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先学后教”等字眼逐渐成为现代化教学模式的热词。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越来越多的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知识之外,还需要掌握必备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一种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必不可少的能力。其中,在现今的教学模式下,预习环节的作用被多次强调,众多教育人士也开始在这种新的模式下重新理解预习环节的意义,并对此形成了相关的策略,使之有效进行。我们以小学语文中高年段的教学为例,引用相关教材的内容来探讨预习的话题。
关键词:中高年级;小学语文;预习环节
一、预习环节的意义
1.强化课堂效果
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整体化模式,教师所面对的学生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因而在整个课堂效果上就需要多下工夫。就以小学五年级的课文《郑和远航》为例,在学生能力差异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对其的初步熟悉程度便存在梯度差异。有的学生也许通读一两遍就可大致掌握情感和一些基本字词,而有的学生则需要多次通读和默读,这样才能将这一课的学习要求基本熟悉一遍。这也就造成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课文熟悉程度,因而形成了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预习环节强化之后,便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有所针对地了解课文,如《郑和远航》一文,学生也许会事先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生平,再熟悉课文,如此便大大减轻了课堂教学时的不平衡程度,强化了课堂效果。
2.教学催化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普遍认为语文教学的第一阶段无非就是字词句子的熟悉,枯燥而乏味,毫无新意,且效果不佳。在推行预习环节至上之后,学生在第一课时前有一个预热环节,可以先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综合第一课时的教学导入重新梳理课文。预习环节在这其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使得从课前到第一课时的课文导入的衔接流程一气呵成。
3.促进知识初步建构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建构—整理—重构”的过程,对于新知识的熟悉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以课文《埃及金字塔》的学习为例,初步接触时定然是先通读课文把握情感基调,然后圈出生字词,查阅金字塔的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内容的相关知识,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段落分层和大意概括。预习环节可以包括以上的所有实践,接着使学生在正式课堂教学前形成一个知识的初步建构,从而更好地在导入教学时快速适应教师的节奏。
二、预习环节的相关策略
一个理念的提出自然会有对应的对策,一物降一物,有的放矢才是理念长久发挥作用的生命力之所在。预习环节的意义被广泛认知之后,自然会有疑问,该如何更好地发挥预习环节的作用,使其更好地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而并非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负担?为此,本文提出以下看法:
1.设立提纲,明确预习目标
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自学能力,因而教师可以在细致研究课文内容之后设立相应的预习目标提纲并分发给学生。预习提纲上包括生字新词的理解、课文脉络大意的概括等,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如,《七律·长征》一文的预习提纲便可以让学生通读整首诗,掌握生字词,了解诗所写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基调。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将自己的疑问写在相应的位置,留待课堂答疑时解决。
2.综合学生情况差异
当学生拿到新的语文书时,与文本的接触就已经开始了,我们不能肯定的只是不同的学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而在一些教师的假设中,总是不自觉地认为,没有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就不能进入课文。上文中提到,教师在进行预习环节的任务考量时需要顾及学生能力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存在于预习环节的任务完成程度,还关系到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因此需要多加慎重。
3.预习反馈
在新的教学模式影响下,自主学习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也难免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特性融合在学习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预习环节中,教师在设置了预习提纲之后,学生自然会严格遵照相关的要求进行预习,但不同的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异,此时疑惑也就应运而生。因而,课前答疑环节便成为对于预习环节的一个有效反馈,这个反馈流程也是包括在预习环节之中的。
在课前反馈过程中,教师可以开门见山地出示课题,直接设问:通过昨天的预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谈收获,既是对自己预习成果的回顾与巩固,又让其他同学以自己的视角看课文、理解课文;学生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要及时总结不同学生的回答,从而确定自己的课堂讲解大致方向。这样,无论是谈收获还是质疑的同学,他们的努力都得到了充分肯定,在自己提出的问题引领下,学习课文变得更有学习兴趣,更加专注。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尽管已经具备了部分自学能力,但在实践上仍需要有教师的良性引导,如此才能更好地将预习的学习理念贯彻到底。小学语文内容在教材改革之后更具有系统性、生活性和实用性,在预习环节上对于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预习环节的良好进行能够保证整个课程流程的顺畅进行,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接纳知识点,逐渐建构语文学习体系。
总之,学习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是在新课标改革之后,“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从小学到中学,预习环节的重要性被多次强调。对于小学中高年级而言,语文学科是在低年级基础课程之后真正开始进行语言建构的学习,更多更为系统性,更为体系化的语言知识将会出现在课本中。此时,预习环节的作用便凸显了出来。如何令预习的重要性始终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并有针对地进行策略性预习。
关键词:中高年级;小学语文;预习环节
一、预习环节的意义
1.强化课堂效果
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整体化模式,教师所面对的学生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因而在整个课堂效果上就需要多下工夫。就以小学五年级的课文《郑和远航》为例,在学生能力差异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对其的初步熟悉程度便存在梯度差异。有的学生也许通读一两遍就可大致掌握情感和一些基本字词,而有的学生则需要多次通读和默读,这样才能将这一课的学习要求基本熟悉一遍。这也就造成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课文熟悉程度,因而形成了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预习环节强化之后,便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有所针对地了解课文,如《郑和远航》一文,学生也许会事先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生平,再熟悉课文,如此便大大减轻了课堂教学时的不平衡程度,强化了课堂效果。
2.教学催化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普遍认为语文教学的第一阶段无非就是字词句子的熟悉,枯燥而乏味,毫无新意,且效果不佳。在推行预习环节至上之后,学生在第一课时前有一个预热环节,可以先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综合第一课时的教学导入重新梳理课文。预习环节在这其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使得从课前到第一课时的课文导入的衔接流程一气呵成。
3.促进知识初步建构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建构—整理—重构”的过程,对于新知识的熟悉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以课文《埃及金字塔》的学习为例,初步接触时定然是先通读课文把握情感基调,然后圈出生字词,查阅金字塔的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内容的相关知识,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段落分层和大意概括。预习环节可以包括以上的所有实践,接着使学生在正式课堂教学前形成一个知识的初步建构,从而更好地在导入教学时快速适应教师的节奏。
二、预习环节的相关策略
一个理念的提出自然会有对应的对策,一物降一物,有的放矢才是理念长久发挥作用的生命力之所在。预习环节的意义被广泛认知之后,自然会有疑问,该如何更好地发挥预习环节的作用,使其更好地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而并非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负担?为此,本文提出以下看法:
1.设立提纲,明确预习目标
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自学能力,因而教师可以在细致研究课文内容之后设立相应的预习目标提纲并分发给学生。预习提纲上包括生字新词的理解、课文脉络大意的概括等,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如,《七律·长征》一文的预习提纲便可以让学生通读整首诗,掌握生字词,了解诗所写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基调。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将自己的疑问写在相应的位置,留待课堂答疑时解决。
2.综合学生情况差异
当学生拿到新的语文书时,与文本的接触就已经开始了,我们不能肯定的只是不同的学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而在一些教师的假设中,总是不自觉地认为,没有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就不能进入课文。上文中提到,教师在进行预习环节的任务考量时需要顾及学生能力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存在于预习环节的任务完成程度,还关系到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因此需要多加慎重。
3.预习反馈
在新的教学模式影响下,自主学习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也难免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特性融合在学习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预习环节中,教师在设置了预习提纲之后,学生自然会严格遵照相关的要求进行预习,但不同的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异,此时疑惑也就应运而生。因而,课前答疑环节便成为对于预习环节的一个有效反馈,这个反馈流程也是包括在预习环节之中的。
在课前反馈过程中,教师可以开门见山地出示课题,直接设问:通过昨天的预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谈收获,既是对自己预习成果的回顾与巩固,又让其他同学以自己的视角看课文、理解课文;学生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要及时总结不同学生的回答,从而确定自己的课堂讲解大致方向。这样,无论是谈收获还是质疑的同学,他们的努力都得到了充分肯定,在自己提出的问题引领下,学习课文变得更有学习兴趣,更加专注。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尽管已经具备了部分自学能力,但在实践上仍需要有教师的良性引导,如此才能更好地将预习的学习理念贯彻到底。小学语文内容在教材改革之后更具有系统性、生活性和实用性,在预习环节上对于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预习环节的良好进行能够保证整个课程流程的顺畅进行,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接纳知识点,逐渐建构语文学习体系。
总之,学习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是在新课标改革之后,“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从小学到中学,预习环节的重要性被多次强调。对于小学中高年级而言,语文学科是在低年级基础课程之后真正开始进行语言建构的学习,更多更为系统性,更为体系化的语言知识将会出现在课本中。此时,预习环节的作用便凸显了出来。如何令预习的重要性始终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并有针对地进行策略性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