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根据P波初动方向的資料研究了中国境内22个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这些地震发生在1949年到1960年间,它們的震級在6級以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P波初动方向的資料研究了中国境内22个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这些地震发生在1949年到1960年间,它們的震級在6級以上。
其他文献
本试验测定了白兰瓜果实组织在不同时期的呼吸强度、糖分和含氮物质含量的变化。用纸上色层分析法鉴别了各个时期白兰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试验目的在于找出白兰瓜果实在发育和成熟期间糖分与含氮物质代谢的规律,而且探讨呼吸作用和糖、氮代谢间的关系。白兰瓜果实在发育的早期呼吸强度最高,各种糖分中以葡萄糖含量最多,蔗糖含量最少,蛋白质氮含量高,非蛋白氮含量低。在开花后10天至35天,随
光几乎对一切生物都是不可少的,对绿色植物来说光就是生命。光有可见光与不可见光之分,后者又可区别为红外光和紫外光。因此,紫外光是植物生活外界环境中重要物理因素之一。紫外光在1801年为德国科学家里特尔所发现。在理论上认为它的波长为4000A°—40A°,但由于波长短于1800A°以下的紫外光,极易为各种物貭所吸收,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所以一般又划分波长1800A°—4000A°者为有用紫外线区及波长
有机部分和无机部分的紧密混合,是几乎所有的土壤的一个特点。在绸状腐植质土壤(Mull)中,70—90%的腐植质是存在于粘土部分,而且通常只能应用硷性分散剂,才能与粘土分开。关于这种粘土——腐植质复合体的本质问题,在第麦伦(Demolon)的研究(1927年)以后,就不断进行了(梅耶尔Meyer
一、柴达木盆地砂地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我国荒漠半荒漠地带分布着广大的沙漠。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砂区的劳动人民不断与风砂灾害作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年来党提出改造沙漠的号召,并组织专门的科学队伍,对沙漠进行考察和治理沙漠的试验研究。为了改造利用沙漠,提出合理的治砂措施,因此研究砂地的土壤形成和发育,以及了解砂地土壤的理化、生物特性是十分必要的。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的主要沙漠分布区之一,它位于青藏高
从1958年开始到1959年,全国各地在党和农业部门的领导组织下,采取广大农民群众和土壤等专业技术干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以公社为基础的土壤普查工作,利用基层土壤普查资料逐级汇总,先后完成了各省(市、区)县、专、省级土壤图的编制工作,不但取得了在生产上有重大意义的成套土壤成果图,同时在广大群众和专业技术干部配合下,根据不同条件要求,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编制土壤图的经验,这些丰富资料和宝贵经验为全国土壤
用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及放射性同位素刺激作物的生长,在国内外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据各方面的报导,用放射性同位素处理作物种子后,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并提高产量,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放射生物学组曾报导;经一定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处理玉米、大豆等作物后,对其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生理研究室生物物理组曾报导;经一定剂量γ射线照射冬小麦后,能提高其抗寒力。本实验的目的,
1.在越冬期间小麦的根系并不停止生长。根据1958—1959年的观察,从12月初至2月初这610余天中,根系生长了2尺以上。 2.越冬期间的根系能够将施入土壤中的(NH_4)_2SO_4转化为氨基酸。 3.根系在越冬期间具有相当显著的呼吸活动,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磷酸化酶都是可以测出的。 4.当向介质中施入含有P~(32)的磷酸盐溶液时,在12小时内(没有在更短的时间取样)P~(32)遍及于植株
在植物的放射生物学中,确实沒有这样一种情况,即植物經过照射之后立刻死亡。在死亡以前总有一段較长的所謂放射病的患病时間。植物这种病害的本质,几乎完全还沒有研究过。本此試图作某些闡述。 一 电离輻射对植物所生作用的特点 电离輻射之作用于植物,有一个不同于其他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表現为电
及时地和充分地为植物供应营养物质是农业化学、土壤学和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問題。因此,寻求确定植物对营养物质的精确需要量的方法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現在所广泛提倡的植物化学分析方法,即所謂植物診断法,就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
现代植物生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植物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各种反应。它是现代耕作学的理论基础之一。目前国外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工作进展很迅速,随着精确的测量仪器,放射性和稳定性同位素、色层分离、电泳和免疫化学等现代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的出现,将会揭露许多尚不了解的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从而进入研究各种现象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