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工作已经整整10年了。在这10年里经历的所有的事情,都没像最近的一件事这样让我忧心忡忡,辗转反侧。
那是在这个学期刚开始的时候。一天,我和往常一样,踏着铃声来到一年级五班上音乐课。
师生互相问好以后就进行发声练习。接着,我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准备学习新歌曲。音乐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课程,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课本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课桌上。就在这时,北一排前边的一个小男生旁若无人地回过头,把后排男生的书用左手使劲向后推了一下。我望了他一眼,提醒他要注意纪律,不要随便回头。可是不一会儿,他又故伎重演,我有些生气,严厉地瞪了他一眼。那个小家伙很聪明,果然回过头来,灰溜溜地低下了头。谁知,就在我低头伴奏的一瞬间,他竟然又回身了。
琴声戛然而止。
“你给他两巴掌!”我的火气窜上头顶,怒冲冲地对后排的男生喊。那个小男生也蛮机灵,我的话音刚落,他就毫不客气扬起小手。两记清脆的耳光就落在前排男孩的腮上。
这时,所有同学的目光都凝聚到这两个同学身上。我被这一幕惊呆了!心中的怒火瞬间变成了冰山,我懵了。班里空气凝固了,听不到一点声音,我只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快,手脚冰凉,耳朵翁翁作响。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慌和不安,我轻声说“继续学习”。可剩下的20分钟是怎么挨下来的,我记不清了,我当时只有害怕。我只是想给他一次严重警告,让他知道我很生气,为什么他没有及时回过头来。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孩子会真去下手!
下课的铃声终于响了,我急忙下课,并把那两个同学叫到了办公室。我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询问了一下事情的经过,原来,这两个同学在课间“游戏”时积了“恩怨”,前排的男孩吃了点亏,于是,他就在课堂上“报仇”。我听后,很后悔自己的卤莽,就对两个同学进行了教育批评,自己也才稍稍安心。
以后一年级五班的许多次音乐课里,我们都是在风平浪静中度过。我原以为,那次出格的话孩子们早已忘记。可是,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上周,该班是一节欣赏课,我刚想用一个小故事导入课题。一个小男孩就夸张地“啊呀”了一声。我还没有来得及生气,只听见小班长稚气的嗓音喊“老师,你给他两巴掌!”接着,其他的同学也随声附和。我瞠目结舌,无言以对。这不就是我曾经用过的对待违反纪律的“方法”吗?如果孩子都只学会了以暴制暴的话,教育该得多么的苍白无力!那一节课,我没有如期进行欣赏,而是和孩子们在交流,让他们懂得:对待他人的错误,还有比“打他两巴掌”更好的方法。
现在,一年级五班还有调皮的孩子,但其他的孩子再也不提出要老师“给他两巴掌”了。但是,这两巴掌却一直打在我心上,让我的心口在隐隐作痛。
作为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在课堂上发生突发事件时,教师要冷静、迅速地考虑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大发脾气,更不能逞一时口舌之快而口无遮拦。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一句脱口而出的怒言,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将会是终生难忘的。“粗俗”和“杂质”是课堂上最不和谐的音符,只有在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和学生平等交流,才能奏出最美的教育乐章。
那是在这个学期刚开始的时候。一天,我和往常一样,踏着铃声来到一年级五班上音乐课。
师生互相问好以后就进行发声练习。接着,我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准备学习新歌曲。音乐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课程,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课本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课桌上。就在这时,北一排前边的一个小男生旁若无人地回过头,把后排男生的书用左手使劲向后推了一下。我望了他一眼,提醒他要注意纪律,不要随便回头。可是不一会儿,他又故伎重演,我有些生气,严厉地瞪了他一眼。那个小家伙很聪明,果然回过头来,灰溜溜地低下了头。谁知,就在我低头伴奏的一瞬间,他竟然又回身了。
琴声戛然而止。
“你给他两巴掌!”我的火气窜上头顶,怒冲冲地对后排的男生喊。那个小男生也蛮机灵,我的话音刚落,他就毫不客气扬起小手。两记清脆的耳光就落在前排男孩的腮上。
这时,所有同学的目光都凝聚到这两个同学身上。我被这一幕惊呆了!心中的怒火瞬间变成了冰山,我懵了。班里空气凝固了,听不到一点声音,我只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快,手脚冰凉,耳朵翁翁作响。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慌和不安,我轻声说“继续学习”。可剩下的20分钟是怎么挨下来的,我记不清了,我当时只有害怕。我只是想给他一次严重警告,让他知道我很生气,为什么他没有及时回过头来。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孩子会真去下手!
下课的铃声终于响了,我急忙下课,并把那两个同学叫到了办公室。我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询问了一下事情的经过,原来,这两个同学在课间“游戏”时积了“恩怨”,前排的男孩吃了点亏,于是,他就在课堂上“报仇”。我听后,很后悔自己的卤莽,就对两个同学进行了教育批评,自己也才稍稍安心。
以后一年级五班的许多次音乐课里,我们都是在风平浪静中度过。我原以为,那次出格的话孩子们早已忘记。可是,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上周,该班是一节欣赏课,我刚想用一个小故事导入课题。一个小男孩就夸张地“啊呀”了一声。我还没有来得及生气,只听见小班长稚气的嗓音喊“老师,你给他两巴掌!”接着,其他的同学也随声附和。我瞠目结舌,无言以对。这不就是我曾经用过的对待违反纪律的“方法”吗?如果孩子都只学会了以暴制暴的话,教育该得多么的苍白无力!那一节课,我没有如期进行欣赏,而是和孩子们在交流,让他们懂得:对待他人的错误,还有比“打他两巴掌”更好的方法。
现在,一年级五班还有调皮的孩子,但其他的孩子再也不提出要老师“给他两巴掌”了。但是,这两巴掌却一直打在我心上,让我的心口在隐隐作痛。
作为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在课堂上发生突发事件时,教师要冷静、迅速地考虑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大发脾气,更不能逞一时口舌之快而口无遮拦。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一句脱口而出的怒言,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将会是终生难忘的。“粗俗”和“杂质”是课堂上最不和谐的音符,只有在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和学生平等交流,才能奏出最美的教育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