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当代紫砂成为新的炒作对象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m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中旬,两场宜兴紫砂、陶瓷展相继在北京揭幕,将近年掀起的宜兴紫砂热推向了新的高潮。
  由江苏省宜兴市政府,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于6月12日至23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16件(套)紫砂、均陶、青瓷制品,紫砂器占八成以上。其中,当代紫砂展品的制作者都具有高级工艺美术师以上职称,包括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省工艺美术名人的作品,以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中一、二、三等奖作品。如i956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技术辅导”荣誉称号的7位已故紫砂大家任淦庭,吴云根、王寅春、裴石民、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的传世珍品,也有徐汉棠、徐秀棠、吕尧臣、谭泉海、汪寅仙、李昌鸿、鲍志强、周桂珍、顾绍培。何道洪10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每人3件的扛鼎之作。此次展览被誉为“一次宜兴陶瓷最高艺术档次、最高文化品位的展示活动”。
  北京紫砂艺术馆于6月13日至7月12日举办了“中国当代紫砂艺术展”,汇集千余件历代名家紫砂壶作品。业内人士称其“是在回顾新中国紫砂艺术发展历程的同时,对当代紫砂艺术的一次较全面的检阅”,包括以顾景舟为首的12位国家级紫砂工艺太师的作品。“参展作品艺术风格之多样、参展艺术家地位之高、展品之精,近10年来,在国内无出其右者,堪称21世纪最大规模紫砂艺术展。”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鲍志强这样评价此次展览。
  江苏宜兴是我国古老的紫砂、陶瓷产区之一,制陶历史有7000余年,尤其是发端于北宋时期的宜兴紫砂,发展至明清时期高度成熟,紫砂壶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宜兴紫砂制作技艺于2006年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虽然政府非常注重继承和发展宜兴紫砂的传统技艺,但是当代紫砂一直未受到艺术界和收藏界的重视,以致早期紫砂大师的作品及国营紫砂厂的精品之作大量流向海外。近年,随着收藏热及茶文化的兴盛和发展,紫砂器的收藏渐纳入藏家的视野。当下,在国内想找到一把顾景舟等太师精品,已非易事。
  2008年11月24口的上海工美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把经著名海派画家唐云收藏的顾景舟制、吴湖帆绘的紫砂壶,拍出318万元,创中国紫砂壶拍卖价格的纪录,是拍前估价的两倍有余,被称为当今世上最贵的一把紫砂壶。此壶是顾景舟先生1948年所制的5把名壶之一,名大石瓢紫砂壶,此5把壶壶身均由吴湖帆先生手书,完成后赠予吴湖帆、唐云、江寒汀等名家,著录于《宜兴紫砂珍赏》《紫砂壶鉴赏》等书,是来源清晰的名人制、名人藏的名品之一。今年6月14日,上海工美再以134.4万元拍出一把清代道光年间行有恒堂主人制、申锡铭的平盖莲子壶。此壶是目前所知历年成交价格最高的一把明清老壶,亦出自名门——“行有恒堂主人”即清代第五代定亲王载铨(1794-1854年),是当时名气极大的皇族收藏家。有资料显示,“行有恒堂”款器物是载铨订制,器身均刻“行有恒堂主人制”等铭,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成丰壬子年制的相同式样制品。此壶亦曾著录于《宜兴紫砂珍赏》《紫砂壶鉴赏》《海上藏宝录——大石斋藏珍》。
  民间收藏的宜兴紫砂器主要是紫砂茶壶、紫砂文房、紫砂盆。行内人士将紫砂壶看作收藏古玩的敲门砖,原因在于:凡嗜好收藏者,多有饮茶之好,收藏人士饮茶,多半对茶具和茶叶都比较讲究,而具有文化品位的茶具中,紫砂壶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据史料显示,早期的很多文人收藏家,对于紫砂壶都情有独钟,如明代的李渔、张岱、文震亨、许次纾以及清代的汪文柏、周澍、陈维崧、吴梅鼎等等,都写过评价紫砂壶的诗文。民国时期收藏家龚心钊、庞元济、吴湖帆等人,不仅用紫砂壶喝茶,且注重明清传世紫砂壶的收藏。民国时期曾出现过一批相当数量的仿明清紫砂壶,现在拍场上仍然能见到。


  由于长期缺乏对紫砂壶的美学理论、艺术技巧的研究,大部分收藏者对紫砂器的了解有限,紫砂壶市场行情起步较晚。行家指出,“上世纪80年代,紫砂壶收藏与研究兴起于港台地区,内地鲜有人涉及。90年代茶文化开始复兴,内地拍卖业的出现又使紫砂器走上拍场,渐渐被当代收藏者注意到。这一时期,大家仅关注到明清。民国时期的老壶,新壶基本上不了拍场,偶尔几件名家制品成交价也很低。1992年顾景舟主编的《宜兴紫砂珍赏》在香港出版,将港台地区的当代紫砂壶收藏、研究推向了高潮。顾景舟、蒋蓉等大师作品价格被炒得很高,甚至有港台商人、收藏者经香港转道宜兴,直赴宜兴紫砂厂购买紫砂壶。此时,香港拍场上紫砂壶价格快速走高,199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一件‘。冲美’楷书刻款的宜兴异兽尊拍出11万港币!相比之下,内地行隋发展较慢,1994年北京翰海秋拍中,清道光时期的一件宜兴紫砂刻竹壶的成交价仅3.08万元。新世纪以来,茶文化、收藏热给宜兴紫砂带来了百年未遇的黄金时代,新老紫砂壶的研究、交易从港台地区逐渐转移到了内地,有关紫砂壶的研究著作,图录大量出版,相关展览也日渐增多,加之媒体的推波助澜,推动了紫砂壶的收藏之风。老壶价格翻着跟斗往上涨,当代紫砂大师、工艺师的作品价格也出现了狂飙。”
  拍场上,90年代买家多追捧明清老壶。1996年中国嘉德春拍时,清道光瞿子冶刻竹及诗文紫砂壶成交价已到了12.1万元。1999年该公司秋拍,推出的一件明晚期陈子畦制紫砂僧帽壶,成交价达38.5万元,创90年代紫砂壶拍卖纪录。
  2000年以后,明清紫砂器价格仍在涨,如2001年上海敬华秋拍上拍的明万历紫砂释迦牟尼坐像,拍出了68.2万元,超出估价一倍有余。受存量少及鉴定难等因素的局限,明清老壶涨幅明显不如当代名家制品。2007年是最具有标志性的一年,4月27日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了该院历史上第一次紫砂作品展览,从所藏的近400件明清皇家紫砂茗壶、茶具、文房清供、花盆、陈设瓷等品类中,遴选出了110多件(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组成了“紫泥清韵——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展”,由实物人手梳理了明清紫砂器的发展历史和制作工艺的演变。具有启发意义的是,展览不仅有故宫藏明清紫砂器,还邀请当代紫砂界知名工艺大师参展,并收藏了部分作品。展览在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让更多的人们注意到紫砂艺术品的价值”(详细报道见2007年《文物天地》第8期)。也就在这一年秋天,北京翰海试水当代工艺品的拍卖,秋拍推出了两场专拍,其中“国之瑰宝——当代艺术品”专场上拍13件当代紫砂名家作品,悉数成交,鲍志强的陶缘壶拍出了20.16万元。去年春拍,中国嘉德也增设当代工艺品专场,首场专拍中的24件紫砂器同样取得了很高的成交率和成交额。去年秋拍,该公司更为紫砂器推出 了一场专拍——“至味涵硕·紫玉金砂名品”,37件拍品拍出34件,总成交额达604.1万元。多位当代紫砂名家的作品在该专场的创出高价:何道洪的梅花周盘壶44.8万元,蒋蓉的五头束柴三友壶50.4万元,朱可心的梅报春壶40.32万元,顾景舟的雨露天星壶156.8万元。
  当代紫砂器屡屡被拍卖所改写的高昂的成交价,似乎寓示着宜兴当代紫砂市场当下一片欣欣向荣,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有行家对此并不认同:“明清老壶由于其历史文物价值和传世量的支撑,价格高涨是意料之中的事。而当代名家制品价格突然狂涨,藏家应谨慎看待,其中肯定有一些水分存在。顾景舟、蒋蓉等已经去世的大师,作品存量有限,价格肯定是商的,现在的高价可以说只是对过去十几年的一个补涨而已。而有些当下仍在进行创作的名家,有人的作品并未形成稳定的拍卖交易行情,近来价格突然攀高,动辄以数十万元成交,这是需要大家仔细分析的。尽管拍场上拍的作品大部分经过了拍卖公司的甄别、精选,多是名家的精品之作,但也不排除个别藏家或艺术品经纪人的炒作行为。”有藏家针对2008年以来的紫砂壶行情大涨的情况指出:一定要提防紫砂壶步入普洱茶的后尘,成为新一轮炒作的对象!
  也有藏家指出,当下参与紫砂壶收藏的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人不是从收藏、欣赏的角度出发,而是看上了艺术品高额的投资回报率。书画、瓷器、玉器、当代艺术等常规的收藏门类行情已经相当透明,若想获得更高的利益回报,只有寻找新的收藏门类,因此,当代紫砂壶成为了一部分人的关注对象。实际上,“紫砂壶的收藏与瓷器收藏应该有类似的价值和价格的评判标准,历史文物价值同样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其次是具体作品所蕴含着的工艺、文化价值,这其中包括制作者的艺术水准和艺术地位,以及作品的质与量。另外,壶的实际使用价值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考察内容,毕竟紫砂壶是用于泡茶,饮茶的用具,造型、工艺之外,使用方不方便,这一点不论是对于紫砂实用品,还是紫砂艺术品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你不能说一件紫砂壶设计很完美、工艺也无可挑剔,但是实用起来不尽如人意吧!”有的藏家结合茶文化,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紫砂壶评价标准。
  紫砂壶收藏、鉴赏家韩其楼先生曾撰文指出:“宜兴紫砂壶历来分四个档次:实用品(大路产品)、工艺品(细货)、特艺品(名人的作品)及艺术品(富于艺术生命之作)。实用品的特点是每个历史时期投入的制作人员最多,制作技艺差,日产量高,品种单一,这项产品历来不入赏赢之列(历史上也有专做太陆产品而独具功力的高手,应数例外)。工艺品出于良工巧手,其作品一般来说制工精良,但出于历史或文化因素,艺术素质,他们的作品大多为模仿传统造型,或创作一些符合初步紫砂爱好者喜爱的造型。在上一个层次就是名人产品,称之为特艺品。名人当然是在同行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名人少、作品亦少、它总是赏壶、藏壶者渴求的对象。艺术品,粗略说,并非就是制作技术精湛、功能独具、材质贵重等而言,而是根据作者的文化艺术素养的高下,在紫砂这个传统工艺中注入艺术生命的多少来判定的。”此外,在赏玩中还要了解“紫砂泥原料的性能、化学成分、分子结构、吸水率、透气性,紫砂壶泡茶、注茗的功能,壶的构造、艺术风格、名人、名作、历史沿革、流派等等。”明清以来,不乏对紫砂壶有着精辟见解的文人、收藏家。
  当下被拍卖的紫砂作品多属于特艺品和艺术品,实用品和工艺品较少,这也是为什么拍场上成交品价格高的原因。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即便是名家作品,也有重复品出现,有的名家一生也就擅长制作数种样式,作品也总是重复着这些样式,现在价格高不说,可供藏家选择的余地也有限。而且有不少紫砂工艺师仅擅长制作,而没有过硬的书法、绘画功底,手底下极少有与诗、书、画、印结合得完美的作品,这样的紫砂壶就缺少了文人韵味,价格也就大打折扣。
  市场人士一般将收藏紫砂壶分为三类:一是收藏明清时期或民国时期的老壶,二是收藏当代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三是收藏高级工艺师或工艺师的作品。如果是普通的欣赏和使用,可选择助理工艺师和作品。当然,无论选择哪一类,挑选其代表精品是必须的,精与否,价值和价格的差异是很大的。同时,建议收藏者不仅要对宜兴紫砂器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工艺技法方面的了解,而且还要对有代表的工艺大师作品风格有相当的体悟,对茶文化也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样对理解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功用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另一个被业内人士认为导致当代紫砂作品价格大涨的原因,是宜兴紫砂泥料灭绝之说。这一说法在媒体热炒下风行紫砂业界及收藏界,几乎每篇涉及紫砂的文章都会言及。是否宜兴紫砂泥真的到了资源稀缺的地步呢?
  有从业者私下透露:其实宜兴地区的紫砂泥料还有多少,并没有什么相关部门作过详细的勘探和测评,蕴藏量是个未知数。
  2007年4月1日,《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开始施行,此《条例》经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06年11月30日审议批准,是我国第一部为保护传统制作技艺及其资源而制订的地方性法规,宜兴紫砂也成为了继“苏州昆曲”后全国第二个获立法保护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并规范了一系列新的保护措施,为无锡市特别是宜兴紫砂行业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有资料表明,宜兴市政府部门开始控制紫砂泥料开采的主要原因是:“地表的紫砂泥几乎被采完,要寻找地下矿源,且滥采乱挖破坏环境。”由此可见,事实并不是紫砂泥料灭绝了。
  获中国工艺美术太师称号的徐秀棠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制造这种谣言的人,就是囤积紫砂泥在手中的人。宜兴至少还能挖出至少几千吨的上等紫砂泥。”有从业者对此也表示。“《保护条例》的出台,也不等说是不让采了,而是说不让私自开采。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影响不到从业者正常的使用。2004年开始就有很多人开始大量储存紫砂泥料,有的人所囤积的甚至能用几十年。”
  2009年6月30日,《扬州时报》A8版刊发了该报记者禹网霞《4万元紫砂壶三年涨到了18万》的一篇文章,指出“扬城紫砂壶价格疯涨,‘紫砂泥枯竭’可能是炒作借口”。“业内人士透露:三年扬城紫砂壶的价格普遍翻了三番。价格疯狂飙升的背后是‘紫砂泥枯竭说’在业界的流行,然而有人士表示:紫砂泥枯竭说只是商家的一个炒作借口,藏客尤其是以投资为目的的藏客要谨慎。”接受禹网霞采访的扬州经营紫砂壶第一人李解春认为,“紫砂泥是不可能没有的,我也听说过这种说法,因此去年去宜兴拿货,我还特地问了当地的一位师傅,他当时就笑了,踩了踩地下说‘我脚下踩着的就是紫砂泥’,意思是,宜兴的紫砂泥到处都是。”该文指出,“即使上等的‘底皂清’也远没有10000元/500克那么离谱,大概最贵是50元/500克。这种论断也许只是部分人故意说给外行人听的,是一种经营策略。”
  紫砂器的收藏爱好者有必要认清这个事实!
其他文献
2009年中国工艺品拍卖成交TOP10
期刊
岁末暴雪袭京,寒气逼人。然而,再冷的天气也盖不住艺术市场燃烧的那一股股热火。什么金融危机,什么不景气,在艺术市场中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拍卖会上场场飘红。  在如此火热的行情里,当代艺术显得些许冷清。2005年以前,不显山露水的当代艺术还未被多数人知晓,收藏群体有限。2005年到2008年6月的三年半时间里,不但收藏者骤增,价格也呈井喷之势攀升。2007年,当代艺术品价格达到了一个制高点。正如北京
期刊
2009年中国漆器拍卖成交TOP10
期刊
2009年中国文房用品拍卖成交TOP10
期刊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吉林省博物院将在年内推出系列展览,其中《吉林省博物院藏明清书法精品展》,已于4月下旬与广大观众见面了。明清两代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集大成时期,吉博所藏明清书法作品甚丰,艺术涵盖面广,能够彰显明清书法的独特艺术风采。此次撷选40件明清时期书法名家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书家们各自的风貌特点和艺术成就,籍此以勾勒出明清书法艺术发展之基本脉络。  文徵明(1470-1559
期刊
在经济危机尚处筑底阶段的2009年,艺术品市场竟然掀起了一轮大行情。《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与《文物天地》月刊联合梳理了十个关键词,看看这些词后面那些被关注的事和人。    政策篇    国际合作  文物走私是仅次于毒品走私的国际性犯罪活动,遏制盗掘、盗窃、非法交易和走私文物等犯罪活动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挑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构建了以《文物保护法》为中心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
期刊
今年春拍就像北京的天气,让人尚未享受够北方漫长的寒冬中滋长出的几丝暖意时,转眼即跨入了盛夏,国际间的经济危机还在继续着,“甲流”也来凑热闹,楼市、股市出现了业界哄说的“小阳春”,人们在等待、惊恐、欣喜、不安的交织中期待着美好的明天。收藏投资者关心的春季大型拍卖会,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  虽然各家拍卖公司报出的成交额依然光彩坚挺,但拍卖公司的预展和拍场人数明显减少,并波及影响到各地古
期刊
2009年犀角制品拍卖成交TOP10
期刊
首都博物馆元青花展厅内,昏暗的灯光营造出宁谧的氖围。蓝白相间的瓷器在明亮的展柜里与暗淡的周边形成了鲜明对照,似乎告诉我们,今天这个被人们极为尊崇的主角,数百年后还和我们保持着距离。这种矜持并非做作,而是因为它们的稀有和价值连城,让人们可望而不可及。不仅如此,近年人们对于元青花的了解和渴望缘于拍场上青花绽放而屡兴的波澜,引发的轰动决非三言两语能道尽。对大多数藏家而言,元青花的神秘和价昂,唯有顶礼膜拜
期刊
2009年中国钱币拍卖成交TOP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