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小店的生意,丈夫作为幕后推手将妻子包装成“鸭血西施”,80后的小夫妻,创业之初便遭遇情感、道德和利益的拷问……
童可感到累了,可是心里满心欢喜。比起两月前的百无聊赖,这才是充实,这才是真正创业的感觉。
“西施,来碗汤,不要香菜。”“西施,收钱。”第一批客人多是在网吧玩通宵的年轻人,她忙着煮粉丝盛汤,就招呼母亲过去结账。
上午10点,忙了4个小时的童可终于可以歇歇。但时间很短,不到11点,客人又会陆续多起来。 “我也没想到影响这么大,老公发帖子到现在也就两个月,基本上就没亏本了。”她一边切菜剥蒜,准备迎接中午的营业高峰,一边与《家人》记者聊两句。
“西施,今天多放点鸭血。”有客人叫。闻言,她的脸变得红彤彤:“我还是没法习惯别人这么叫我。”
奇怪的客人
南京鸭血汤远近闻名,本地人爱吃,外地客人也会慕名觅一碗正宗的尝尝鲜。
2008年12月底的南京已经很冷,鸭血汤端出来热腾腾地冒气,记者几乎看不清童可的模样。每天早上5点她就要起床,6点去菜市场,7点,店里准时飘出鸭血汤的香气。她睡眼惺忪,身体依靠条件反射在灶台与客人间穿梭。
彩霞街上有好几家网吧,附近又有大型农贸市场,人流量大,生意好似乎是必然的。但两月前可不是这样。生意门可罗雀,一天营业额只有几十元,回到家童可都哭丧着脸。
转变开始于10月19日。那天开店门的时候,童可还气鼓鼓的。从辞职到经营这爿小店才大半月的时间,她记不清哭了几场、和丈夫吵了几次架了。亏本的生意影响感情,连锁不锁电动车这种小事都可以引发争吵,每次都以她红着眼圈喊出“这店我不开了”告终。结婚不到一年童可就觉得疲惫不堪。
可这天店门才开没几分钟, 客人就络绎不绝上门来。
最先上门的是几个小伙子,从街对面的网吧出来直奔这里,末了却站门口磨蹭。看招牌,看热腾腾的汤锅,最后几双眼睛盯着她不放,童可被瞅得心里发毛,强挤出热情的笑容:几位要不要尝点我们的鸭血粉丝汤,味道好着呢。
老板一出声,几个年轻人倒不好意思了,一边坐下一边反问了句:“老板,你这个店在网上做了宣传的?”
童可的笑愣在脸上,宣传?没有啊。
到下午两点,她已经接受了20多位客人的目光洗礼。一对自称从黄浦区跑来的情侣向她解释:“我们也是在网上看到你这个店的宣传,就过来看鸭血西施的真人到底漂不漂亮。”
鸭血西施?童可大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男人的责任是什么
不管接不接受,鸭血西施的称号是落到头上了,“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就像‘老板娘’一样。”说起如今已经名满南京的称号,童可还是有几分羞涩。她更习惯“老板娘”这个称谓,似乎躲在这个称号后面能够减轻一些压力,毕竟还有个“老板”在前面。
她的丈夫檀驰并不这么想,他似乎想把她一手打造为名震南京的美女老板。《家人》记者见到檀驰的时候,他刚刚从公司赶过来,抽空“视察”生意。
开店是他的主意。檀驰希望赚钱、在南京买房子,希望有所作为。他认为只有自己创业才能实现梦想。他至今感激妻子的理解。尽管从小都没做过什么家务,童可却说服母亲,自己辞了职开起店,学起了切菜煮汤……
创业没有想像的顺利。生意一直不好,吵架不可避免,妻子天天抱怨。岳母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檀驰能够感觉到她的不满,回到家里,他都能感觉到家里的低气压。
10月18日,童可不知道这是自己平淡生活的最后一天。她计算着今天的收益,一个人生着闷气,怀念在公司上班的日子。
檀驰也着急。那一天他又是黑着眼圈到公司上班。妻子和岳母都把生意看成他的败笔,他必须负起责来。小店刚开不久,没有就此回头的道理,唯一的办法是挽救生意。生意好了,家庭气氛自然就好了。
人在极度着急的时候似乎容易迸发灵感。那天檀驰灵光一闪,立刻为自己的想法激动起来。
10月18日,西祠胡同南京版上出现了一篇帖子:《南京彩霞街上有个鸭血西施》。发帖的“兔兔丫丫”就是檀驰的ID。他熟悉网络,对网络的宣传力量深信不疑,现在缺的是一个噱头。鲁迅先生的“豆腐西施”深入人心,而网络时代频频涌现各类的“西施”,但自己要炒作的“鸭血西施”还是独一份。檀驰相信网友肯定会对此产生好奇心。
第一天反应平平,那篇帖子只有吹捧的文字,没有实图证明“鸭血西施真是美女”,点击率很不理想。深夜里檀迟寻思了许久,最后瞒着童可把她的5张艺术照上传到网上。
“马上点击率就上去了。跟着就有网友去尝老婆的手艺。一天的营业额等于前半个月的总和。”他给记者描述那日的盛况。
“鸭血西施”一夜走红南京。
“名人”的烦恼
10月20日,生意比昨天更好,檀迟请了半天假给小店挂新招牌。童可的心情比丈夫想象的更复杂,她抵死不同意把店名改成“西施鸭血粉丝汤店”,最后勉强同意檀迟玩的文字游戏:施西。
店里人坐得满满的。她承认丈夫的宣传很有效果,也试图让自己适应被人评头论足的日子——别人讨论得越多,她越红,生意越好,但童可潜意识里抵触这样的改变。
“我不喜欢被人指指点点。”童可不知该怎么评价这样的结果。26年来她的生活单纯,丈夫却在翻手间把她变成了网络红人、本地焦点。她听从丈夫开了“鸭血西施”博客,回复里支持的声音多,无端谩骂的人也有。她无法阻止别人的胡言乱语,只得哭一通发泄。
被议论的并非她一人。自从“兔兔丫丫”发帖、并有多个马甲不知疲倦地顶帖之后,陆续就有网友质疑是店主炒作,甚至有人骂“ID背后的男人”为了生意不惜出卖老婆的隐私,自己一个大男人坐享好处,“卑鄙”、“无耻”……
檀驰很委屈。把妻子推到前台,自己做幕后推手,他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对。一个家庭必须两个人共同支撑,至于分工,就看各自的长处了。妻子结婚之前并不擅长家务,但她模样好,性格好,比他更适合站在前台。而且他在一家公司做司机,比做小白领的童可收入高,万一生意做不下去,起码生活还有保障。
对于“出卖隐私”的说法,他觉得是无稽之谈。包装领导的个人形象是企业形象宣传的一部分,他把妻子包装成“鸭血西施”也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那几张艺术照,“尺度把握得很好”,既无暴露、哗众取宠之处,也没有欺骗网友。“她算得上美女吧。”檀驰像是问记者,又像是说服自己。眼前的童可,与艺术照上当然有差别,但在记者看来也算是面容清秀。
做生意总得牺牲点什么。开店两个多月,曾为收到一张假钞哭鼻子的小两口自认为成熟了许多。对丈夫炒作自己的行为,童可表示理解,尽管心里有隐隐的不安。“总体来看,利大于弊。”最起码,同龄人当月光族、不知人间疾苦地享受浪漫甜蜜的时候,他们却早早经历了创业的艰辛,有了实实在在的生活目标。童可学会了管账理财,像切菜一样,嗖嗖嗖把零食和“昂贵”的化妆品砍出购物清单,“以前我一定要拉着他去看电影,觉得那才叫二人世界,现在两个人窝在床头看免费在线电影,这才叫会过日子。”
“鸭血西施”整个事件历时尚短,两人都还沉浸在生意好转的喜悦和美好的憧憬里,“名人的烦恼”只是创业途中数不清的障碍之一。对于未来将要面对的问题,两人显然还无暇顾及。
“这两个月来,我们也没吵架了,铆足力气把生意更上层楼,也算是夫妻同心。”檀驰告诉记者,童可坐在一旁微笑不语。 “现在看来,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在走。”檀驰摸摸妻子的头,“只要她不哭就好。”
童可感到累了,可是心里满心欢喜。比起两月前的百无聊赖,这才是充实,这才是真正创业的感觉。
“西施,来碗汤,不要香菜。”“西施,收钱。”第一批客人多是在网吧玩通宵的年轻人,她忙着煮粉丝盛汤,就招呼母亲过去结账。
上午10点,忙了4个小时的童可终于可以歇歇。但时间很短,不到11点,客人又会陆续多起来。 “我也没想到影响这么大,老公发帖子到现在也就两个月,基本上就没亏本了。”她一边切菜剥蒜,准备迎接中午的营业高峰,一边与《家人》记者聊两句。
“西施,今天多放点鸭血。”有客人叫。闻言,她的脸变得红彤彤:“我还是没法习惯别人这么叫我。”
奇怪的客人
南京鸭血汤远近闻名,本地人爱吃,外地客人也会慕名觅一碗正宗的尝尝鲜。
2008年12月底的南京已经很冷,鸭血汤端出来热腾腾地冒气,记者几乎看不清童可的模样。每天早上5点她就要起床,6点去菜市场,7点,店里准时飘出鸭血汤的香气。她睡眼惺忪,身体依靠条件反射在灶台与客人间穿梭。
彩霞街上有好几家网吧,附近又有大型农贸市场,人流量大,生意好似乎是必然的。但两月前可不是这样。生意门可罗雀,一天营业额只有几十元,回到家童可都哭丧着脸。
转变开始于10月19日。那天开店门的时候,童可还气鼓鼓的。从辞职到经营这爿小店才大半月的时间,她记不清哭了几场、和丈夫吵了几次架了。亏本的生意影响感情,连锁不锁电动车这种小事都可以引发争吵,每次都以她红着眼圈喊出“这店我不开了”告终。结婚不到一年童可就觉得疲惫不堪。
可这天店门才开没几分钟, 客人就络绎不绝上门来。
最先上门的是几个小伙子,从街对面的网吧出来直奔这里,末了却站门口磨蹭。看招牌,看热腾腾的汤锅,最后几双眼睛盯着她不放,童可被瞅得心里发毛,强挤出热情的笑容:几位要不要尝点我们的鸭血粉丝汤,味道好着呢。
老板一出声,几个年轻人倒不好意思了,一边坐下一边反问了句:“老板,你这个店在网上做了宣传的?”
童可的笑愣在脸上,宣传?没有啊。
到下午两点,她已经接受了20多位客人的目光洗礼。一对自称从黄浦区跑来的情侣向她解释:“我们也是在网上看到你这个店的宣传,就过来看鸭血西施的真人到底漂不漂亮。”
鸭血西施?童可大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男人的责任是什么
不管接不接受,鸭血西施的称号是落到头上了,“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就像‘老板娘’一样。”说起如今已经名满南京的称号,童可还是有几分羞涩。她更习惯“老板娘”这个称谓,似乎躲在这个称号后面能够减轻一些压力,毕竟还有个“老板”在前面。
她的丈夫檀驰并不这么想,他似乎想把她一手打造为名震南京的美女老板。《家人》记者见到檀驰的时候,他刚刚从公司赶过来,抽空“视察”生意。
开店是他的主意。檀驰希望赚钱、在南京买房子,希望有所作为。他认为只有自己创业才能实现梦想。他至今感激妻子的理解。尽管从小都没做过什么家务,童可却说服母亲,自己辞了职开起店,学起了切菜煮汤……
创业没有想像的顺利。生意一直不好,吵架不可避免,妻子天天抱怨。岳母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檀驰能够感觉到她的不满,回到家里,他都能感觉到家里的低气压。
10月18日,童可不知道这是自己平淡生活的最后一天。她计算着今天的收益,一个人生着闷气,怀念在公司上班的日子。
檀驰也着急。那一天他又是黑着眼圈到公司上班。妻子和岳母都把生意看成他的败笔,他必须负起责来。小店刚开不久,没有就此回头的道理,唯一的办法是挽救生意。生意好了,家庭气氛自然就好了。
人在极度着急的时候似乎容易迸发灵感。那天檀驰灵光一闪,立刻为自己的想法激动起来。
10月18日,西祠胡同南京版上出现了一篇帖子:《南京彩霞街上有个鸭血西施》。发帖的“兔兔丫丫”就是檀驰的ID。他熟悉网络,对网络的宣传力量深信不疑,现在缺的是一个噱头。鲁迅先生的“豆腐西施”深入人心,而网络时代频频涌现各类的“西施”,但自己要炒作的“鸭血西施”还是独一份。檀驰相信网友肯定会对此产生好奇心。
第一天反应平平,那篇帖子只有吹捧的文字,没有实图证明“鸭血西施真是美女”,点击率很不理想。深夜里檀迟寻思了许久,最后瞒着童可把她的5张艺术照上传到网上。
“马上点击率就上去了。跟着就有网友去尝老婆的手艺。一天的营业额等于前半个月的总和。”他给记者描述那日的盛况。
“鸭血西施”一夜走红南京。
“名人”的烦恼
10月20日,生意比昨天更好,檀迟请了半天假给小店挂新招牌。童可的心情比丈夫想象的更复杂,她抵死不同意把店名改成“西施鸭血粉丝汤店”,最后勉强同意檀迟玩的文字游戏:施西。
店里人坐得满满的。她承认丈夫的宣传很有效果,也试图让自己适应被人评头论足的日子——别人讨论得越多,她越红,生意越好,但童可潜意识里抵触这样的改变。
“我不喜欢被人指指点点。”童可不知该怎么评价这样的结果。26年来她的生活单纯,丈夫却在翻手间把她变成了网络红人、本地焦点。她听从丈夫开了“鸭血西施”博客,回复里支持的声音多,无端谩骂的人也有。她无法阻止别人的胡言乱语,只得哭一通发泄。
被议论的并非她一人。自从“兔兔丫丫”发帖、并有多个马甲不知疲倦地顶帖之后,陆续就有网友质疑是店主炒作,甚至有人骂“ID背后的男人”为了生意不惜出卖老婆的隐私,自己一个大男人坐享好处,“卑鄙”、“无耻”……
檀驰很委屈。把妻子推到前台,自己做幕后推手,他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对。一个家庭必须两个人共同支撑,至于分工,就看各自的长处了。妻子结婚之前并不擅长家务,但她模样好,性格好,比他更适合站在前台。而且他在一家公司做司机,比做小白领的童可收入高,万一生意做不下去,起码生活还有保障。
对于“出卖隐私”的说法,他觉得是无稽之谈。包装领导的个人形象是企业形象宣传的一部分,他把妻子包装成“鸭血西施”也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那几张艺术照,“尺度把握得很好”,既无暴露、哗众取宠之处,也没有欺骗网友。“她算得上美女吧。”檀驰像是问记者,又像是说服自己。眼前的童可,与艺术照上当然有差别,但在记者看来也算是面容清秀。
做生意总得牺牲点什么。开店两个多月,曾为收到一张假钞哭鼻子的小两口自认为成熟了许多。对丈夫炒作自己的行为,童可表示理解,尽管心里有隐隐的不安。“总体来看,利大于弊。”最起码,同龄人当月光族、不知人间疾苦地享受浪漫甜蜜的时候,他们却早早经历了创业的艰辛,有了实实在在的生活目标。童可学会了管账理财,像切菜一样,嗖嗖嗖把零食和“昂贵”的化妆品砍出购物清单,“以前我一定要拉着他去看电影,觉得那才叫二人世界,现在两个人窝在床头看免费在线电影,这才叫会过日子。”
“鸭血西施”整个事件历时尚短,两人都还沉浸在生意好转的喜悦和美好的憧憬里,“名人的烦恼”只是创业途中数不清的障碍之一。对于未来将要面对的问题,两人显然还无暇顾及。
“这两个月来,我们也没吵架了,铆足力气把生意更上层楼,也算是夫妻同心。”檀驰告诉记者,童可坐在一旁微笑不语。 “现在看来,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在走。”檀驰摸摸妻子的头,“只要她不哭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