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有关方面宣布成功阻止一起劫机事件。据媒体报道,6名嫌犯试图劫持一架从和田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他们威胁乘客和机组成员,并且打伤了两名乘警。幸好在该航班上有二十多名警察乘机,在乘客的配合下,成功制服这些恐怖嫌犯。
劫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二战前,世界上第一起劫机事件就发生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曾经是劫机的重灾区,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一起劫机事件。虽然大部分都得以和平解决,但是仍造成过伤亡。
在“9?11”事件之前,大部分劫机事件都是为实现政治或者经济目的。劫持飞机后,以政治目的为主的恐怖分子与警方对峙(甚至交火),本身就是其计划的一部分。即便是通过谈判解决,其对媒体的演讲和宣传也是一种政治攻势。
“基地”组织改变了这一游戏规则,其根本原因是冷战结束了。冷战中的恐怖组织都或多或少与东西方的特工组织有联系。他们被冠以恐怖分子的名头,但是他们自己往往不这么认为。这些组织自认为是争取国家独立或民族解放的自由战士。在冷战的背景下,劫持飞机之后,他们会要求飞往能为其提供庇护的国家,以保证他们不会在肉体上被消灭。
冷战结束后,这一切不复存在。现在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庇护任何一个劫持航班的恐怖分子,至少不敢公开接纳这些人。这意味着,在劫持航班之后,恐怖分子只能选择投降和被特种部队俘虏或者干掉。
随着特种作战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具备反劫机能力,机场保安也越来越严密。即便是一些小型机场也有全套的X光及金属探测设备。这使得恐怖分子很难全副武装地劫持航班,即不具备与反劫机特种部队对抗的能力。
“基地”组织开创了一个劫机的新纪元——直接以飞机作为武器。即便没有达到目的,仍能造成上百人的死亡。对极端分子而言,这已经足够。因此,“基地”组织策划的劫机事件基本没有后路。
“9?11”之后,美国率先反思自己的反劫机战术。通过若干次演习,有关方面认为,在飞机上配备武装人员可以有效阻止类似事件的发生。2002年新组建的国土安全部成立了专门的航空乘警部门。
航空乘警的训练和一般警察有所不同。他们必须扮成普通的乘客混迹在飞机上。只有发生劫机或其他足以威胁航空安全的情况之后,他们才能亮明身份执法。航空乘警一般只能携带两种武器——手枪和电击枪。虽然手枪的火力看起来弱了一点,考虑到如今劫机者的武器大多仅为刀具,手枪已足够应付。
航空乘警的手枪射击技术和一般的执法单位不太一样。他们要能够识别什么位置和角度开枪可能威胁航空安全。由于机舱内部狭窄,航空乘警的射击重点是在7米之内。为保证恐怖分子无法作恶,要求每个目标至少命中三枪。
考虑到机舱夜间飞行或者恐怖分子点燃物品等情况,美国乘警非常重视战术手电配合手枪的射击战术。美国有关机构为此专门研发了一套融合手枪射击、手电照明和近身格斗的战术。笔者曾经见过这种战术演练,几乎就是一路开枪冲向目标,最后还要用手枪去砸恐怖分子的脑袋。
我国的航空乘警是什么情况呢?
上世纪90年代的劫机潮到来之后,我国曾经派武警总部特种作战大队的特警(代号722特种部队,被海外称为红色尖兵的精锐部队)长期在飞机上担任武装护卫。后来随着劫机潮的平息,特警全部撤回原单位。
“9?11”事件之后,为避免发生类似事件,民航总局组建了中国民航空中警察总队。该机构归民航总局和公安部双重管辖,除了普通警员的训练之外,也会定期组织人员去722特种部队轮训。这是因为“722”组建之初的目的就是反劫机作战,也是现在国内最精锐的反劫机作战单位。从近年战果来看,新疆方面的两次成功反劫机事件都有乘警的功劳,可谓成绩斐然。
劫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二战前,世界上第一起劫机事件就发生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曾经是劫机的重灾区,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一起劫机事件。虽然大部分都得以和平解决,但是仍造成过伤亡。
在“9?11”事件之前,大部分劫机事件都是为实现政治或者经济目的。劫持飞机后,以政治目的为主的恐怖分子与警方对峙(甚至交火),本身就是其计划的一部分。即便是通过谈判解决,其对媒体的演讲和宣传也是一种政治攻势。
“基地”组织改变了这一游戏规则,其根本原因是冷战结束了。冷战中的恐怖组织都或多或少与东西方的特工组织有联系。他们被冠以恐怖分子的名头,但是他们自己往往不这么认为。这些组织自认为是争取国家独立或民族解放的自由战士。在冷战的背景下,劫持飞机之后,他们会要求飞往能为其提供庇护的国家,以保证他们不会在肉体上被消灭。
冷战结束后,这一切不复存在。现在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庇护任何一个劫持航班的恐怖分子,至少不敢公开接纳这些人。这意味着,在劫持航班之后,恐怖分子只能选择投降和被特种部队俘虏或者干掉。
随着特种作战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具备反劫机能力,机场保安也越来越严密。即便是一些小型机场也有全套的X光及金属探测设备。这使得恐怖分子很难全副武装地劫持航班,即不具备与反劫机特种部队对抗的能力。
“基地”组织开创了一个劫机的新纪元——直接以飞机作为武器。即便没有达到目的,仍能造成上百人的死亡。对极端分子而言,这已经足够。因此,“基地”组织策划的劫机事件基本没有后路。
“9?11”之后,美国率先反思自己的反劫机战术。通过若干次演习,有关方面认为,在飞机上配备武装人员可以有效阻止类似事件的发生。2002年新组建的国土安全部成立了专门的航空乘警部门。
航空乘警的训练和一般警察有所不同。他们必须扮成普通的乘客混迹在飞机上。只有发生劫机或其他足以威胁航空安全的情况之后,他们才能亮明身份执法。航空乘警一般只能携带两种武器——手枪和电击枪。虽然手枪的火力看起来弱了一点,考虑到如今劫机者的武器大多仅为刀具,手枪已足够应付。
航空乘警的手枪射击技术和一般的执法单位不太一样。他们要能够识别什么位置和角度开枪可能威胁航空安全。由于机舱内部狭窄,航空乘警的射击重点是在7米之内。为保证恐怖分子无法作恶,要求每个目标至少命中三枪。
考虑到机舱夜间飞行或者恐怖分子点燃物品等情况,美国乘警非常重视战术手电配合手枪的射击战术。美国有关机构为此专门研发了一套融合手枪射击、手电照明和近身格斗的战术。笔者曾经见过这种战术演练,几乎就是一路开枪冲向目标,最后还要用手枪去砸恐怖分子的脑袋。
我国的航空乘警是什么情况呢?
上世纪90年代的劫机潮到来之后,我国曾经派武警总部特种作战大队的特警(代号722特种部队,被海外称为红色尖兵的精锐部队)长期在飞机上担任武装护卫。后来随着劫机潮的平息,特警全部撤回原单位。
“9?11”事件之后,为避免发生类似事件,民航总局组建了中国民航空中警察总队。该机构归民航总局和公安部双重管辖,除了普通警员的训练之外,也会定期组织人员去722特种部队轮训。这是因为“722”组建之初的目的就是反劫机作战,也是现在国内最精锐的反劫机作战单位。从近年战果来看,新疆方面的两次成功反劫机事件都有乘警的功劳,可谓成绩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