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花开”,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绽放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画是富有绘画特色和装饰意味的民间美术品,在民族传统节日中常用作“除旧更新”的重要象征。旧时候,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把房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堂房、卧室、窗旁,门上以及灶前,院内的神龛上,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既用以营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又藉以祈求上天赐给幸福,消除灾祸与不幸。
  近日,绘制木版年画、剪福字、捏泥塑、画糖画……这些小时候的过年记忆在双塔街道大公园社区“紫藤花开”校社联盟迎新年非遗集市上重现。现场满满的新年盼望,浓浓的新春仪式感扑面而来,来自辖区多所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共同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感受到了年味里的民俗。
  非遗进校园,唤起苏城记忆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地区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中国民间传统审美内容。
  “生肖福木版画,主要体现吉祥喜庆,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愿望。”在非遗集市现场,来自姑苏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印敖齐老师为大家生动讲解了古法拓印的传统文化技艺。印敖齐精心刻制的木版“福”的内容包含:百福,竹子节节高,葫芦(福禄),牛转乾坤,牛背上有元宝,脚下为如意,两边是小铜钱,右上角是太阳和云,寓意牛年吉祥幸福。作为一门独特的手工技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惟妙惟肖的年画吸引了家长和孩子们争相体验。“农历新年就要到来,带着孩子亲手拓印一份福字年画,带回一卷新年的美好祝福,非常有意义。” 家长何文妍说道。现场还有吹糖人、画糖画等传统技艺,也很受孩子欢迎。热闹的非遗集市上,动动手就能唤起属于苏城的回忆,有趣、质朴、喜庆。
  纸鸢靓童年,弘扬传统文化
  对于草桥小学的孩子们来说,传统工艺并不是陌生的事物。“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草桥小学课堂里,民俗老师正为小朋友们带来一堂“放飞梦想纸鸢”的传统文化课程。
  2020年,大公园社区“紫藤花开”益课堂在草桥小学拉开序幕,每周三下午将传统民俗和非遗文化送进学校,让学生们近距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现场,大家会一起猜一猜红楼梦中关于风筝的灯谜,读一读关于风筝的古诗词,并观看小视频进一步了解关于纸鸢的“前世今生”。最后一起动手给纸鸢组装、绘色,分享自己的梦想,在趣味互动中启迪智慧、浸润心田,了解学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
  据悉,“紫藤花开”校社联盟自2018年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校社文化圈力量,通过“小手拉大手”的運行模式,实现社区与学校文化教育资源共享。2020年起,社区以“文化融人心,教育立长远”为主题,结合双塔街道子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教育资源开展“紫藤花开”益课堂,开设剪纸、苏扇、泥塑等课程,服务了近2000位学生,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一道靓丽的色彩。
  紫藤开满枝,收获一路芬芳
  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只是在苏作。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国学经典课程也受到很多“10后”孩子的追捧,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师长,孝敬父母,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使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传统文化到家风培育,“紫藤花开”校社联盟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形成了系统的联盟体系,并不断吸收新的资源入驻,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课后活动阵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我体验了绘制京剧脸谱、制作花灯、古彩戏法,每一次课程都有不同的收获。”草桥小学的夏依锦说道。未来,“紫藤花开”校社联盟将依托苏州古城人文教育资源开设特色课程,引导学生走进古城,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脑去思索,用手去创作,使学生认识古城,熟悉古城,喜爱古城,保护古城,用孩子的视角展现独特的家乡风光,幽静的自然环境,淳朴的民风和底蕴深厚的文化。
其他文献
“每次加盖之前,都要仔细检查锅盖中心的排气孔是否畅通。如果煮东西的话,开始用大火,上气后改用小火,这样省气又安全,使用过程中人千万不能离开啊……”沧浪新城南环第一社区的居民秦阿姨把高压锅拿来让顾显荣修理,不到一刻钟,高压锅修好了,秦阿姨开心地正准备拿走高压锅时,顾显荣还不忘叮嘱一句。  说到顾显荣,周边居民几乎都认识他。他是南环第一社区的居民骨干,也是一名优秀的党员志愿者。退休以来,他热心为居民服
期刊
在苏州生活、创业以及为这座城市文化“发力”的人们,有的时候,非要有点“牛脾气”不可。相比“牛脾气”这词儿,“牛劲”似乎中性更贴切一点。苏州人身上的精气神,很坚实,且深远。梦想也从来不是等来的,要靠自己去拼、去实践,得铆足“牛劲”。  牛劲:江南于我是美的使命  杨明义(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副院长、苏州国画院专职画师)  他的笔墨里,氤氲着诗的境界。他的言语间,浸润着对江南的感情。画
期刊
千年运河,静静流淌,在江苏境内,它流经八座城市,给当地带来了不仅仅是繁华与传奇,更使得这些城市的美食跟随着文化沉淀孕育而生。  位于京杭大运河苏州吴中段的苏州澹台湖大酒店,邀请文化学者叶正亭老师进行指导,结合时令,开发出了由大运河沿线风味美食所组成的“江苏运河宴”。近期的冬之宴,有着丰收与繁华,也有着对新春的祝愿与喻意。一席宴会,从四小样开胃碟开始,以八味冷盘“飘香开篇”,十二道热菜谱写“运河十二
期刊
“同学们,你对‘花中皇后’月季有所了解吗?今天老师将带大家认识一下月季花。”在高新区成大实验小学校的“清风明月”菜园一角,科普导师兴趣盎然地上起了有趣的植物课。虽然这个季节孩子看不到烂漫的月季,不过跟着老师的描述,他们想象着五月的校园中,那红的如火、粉的如霞的花朵,处处花香四溢,美不胜收。  这个菜园是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基地”和“乡贤文化课程基地”,成大娃们各自认领承包地,播采果蔬,探究植物,体
期刊
一年之计在于春,六畜之中牛為先,辛丑牛年之际,我们来一道寻寻苏州城里关于“牛”的那些文化“IP”。  有人的地方就有牛,人们与牛和谐相处,牛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牛不仅仅以其本身的形象存在,也藏于地名、园林中,且已烙下深深的历史印记。玄妙观,玄在哪里,妙在何方呢?丑弄与牛也有关系?螃蟹真的吃了牛吗?苏州人还给牛养老?  ……这些和“牛”有关的问题,你往下读就能找到答案了。  “神牛”与玄妙
期刊
讲好大运河的吴江故事,卧榻在运河上的桥是引子。最近吴江古运河段著名的三里桥又一次进行整修,不久将以新面目面世。 大运河吴江段总长约43公里,是苏南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水而建,因河而兴”的吴江,水网纵横交错,古时经济便凭水而活,依桥而兴。经过几千年的历程,现在,运河上古桥与新桥穿插交错。如果把蜿蜒起伏的大运河当作一条彩带,那一座座桥就是嵌在这条彩带的一颗颗明珠。  古运河文物遗存三里桥  三里桥
期刊
作为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从小桥流水发展而来,国际化形象日渐突出,她拥有底蕴深厚的历史遗存、星光璀璨的文化艺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及首屈一指的营商环境。2020已过,在这不平凡的一年,苏州经历了疫情大考,也一直在奋勇直追。进入2021年的新发展阶段,苏州会在文化、数字化发展、乡村建设、民生服务、生态环境等等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方面大力突破,绝对能惊艳你的眼球。  文化高扬江南文化旗帜,打
期刊
物业管理说起来是小事,却关联着城市的家家户户,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格局。从物业管理改革入手,打通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以物业管理“小文章”,构筑城市发展“大格局”。  1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央政法委、中央文明办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从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健全业主委员会治理结构、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发展生活服务业、规范维修资金使用和管理、强
期刊
春节前夕,虎丘街道辖区内的山塘街义风园内,一出被重新挖掘的昆剧《清忠谱·骂像》正在进行紧张有序的彩排。数位演员聚集于尚义厅,在江南丝竹声的铿锵韵律中,演绎出了苏州人关于家国情怀的风骨。  本土昆曲故事里的忠义精神  说到昆曲,人们或许对《牡丹亭》《长生殿》等讲述儿女情长的故事较为熟悉。殊不知,其中也有来自苏州本土,原汁原味讲述历史事件的剧本。由明末清初苏州昆曲演员申(申时行)家班中的李玉根据明代天
期刊
新春来临,正是苏州人欣赏传统苏灯的好时候。近日,苏州姑苏区双塔街道第二联合工作站邀请苏州灯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筱文,以及女儿汪丽秋,来到社区为居民介绍苏灯样式与工艺,让大家近距离接触传统民间技艺的独特魅力,这也是姑苏区人社局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与此同时,一场意义非凡的拜师仪式在现场举行,备受关注。  “00后”大学生正式拜师学艺  苏州灯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盛于唐宋,明清尤为风行,距今已有1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