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环节,看似平常,其实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教师如果能有艺术地评价学生的答问,评价语言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并即时有效的进行课堂评价,适当延迟终结性评价,往往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反馈、调控、导向的作用,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分层;即时
Feeling and thinking about the language of the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Wang Aili
【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the objective things and the value judgment, the teacher in the classroom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this link, seemingly ordinary, in fact, which contains abundant educational wisdom. If teachers can art assessment of student to answer questions, evaluation of languag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t demand evaluation objects, evaluation of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arning emphases should be different, and immediately effective classroom assessment, appropriate delay summative assessment, can often be the students play a stimulating, feedback, control, guidance role, can igni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learning, can stimulate the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so that every student can enjoy the joy of success.
【Key words】Th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stratification; instant
语文课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主阵地,在这块主阵地上,教师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必须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的理念的倡导下,语文课堂变得热闹非凡,但是仔细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堂,由于许多的原因,导致课堂评价出现了虚浮和无效的现象,缺失了评价的真实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评价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纠偏,构建积极有效真实的评价框架。
误区一:角色迷失的“假评价”
激励性的评价可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促进他们的发展,在很多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你真棒”、“向你学习”、“你很聪明”,或者教师竖起大拇指,或者是有节奏的掌声等等。从表面上看,教师已经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注重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整个课堂也显得异常热闹,但是学生在长期的掌声中,兴趣也渐渐淡下去了,原本整齐响亮的掌声也开始变得稀稀拉拉。
教师公式式的评价是对学生思维成果的简单肯定,学生的独特理解和独特感悟就没有机会得以体现。这样的课堂评价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学生学习、感悟和建构知识的过程,而是被教师强势牵引着的模式化的表演罢了,是语文课堂的虚假饰物和华丽的包装,是形式主义的“假评价”。
误区二:脱离文本的“空评价”
教学片段:《陈太丘与友期》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课尾问学生:“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的看法。”学生甲回答道:“我觉得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的小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学生乙回答道:“我觉得元方并没有失礼。因为友人失约在先,不守信用,不仅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没有礼貌。”学生丙回答:“我觉得元方是一个没有教养的小孩。小小年纪就自以为是,客人已经赔礼道歉了,作为一个小孩不仅不接受人家的道歉给大人面子,竟然还当面摔门而去,丢尽了父母的脸面。”教师听到这样的话,也只是微微一笑,鼓励说:“你说得真好!”
不可否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确实存在着一群失听的教师。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教师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个环节,更多的是“作秀”。其实,在语文课堂中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着误解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会对文本、对作者产生误解,也常常对教师产生误解。往往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在消除误解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就上面的案例,对元方这个人物的分析,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认识上的差异,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评价。假如我们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倾听,不结合文本加以辨析,一昧盲目鼓励,看似对学生发言的尊重,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怎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呢?如果我们都像案例中的教师那样,在分析文本人物时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加以辨析,使学生形成模糊的认识,那么对学生今后分析事物、辨别是非、认识世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应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评价语言,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我认为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评价语言要分层把握、即时有效、适度延迟终结性评价等三个方面。
一、评价语言要根据学个体情况分层把握
1、对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 。
有困难的学生通常表现在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方面存在问题。老师要从他们身上去发现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进行准确的评价;发现闪光点,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努力学习的愿望。
曾听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期间有好几个学生都提出了几个重复的问题,这时老师评价说:“重复的问题不要提。”显然这种评价是不妥的,很有可能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果老师能换个说法:“噢,你是认为这很重要,想再强调一下,对吗?如果你还有不同的问题可以再提出来。”这一亲切、鼓励的话语不就能有效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吗?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由于受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的理解不可能十分准确、全面,这时教师就要以充满爱心、饱含鼓励的话语加以引导,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更有效地参与学习。
2、对语文感悟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诚挚的欣赏性。
感悟能力一般的学生在班内占多数,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上有发挥的潜力,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能让这些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这个时候的他们所释放出的热情和潜能就能使他们努力向班里的优等生靠拢。同时他们也需要听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老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课堂评价语言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等待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表扬。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3、对语文感悟能力强的优等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启迪性。
感悟能力强的学生既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而且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课上,他们所需要的是超越其他同学对文本的理解深度,获取由一定难度的新知识,要体会学识上超越同龄人的快感,要享受获得更高水平知识的乐趣。
如在教学《斑羚飞渡》时设置了如下的话题:
教师问:“对于老斑羚舍生帮助壮年的、幼小的斑羚跃过悬崖的做法,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说:“我觉得那只镰刀头羊最愚蠢,它完全可以不站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
教师:“为什么?”
学生说:“因为它是领头羊,它应该继续活下来带领那些得以生存的斑羚群。再说,它舍生救下那些斑羚后,那些得以继续生存的同伴也不会感激它。”
此时有不少同学纷纷表示了赞同。
教师说:“那么,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你不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来救你吗?如果他们不来救你,你怎么想呢?”
学生甲回答:“我会想,爸爸妈妈真狠,平时都说爱我,关键时候不来管我了!”
有学生乙说:“我可是希望爸爸妈妈来帮我一把的,有他们在我身边,我才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学生丙说:“我认为老斑羚舍身救小斑羚是爱自己种族的行为,只要能够保留住自己的种族,死了也值得!”
教师说:“是啊,说得多有道理啊!”
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移情体验,让学生置身其中,将心比心,从而感受到老斑羚这样做的勇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了无痕迹,自然贴切,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在课堂上,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与作者出现暂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时候,教师要有“大语文”的视角,巧妙地开发生成性的资源,通过富有诗意的评价语言,巧妙地嫁接到学生学习的主干上去,这样才能使课堂活跃而又不失秩序。
二、评价语言即时有效
1、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
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最能体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程度,语文课堂是“人文关怀”的最佳场所。因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教师要根据课堂氛围敏锐的作出反应。因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课堂评价来维持,即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能使课堂气氛保持民主、平等、愉快和积极的和谐氛围。
如在执教《口技》一课时,正讲到兴致处,有位学生突然模仿狗叫的声音,顿时全班哄堂大笑。那位学生吓得耷下了脑袋,偷眼望着讲台,等待老师严厉的批评。这时教师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和颜悦色地说:“这位同学情不自禁地模仿了起来,看来是被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文中艺人高超的技艺所感染,我们再回到课本来,继续学习课文精彩的描写。”
学生会随意而发,我们教师不能随意处理。教学要合理对待突发的课堂事件,灵活地运用评价语言,如:真诚的赞美语;鼓励的身体语言;安慰和解困的幽默语言;启发思维的引导语言等,这样的语言能形成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之,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和谐课堂文化的前提,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师生充满真情的生命历程。
2、有效即时评价的评价语言,使课堂生成更加精彩。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有别于其它学科,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有生成,这是由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而决定的,也是由师生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语文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善于把握课堂生成情景的人,是一个懂得倾听,点拨和引导的人,特别是要运用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生成的过程,上出精彩的语文课来。 在学《故乡》一文时,老师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刺猹的情景。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老师说:“你读得这么响,猹早被你吓跑了,你还有机会刺吗?”学生马上领悟到该读得轻一点,于是第二个学生读到位了,老师又评道:“呀,你真比闰土还厉害!”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原因就在于指出学生的不足时,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辞加以表达,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了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发展。
教育家斯塔佛尔曾说:“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有效的“即时评价”不是简单的褒贬,而是注重点拨、启发、引导的艺术性,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判断和增长能力的关键所在,这种有效性不仅是课堂生成向良性发展,而且达到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致使语文课堂更精彩。
三、适当延迟终结评价语言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免犯这样的错误:一听到学生的答案和自己所想的一样,就万分激动,高度赞赏,“非常正确”脱口而出,过早的对学生的答案作终结性的评价,扼杀了学生与发展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发言者和其他同学一起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即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鼓励,延迟课堂教学中的终结性评价,这样能有效地增加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许多好学生是教师评价的结果。
如《斑羚飞渡》一课,教师在教学中设问:还有没有让斑羚脱险的好办法?引发学生发散讨论。当学生答出下多种自救、他救的办法后,教师不是急于作出判断,而是又补充设问:再读读课文,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学生纷纷以课文描述的情境为依据,最后在争辩中达成共识:还是文中的办法可行一些。就这样,教师实施延缓评价,不是急着把一个现在的结论塞给学生,而是精心补充设问引发讨论,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表现在多个方面,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的点滴经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心中装着学生,视课堂教学为一门艺术,潜心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分层;即时
Feeling and thinking about the language of the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Wang Aili
【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the objective things and the value judgment, the teacher in the classroom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this link, seemingly ordinary, in fact, which contains abundant educational wisdom. If teachers can art assessment of student to answer questions, evaluation of languag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t demand evaluation objects, evaluation of students of different learning emphases should be different, and immediately effective classroom assessment, appropriate delay summative assessment, can often be the students play a stimulating, feedback, control, guidance role, can ignit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learning, can stimulate the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so that every student can enjoy the joy of success.
【Key words】Th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stratification; instant
语文课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主阵地,在这块主阵地上,教师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必须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的理念的倡导下,语文课堂变得热闹非凡,但是仔细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堂,由于许多的原因,导致课堂评价出现了虚浮和无效的现象,缺失了评价的真实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评价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纠偏,构建积极有效真实的评价框架。
误区一:角色迷失的“假评价”
激励性的评价可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促进他们的发展,在很多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你真棒”、“向你学习”、“你很聪明”,或者教师竖起大拇指,或者是有节奏的掌声等等。从表面上看,教师已经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注重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整个课堂也显得异常热闹,但是学生在长期的掌声中,兴趣也渐渐淡下去了,原本整齐响亮的掌声也开始变得稀稀拉拉。
教师公式式的评价是对学生思维成果的简单肯定,学生的独特理解和独特感悟就没有机会得以体现。这样的课堂评价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学生学习、感悟和建构知识的过程,而是被教师强势牵引着的模式化的表演罢了,是语文课堂的虚假饰物和华丽的包装,是形式主义的“假评价”。
误区二:脱离文本的“空评价”
教学片段:《陈太丘与友期》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课尾问学生:“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的看法。”学生甲回答道:“我觉得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的小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学生乙回答道:“我觉得元方并没有失礼。因为友人失约在先,不守信用,不仅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没有礼貌。”学生丙回答:“我觉得元方是一个没有教养的小孩。小小年纪就自以为是,客人已经赔礼道歉了,作为一个小孩不仅不接受人家的道歉给大人面子,竟然还当面摔门而去,丢尽了父母的脸面。”教师听到这样的话,也只是微微一笑,鼓励说:“你说得真好!”
不可否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确实存在着一群失听的教师。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教师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个环节,更多的是“作秀”。其实,在语文课堂中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着误解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会对文本、对作者产生误解,也常常对教师产生误解。往往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在消除误解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就上面的案例,对元方这个人物的分析,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认识上的差异,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评价。假如我们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倾听,不结合文本加以辨析,一昧盲目鼓励,看似对学生发言的尊重,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怎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呢?如果我们都像案例中的教师那样,在分析文本人物时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加以辨析,使学生形成模糊的认识,那么对学生今后分析事物、辨别是非、认识世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应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评价语言,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我认为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评价语言要分层把握、即时有效、适度延迟终结性评价等三个方面。
一、评价语言要根据学个体情况分层把握
1、对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有鼓励性 。
有困难的学生通常表现在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方面存在问题。老师要从他们身上去发现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进行准确的评价;发现闪光点,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努力学习的愿望。
曾听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期间有好几个学生都提出了几个重复的问题,这时老师评价说:“重复的问题不要提。”显然这种评价是不妥的,很有可能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果老师能换个说法:“噢,你是认为这很重要,想再强调一下,对吗?如果你还有不同的问题可以再提出来。”这一亲切、鼓励的话语不就能有效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吗?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由于受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的理解不可能十分准确、全面,这时教师就要以充满爱心、饱含鼓励的话语加以引导,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更有效地参与学习。
2、对语文感悟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诚挚的欣赏性。
感悟能力一般的学生在班内占多数,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上有发挥的潜力,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能让这些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这个时候的他们所释放出的热情和潜能就能使他们努力向班里的优等生靠拢。同时他们也需要听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老师的评价,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课堂评价语言就应侧重对他们学习态度的鼓励与欣赏,对知识正误及学习方法的点评。等待时机,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表扬。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自信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3、对语文感悟能力强的优等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启迪性。
感悟能力强的学生既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而且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课上,他们所需要的是超越其他同学对文本的理解深度,获取由一定难度的新知识,要体会学识上超越同龄人的快感,要享受获得更高水平知识的乐趣。
如在教学《斑羚飞渡》时设置了如下的话题:
教师问:“对于老斑羚舍生帮助壮年的、幼小的斑羚跃过悬崖的做法,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说:“我觉得那只镰刀头羊最愚蠢,它完全可以不站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
教师:“为什么?”
学生说:“因为它是领头羊,它应该继续活下来带领那些得以生存的斑羚群。再说,它舍生救下那些斑羚后,那些得以继续生存的同伴也不会感激它。”
此时有不少同学纷纷表示了赞同。
教师说:“那么,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你不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来救你吗?如果他们不来救你,你怎么想呢?”
学生甲回答:“我会想,爸爸妈妈真狠,平时都说爱我,关键时候不来管我了!”
有学生乙说:“我可是希望爸爸妈妈来帮我一把的,有他们在我身边,我才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学生丙说:“我认为老斑羚舍身救小斑羚是爱自己种族的行为,只要能够保留住自己的种族,死了也值得!”
教师说:“是啊,说得多有道理啊!”
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移情体验,让学生置身其中,将心比心,从而感受到老斑羚这样做的勇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了无痕迹,自然贴切,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在课堂上,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与作者出现暂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时候,教师要有“大语文”的视角,巧妙地开发生成性的资源,通过富有诗意的评价语言,巧妙地嫁接到学生学习的主干上去,这样才能使课堂活跃而又不失秩序。
二、评价语言即时有效
1、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
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最能体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程度,语文课堂是“人文关怀”的最佳场所。因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教师要根据课堂氛围敏锐的作出反应。因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课堂评价来维持,即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能使课堂气氛保持民主、平等、愉快和积极的和谐氛围。
如在执教《口技》一课时,正讲到兴致处,有位学生突然模仿狗叫的声音,顿时全班哄堂大笑。那位学生吓得耷下了脑袋,偷眼望着讲台,等待老师严厉的批评。这时教师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和颜悦色地说:“这位同学情不自禁地模仿了起来,看来是被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文中艺人高超的技艺所感染,我们再回到课本来,继续学习课文精彩的描写。”
学生会随意而发,我们教师不能随意处理。教学要合理对待突发的课堂事件,灵活地运用评价语言,如:真诚的赞美语;鼓励的身体语言;安慰和解困的幽默语言;启发思维的引导语言等,这样的语言能形成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之,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和谐课堂文化的前提,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师生充满真情的生命历程。
2、有效即时评价的评价语言,使课堂生成更加精彩。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有别于其它学科,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有生成,这是由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而决定的,也是由师生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语文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善于把握课堂生成情景的人,是一个懂得倾听,点拨和引导的人,特别是要运用有效即时的评价语言,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生成的过程,上出精彩的语文课来。 在学《故乡》一文时,老师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刺猹的情景。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老师说:“你读得这么响,猹早被你吓跑了,你还有机会刺吗?”学生马上领悟到该读得轻一点,于是第二个学生读到位了,老师又评道:“呀,你真比闰土还厉害!”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原因就在于指出学生的不足时,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辞加以表达,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了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发展。
教育家斯塔佛尔曾说:“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有效的“即时评价”不是简单的褒贬,而是注重点拨、启发、引导的艺术性,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判断和增长能力的关键所在,这种有效性不仅是课堂生成向良性发展,而且达到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致使语文课堂更精彩。
三、适当延迟终结评价语言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免犯这样的错误:一听到学生的答案和自己所想的一样,就万分激动,高度赞赏,“非常正确”脱口而出,过早的对学生的答案作终结性的评价,扼杀了学生与发展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发言者和其他同学一起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即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鼓励,延迟课堂教学中的终结性评价,这样能有效地增加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许多好学生是教师评价的结果。
如《斑羚飞渡》一课,教师在教学中设问:还有没有让斑羚脱险的好办法?引发学生发散讨论。当学生答出下多种自救、他救的办法后,教师不是急于作出判断,而是又补充设问:再读读课文,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学生纷纷以课文描述的情境为依据,最后在争辩中达成共识:还是文中的办法可行一些。就这样,教师实施延缓评价,不是急着把一个现在的结论塞给学生,而是精心补充设问引发讨论,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表现在多个方面,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的点滴经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心中装着学生,视课堂教学为一门艺术,潜心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