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围场县半截塔镇什八克村,河北省目前投资规模最大、引进设备最先进、生产技术水平最高的马铃薯深加工企业——富龙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动化厂房里,一卡车“黄皮肤”的土豆从自动化生产线一端被送进去,2个小时不到,雪白细腻的全粉装袋完毕,随即被送到麦当劳、肯德基等几个国内外知名大公司。
以上的情形只是围场马铃薯当下发展形势的一个缩影和片段。目前,围场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73万亩,年产150万吨,综合产值突破23亿元,大部分为外地客商慕名前来收购,销售区域覆盖全国各地。
围场马铃薯的高大上
地处北纬42度马铃薯黄金种植带上的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我国马铃薯的主产区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围场马铃薯的优良品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北部,海拔在750米~2067米之间,高纬度、高海拔、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这些因素为马铃薯生长提供了优良条件。除此以外,该地区土壤以沙壤土为主,沙壤土土质疏松,最适宜种植马铃薯。
围场马铃薯种植开始于清代,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围场马铃薯经历了农家自繁自育向育种家育种转变、育种家培育的不专业品种向专业品种转变、传统品种向专业品种过渡和专业性不强品种向专业性强的品种过渡4次品种更新,围场县的马铃薯品种有荷兰15、克新、渭薯等十几个,其中,自主研发品种有两个,以产量高、薯形大、品质上乘闻名于国内外。
经过科学统计,围场马铃薯干物质含量、茎尖脱毒技术、机械化栽培程度、品种选育、种薯经销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马铃薯种薯、商品薯基地县。1999年,围场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2009年,围场马铃薯被国家质检总局登记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2017年,围场马铃薯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建体系,激发产业活力
为持续壮大马铃薯产业,围场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一项特色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实施政策引导,形成了以种薯繁育为支撑、以商品薯生产为主导、以马铃薯加工为延伸,集科研、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功能为一体的较完备的产业体系。
依托自然资源,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示范基地园区。围场重点推广“脱毒薯应用、机械化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田间智控、节水灌溉”等技术,实施“马铃薯集成技术整村推进科技示范工程”,调整农业结构。
政策引导,企业发力,完善马铃薯精深加工体系。为了提高薯农收入,挖掘马铃薯的附加价值,该县牵头组建了“河北省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推广“政府+产业联盟+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吸纳了上千家农业经营主体带领12万薯农稳定增收。
当地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政企产学研推一体”“财政资金、社会资本、信贷资金整合”“有机农业、休闲农业、功能农业、电商农业同频”“现代农业、美丽乡村、扶贫开发同步”等多种经营机制和模式,产业活力被进一步激发释放。
小土豆成为“金蛋蛋”
如今,围场马铃薯已经从之前人们漠不关心的小土豆蝶变为围场人发家致富的“金蛋蛋”。在这场蝶变中,围场人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
1家国家级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12家现代化种薯繁育企业,15万亩标准化脱毒种薯扩繁基地,1亿粒微型种薯占全国7%的产能。围场,已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研发基地和繁育中心。
73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占河北播种总面积五分之一;亩产2500公斤,年产量180万吨,产业产值突破23亿元。围场,正在迅速从马铃薯“种植大县”向“产业强县”转变。
脱毒薯应用、机械化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田间智控、产品溯源等现代技术全面推广,建成了12万亩高标准科技示范基地、40万亩地膜覆盖基地、10万亩水肥一体化基地、2万亩有机富硒功能马铃薯基地。围场,成为全国马铃薯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集约化综合示范区。
9家国内工艺先进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45万吨,形成了淀粉及淀粉制品、全粉、主食、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体系。培育了2个河北省著名商标、4个名牌产品。围场,已率先走在全国马铃薯产业现代化发展前沿。
13个产地市场遍布主要产区,60家规模仓储企业总贮藏能力近100万吨。围场,已实现从“藏薯于民、藏薯于地”向“藏薯于企、藏薯于技”的重大转变,正在努力打造中国北方马铃薯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现今的围场,构建起了集“科技研发—种薯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倉储保鲜—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完整马铃薯产业体系。小小的马铃薯,催生出支撑县域经济的大产业。
以上的情形只是围场马铃薯当下发展形势的一个缩影和片段。目前,围场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73万亩,年产150万吨,综合产值突破23亿元,大部分为外地客商慕名前来收购,销售区域覆盖全国各地。
围场马铃薯的高大上
地处北纬42度马铃薯黄金种植带上的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我国马铃薯的主产区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围场马铃薯的优良品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河北省北部,海拔在750米~2067米之间,高纬度、高海拔、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这些因素为马铃薯生长提供了优良条件。除此以外,该地区土壤以沙壤土为主,沙壤土土质疏松,最适宜种植马铃薯。
围场马铃薯种植开始于清代,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围场马铃薯经历了农家自繁自育向育种家育种转变、育种家培育的不专业品种向专业品种转变、传统品种向专业品种过渡和专业性不强品种向专业性强的品种过渡4次品种更新,围场县的马铃薯品种有荷兰15、克新、渭薯等十几个,其中,自主研发品种有两个,以产量高、薯形大、品质上乘闻名于国内外。
经过科学统计,围场马铃薯干物质含量、茎尖脱毒技术、机械化栽培程度、品种选育、种薯经销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马铃薯种薯、商品薯基地县。1999年,围场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2009年,围场马铃薯被国家质检总局登记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2017年,围场马铃薯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建体系,激发产业活力
为持续壮大马铃薯产业,围场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一项特色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实施政策引导,形成了以种薯繁育为支撑、以商品薯生产为主导、以马铃薯加工为延伸,集科研、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功能为一体的较完备的产业体系。
依托自然资源,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示范基地园区。围场重点推广“脱毒薯应用、机械化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田间智控、节水灌溉”等技术,实施“马铃薯集成技术整村推进科技示范工程”,调整农业结构。
政策引导,企业发力,完善马铃薯精深加工体系。为了提高薯农收入,挖掘马铃薯的附加价值,该县牵头组建了“河北省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推广“政府+产业联盟+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吸纳了上千家农业经营主体带领12万薯农稳定增收。
当地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政企产学研推一体”“财政资金、社会资本、信贷资金整合”“有机农业、休闲农业、功能农业、电商农业同频”“现代农业、美丽乡村、扶贫开发同步”等多种经营机制和模式,产业活力被进一步激发释放。
小土豆成为“金蛋蛋”
如今,围场马铃薯已经从之前人们漠不关心的小土豆蝶变为围场人发家致富的“金蛋蛋”。在这场蝶变中,围场人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
1家国家级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12家现代化种薯繁育企业,15万亩标准化脱毒种薯扩繁基地,1亿粒微型种薯占全国7%的产能。围场,已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研发基地和繁育中心。
73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占河北播种总面积五分之一;亩产2500公斤,年产量180万吨,产业产值突破23亿元。围场,正在迅速从马铃薯“种植大县”向“产业强县”转变。
脱毒薯应用、机械化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田间智控、产品溯源等现代技术全面推广,建成了12万亩高标准科技示范基地、40万亩地膜覆盖基地、10万亩水肥一体化基地、2万亩有机富硒功能马铃薯基地。围场,成为全国马铃薯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集约化综合示范区。
9家国内工艺先进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45万吨,形成了淀粉及淀粉制品、全粉、主食、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体系。培育了2个河北省著名商标、4个名牌产品。围场,已率先走在全国马铃薯产业现代化发展前沿。
13个产地市场遍布主要产区,60家规模仓储企业总贮藏能力近100万吨。围场,已实现从“藏薯于民、藏薯于地”向“藏薯于企、藏薯于技”的重大转变,正在努力打造中国北方马铃薯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现今的围场,构建起了集“科技研发—种薯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倉储保鲜—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完整马铃薯产业体系。小小的马铃薯,催生出支撑县域经济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