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间的相互迁移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运动技能的迁移是一把双刃剑,既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有促进作用,同时又阻碍着动作技术的临场应用和发挥。从科学层面出发,研究运动技能迁移的规律,促进正迁移的发生以缩短学习和掌握技能的时间,并迅速适应新的动作技能学习情景或者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体育教学过程实现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运动迁移;体育教学;效益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G420
1.对运动技能迁移的认识
所谓迁移,是指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新情境中的运用,并促进新知识的掌握和新技能的形成。迁移是理论学习和运动技能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包括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及行为规范的学习中。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技能迁移。在实际教学中,恰当地应用迁移规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通常所指的运动技能形成三阶段,其本质也就是迁移的过程。
1.1 正迁移
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积极影响叫正迁移。例如,经常打篮球有助于手球技术的学习;掌握了脚背正面踢球技术,很快就能学会脚背外侧踢球;学会了跳山羊,跳箱技术就能很容易掌握。
1.2 负迁移
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消极影响叫负迁移或技能的干扰。例如,一个会骑自行车的人在刚学习骑三轮板车时,会感到很不习惯,他们的骑车技术可能还不如原来不会骑自行车的人。这是因为骑自行车对骑三轮车产生了负迁移。值得注意的是,负迁移的影响是暂时的,通过练习就能克服。
1.3 零迁移
前后学习的两种动作技能之间没有任何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零迁移。这是因为两种动作技能无相似之处的缘故。
2.体育教学中影响运动迁移的因素
2.1 运动技术间的共同因素
从迁移产生的机制可知,学习内容间的相同因素产生迁移效应的条件。并且,"共同因素"越多,迁移就越容易产生。①在体育教学中,能产生迁移效应的情况大体有:运动项目之间,运动项目各技术动作之间,以及运动技术与辅助启发性练习之间等,如:球类项目之间,游泳不同泳姿之间。因各项目、各技术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共同因素",故易产生有效的迁移。在体育教学中,只要不同技术动作具有共同要素,我們就可以有意识地将其安排在前后连贯的教学当中,这样有利于迁移效应的产生。
2.2 部分与整体迁移因素
在运动技能的训练中,有些动作细分为各部分进行练习可能意义不大,但有很多动作将其分为各个不同的部分进行分解练习,对于降低初学者的学习难度、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动作技术质量是十分有效的。这种将部分练习的效果迁移到整体技术中的教学,效果有时要明显优于先整体后迁移到部分的教学。即各个分技术相加之和大于总技术本身的迁移效果。比如,排球教学可分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不同技术教学,如果仅进行比赛式的综合教学,教学效果则很难提高。
2.3 难易程度与迁移因素
大量的教学实践已经告诉我们,最好的迁移应当发生在从容易到较为困难的运动技能学习中。因为,可以发生迁移的两种技术必定包含有技能的相同成分和相同的原理。这种由简单到复杂技能的迁移容易完成,这种情况也符合教材所呈现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当然也存在复杂运动技能到简单运动技能的迁移。有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也证明,在铅球的教学中,采用背向投掷的教法,因提高了抗干扰能力而有利于铅球投掷成绩的提高。因为复杂的任务包括了简单任务的全部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4 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因素
学生的心理状态,如兴趣、动机、自信心、注意力等,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同样也影响迁移效应的产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者所学习运动技术兴趣高,注意力集中,充满自信心,那么,他便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观察思考老师所讲的和演示的动作技术,并有意识地将新学技术与已有知识进行"相似性"的分析比较,这样便有利于学习者迁移效应的产生。学生的身体、生理状况影响着迁移的产生。在以身体活动为媒介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学习者的体力状况、疲劳度,对其学习的影响尤为突出。不难理解,一个身心疲惫、体力不支的学习者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较那些体力充沛身体状态好的学习者,其学习效果低是无可置疑的。
3.运动迁移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1 积极合理的创造迁移的条件
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合理的安排教材,出示最佳的教学示例。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中介和载体,它的排列顺序应该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所以,教师应当及时的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将容易发生迁移作用的两种技能有效的衔接起来,将可能产生相互干扰和影响的技能区分开来。最佳的教材程序不仅要充分的反映知识技能的逻辑结构,还体现出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主要原则,注重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努力克服心理定势的影响,有效的实现正迁移。所谓的心理定势,是指在过去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于个体的认识以及处理时起着控制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自信心和紧张程度等影响有效迁移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不仅能够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也能够使负迁移出现在教学中。由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心理定势的影响,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顺序的内容,积极帮助学生消除不利心理定势的影响,促进正迁移的产生。
3.2 选用迁移性练习形成最大迁移
在教学中,有的动作练习枯燥无味。如,短跑的途中跑技术教学,此时,我们可选用与途中跑技术有共同特点的"迎面接力"、"连环追拍同伴"等迁移性练习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奔跑能力培养与途中跑技术学习寓于活动性游戏之中,随后再进行短跑的系统教学,将竞赛跑的余兴迁移到短跑的全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效果甚好。故利用"当两任务的训练条件高度相似时,迁移量最大"的相似原则进行教学,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教学迁移效果。 3.3 精确定义概念,提高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对运动技能的精确定义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运动技术概念反映了运动技能的内部规律。如果学生具有独立地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就能察觉到运动技能间内在联系,善于掌握新旧课的运动技能共同点和不同点,掌握练习的原则与方法,这就有利于技能的正迁移。学生的概括能力越强,越能反映同类事物间的共同点和规律性联系,就越有利于迁移的产生。
4.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动作技能迁移
4.1 重视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启发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迁移与干扰往往呈现双重性与复杂性,通过运用分析对比,能使学生明确各项运动技术动作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或相关的技术环节,能使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明确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例如,单杠教材中的单、双8脚蹬地翻上成支撑与高杠慢翻上之间的技能,双杠教材中的挂臂摆动前摆上成分腿坐与挂臂摆动屈伸上之间的技能。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抽象概括,找出新旧技能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处,从而为促进技能的迁移创造有利条件。
4.2 加强教学指导和基本技术学习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指导。教师应充分利用人为性反馈的作用,启迪和帮助学生迅速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处理好练习的时间、量及强度的关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习,及早地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以减少互相干扰,促进学生将新学的技术与已学过的技术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加快对新学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正迁移效应的产生。加强基本技术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互相之间的共同因素是产生迁移效应的重要条件,而基本技术是组成复杂动作的基础。抓住了基本技术,就等于抓住了各类复杂技术的共同要素,而且基本技术越扎实,在学习新技术时就越能触类旁通,合理运用正迁移。
4.3 重视认知程序,创新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采用以鼓励和赞扬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且使用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的教学语言及练习,为学生新技能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此外,在学习新技能时,教师应当给学生以足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通过熟能生巧的原理更好的掌握该技能。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够一成不變的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根据授课的实际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训练的乐趣。
4.4 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基本心理状态
众所周知,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是取得既定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运动技能迁移的效应得以产生和实现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训练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运动技能正迁移的有效实现,优化教学结果已经成为当今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5.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不仅应该了解和研究教学内容、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还应该注意把握和遵循运动迁移的有关规律,促进正迁移的发生,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可缩短练习时间,加速教学进程。学生学习知识和技术的目的在于将这些知识和技术有效地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体育教学中,学生无论是对知识、技术的学习,还是技能、态度的形成,无一不受迁移规律的影响和支配。我们研究、认识迁移规律,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把已经学到的知识、技能合理用于不同的情境之中,从而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以实现体育训练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苏磊.论体育教学中迁移的作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3):58-59
[2]凌桂兰.论心理迁移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97(5):72
[3]徐永生.黄波.论体育教学中的技能迁移和定势干扰[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6)
①苏磊.论体育教学中迁移的作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3):58-59.
关键词:运动迁移;体育教学;效益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G420
1.对运动技能迁移的认识
所谓迁移,是指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新情境中的运用,并促进新知识的掌握和新技能的形成。迁移是理论学习和运动技能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包括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及行为规范的学习中。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技能迁移。在实际教学中,恰当地应用迁移规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通常所指的运动技能形成三阶段,其本质也就是迁移的过程。
1.1 正迁移
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积极影响叫正迁移。例如,经常打篮球有助于手球技术的学习;掌握了脚背正面踢球技术,很快就能学会脚背外侧踢球;学会了跳山羊,跳箱技术就能很容易掌握。
1.2 负迁移
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消极影响叫负迁移或技能的干扰。例如,一个会骑自行车的人在刚学习骑三轮板车时,会感到很不习惯,他们的骑车技术可能还不如原来不会骑自行车的人。这是因为骑自行车对骑三轮车产生了负迁移。值得注意的是,负迁移的影响是暂时的,通过练习就能克服。
1.3 零迁移
前后学习的两种动作技能之间没有任何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零迁移。这是因为两种动作技能无相似之处的缘故。
2.体育教学中影响运动迁移的因素
2.1 运动技术间的共同因素
从迁移产生的机制可知,学习内容间的相同因素产生迁移效应的条件。并且,"共同因素"越多,迁移就越容易产生。①在体育教学中,能产生迁移效应的情况大体有:运动项目之间,运动项目各技术动作之间,以及运动技术与辅助启发性练习之间等,如:球类项目之间,游泳不同泳姿之间。因各项目、各技术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共同因素",故易产生有效的迁移。在体育教学中,只要不同技术动作具有共同要素,我們就可以有意识地将其安排在前后连贯的教学当中,这样有利于迁移效应的产生。
2.2 部分与整体迁移因素
在运动技能的训练中,有些动作细分为各部分进行练习可能意义不大,但有很多动作将其分为各个不同的部分进行分解练习,对于降低初学者的学习难度、掌握动作要领、提高动作技术质量是十分有效的。这种将部分练习的效果迁移到整体技术中的教学,效果有时要明显优于先整体后迁移到部分的教学。即各个分技术相加之和大于总技术本身的迁移效果。比如,排球教学可分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不同技术教学,如果仅进行比赛式的综合教学,教学效果则很难提高。
2.3 难易程度与迁移因素
大量的教学实践已经告诉我们,最好的迁移应当发生在从容易到较为困难的运动技能学习中。因为,可以发生迁移的两种技术必定包含有技能的相同成分和相同的原理。这种由简单到复杂技能的迁移容易完成,这种情况也符合教材所呈现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当然也存在复杂运动技能到简单运动技能的迁移。有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也证明,在铅球的教学中,采用背向投掷的教法,因提高了抗干扰能力而有利于铅球投掷成绩的提高。因为复杂的任务包括了简单任务的全部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4 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因素
学生的心理状态,如兴趣、动机、自信心、注意力等,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同样也影响迁移效应的产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者所学习运动技术兴趣高,注意力集中,充满自信心,那么,他便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观察思考老师所讲的和演示的动作技术,并有意识地将新学技术与已有知识进行"相似性"的分析比较,这样便有利于学习者迁移效应的产生。学生的身体、生理状况影响着迁移的产生。在以身体活动为媒介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学习者的体力状况、疲劳度,对其学习的影响尤为突出。不难理解,一个身心疲惫、体力不支的学习者在技术学习的过程中,较那些体力充沛身体状态好的学习者,其学习效果低是无可置疑的。
3.运动迁移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1 积极合理的创造迁移的条件
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合理的安排教材,出示最佳的教学示例。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中介和载体,它的排列顺序应该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所以,教师应当及时的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将容易发生迁移作用的两种技能有效的衔接起来,将可能产生相互干扰和影响的技能区分开来。最佳的教材程序不仅要充分的反映知识技能的逻辑结构,还体现出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主要原则,注重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努力克服心理定势的影响,有效的实现正迁移。所谓的心理定势,是指在过去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于个体的认识以及处理时起着控制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自信心和紧张程度等影响有效迁移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不仅能够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也能够使负迁移出现在教学中。由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心理定势的影响,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顺序的内容,积极帮助学生消除不利心理定势的影响,促进正迁移的产生。
3.2 选用迁移性练习形成最大迁移
在教学中,有的动作练习枯燥无味。如,短跑的途中跑技术教学,此时,我们可选用与途中跑技术有共同特点的"迎面接力"、"连环追拍同伴"等迁移性练习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奔跑能力培养与途中跑技术学习寓于活动性游戏之中,随后再进行短跑的系统教学,将竞赛跑的余兴迁移到短跑的全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效果甚好。故利用"当两任务的训练条件高度相似时,迁移量最大"的相似原则进行教学,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教学迁移效果。 3.3 精确定义概念,提高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对运动技能的精确定义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运动技术概念反映了运动技能的内部规律。如果学生具有独立地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就能察觉到运动技能间内在联系,善于掌握新旧课的运动技能共同点和不同点,掌握练习的原则与方法,这就有利于技能的正迁移。学生的概括能力越强,越能反映同类事物间的共同点和规律性联系,就越有利于迁移的产生。
4.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动作技能迁移
4.1 重视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启发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迁移与干扰往往呈现双重性与复杂性,通过运用分析对比,能使学生明确各项运动技术动作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或相关的技术环节,能使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明确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例如,单杠教材中的单、双8脚蹬地翻上成支撑与高杠慢翻上之间的技能,双杠教材中的挂臂摆动前摆上成分腿坐与挂臂摆动屈伸上之间的技能。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抽象概括,找出新旧技能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处,从而为促进技能的迁移创造有利条件。
4.2 加强教学指导和基本技术学习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指导。教师应充分利用人为性反馈的作用,启迪和帮助学生迅速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处理好练习的时间、量及强度的关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习,及早地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以减少互相干扰,促进学生将新学的技术与已学过的技术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加快对新学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正迁移效应的产生。加强基本技术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互相之间的共同因素是产生迁移效应的重要条件,而基本技术是组成复杂动作的基础。抓住了基本技术,就等于抓住了各类复杂技术的共同要素,而且基本技术越扎实,在学习新技术时就越能触类旁通,合理运用正迁移。
4.3 重视认知程序,创新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采用以鼓励和赞扬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且使用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的教学语言及练习,为学生新技能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此外,在学习新技能时,教师应当给学生以足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通过熟能生巧的原理更好的掌握该技能。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够一成不變的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根据授课的实际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训练的乐趣。
4.4 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基本心理状态
众所周知,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是取得既定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运动技能迁移的效应得以产生和实现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训练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运动技能正迁移的有效实现,优化教学结果已经成为当今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5.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不仅应该了解和研究教学内容、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还应该注意把握和遵循运动迁移的有关规律,促进正迁移的发生,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可缩短练习时间,加速教学进程。学生学习知识和技术的目的在于将这些知识和技术有效地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体育教学中,学生无论是对知识、技术的学习,还是技能、态度的形成,无一不受迁移规律的影响和支配。我们研究、认识迁移规律,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把已经学到的知识、技能合理用于不同的情境之中,从而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以实现体育训练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苏磊.论体育教学中迁移的作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3):58-59
[2]凌桂兰.论心理迁移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97(5):72
[3]徐永生.黄波.论体育教学中的技能迁移和定势干扰[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6)
①苏磊.论体育教学中迁移的作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