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张运福,1997年7月毕业于惠州大学化学系,工作单位: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探索化学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化学的思路,以及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关键词:讲授思路;编写思路;解答思路;研究思路
化学教学思路是化学学科探究中最重要的探究方式和化学学习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以化学教学思路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听课时,让学生领会教师的讲授思路
思路教学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正确去引导学生们学习化学的正确思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在上化学课程的时候教师得把自己的思路转化为学生们听取课程时的思路。这样,教师在课前对教材的潜心钻研就必不可少了,要发现和挖掘出新知识和老知识之间产生的联系,然后制定出一套知识体系,最后设计出一套精细的教学课程。把每一堂课的主线都突显出来,这样去引导学生的思路按照主线思路来展开。譬如:《CO2实验室制法》这节内容时,按照教材内容设计了这样的讲课思路“实验室制取气体应按照反应物质的状态及反应原理选择试验仪器。根据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抓住这个中心主线,再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过《H2的实验室制法》两者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这样既突出了教材的关键,又使学生感到思路清晰明了,又能使学生逐渐掌握实验室抽取气体的规律,一节课的结束就让大多数的学生有一种相当自然的感觉。
二、阅读时,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
阅读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讲,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了解自己从中应该学习到哪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更加重要的是必须要掌握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好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这指的就是教材上编写思路。从老师的角度来讲,让学生阅读的时候掌握到基本知识不是唯一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得让他们在阅读期间和阅读结束后的收获。这种收获应该是新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平时课程的思路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是要把一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整理和一点一点的列出来。接下来就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去自学和自行讨论。这样让他们从自己的意识当中去体会到教材的思路。如学习《溶解度》一节课,我首先列出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两个基本概念。(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气体的溶解度),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个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二个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条件,(温度压强)。不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否不同。然后提出“教材中怎样讨论和分析这些问题的?”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阅读,学生有意识地领会到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固体和气体物质溶解度受影响条件不同和改变条件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方法:1、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定义,教材是这样:同种物质在100g水中,不同温度时,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溶解的质量不同,然后把得到的数据用一条曲线在坐标上表示,进而非常直观地揭示出固体物质溶解度受影响的条件和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教材是这样:通过打开汽水瓶塞的现象和煮开水的过程中的现象,这二个日常生活中直观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温度和压强对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经过阅读的完成让学生也相当自然的领悟到本堂课的教学思路的编写从平时的实验和日常的生活当中积累下来的经验,然后上升到一定的理论上来分析,这样来加强他们知识的深化和巩固,这样的好处是有利于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一个学习化学的一个好方法。
三、解题时,帮助学生寻找解答的思路
化学的习题多如牛毛。教师在为学生们挑选习题的时候应该有突出、有针对的为学生挑选和讲解。分析题目当中的因果关系,如此市为了让学生们更明确的明白和掌握题目要求和条件,我的具体做法是:
1、逐步提问,打开学生的思路。
2、一题多解,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思路。
3、一题多变,活跃学生的思路。
四、试验时,培养学生观察研究问题的思路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课程,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平时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做好平时的教学和试验指导。用实验观察的经验来推进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性的去了解学生的学习观察情况,让学生真正拥有一个解决化学实验的方法和思路。譬如“CL离子的检验,在试验前我首先提出往HCL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 3溶液和往BaCl 2溶液中逐滴加入Na 2CO 3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入稀HNO3溶液,反应现象的不同地方具体体现在哪里?”做一做这个试验,再寻找理论上的揭示。问题一出现就激发了学生自习观察的思维,在整个试验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在恰当时机里巧妙给学生理清这个实验的方法和思路。第一,实验现象有哪些不同?第二,涉及到了哪些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不时在过程中一一提出问题来让学生们实验的同时加以。此时教师还应讲清研究这些现象的关键知识上反应生成的沉淀分别是AgCl和BaCO 3,他们在水中的溶解性都是难溶,但是在稀HNO 3溶液中AgCl 3溶液中AgCl沉淀是不溶的而BaCO 3沉淀是易溶的。这样就可以得到检验CL离子应用AgNO 3溶液和稀HNO 3溶液进行检验,然后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便形成了“从试验操作、观察现象、到解释现象、得到结论”。一条研究化学试验的思路。从而达到了培养思维,发展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慧珠郑长龙《化学实验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03
[2]蒋碧如潘润身《无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蔡柄新陈贻《基础化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1
摘要:探索化学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化学的思路,以及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关键词:讲授思路;编写思路;解答思路;研究思路
化学教学思路是化学学科探究中最重要的探究方式和化学学习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以化学教学思路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听课时,让学生领会教师的讲授思路
思路教学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正确去引导学生们学习化学的正确思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在上化学课程的时候教师得把自己的思路转化为学生们听取课程时的思路。这样,教师在课前对教材的潜心钻研就必不可少了,要发现和挖掘出新知识和老知识之间产生的联系,然后制定出一套知识体系,最后设计出一套精细的教学课程。把每一堂课的主线都突显出来,这样去引导学生的思路按照主线思路来展开。譬如:《CO2实验室制法》这节内容时,按照教材内容设计了这样的讲课思路“实验室制取气体应按照反应物质的状态及反应原理选择试验仪器。根据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抓住这个中心主线,再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过《H2的实验室制法》两者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这样既突出了教材的关键,又使学生感到思路清晰明了,又能使学生逐渐掌握实验室抽取气体的规律,一节课的结束就让大多数的学生有一种相当自然的感觉。
二、阅读时,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
阅读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讲,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了解自己从中应该学习到哪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更加重要的是必须要掌握到学习这些知识的好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这指的就是教材上编写思路。从老师的角度来讲,让学生阅读的时候掌握到基本知识不是唯一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得让他们在阅读期间和阅读结束后的收获。这种收获应该是新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平时课程的思路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是要把一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整理和一点一点的列出来。接下来就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去自学和自行讨论。这样让他们从自己的意识当中去体会到教材的思路。如学习《溶解度》一节课,我首先列出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两个基本概念。(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气体的溶解度),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四个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单位)二个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条件,(温度压强)。不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否不同。然后提出“教材中怎样讨论和分析这些问题的?”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阅读,学生有意识地领会到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固体和气体物质溶解度受影响条件不同和改变条件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方法:1、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定义,教材是这样:同种物质在100g水中,不同温度时,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溶解的质量不同,然后把得到的数据用一条曲线在坐标上表示,进而非常直观地揭示出固体物质溶解度受影响的条件和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教材是这样:通过打开汽水瓶塞的现象和煮开水的过程中的现象,这二个日常生活中直观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温度和压强对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经过阅读的完成让学生也相当自然的领悟到本堂课的教学思路的编写从平时的实验和日常的生活当中积累下来的经验,然后上升到一定的理论上来分析,这样来加强他们知识的深化和巩固,这样的好处是有利于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一个学习化学的一个好方法。
三、解题时,帮助学生寻找解答的思路
化学的习题多如牛毛。教师在为学生们挑选习题的时候应该有突出、有针对的为学生挑选和讲解。分析题目当中的因果关系,如此市为了让学生们更明确的明白和掌握题目要求和条件,我的具体做法是:
1、逐步提问,打开学生的思路。
2、一题多解,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思路。
3、一题多变,活跃学生的思路。
四、试验时,培养学生观察研究问题的思路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课程,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平时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做好平时的教学和试验指导。用实验观察的经验来推进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性的去了解学生的学习观察情况,让学生真正拥有一个解决化学实验的方法和思路。譬如“CL离子的检验,在试验前我首先提出往HCL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 3溶液和往BaCl 2溶液中逐滴加入Na 2CO 3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入稀HNO3溶液,反应现象的不同地方具体体现在哪里?”做一做这个试验,再寻找理论上的揭示。问题一出现就激发了学生自习观察的思维,在整个试验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在恰当时机里巧妙给学生理清这个实验的方法和思路。第一,实验现象有哪些不同?第二,涉及到了哪些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不时在过程中一一提出问题来让学生们实验的同时加以。此时教师还应讲清研究这些现象的关键知识上反应生成的沉淀分别是AgCl和BaCO 3,他们在水中的溶解性都是难溶,但是在稀HNO 3溶液中AgCl 3溶液中AgCl沉淀是不溶的而BaCO 3沉淀是易溶的。这样就可以得到检验CL离子应用AgNO 3溶液和稀HNO 3溶液进行检验,然后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便形成了“从试验操作、观察现象、到解释现象、得到结论”。一条研究化学试验的思路。从而达到了培养思维,发展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慧珠郑长龙《化学实验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03
[2]蒋碧如潘润身《无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蔡柄新陈贻《基础化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