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今,合同在我国市场经济领域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及欺诈的刑民案件也日趋增多,这对国民财产及国家经济都造成了重大威胁,而合同诈骗的犯罪行为更是成为公安机关加强案件侦破的主要类型之一。由于合同诈骗这种犯罪形式的隐蔽性,涉案情况的复杂性,司法机关对于案件性质的认定较为困难,尤其是合同诈骗罪和经济合同纠纷欺诈存在诸多的相似性,这样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就有很大的难度。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区别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合同诈骗罪;经济合同纠纷;区别
引言
本文主要对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区别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概念
1.1合同诈骗罪的概念
合同诈骗罪包括广义的合同诈骗罪与狭义的合同诈骗罪。该罪广义的表述为以诈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而狭义的合同诈骗罪特指刑法第224条之规定,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手段,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采取的手段是指以下情形:(1)冒用身份或虚假单位与他人订立合同的;(2)行为人以伪造、变造或作废的票据等虚假证明作担保的;(3)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先以部分履约的方法,诱使相对人继续签订合同并履约;(4)收取相对人支付的定金、货款等财物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概括性规定。我国刑法除了规定第224条狭义的合同诈骗罪之外,对于利用合同诈骗对方财物的行为,还规定了多种罪名,其中包括刑法第226条规定的诈骗罪以及金融诈骗罪章节中第192条至198条规定的8个罪名。那么诈骗罪、合同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均有可能利用合同的方式诈骗对方财物,而本文研究的范围仅指刑法第224条规定的狭义的合同诈骗罪。两者从立法规定及学理概念可知,两类欺诈行为之间有著密不可分的联系,合同民事欺诈为合同诈骗罪未达到刑法规制的状态,而合同诈骗罪则是合同民事欺诈的犯罪化,两者均存在编造虚假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不同程度上的欺诈行为,主观心态上均为故意,合同民事欺诈仅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而合同诈骗罪则最终为骗取他人财物,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2经济合同纠纷概念
经济合同纠纷是指当事人各方在依法签订经济合同之后,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意见分歧或争议。对于违约一方来说,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2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区别
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区别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当事人只是通过合同进行正常经济活动从而取得经济利益,因客观原因导致合同履行不能等情况,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罪。由此产生的纠纷为合同纠纷。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既包括书面合同,也包括口头合同。构成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确立权利文务关系的协议;第二,合同内容是通过市场交易行为获取利益;第三,合同双方是从事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
此外,合司诈骗罪中的合同也可以是无效合同。行政合同、劳动合同等不涉及交付钱财的,不能列入该合同范围之内。对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处罚为: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为了有效的避免此类问题,需做到以下几点:(1)应当将诚信作为企业立身之本。妄图通过欺骗手段,不劳而获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不仅会丧失存在的资格,还会堕入犯罪的深渊。(2)准确区分合同纠纷和合同诈骗,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3案例分析
祁某某为某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实际负责人,上述公司的业务主要是以承诺代理业务可以退货退款的方式来招揽客户与公司签订代理合同,合同签订收到货款之后,以各种名义拒不履约,最后假借经营不善而关门,侵吞客户的代理费和保证金。2008年到2011年之间,祁某某伙同十余人等以这种招代理后经营不善的方式骗取高某等200余人的代理费,涉案金额高达1200余万元。本案由于涉及被害人极广,涉案金额极大,最后决定由公安部亲自挂牌督办。后经二审法院最终认定,对祁某某以合同诈骗罪主犯,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二十万元,他的同伙夏某某等人分别受到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十五万等不同程度的处罚。通过该案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是行为人为了实施诈骗而使用的工具之一,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因此,为了掩盖行为人没有履行合同能力这点,围绕着合同中的有关情节,包括身份、资质、产品、服务、履行能力等均可能是虚假的。在祁某某等人合同诈骗案中,他们得以注册公司的身份证明均是虚假、伪造的,虽然他们有真正的办公场所和接待人员,但是这些均是为了博取前来签约的代理商的信任,从而更加方便骗取代理商的代理费用。反观虚假广告罪的规定,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虚假广告罪的主体应为特殊主体,即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同时,这些特殊主体在主观上的心态并不是故意以非法占有目的侵吞被害人的财产,而是对被害人的损失采取间接故意的态度,放任被害人受到经济损失。如果说合同诈骗罪是“无本万利”,虚假广告则是“以本求利”。也正是因为这样,完某某和许某某才提出他们对销售的产品投入了较大的成本,应当将祁公司购买产品的成本从指控的犯罪数额中扣除,他们的行为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润而进行虚假宣传,而不是完全靠零成本,不打算履约来进行合同诈骗。但是,根据其他被告人陈述、证人证言,祁某某、完某某、许某某等人虽然进行了成本投入,却从源头,公司的注册上就已经产生了非法占有被害人财产的目的,从签订合同签到履约阶段皆没有履行合同的行为。因此,祁某某等人的行为,更符合合同诈骗罪的主观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客观行为主要表现在利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公司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虚假广告罪则是行为人以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方式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功能等做虚假的宣传,从而刻意获得非法的利润。由此可见,虚假广告罪的客观行为是为了获得非法利润,综上所述,祁某某等人成立合同诈骗而非合同经济纠纷。
结束语
本文主对合同诈骗罪以及经济合同纠纷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因此,合同签订前需要尽可能更多的掌握对方信息,并针对相应信息做好核查工作,通过考察对方近期商业信誉、经济业绩、是否具备法律承认的合同签订资质等,从而有效规避其中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陈亚富.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效力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8(30):61-62.
[2]代广洋.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在认定上如何区分[J].法制与社会,2018(24):247-248.
[3]崔砚云.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因合同引发的经济纠纷[J].法制与社会,2018(21):39+41.
[4].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J].光彩,2018(06):12-13.
[5]曹中启,曾珍.合同诈骗罪疑难问题的司法认定[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02):65-69.
[6]梁永刚.收货不付款玩失踪 被判合同诈骗罪[N].河南法制报,2016-02-24(011).
[7]王长新.浅议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法律界限[J].北方经贸,2015(12):58-59.
关键词:合同诈骗罪;经济合同纠纷;区别
引言
本文主要对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区别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概念
1.1合同诈骗罪的概念
合同诈骗罪包括广义的合同诈骗罪与狭义的合同诈骗罪。该罪广义的表述为以诈骗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而狭义的合同诈骗罪特指刑法第224条之规定,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手段,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采取的手段是指以下情形:(1)冒用身份或虚假单位与他人订立合同的;(2)行为人以伪造、变造或作废的票据等虚假证明作担保的;(3)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先以部分履约的方法,诱使相对人继续签订合同并履约;(4)收取相对人支付的定金、货款等财物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概括性规定。我国刑法除了规定第224条狭义的合同诈骗罪之外,对于利用合同诈骗对方财物的行为,还规定了多种罪名,其中包括刑法第226条规定的诈骗罪以及金融诈骗罪章节中第192条至198条规定的8个罪名。那么诈骗罪、合同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均有可能利用合同的方式诈骗对方财物,而本文研究的范围仅指刑法第224条规定的狭义的合同诈骗罪。两者从立法规定及学理概念可知,两类欺诈行为之间有著密不可分的联系,合同民事欺诈为合同诈骗罪未达到刑法规制的状态,而合同诈骗罪则是合同民事欺诈的犯罪化,两者均存在编造虚假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不同程度上的欺诈行为,主观心态上均为故意,合同民事欺诈仅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而合同诈骗罪则最终为骗取他人财物,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2经济合同纠纷概念
经济合同纠纷是指当事人各方在依法签订经济合同之后,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意见分歧或争议。对于违约一方来说,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2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区别
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区别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当事人只是通过合同进行正常经济活动从而取得经济利益,因客观原因导致合同履行不能等情况,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罪。由此产生的纠纷为合同纠纷。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既包括书面合同,也包括口头合同。构成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确立权利文务关系的协议;第二,合同内容是通过市场交易行为获取利益;第三,合同双方是从事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
此外,合司诈骗罪中的合同也可以是无效合同。行政合同、劳动合同等不涉及交付钱财的,不能列入该合同范围之内。对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处罚为: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为了有效的避免此类问题,需做到以下几点:(1)应当将诚信作为企业立身之本。妄图通过欺骗手段,不劳而获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不仅会丧失存在的资格,还会堕入犯罪的深渊。(2)准确区分合同纠纷和合同诈骗,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3案例分析
祁某某为某机器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实际负责人,上述公司的业务主要是以承诺代理业务可以退货退款的方式来招揽客户与公司签订代理合同,合同签订收到货款之后,以各种名义拒不履约,最后假借经营不善而关门,侵吞客户的代理费和保证金。2008年到2011年之间,祁某某伙同十余人等以这种招代理后经营不善的方式骗取高某等200余人的代理费,涉案金额高达1200余万元。本案由于涉及被害人极广,涉案金额极大,最后决定由公安部亲自挂牌督办。后经二审法院最终认定,对祁某某以合同诈骗罪主犯,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二十万元,他的同伙夏某某等人分别受到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十五万等不同程度的处罚。通过该案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是行为人为了实施诈骗而使用的工具之一,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因此,为了掩盖行为人没有履行合同能力这点,围绕着合同中的有关情节,包括身份、资质、产品、服务、履行能力等均可能是虚假的。在祁某某等人合同诈骗案中,他们得以注册公司的身份证明均是虚假、伪造的,虽然他们有真正的办公场所和接待人员,但是这些均是为了博取前来签约的代理商的信任,从而更加方便骗取代理商的代理费用。反观虚假广告罪的规定,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虚假广告罪的主体应为特殊主体,即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同时,这些特殊主体在主观上的心态并不是故意以非法占有目的侵吞被害人的财产,而是对被害人的损失采取间接故意的态度,放任被害人受到经济损失。如果说合同诈骗罪是“无本万利”,虚假广告则是“以本求利”。也正是因为这样,完某某和许某某才提出他们对销售的产品投入了较大的成本,应当将祁公司购买产品的成本从指控的犯罪数额中扣除,他们的行为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润而进行虚假宣传,而不是完全靠零成本,不打算履约来进行合同诈骗。但是,根据其他被告人陈述、证人证言,祁某某、完某某、许某某等人虽然进行了成本投入,却从源头,公司的注册上就已经产生了非法占有被害人财产的目的,从签订合同签到履约阶段皆没有履行合同的行为。因此,祁某某等人的行为,更符合合同诈骗罪的主观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客观行为主要表现在利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公司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虚假广告罪则是行为人以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方式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功能等做虚假的宣传,从而刻意获得非法的利润。由此可见,虚假广告罪的客观行为是为了获得非法利润,综上所述,祁某某等人成立合同诈骗而非合同经济纠纷。
结束语
本文主对合同诈骗罪以及经济合同纠纷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因此,合同签订前需要尽可能更多的掌握对方信息,并针对相应信息做好核查工作,通过考察对方近期商业信誉、经济业绩、是否具备法律承认的合同签订资质等,从而有效规避其中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陈亚富.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效力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8(30):61-62.
[2]代广洋.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在认定上如何区分[J].法制与社会,2018(24):247-248.
[3]崔砚云.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因合同引发的经济纠纷[J].法制与社会,2018(21):39+41.
[4].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J].光彩,2018(06):12-13.
[5]曹中启,曾珍.合同诈骗罪疑难问题的司法认定[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02):65-69.
[6]梁永刚.收货不付款玩失踪 被判合同诈骗罪[N].河南法制报,2016-02-24(011).
[7]王长新.浅议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法律界限[J].北方经贸,2015(1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