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含义的演变谈当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L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而创新的概念与内涵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而今,创新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把握和理解创新的概念,充分抓住时代的主旋律,投身创新实践活动是当下创新创业研究的核心。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我们强调求新意识的培养,实用性及学科交叉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侧重点。
  [关    键   词]  创新含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00-02
  一、创新含义的演变
  (一)创新的古典定义
  《南宋·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中指出创新就是创立或者创造新东西的意思。在古人看来不论是制度、理论、学术等软件层面的创立,还是技术、工具、器皿、武器、设施等硬件的创造都属于创新的范畴,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就是创新。而英文中Innovation一词与创新对应,它有改变、革新、创造三个方面的含义,因此创新不仅仅是创造出新事物,它还包含对原有事物进行改进的意思。
  (二)熊彼特笔下的创新
  熊彼特第一次将创新的概念引入经济发展领域,并将其定义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的组合,他的创新更多地侧重技术层面。在他看来创新必须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没有实效性的创新,没有经济效益的创新不能真正称之为创新。熊彼特教授生长在两次产业革命带来的资本疯狂积累的背景下,因此,他赋予创新的内涵也是站在能否降低成本、提高产出、积累资本、获取财富的角度与立场之上。企业家作为创新的主体,通过创新活动实现暂时性与创造性打破市场均衡的方式来获取财富。熊彼特式的创新将创新活动限定在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家身上,而创新的形式即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而创新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资本利益最大化。
  (三)德鲁克式的创新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先生第一次将创新引入管理学领域。他笔下的创新是践行的创新,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实践的精神。他认为,企业家或企业必须敢想、敢干、敢闯,将创新构想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对他来讲,创新如果仅仅停留在制度、思想与理论层面,而没有转变为实质的内容并得到市场与社会的认可,这样的创新就是失败的创新。他还强调,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其是否新颖、巧妙和有科技内涵,关键在于能否赢得市场。低科技含量甚至零科技含量的创新就实效性讲一般优于高科技的创新,鼓励创业者、创业家从社会需求的各个层面(社会、人文、经济、管理、运作)而不仅仅局限于高科技领域进行创新活动。德鲁克式的创新是以市场为主导的创新,创新的内涵与主旨也扩充到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创新活動不再局限于企业、企业家,而是社会的各个团体、组织、机构以及政府部门。他把创新与创业结合起来,强调有目的的创新与创业型管理互助配合,来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与自我更新。可见他眼中的创新是集体性、系统性的创新,倡导全民、全社会共同参与;创新的形式不仅仅在于新技术的引进、新产品开发、新的生产要素的组合等方面,而且引导新的价值需求,开发新的客户群体,采取新的管理与运作模式也成为创新的内容与形式。创新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获取资本收益,更为维持与推动企业乃至社会的自组织、自更新与自完善而服务。
  (四)创新的科学性定义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科学定义首先强调创新活动必须在思维上要有别于常规与传统,也就是创新内容与对象一定要新颖,一定要体现在“新”上。创新是人的高级思维与践行活动,是在资源包括现有知识(理论、原理、规律、技术、技巧等)基础与物质基础(环境、设备、资金、工具等)上的对创新对象实施的改进或创造活动,创新的目的是为实现理想化需要或社会需求并取得有益效果(自我满足、社会认可、地位、权利、名誉、金钱等)。与德鲁克及熊彼特的创新定义不同,创新的科学定义体现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的要求和定位,综合全面地体现了实现个人价值、满足社会需求以及全民参与的思想。同时创新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企业或社会层面的财富积累和经济增长,它更凸显了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多元化价值目标的追求。创新的主体可以是企业、团队、机构,更可以是为追求独立人格与自我实现的个人,创新的成效不一定非得有经济效益,不一定非得占据市场,可以是理想化与个人化的自我完善。由此可见,创新的内涵在这个时代已被全面解析。
  二、关于创新创业教育
  从创新的定义改变可以看出,一方面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发展的社会也不断地对创新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创新的内涵已从社会生活生产的局部拓展到全部,从小农经济时代走进知识经济时代,同时我们对创新本质的认知及内涵的要求也在不断深入与提高。当下,社会对创新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李克强总理发出“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伟大号召,作为参与创新学教学及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训练中心的先行军中一员,对当前正在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创新创业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求新意识
  求新意识就是一种求新的习惯,就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思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应该只停留在会学习、会背诵、会答题、会混学分、会拿奖这些层面,更应该具备创新创造的能力与素质。在创新学及其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习惯,我们配备了大量的趣味益智思维训练题,对每一道题的解答我们都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来思考和展开,让学生逐渐学会打破传统和常规来思考。   (二)创新创业教育应引导学生运用创新原理与技法
  创新创业是个时尚的字眼,但真正实践起来并非易事。创新具有阻力性、耗时性与不确定性,而创新基础上的创业则更具有风险性。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创新创业教育当作一个口号,而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规避这些风险。“创业之所以有风险,其主要原因在所谓的企业家中,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他们缺少方法论,并且违背了基本且众所周知的原则。”德鲁克指出创业的风险之所以存在一方面因为创业者的目标不明确,另一方面则是缺乏有效的方法与创新的原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并能有效运用创新的原理及技法,对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三)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实效性
  不论是熊彼特、德鲁克还是当下我们对创新的定义与理解,都一直在强调创新的实效性。创新的实效性可以理解为个人或者集体的收益。即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思想层面,要用实际行动去实现,赢得社会的认可。天花乱坠、天马行空的奇思异想虽然也是创新的源泉,但若一味不切实际地去幻想,则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创新有一个物质基础,那就是当前技术力量及设备、资金、人力等的可支配量。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牢牢把握物质基础的这一关键制衡点,力求让学生从实际出发,讲求可行与实效。
  (四)创新创业教育不应局限于科技领域
  大学生并非为掌握高精尖科学技术的科学家,也没有雄厚的财力、物力及研发团队,鼓励他们于高科技领域自主创新与创业可行性不高。就社会效应而言,低科技含量甚至零科技含量的创新往往高于科技创新。“任何技术创新都不能和像报纸或保险之类的社会创新相抗衡”,德鲁克强调创新不一定非得有科技内涵,创新是经济的和社会的概念,创新的关键在于能否赢得市场。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导向培养学生如何整合资源,如何引导新的价值需求,如何开发新的客户群体,如何将变革转化为机遇等能力上来。
  (五)创新创业教育应发挥学科及专业优势,积极促进学科交叉
  “创新学是一个由创新经济学、创新管理学、创新哲学等主干学科和经济学、管理学、哲学等基础学科以及社会学、地理学、历史学、工程学、统计学、系统学、生物学、心理学、艺术学等支撑学科所构成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学科群体系。”可以说创新学的研究范畴包罗万象,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与交叠与日俱增,而不同的学科特点要求我们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启发和引领学生。“创新就是要实现具有某种跟功能性与众不同的活动和行为……多数创新都建立在跨学科的知识启发之上。”在学科交叠的边缘寻求创新创业机遇是当下创新创业教育应重点突破的方向。
  三、思考与讨论
  当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在各大高校提上日程,但是关于究竟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有效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大家都纷纷在摸索与探讨。如张鹤等提出的“三标一体”“三位一体”等建设模式,马永斌等提出的“高校—政府—企业”生态网模式以及钱小明等提出的“导师制”等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我们在开设有创新学及其技能训练课程的前提下,立足于生命科学大学生創新创业教育中心与生物学实验中心,一直在揣摩如何利用平台及学科优势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够对全国的同行工作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于来虎,李志源.创新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编辑 冯永霞
其他文献
[摘 要]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关键在教师。结合思政课的现状,提出了提升思政课教师能力的六大素养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通过梳理习近平各种场合对老师的殷切希望,发现,从“四有”到六大素養,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标准越发规范和具体化。深刻把握六大素养的基本内涵,并对照青年思政课教师政治意识
[摘 要] 目的:探讨初中起点与高中起点学生的成绩差异及科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韶关学院医学院中专部2016级护理专业7个班的学生成绩以及学科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中起点与高中起点学生的语文、生理以及解剖成绩均有统计学差异,语文、数学成绩均与生理、解剖成绩的相关性较高。结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应结合学生特點因材施教,积极提高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中
期刊
[摘 要] 利用学校试题库试卷分析系统和SPSS23.0软件对2016、2017 级护理专业805 名本科生生理学试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试卷存在问题和教学过程不足,为提升试题库质量、命题组卷质量和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 护理专业;生理学;试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
[摘 要]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工作,针对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所面临的如教育体系不规范、课程设计传统、学生不重视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明确权责、个性化教育、调动学生积极性等解决对策。同时,通过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外派至企业加强实践经验等方式,提升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关 键 词]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高职院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