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风险,至少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可以控制的。
欧债危机发展历程及现状
本次欧洲债务危机肇始于欧洲南部国家希腊。2009年10月,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其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将达到12、7%和113%,两项指标远超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3%和60%上限,希腊政府需要在2010年紧急筹措540亿欧元资金,否则将可能破产。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由此拉开序幕。
希腊危机爆发之后,对是否援助希腊问题上欧盟内部存在较大的分歧,特别是德国犹疑不决,其内阁直到2010年5月3日才批准224亿欧元的救助希腊计划。2009年12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就已经爆发,直到2010年3月,欧盟财政部长会议才仅就救援希腊提出了意向性的讨论。2010年4月11日,欧盟和IMF出台了总规模为450亿欧元的救援计划。2011年10月27日,欧盟领导人峰会就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一揽子方案达成了协议。一揽子方案的出台对欧债危机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在目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加上欧盟自身的体制问题等制约因素,这些措施是否能正真到位,实施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的欧元危机
欧元问世迄今已有11年,成员国也增加到17个。在这11年中欧元已成为仅次于美元的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占全球货币储备量的近25%。从全球范围内看,欧元的问世增加了欧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同时有效抵制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对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具有意义重大。
从货币政策而言,欧元区各成员国流通着同一种货币,货币政策实现了统一,但财政政策却未能实现统一,成员国具有相对独立的财政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出于整体经济安全考虑,《稳定与增长公约》要求其成员国财政赤字水平不得超过GDP的3%,债务水平不得超过GDP的60%。但是这一规定严重束缚了成员国采用公共支出政策,从而难以以应对在危机情形下出现的经济衰退,从一定意义上讲,公共支出政策在欧盟的框架内“失灵”了。由此可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分离,使得欧元区各国无法采取有效地应对危机的手段,只能被动出击,最终导致欧元的持续疲软。
由于欧洲债务问题不断蔓延,而且变成了一个复杂的长期性问题,欧元区存在的统一货币政策与分散财政政策的内在矛盾也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国际市场上出现了看空欧元的情绪,有人甚至预言欧元将在未来不长时间内发生分裂和解体。对欧元而言,政治的稳定以及政治层面上对欧元的信仰是支撑欧元走到今天的关键。如果出现政治上的混乱,受损害的将不仅仅是欧元,欧盟本身也很有可能成为攻击的对象。
欧债危机对欧元区未来的影响
对于欧债危机之下的欧元区来说,其前景存在三种可能性:其一是部分国家退出欧元区,欧元区进行精简和重组;其二是欧元区乃至欧盟各国通过走向深度财政联合进而巩固欧元的地位;其三是欧元区解体,各国恢复原有货币,从而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统一。
从政治成本上来看,一旦一个成员国退出欧元区,其在欧盟和欧洲的政治公信力和国际威望将受到极大的损害,因为货币联盟和货币合作是欧洲政治联盟和欧洲一体化的基础。退出欧元区的国家在讨论欧洲联合的其他问题中将丧失发言权,遭受政治孤立,在欧洲政治舞台上边缘化。
从经济成本来看,一个成员国退出欧元区之后需要重新创建主权货币,这样则会带来巨大的转换成本,影响到各个行业的正常经营,国内原有资金也可能大规模外逃。再者,如果一国发行新货币,为刺激经济恢复,势必要对欧元或其它货币贬值。最后是资产负债表的重估效应,如果是小国家退出欧元区,则小国家的金融机构、企业、家庭和政府的资产负债可能恶化,甚至破产;如果是大国家退出,则整个欧元区都面临资产负债表重估问题。
从法律障碍上来看,主要体现两个方面: 第一,《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没有关于成员国退出的法律规定,因此需要修改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和相关法律。第二,退出欧元区的成员国必须重新立法将所有的交易、计价和结算货币从欧元转为其主权货币,并要将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债务、贷款等转化为新货币;在技术障碍方面,存在类似的“菜单成本”,为适应新的计价货币,退出国必须更换原有的适用于欧元的硬件和软件。
结语
一体化已经成为欧洲政治的传统,也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风险,至少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可以控制的。在一体化过程中采取谨慎的发展策略,暂缓吸纳新的成员国,在此前提下依托“欧洲2020战略”提出的发展目标,协调不同起点和具有不同特征的成员国的利益,建立联系更为紧密的经济一体化协调机制和更为稳定协调的政治架构,重新构建适合经济基础的社会福利系统,建构基于财政预算、金融市场机制和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的新经济治理结构和欧洲全球化反应机制。从而建立一个更为深化和稳定的欧洲一体化组织,将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欧债危机发展历程及现状
本次欧洲债务危机肇始于欧洲南部国家希腊。2009年10月,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其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将达到12、7%和113%,两项指标远超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3%和60%上限,希腊政府需要在2010年紧急筹措540亿欧元资金,否则将可能破产。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由此拉开序幕。
希腊危机爆发之后,对是否援助希腊问题上欧盟内部存在较大的分歧,特别是德国犹疑不决,其内阁直到2010年5月3日才批准224亿欧元的救助希腊计划。2009年12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就已经爆发,直到2010年3月,欧盟财政部长会议才仅就救援希腊提出了意向性的讨论。2010年4月11日,欧盟和IMF出台了总规模为450亿欧元的救援计划。2011年10月27日,欧盟领导人峰会就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一揽子方案达成了协议。一揽子方案的出台对欧债危机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在目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加上欧盟自身的体制问题等制约因素,这些措施是否能正真到位,实施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的欧元危机
欧元问世迄今已有11年,成员国也增加到17个。在这11年中欧元已成为仅次于美元的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占全球货币储备量的近25%。从全球范围内看,欧元的问世增加了欧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同时有效抵制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对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具有意义重大。
从货币政策而言,欧元区各成员国流通着同一种货币,货币政策实现了统一,但财政政策却未能实现统一,成员国具有相对独立的财政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出于整体经济安全考虑,《稳定与增长公约》要求其成员国财政赤字水平不得超过GDP的3%,债务水平不得超过GDP的60%。但是这一规定严重束缚了成员国采用公共支出政策,从而难以以应对在危机情形下出现的经济衰退,从一定意义上讲,公共支出政策在欧盟的框架内“失灵”了。由此可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分离,使得欧元区各国无法采取有效地应对危机的手段,只能被动出击,最终导致欧元的持续疲软。
由于欧洲债务问题不断蔓延,而且变成了一个复杂的长期性问题,欧元区存在的统一货币政策与分散财政政策的内在矛盾也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国际市场上出现了看空欧元的情绪,有人甚至预言欧元将在未来不长时间内发生分裂和解体。对欧元而言,政治的稳定以及政治层面上对欧元的信仰是支撑欧元走到今天的关键。如果出现政治上的混乱,受损害的将不仅仅是欧元,欧盟本身也很有可能成为攻击的对象。
欧债危机对欧元区未来的影响
对于欧债危机之下的欧元区来说,其前景存在三种可能性:其一是部分国家退出欧元区,欧元区进行精简和重组;其二是欧元区乃至欧盟各国通过走向深度财政联合进而巩固欧元的地位;其三是欧元区解体,各国恢复原有货币,从而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统一。
从政治成本上来看,一旦一个成员国退出欧元区,其在欧盟和欧洲的政治公信力和国际威望将受到极大的损害,因为货币联盟和货币合作是欧洲政治联盟和欧洲一体化的基础。退出欧元区的国家在讨论欧洲联合的其他问题中将丧失发言权,遭受政治孤立,在欧洲政治舞台上边缘化。
从经济成本来看,一个成员国退出欧元区之后需要重新创建主权货币,这样则会带来巨大的转换成本,影响到各个行业的正常经营,国内原有资金也可能大规模外逃。再者,如果一国发行新货币,为刺激经济恢复,势必要对欧元或其它货币贬值。最后是资产负债表的重估效应,如果是小国家退出欧元区,则小国家的金融机构、企业、家庭和政府的资产负债可能恶化,甚至破产;如果是大国家退出,则整个欧元区都面临资产负债表重估问题。
从法律障碍上来看,主要体现两个方面: 第一,《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没有关于成员国退出的法律规定,因此需要修改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和相关法律。第二,退出欧元区的成员国必须重新立法将所有的交易、计价和结算货币从欧元转为其主权货币,并要将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债务、贷款等转化为新货币;在技术障碍方面,存在类似的“菜单成本”,为适应新的计价货币,退出国必须更换原有的适用于欧元的硬件和软件。
结语
一体化已经成为欧洲政治的传统,也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风险,至少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可以控制的。在一体化过程中采取谨慎的发展策略,暂缓吸纳新的成员国,在此前提下依托“欧洲2020战略”提出的发展目标,协调不同起点和具有不同特征的成员国的利益,建立联系更为紧密的经济一体化协调机制和更为稳定协调的政治架构,重新构建适合经济基础的社会福利系统,建构基于财政预算、金融市场机制和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的新经济治理结构和欧洲全球化反应机制。从而建立一个更为深化和稳定的欧洲一体化组织,将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