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发展观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哲学思想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发展思想、系统思维、统筹兼顾的方法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高职院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党和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为进一步改革开放,推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嬗变。科学发展观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又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其蕴含的以人为本思想、发展思想、系统观念、统筹方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用系统的、整体的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作综合的、动态的思考,为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
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思想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关注高职新生的思想困惑,尽快帮助高职学生适应角色转换。
在选择读高职院校的同学中,大部分同学是由于中学知识不扎实、高考成绩不理想、分数较低而选择高职;有部分同学是由于高考考试发挥不理想而读高职。就前一种同学而言,他们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自主性较差,因此当遇到课程学习的变化,学习管理的变化,生活环境、交往环境的变化,思想上容易出现各种迷茫和混乱。对于后者而言,就读的高职院校与心目中理想的院校差距较大,心理落差比较大,导致思想上的困惑。再加上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加强高职新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人才也是国家必需的人才,高职生一样可以大有作为,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自主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精神、合理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二)关注高职生的实际发展困难、需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这种人文关怀的内容是多样性的。从学生长远发展需要看,要重点加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明确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高职学生可以面对市场自由挑选工作,但自主选择给主体带来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迷茫、困惑。同时,由于大学生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偏少,部分高职生要和本科生争岗位,造成高职生就业相对困难。为此进一步加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要关注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据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要比全国大学生差。[1]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学生有心理疾病不仅使自身痛苦异常,还常影响周围同学的正常学习生活。因此构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身心和谐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新课题。
(三)关注高职生高层次精神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是不断由低层向高层发展的。一般说来,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更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且层次越高的需要激励人们会越长久。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密切关注学生需要的层次变化,引导学生提高需要品位,丰富需要内涵,完善个性,陶冶情操,培养高级趣味,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思想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以学生为本。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同时又要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选择贴切学生实际的教育形式,运用不同的载体将国家、社会提倡的合理的主导性的政治原则、道德规范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发现主导性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并且认识到这种合理性不仅仅能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且是顺应历史、符合人民利益的,从而产生认同感,内化为个体的需要和信念。从而在今后的道德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磨练、自我陶冶,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始终处于一种动态更新,不断发展、完善,愈趋合理的状态之中。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要贴近、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用“我讲你听”,或者思想政治教育者居高临下,强制、片面灌输的简单说教方式。这种方式方法,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人为地拉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只有在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才容易接受教育,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将灌输与疏导结合。疏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应按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疏通和引导。只有坚持疏导方针,释疑解惑,才能排除学生思想上的疑惑和阻塞,才能把学生不正确的思想引向正确的轨道。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成才、发展为最终目的。
学生的成才、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学生工作者要树立服务的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在成才、发展中的困惑和问题,创建适合学生成才、发展的激励、约束、保障和资助机制。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要通过主题教育、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充分发展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使其不断由低层次的需要向高层次需要发展。
三、全面发展理论要求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过程的设计应体现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性。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由多种要素构成,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等”[2]。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性体现在要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忽视某一方面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完整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应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树立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2.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热爱祖国,奉献人民。
3.道德教育使学生懂得道德准则、规范,能分辨善恶,妥善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培养自律的道德行为。
4.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意识。
5.法制教育使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护法,自觉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法律意识。
6.心理教育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开拓创新精神,面对挫折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这几项教育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是一个整体,通过内容的设计使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和谐发展,形成完整的德行。
(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性。
系统的任何联系都是按照等级和次序。这种有序性是由系统的结构保证的,因此把握系统的有序性就是把握系统的结构。高职院校学生有别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三年的高校生活可以用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来概括。基本上每一学年对应一个时期,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应有所侧重。一、二年级应侧重理论认知,增强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如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法制教育、文明修身、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等;三年级则应侧重理性思考,形成观念并付诸实施,如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时事形势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诚信意识和敬业精神教育等。这几大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交叉融合,呈螺旋式上升。
四、可持续性发展理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应贴近生活的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要可持续发展,要有生命力、实效性必须坚持实践性。当今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思路之一是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人的现实需求,使主体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要求。“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力量。德育同样要通过而且必须通过生活发出的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3]因此,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走出来,回归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生产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沟通校内、校外生活,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真实社会生活中,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个体思想进步。高等院校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4]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的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既是一种专业教学途径,也承载者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生产实习和顶岗实践,学生与现场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可以用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熏陶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培养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通过生产实习和顶岗实践教学,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利益观,培养了责任感,有了工作压力、危机感,从而提高了实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现学活用、实际操作,参与生产和管理各个环节的实践,强化了专业技能,提高了职业能力,认识到强化综合素质不是对自身提出的额外要求,而是职业本身的需要,把形式上的教育内化为自我养成、自我约束的自觉行动,从而得到全面的实践锻炼和提高。
五、统筹兼顾的方法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统筹各种力量合力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要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企业、社会共同参加、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不断协调、目标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其一,要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的领路人,父母对孩子的了解是多方面的,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孩子的行为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于子女异常的思想和行为能够引起足够的警觉,并及时进行干预。其二,加强校外思想教育基地建设,落实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和志愿者工作。通过基地建设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其三,在学校内部,构建以党委领导下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思想教育体制,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要形成各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以及各个教育环节的、各种途径的德育功能,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校内环境。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于高职院校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要从系统的、整体的观点来规划和实施思想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性;要统筹各方面力量,学校、社会、家庭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促进高职学生思想发展、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卫根泉,孟欣征.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2]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2.
[3]刘铁芳.现代德育的困境与德育向生活的回归[J].上海教育科研,(115):25.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高职院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党和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为进一步改革开放,推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保证,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嬗变。科学发展观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又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其蕴含的以人为本思想、发展思想、系统观念、统筹方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用系统的、整体的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作综合的、动态的思考,为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
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思想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关注高职新生的思想困惑,尽快帮助高职学生适应角色转换。
在选择读高职院校的同学中,大部分同学是由于中学知识不扎实、高考成绩不理想、分数较低而选择高职;有部分同学是由于高考考试发挥不理想而读高职。就前一种同学而言,他们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自主性较差,因此当遇到课程学习的变化,学习管理的变化,生活环境、交往环境的变化,思想上容易出现各种迷茫和混乱。对于后者而言,就读的高职院校与心目中理想的院校差距较大,心理落差比较大,导致思想上的困惑。再加上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加强高职新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人才也是国家必需的人才,高职生一样可以大有作为,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自主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精神、合理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二)关注高职生的实际发展困难、需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这种人文关怀的内容是多样性的。从学生长远发展需要看,要重点加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明确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高职学生可以面对市场自由挑选工作,但自主选择给主体带来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迷茫、困惑。同时,由于大学生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偏少,部分高职生要和本科生争岗位,造成高职生就业相对困难。为此进一步加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要关注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据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要比全国大学生差。[1]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学生有心理疾病不仅使自身痛苦异常,还常影响周围同学的正常学习生活。因此构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身心和谐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新课题。
(三)关注高职生高层次精神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是不断由低层向高层发展的。一般说来,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更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且层次越高的需要激励人们会越长久。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密切关注学生需要的层次变化,引导学生提高需要品位,丰富需要内涵,完善个性,陶冶情操,培养高级趣味,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思想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以学生为本。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同时又要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选择贴切学生实际的教育形式,运用不同的载体将国家、社会提倡的合理的主导性的政治原则、道德规范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发现主导性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并且认识到这种合理性不仅仅能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且是顺应历史、符合人民利益的,从而产生认同感,内化为个体的需要和信念。从而在今后的道德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磨练、自我陶冶,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始终处于一种动态更新,不断发展、完善,愈趋合理的状态之中。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要贴近、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用“我讲你听”,或者思想政治教育者居高临下,强制、片面灌输的简单说教方式。这种方式方法,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人为地拉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只有在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才容易接受教育,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将灌输与疏导结合。疏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应按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疏通和引导。只有坚持疏导方针,释疑解惑,才能排除学生思想上的疑惑和阻塞,才能把学生不正确的思想引向正确的轨道。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成才、发展为最终目的。
学生的成才、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学生工作者要树立服务的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在成才、发展中的困惑和问题,创建适合学生成才、发展的激励、约束、保障和资助机制。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要通过主题教育、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充分发展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使其不断由低层次的需要向高层次需要发展。
三、全面发展理论要求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过程的设计应体现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性。
“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由多种要素构成,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等”[2]。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性体现在要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忽视某一方面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完整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应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树立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2.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热爱祖国,奉献人民。
3.道德教育使学生懂得道德准则、规范,能分辨善恶,妥善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培养自律的道德行为。
4.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意识。
5.法制教育使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护法,自觉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法律意识。
6.心理教育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开拓创新精神,面对挫折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这几项教育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是一个整体,通过内容的设计使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和谐发展,形成完整的德行。
(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性。
系统的任何联系都是按照等级和次序。这种有序性是由系统的结构保证的,因此把握系统的有序性就是把握系统的结构。高职院校学生有别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三年的高校生活可以用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来概括。基本上每一学年对应一个时期,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应有所侧重。一、二年级应侧重理论认知,增强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如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法制教育、文明修身、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等;三年级则应侧重理性思考,形成观念并付诸实施,如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时事形势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诚信意识和敬业精神教育等。这几大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交叉融合,呈螺旋式上升。
四、可持续性发展理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应贴近生活的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要可持续发展,要有生命力、实效性必须坚持实践性。当今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思路之一是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人的现实需求,使主体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要求。“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力量。德育同样要通过而且必须通过生活发出的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3]因此,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走出来,回归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生产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沟通校内、校外生活,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真实社会生活中,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个体思想进步。高等院校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4]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院校的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既是一种专业教学途径,也承载者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生产实习和顶岗实践,学生与现场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可以用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熏陶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培养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通过生产实习和顶岗实践教学,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利益观,培养了责任感,有了工作压力、危机感,从而提高了实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现学活用、实际操作,参与生产和管理各个环节的实践,强化了专业技能,提高了职业能力,认识到强化综合素质不是对自身提出的额外要求,而是职业本身的需要,把形式上的教育内化为自我养成、自我约束的自觉行动,从而得到全面的实践锻炼和提高。
五、统筹兼顾的方法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统筹各种力量合力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要统筹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企业、社会共同参加、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不断协调、目标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其一,要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的领路人,父母对孩子的了解是多方面的,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孩子的行为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于子女异常的思想和行为能够引起足够的警觉,并及时进行干预。其二,加强校外思想教育基地建设,落实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和志愿者工作。通过基地建设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其三,在学校内部,构建以党委领导下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思想教育体制,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要形成各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以及各个教育环节的、各种途径的德育功能,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校内环境。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于高职院校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要从系统的、整体的观点来规划和实施思想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性;要统筹各方面力量,学校、社会、家庭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促进高职学生思想发展、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卫根泉,孟欣征.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2]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2.
[3]刘铁芳.现代德育的困境与德育向生活的回归[J].上海教育科研,(115):25.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