以及改道时,应合理调整轨距块大小与调整片厚度,使之与基本轨轨底密靠;②提高捣固质量,消灭空吊板,保持道床丰满,保证道砟肩宽达标,提高道床横向阻力;③更换新的立柱螺栓,并且使扭力矩达标;④密切关注侧磨及肥边情况,侧磨超限及时更换,有肥边及时打磨;⑤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置地锚桩,平时多关注轨撑外侧螺栓扣压力,保证扣压力达标。
1.2.2 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1)对电务可能产生的影响。①道岔定反位扳动时间不一致;②道岔容易卡缺口,使转辙机无法锁闭,从而导致道岔无法操作到位。(2)病害成因。①基本轨工作边或尖轨非工作边有肥边;②尖轨、基本轨有硬弯;③滑床台缺少润滑,尖轨扳动阻力过大;④曲基本轨弯折点不符合设计要求;⑤顶铁长度不符合标准。(3)防治措施。①发现肥边即使利用角磨机进行打磨;②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进行钢轨矫直作业,保证尖轨与基本轨竖切密贴;③电务按周期进行滑床台润滑作业;④调整框架、尺寸;⑤调整顶铁垫片厚度。
1.2.3 尖轨扎伤、拱腰与磨耗
(1)对电务可能造成的影响。①滑床板受力不均导致,影响电流曲线与扳动时间;②严重的侧磨,使得扳动时间边长或者产生不密贴。(2)病害成因。①本轨垂直磨耗严重,使得尖轨顶面与基本轨顶面相对高差不符合要求,尖轨在顶面宽20 mm以前提前受力;②道岔方向不良,尖轨处有空吊板,致使线路晃车,冲击尖轨。(3)防治措施。更换磨耗超过标准的尖轨和基本轨。同时应根据两者磨耗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同时更换。
1.2.4 滑床板脱焊
(1)对电务可能造成的影响。①使得滑床板阻力增大,受力不均匀;②道岔动作电流曲线与标准曲线不符。(2)病害成因。①制造原因:焊接件质量不符合要求,强度不够;②设计原因:在京沪干线上列车直向行车速度高、密度大,直尖轨与直基本轨受力下沉,反之曲尖轨被动施加给滑床板向上的力;③养护原因:由于电务设备安装位置影响,转折部位捣固不实,容易产生空吊板。(3)防治措施。①及时更换脱焊的滑床板;②在集中修时,进行道岔大机脱杆捣固。
1.2.5 滑床板与尖轨离缝以及滑床板压磨凹槽
(1)对电务可能造成的影响。①个别滑床板死扛,造成定反位扳动时间有偏差;②对于可动心轨,由于加重车轮冲击,更容易造成心轨不密贴,长此以往造成心轨滑床板断裂。(2)病害成因。①基本轨轨面低洼或局部地段高头,产生附加冲击力;②尖轨拱腰;③滑床板脱焊导致脱焊滑床板受力,附近滑床板与尖轨产生离缝。(3)防治措施。①保持转辙部位轨面目视平顺;②矫直或更换拱腰尖轨;③更换脱焊滑床板。
1.2.6 工务扣件或连接零件过紧或搭接存在短路风险
(1)对电务可能造成的影响。①由于过车时的震动,造成轨道电路电压曲线异常。(2)病害情况。①工务连接杆螺丝离滑床板太近;②扣件碰夹板;③扣件碰螺帽;④工务拉杆与密检器太靠近。(3)防治措施。①方正、串动轨枕;②调整拉杆位置;③使用绝缘防腐弹条扣件。
2 利用微机监测浏览分析及时发现与工务设备相关病害
随着现代化铁路建设对设备确保运输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微机监测对工电供融合安全生产的作用愈发凸显。微机监测为综合分析室提供了设备准确、动态、实时、量化的在线监测,并且具有超限报警、远程监控的功能。为工务以及电务查找隐蔽性故障、人为故障、瞬间故障和分析故障原因提供了有力依据。
2.1 通过微机监测道岔启动电流曲线分析问题
2.1.1 微机监测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分析
尖轨定反位启动电流曲线与标准曲线偏差较大,抑或是定反位扳动时间相差较大,有以下原因:(1)雨天滑缺油,阻力变大,扳动时间变长。(2)滑床板阻力大,心轨凹槽;
(3)道岔开口与动程变化,使密贴力增大,解锁和锁闭电流增大。(4)尖轨空吊,尖轨翘头,滑床板受力不均。(5)三道缝,不能固定好框架尺寸。
2.2 经典案例分析以及处理
2.2.1 微机监测道岔启动电流曲线
微机监测浏览发现奔牛站25#反搬定位动作不良,工务与电务工区利用共用维修天窗联合检查并整治。
2.2.2 联合检查、整治流程
(1)工务检查尖轨部位枕木状态,是否存在失效岔枕,检查道床状态,确认是否存在道床冒浆、板结等病害。(2)工务调整岔前水平,复测轨面高低。(3)工务检查第二连接杆处大小框架,检查小框架与电务开程值大小是否在同一侧,不良及时调整,道岔尖轨中部部分进行更换胶垫、起道捣固。(4)电务复测开程,检查工务连接杆处开程是否依次变化,不良联合重新调整。(5)电务复测杆件,检查爬行量。(6)电务调整密贴、缺口,按照要求进行2/4mm试验检查密贴力。(7)整治完毕后电务调阅监测,检查道岔动作曲线、动作时间变化状况。
2.2.3 附奔牛站25#岔(4257)病害检查记录表
2.2.4 整治后检查动作曲线变化状况
按照工務、电务双方检查记录表,对照病害,按标作业。整治前与整治后对比(如图1)
3 结束语
为了推进工电结合部修程修制的改革,双方要按照“规划统筹、标准兼容、计划统一、管辖对应、生产联合、资源共享、考评一体”的指导思想合理安排生产,在涉及工电结合部设备装备的维修施工中,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协调需求,合理安排修程,任务同步下达,提升作业效率。
关键词:病害整治;微机监测;探讨
1 工电结合部常见病害分析及整治作业
1.1 工电结合部零部件的伤损标准及作业标准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1.2 工电结合部病害对电务可能造成的影响、成因以及防治措施
1.2.1 尖轨轨距变化且不易保持
(1)对电务可能产生的影响。①道岔缺口过大或过小;
②造成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③造成动程、开程变化。
(2)病害成因。①基本轨外侧规矩块与基本轨轨底边缘有缝隙,框架无法保持;②道床横向阻力不足,从而引起的轨距变化,空吊板使列车通过时产生摇晃造成方向不良;③岔枕立柱螺栓杆径磨耗,无法固定垫板,造成垫板位移;④尖轨以及基本轨侧磨、肥边造成轨距变化;⑤基本轨外侧轨撑螺栓扣压力不足,引起钢轨向外横移,轨距扩大。
(3)防治措施。①道岔上道以及改道时,应合理调整轨距块大小与调整片厚度,使之与基本轨轨底密靠;②提高捣固质量,消灭空吊板,保持道床丰满,保证道砟肩宽达标,提高道床横向阻力;③更换新的立柱螺栓,并且使扭力矩达标;④密切关注侧磨及肥边情况,侧磨超限及时更换,有肥边及时打磨;⑤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置地锚桩,平时多关注轨撑外侧螺栓扣压力,保证扣压力达标。
1.2.2 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1)对电务可能产生的影响。①道岔定反位扳动时间不一致;②道岔容易卡缺口,使转辙机无法锁闭,从而导致道岔无法操作到位。(2)病害成因。①基本轨工作边或尖轨非工作边有肥边;②尖轨、基本轨有硬弯;③滑床台缺少润滑,尖轨扳动阻力过大;④曲基本轨弯折点不符合设计要求;⑤顶铁长度不符合标准。(3)防治措施。①发现肥边即使利用角磨机进行打磨;②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进行钢轨矫直作业,保证尖轨与基本轨竖切密贴;③电务按周期进行滑床台润滑作业;④调整框架、尺寸;⑤调整顶铁垫片厚度。
1.2.3 尖轨扎伤、拱腰与磨耗
(1)对电务可能造成的影响。①滑床板受力不均导致,影响电流曲线与扳动时间;②严重的侧磨,使得扳动时间边长或者产生不密贴。(2)病害成因。①本轨垂直磨耗严重,使得尖轨顶面与基本轨顶面相对高差不符合要求,尖轨在顶面宽20 mm以前提前受力;②道岔方向不良,尖轨处有空吊板,致使线路晃车,冲击尖轨。(3)防治措施。更换磨耗超过标准的尖轨和基本轨。同时应根据两者磨耗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同时更换。
1.2.4 滑床板脱焊
(1)对电务可能造成的影响。①使得滑床板阻力增大,受力不均匀;②道岔动作电流曲线与标准曲线不符。(2)病害成因。①制造原因:焊接件质量不符合要求,强度不够;②设计原因:在京沪干线上列车直向行车速度高、密度大,直尖轨与直基本轨受力下沉,反之曲尖轨被动施加给滑床板向上的力;③养护原因:由于电务设备安装位置影响,转折部位捣固不实,容易产生空吊板。(3)防治措施。①及时更换脱焊的滑床板;②在集中修时,进行道岔大机脱杆捣固。
1.2.5 滑床板与尖轨离缝以及滑床板压磨凹槽
(1)对电务可能造成的影响。①个别滑床板死扛,造成定反位扳动时间有偏差;②对于可动心轨,由于加重车轮冲击,更容易造成心轨不密贴,长此以往造成心轨滑床板断裂。(2)病害成因。①基本轨轨面低洼或局部地段高头,产生附加冲击力;②尖轨拱腰;③滑床板脱焊导致脱焊滑床板受力,附近滑床板与尖轨产生离缝。(3)防治措施。①保持转辙部位轨面目视平顺;②矫直或更换拱腰尖轨;③更换脱焊滑床板。
1.2.6 工务扣件或连接零件过紧或搭接存在短路风险
(1)对电务可能造成的影响。①由于过车时的震动,造成轨道电路电压曲线异常。(2)病害情况。①工务连接杆螺丝离滑床板太近;②扣件碰夹板;③扣件碰螺帽;④工务拉杆与密检器太靠近。(3)防治措施。①方正、串动轨枕;②调整拉杆位置;③使用绝缘防腐弹条扣件。
2 利用微机监测浏览分析及时发现与工务设备相关病害
随着现代化铁路建设对设备确保运输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微机监测对工电供融合安全生产的作用愈发凸显。微机监测为综合分析室提供了设备准确、动态、实时、量化的在线监测,并且具有超限报警、远程监控的功能。为工务以及电务查找隐蔽性故障、人为故障、瞬间故障和分析故障原因提供了有力依据。
2.1 通过微机监测道岔启动电流曲线分析问题
2.1.1 微机监测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分析
尖轨定反位启动电流曲线与标准曲线偏差较大,抑或是定反位扳动时间相差较大,有以下原因:(1)雨天滑缺油,阻力变大,扳动时间变长。(2)滑床板阻力大,心轨凹槽;
(3)道岔开口与动程变化,使密贴力增大,解锁和锁闭电流增大。(4)尖轨空吊,尖轨翘头,滑床板受力不均。(5)三道缝,不能固定好框架尺寸。
2.2 经典案例分析以及处理
2.2.1 微机监测道岔启动电流曲线
微机监测浏览发现奔牛站25#反搬定位动作不良,工务与电务工区利用共用维修天窗联合检查并整治。
2.2.2 联合检查、整治流程
(1)工务检查尖轨部位枕木状态,是否存在失效岔枕,检查道床状态,确认是否存在道床冒浆、板结等病害。(2)工务调整岔前水平,复测轨面高低。(3)工务检查第二连接杆处大小框架,检查小框架与电务开程值大小是否在同一侧,不良及时调整,道岔尖轨中部部分进行更换胶垫、起道捣固。(4)电务复测开程,检查工务连接杆处开程是否依次变化,不良联合重新调整。(5)电务复测杆件,检查爬行量。(6)电务调整密贴、缺口,按照要求进行2/4mm试验检查密贴力。(7)整治完毕后电务调阅监测,检查道岔动作曲线、动作时间变化状况。
2.2.3 附奔牛站25#岔(4257)病害检查记录表
2.2.4 整治后检查动作曲线变化状况
按照工務、电务双方检查记录表,对照病害,按标作业。整治前与整治后对比(如图1)
3 结束语
为了推进工电结合部修程修制的改革,双方要按照“规划统筹、标准兼容、计划统一、管辖对应、生产联合、资源共享、考评一体”的指导思想合理安排生产,在涉及工电结合部设备装备的维修施工中,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协调需求,合理安排修程,任务同步下达,提升作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