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如今,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该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
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都缺少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有的学生缺少学习语文的热情;有的学生不能阐述带有自己见解的观点;有的学生在考试时碰到活用的知识就束手无策了……这些都是教师教、学生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病。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出发,引导学生如何去学,构建一个自主参与的语文学习环境。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未来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讲的:“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在身边,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
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更清醒地知道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所有人类知识传授给学习者,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使学生学到知识转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本质。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谈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首要的一条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使“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成了这场改革的亮点。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和探索,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識),学生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慧,摧残人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导致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到了新生一代的健康成长,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基于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的、被动的学习状态,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陛、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因此,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新教材的广泛使用,我们体会到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自主地去获取新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怎样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首先,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经过检验,成绩好的学生也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因为自主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符合深度学习的特征。
其次,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据我国学者调查研究,在一次“中国大学生实用科技发明大奖赛”中,获奖的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自主性、自律性,表明学生的创造性与他们的自主学习是密切相关的。也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的论述一样:“一切创造发明,都不是靠别人教会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断取得进步。”
再次,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终生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是个体走出学校后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而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个体的终生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學习效率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更是课堂教学所必需的。课堂上的自主性学习并非独行其事,而是指生不盲从老师,在课堂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热情参与,课后及时查漏补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学来的,而不是教师或其他人教会的,自己才是学习的管理者,这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少教多学”呼吁教育工作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开展“少教多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利于开阔教师的视野,在更高的层次上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有更加广阔的天地,有利于促进教师向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转化。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的主要内容:
(1)、教学内容当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产生相关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更深入地探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及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2)、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增强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教学法通过实践与研究,寻求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实施“少教多学”策略为学生个体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同时,激发出教师的灵感与机智,促使教师去研究探索符合小学生特点的一个开放的教学模式与策略、教学方法,使自主性、主动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年级段中都能普遍运用,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佳的发展。
(4)、学习体验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5)、评价法教学评价必须是教与学一致的,并且是持续性的。因此进行促进性的学习评价、多元化评价、激励语,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为什么学——动机。(2)如何教——教法。(3)如何学一一学法。(4)何时学——时间。(5)学什么——学习过程。(6)在哪儿学——环境。(7)与谁一起学——社会环境。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反思
《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了学生是学習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准则,关注素质全面提高,立足于发展。为此,我们务必对教育和教学作以下经常性的反思,才能创造出适应学生的教育,适应学生的教学。
1、教师走进新课程,如何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和教学。
2、怎样“把人当成人来培养”,“把人当成人来教育”,注重人的潜能开发。
3、如何科学操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好学、喜学、乐学、会学,教师爱教、乐教、会教的良好氛围,师生得以共同发展。
4、教师何以变经验型为科研型,靠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教育事业,撒在学生心田;变重“知”轻能为“知…‘能”并重,教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生存”,“美好生活”。
5、學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教育应是“大语文”,生活化,教师怎样创建现代性的语文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以人的发展为理念,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主体,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大语文”教育,将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研透《标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可行的,必要的,适时的,有效的。我相信,只要通过全体小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中国语文教育的明天将新姿焕发,中国素质教育的春天必将生机盎然。
如今,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该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
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都缺少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有的学生缺少学习语文的热情;有的学生不能阐述带有自己见解的观点;有的学生在考试时碰到活用的知识就束手无策了……这些都是教师教、学生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病。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出发,引导学生如何去学,构建一个自主参与的语文学习环境。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未来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讲的:“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在身边,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
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更清醒地知道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所有人类知识传授给学习者,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使学生学到知识转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本质。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谈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首要的一条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使“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成了这场改革的亮点。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和探索,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識),学生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慧,摧残人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导致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到了新生一代的健康成长,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基于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的、被动的学习状态,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陛、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因此,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新教材的广泛使用,我们体会到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自主地去获取新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怎样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首先,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经过检验,成绩好的学生也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因为自主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符合深度学习的特征。
其次,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据我国学者调查研究,在一次“中国大学生实用科技发明大奖赛”中,获奖的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自主性、自律性,表明学生的创造性与他们的自主学习是密切相关的。也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的论述一样:“一切创造发明,都不是靠别人教会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断取得进步。”
再次,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终生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是个体走出学校后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而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个体的终生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學习效率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更是课堂教学所必需的。课堂上的自主性学习并非独行其事,而是指生不盲从老师,在课堂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热情参与,课后及时查漏补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学来的,而不是教师或其他人教会的,自己才是学习的管理者,这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少教多学”呼吁教育工作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开展“少教多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利于开阔教师的视野,在更高的层次上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有更加广阔的天地,有利于促进教师向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转化。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的主要内容:
(1)、教学内容当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产生相关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更深入地探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及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2)、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增强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教学法通过实践与研究,寻求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实施“少教多学”策略为学生个体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同时,激发出教师的灵感与机智,促使教师去研究探索符合小学生特点的一个开放的教学模式与策略、教学方法,使自主性、主动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年级段中都能普遍运用,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佳的发展。
(4)、学习体验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5)、评价法教学评价必须是教与学一致的,并且是持续性的。因此进行促进性的学习评价、多元化评价、激励语,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为什么学——动机。(2)如何教——教法。(3)如何学一一学法。(4)何时学——时间。(5)学什么——学习过程。(6)在哪儿学——环境。(7)与谁一起学——社会环境。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反思
《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了学生是学習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准则,关注素质全面提高,立足于发展。为此,我们务必对教育和教学作以下经常性的反思,才能创造出适应学生的教育,适应学生的教学。
1、教师走进新课程,如何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和教学。
2、怎样“把人当成人来培养”,“把人当成人来教育”,注重人的潜能开发。
3、如何科学操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好学、喜学、乐学、会学,教师爱教、乐教、会教的良好氛围,师生得以共同发展。
4、教师何以变经验型为科研型,靠科研提高教学质量;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教育事业,撒在学生心田;变重“知”轻能为“知…‘能”并重,教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生存”,“美好生活”。
5、學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教育应是“大语文”,生活化,教师怎样创建现代性的语文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以人的发展为理念,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主体,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大语文”教育,将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研透《标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可行的,必要的,适时的,有效的。我相信,只要通过全体小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中国语文教育的明天将新姿焕发,中国素质教育的春天必将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