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eeking fOrthe CITIC M0deI
创新的本源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只要你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你就能够使你的观念常变常新。
编者按:
此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陈小宪出任中信实业银行行长,能够为中信实业银行带来招行的成功经验,从而使中信实业银行能够在学习同行,尤其是招商银行的经验中实现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现在,陈行长履新已经将近半年时间了,在此期间我们注意到中信实业银行所施行的众多新措施和新变化,如产品创新、管理改革等等,值此之际,《银行家》杂志社采访陈行长,追踪中信实业银行改革的全过程。
寻找营销的支点
3月30日,北京,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商、光大、華夏、深发、浦发、兴业等12家国内银行的头头脑脑们悉数汇聚于世纪金源大酒店,中央财政非税收入收缴代理银行招标项目开标大会在此隆重举行,会场气氛紧张热烈。11点30分,履职不到牛年的中信实业银行行长陈小宪信步登场,依然是那样沉着自信,依然是了然于心、畅于其口——往昔的成功经验、科学先进的方案以及100项具体细致的代理服务承诺纷呈于前,演绎着智慧的精彩的同时也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几天后,财政部来函告知中信实业银行,祝贺中信再次成功中标。
“来到中信之后,我有一个强烈的观念,作为行长我是一个中信的首席营销员,在营销方面我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从这次招标的结果来看,我这个头开得还可以,”陈小宪自信地说起他作为中信“首席营销员”的处子秀。
过去的银行可以说是“卖方市场”,我有什么业务,你客户就办什么业务,没有市场的理念。如今,银行经营进入了“买方市场”,客户需要什么产品,我银行就必须尽可能地生产什么产品,正所谓“客户的利益高于一切”、“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客户的需求,就是市场的晴雨表。陈小宪在很多场合都要强调商业银行的经营之道。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银行的经营者来说,必须采取“主动进攻”态势,不但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把产品开发的触角伸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善于在社会生活中寻找银行与客户的最佳“双赢”点,从而达到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又为企业带来了收益的双重效益。
“实际上,在我刚到中信调查研究了一个多月之后,就认识到,中信实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在这个方面存在不足。所以我们今年的发展目标之一就是要加大零售银行的发展力度。
“我们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是因为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理念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在零售银行业务上推出的第一个产品是贵宾理财服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项业务的进展情况不错。”
贵宾理财服务可以说是陈小宪到中信后的首把“火”,有业内人士预计,贵宾理财服务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这个开端却预示着中信一次不小的业务转型。
陈小宪证实了业界的这种猜测:“我们今后要进行业务的重大调整,零售银行业务无疑是其中的重点,零售银行业务总部提出了用3年时间使零售业务在全行业务总量中的占比达到20%的目标。目前,除了招商银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都只占业务总量的10%,零售业务还不能实现自然发动和自然增长,不能实现业务的加速增长。只有当零售业务的占比达到20%或者25%以后,才能促进业务的自然增长。
“我记得当年某商业银行发卡初期,每年下任务,每年都有分行叫苦。但是当该行的零售业务占比超过25%以后,即使不下任务,业务也可以自然增长。在各家银行公司业务产品单一、新产品很容易被同业复制、对公业务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我行要将重要战场逐渐转移到零售业务上来。零售业务3年发展目标的内容包括,2005年个人储蓄存款增长达到200亿元,2006年达到400亿元,2007年600亿元,3年实现1200亿元左右的累计增长,加上目前的存量,达到1600亿元左右的规模,就可以达到在全行业务总量中占比为20%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今年是关键年。
“我现在每天总在想这个事情,经常与同事们讨论,想以发展零售业务为契机建立三级营销体系,将原先的‘点’,即各地的分支机构串成网,使分支行成为‘销售终端’。
目前国内银行仍普遍存在条块分割的缺陷,职能部门的设置大多按行政手段划分,这在客观上对业务的发展形成了制约,因此,建立创新的、上下联动式的营销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现在所尝试的这个体系的优点在于,它强调客户的需求不是单一的,银行任一层面单兵作战都不能很好满足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因此当前需要总分支行联动营销,使所有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建立针对客户特定需求的项目组模式。”
难以复制的竞争力
说起媒体把自己比作招行模式“输出端口”的比喻,陈小宪一脸的坦诚:“我曾经服务过的招商银行,它有很多长处,比如风险控制和产品创新等许多方面,这些都聚焦银行家思想的宝库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和借鉴。
“但是,两年后,按照中国的WTO承诺,要全面开放金融业,我们就要全面应对装备精良的外资银行。在和外资银行的竞争当中,我们实际上面临着几乎同样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从实践中进行总结、创新,抓紧时间健体强身、积蓄自己的优势,以应对未来的挑战。而且招商模式是一定时代、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来的经营模式,它具有不可复制性。
“如果真的可以复制的话,那么银行经营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现在我到中信实业银行,职责所在,事业所在,依然必须分析我们的长处,找到我们能够和别人竞争的办法,寻求自己的发展模式,构建符合中信自身特点的竞争力。
“从我这些年的经验来看,中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应从五方面人手:要把市值的稳定增长作为银行的长期目标;要重塑资本约束下的理性机制,引进国外银行的先进机制,建立新的绩效考核体系,科学运用资本分配的功能,前瞻性地调节银行各个业务线的收缩与扩张;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准确量化风险的基础上,以科学的产品定价来覆盖银行的预期损失,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风险进行专业分工、综合统一的全面管理;形成有效的产品创新机制,进行金融创新;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加快银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健全董事会及监事会职能,强化信息披露机制,构建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说起这些,陈小宪总是不需要启发就侃侃而谈,他对金融业务的熟悉程度常常让人惊叹不已。作为采访者,我的思维在一阵狼奔豕突的追随之后陷入了疲劳的空白之中。
就在这时候,陈小宪似乎有所觉察,稍微顿了下来,喝了口水,似乎有意让记者的思维休息片刻。
“现在,我们正从这些方面人手采取措施,寻求中信 的发展模式,构建属于中信的核心竞争力,陈小宪开始给记者描绘中信发展的未来蓝图。
“自我上任以来,实业银行在管理体制上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一是我们干部的管理权限和干部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我们中信集团给予了银行全力的支持,下放了分行干部任免权限,进一步改革了银行干部的薪酬奖罚制度,真正做到了和效益挂钩、按比例分配,增则奖、减则罚。”
说起这些体制上的变革,陈小宪不由自主地感慨道:“集团的强力支持无疑是我们做好工作、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从我这些年的银行工作经验来看,加强风险管理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驾马车是体制、技术、文化,其中体制是保证风险管理实施的组织保证,技术能使我们有效控制风险,理念(文化)是保证技术、体制正常实施的。有人形容理念和文化是风险管理的血液,规章制度和体制是风险管理的骨骼,这个比喻很恰当。
“结合中信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对全行风险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已经拟定了四项基本改革原则和九项风险管理方面制度,我们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经营要求的风险管理体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增贷款的不良率。
“做银行就是天天和风险打交道,在它的经营中必须树立具有特色的风险文化。因此我强调要对职工进行风险教育,灌输风险文化,完全用制度只能是被动执行,因为被动执行有偏差所以要强调文化,强调习惯和氛围,这种氛围在一开始也必须通过各级领导进行灌输。”
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一些长盛不衰的公司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企业都有自己成熟的理念,并以此作为公司管理的指导方针。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陈小宪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记得还是去年11月中旬,陈小宪在出席有关“商业银行改革与不良资产”的讨论会上,慷慨陈词,“国外商业银行的目的就是追求银行市值的最大化,并通常把银行当年的净收入作为短期经营目标,用这个指标衡量,就是看这个银行是不是一年比一年赚钱,市值的稳定增长是一家银行经营绩效的根本评价标准,因此,国内商业银行要把市值的稳定增长作为长期目标。”
很显然,陈小宪对中信实业银行目前所处的大环境有清醒的认识,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概念,是有限的银行资本必然制约银行规模的无限扩大。但是我国银行业由于长期缺乏资本的概念,更缺少资本的约束,因而存在比较普遍的速度情结和规模偏好。
而这正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大忌,走一条低资本消耗、高资本收益的新路子,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这也是中信实业银行应当持有、并始终坚持的经营理念,说到这里,陈小宪语气异乎寻常的坚决。
永无止境的创新力
面对加入WTO的挑战,我们准备好了吗?民族金融业能像民族家电业一样再生吗?中國的商业银行如何才能实现向现代化银行的飞跃?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关口。世人的目光密切注视着中国,国人也在苦苦思索。
这是摘自陈小宪著作《风险·资本·市值》中的一段话,而这本书无疑也是作者这些年来在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的创新中的一次总结,而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似乎也是陈小宪在业界的一贯形象。
记得还是在人民银行工作期间,分管资金处的陈小宪发现,各家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盛行打各种各样的“擦边球”,导致这一时期银行风险频发。也就是在人行工作的经历,让陈小宪明白了风险对于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因而,在他担任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行长之初,便大张旗鼓地提高招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从成立伊始就确立“稳健经营”的指导思想,坚持不违规、不踩线,不把眼前利益和经营者的短期“业绩”看得过重,追求“质量是发展的第一主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是这一份“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的艰辛,当时的北京分行抵制住了形形色色的诱惑,化解了种种潜在的风险,为招行北京分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段时间之后,随着国家金融秩序整顿力度的加大,实践证明,陈小宪的判断和决心无疑是正确的,直至今日,“稳健经营”仍然是陈小宪一以贯之的经营理念。
作为人行系的干部,陈小宪在进入商业银行系统之时不仅要开创一个新局面,更要学会放弃旧规则。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陈小宪由监管者到被监管者,由政府官员到商业银行管理者,由领导干部到首席营销员的三重转变中,他在人行工作的经历并没有成为障碍,相反它让陈小宪明白了服务对于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因而,在他担任行长之初,便大张旗鼓地强化招行北京分行的服务水平,创新服务举措,推出诸如24小时银行、叫号机等便民服务措施。
说起自己当年亲自设计24小时银行标志时的情形,陈小宪不无几分自豪,我一直认为,只要我们为客户服务的要求是从深层次的、发自内心的、从体制中激发出来的,我们的创新步伐就永不停息。
比如排队办业务,当时银行一般网点单笔业务办理的时间常常达到20分钟,而外国一些统计资料显示,在最好的环境里客户等待15分钟也会烦躁,我们现在这样的服务体系是不行的。排队如果没有叫号机客户就只能站着,有了就可以坐下。还有一个调查显示,如果排队超过3分钟客户就会烦,坐下后能延长5倍达到15分钟。这些材料描述了一种现象,就是如果从服务角度出发,你就会有更多想象空间,你的创造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愈大。
现在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简单的24小时银行、微笑服务、服务上门已经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了,顾客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更新,这就要求你不断创新,满足不断更新的顾客需求,在我看来,这才是服务创新的原动力。
从《论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到《风险·资本·市值》,提到陈小宪不断更新的经营理念,他露出了素朴的微笑,创新的本源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追求,我的所有的理念都来源于对生活的探索与总结,我跟我的同事们时常讲,只要你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你就能够保持观念的先进性。
在陈小宪的工作当中,常常有三个本本伴随左右,其中一个是记录日常事务的、一个是记录公司重大事项的,另外一个是记录自己思想点滴的理论簿。我们陈行长无论到哪里都带着这个理论簿,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或者与别人的交流有什么心得都及时记录下来,我们都把它称作陈行长的百宝箱,一位长期跟随陈小宪的中层干部告诉记者,所以,很多时候,陈行长的观念都是超前的,很多部门老总都感觉跟不上他的理念,要完全领会需要时间,这和陈行长那股钻劲有着直接的关系。
也就是这股钻劲,使陈小宪在认识上保持领先,洞察中国的商业银行在认识上的缺陷:第一,不知道银行的规模是有限的;第二,不知道资本必须有效覆盖它的风险第三,不知道银行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匹配。也就是这股钻劲,使陈小宪在经营理念上抢占先机,始终将市值的稳定增长当作银行的长期目标。通俗地说,就是要让银行一年比一年更值钱,创造一年比一年更多的财富。陈小宪进一步阐述他的市值理论,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信实业银行必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结构调整,使得我们实业银行有限的资本能够推动相对更大的规模,这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采访的结束,陈小宪坦率地告诉记者:“我到中信实业银行以来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压力大了,责任重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金融机构都在加快改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改革,这对中信实业银行来说都是压力,我们别无选择;我到中信来,面对一万多职工,面对中信实业银行优秀的员工团队,面对员工积极参与、不甘落后的精神,我觉得责任重大。”
也许正是这种责任才是陈小宪这么多年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不竭动力,我们也衷心祝愿陈小宪背负重任在探索中信模式、推动中国的商业银行发展的征途上一路走好!
创新的本源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只要你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你就能够使你的观念常变常新。
编者按:
此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陈小宪出任中信实业银行行长,能够为中信实业银行带来招行的成功经验,从而使中信实业银行能够在学习同行,尤其是招商银行的经验中实现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现在,陈行长履新已经将近半年时间了,在此期间我们注意到中信实业银行所施行的众多新措施和新变化,如产品创新、管理改革等等,值此之际,《银行家》杂志社采访陈行长,追踪中信实业银行改革的全过程。
寻找营销的支点
3月30日,北京,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商、光大、華夏、深发、浦发、兴业等12家国内银行的头头脑脑们悉数汇聚于世纪金源大酒店,中央财政非税收入收缴代理银行招标项目开标大会在此隆重举行,会场气氛紧张热烈。11点30分,履职不到牛年的中信实业银行行长陈小宪信步登场,依然是那样沉着自信,依然是了然于心、畅于其口——往昔的成功经验、科学先进的方案以及100项具体细致的代理服务承诺纷呈于前,演绎着智慧的精彩的同时也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几天后,财政部来函告知中信实业银行,祝贺中信再次成功中标。
“来到中信之后,我有一个强烈的观念,作为行长我是一个中信的首席营销员,在营销方面我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从这次招标的结果来看,我这个头开得还可以,”陈小宪自信地说起他作为中信“首席营销员”的处子秀。
过去的银行可以说是“卖方市场”,我有什么业务,你客户就办什么业务,没有市场的理念。如今,银行经营进入了“买方市场”,客户需要什么产品,我银行就必须尽可能地生产什么产品,正所谓“客户的利益高于一切”、“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客户的需求,就是市场的晴雨表。陈小宪在很多场合都要强调商业银行的经营之道。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银行的经营者来说,必须采取“主动进攻”态势,不但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把产品开发的触角伸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要善于在社会生活中寻找银行与客户的最佳“双赢”点,从而达到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又为企业带来了收益的双重效益。
“实际上,在我刚到中信调查研究了一个多月之后,就认识到,中信实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在这个方面存在不足。所以我们今年的发展目标之一就是要加大零售银行的发展力度。
“我们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是因为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理念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在零售银行业务上推出的第一个产品是贵宾理财服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项业务的进展情况不错。”
贵宾理财服务可以说是陈小宪到中信后的首把“火”,有业内人士预计,贵宾理财服务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这个开端却预示着中信一次不小的业务转型。
陈小宪证实了业界的这种猜测:“我们今后要进行业务的重大调整,零售银行业务无疑是其中的重点,零售银行业务总部提出了用3年时间使零售业务在全行业务总量中的占比达到20%的目标。目前,除了招商银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都只占业务总量的10%,零售业务还不能实现自然发动和自然增长,不能实现业务的加速增长。只有当零售业务的占比达到20%或者25%以后,才能促进业务的自然增长。
“我记得当年某商业银行发卡初期,每年下任务,每年都有分行叫苦。但是当该行的零售业务占比超过25%以后,即使不下任务,业务也可以自然增长。在各家银行公司业务产品单一、新产品很容易被同业复制、对公业务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我行要将重要战场逐渐转移到零售业务上来。零售业务3年发展目标的内容包括,2005年个人储蓄存款增长达到200亿元,2006年达到400亿元,2007年600亿元,3年实现1200亿元左右的累计增长,加上目前的存量,达到1600亿元左右的规模,就可以达到在全行业务总量中占比为20%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今年是关键年。
“我现在每天总在想这个事情,经常与同事们讨论,想以发展零售业务为契机建立三级营销体系,将原先的‘点’,即各地的分支机构串成网,使分支行成为‘销售终端’。
目前国内银行仍普遍存在条块分割的缺陷,职能部门的设置大多按行政手段划分,这在客观上对业务的发展形成了制约,因此,建立创新的、上下联动式的营销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现在所尝试的这个体系的优点在于,它强调客户的需求不是单一的,银行任一层面单兵作战都不能很好满足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因此当前需要总分支行联动营销,使所有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建立针对客户特定需求的项目组模式。”
难以复制的竞争力
说起媒体把自己比作招行模式“输出端口”的比喻,陈小宪一脸的坦诚:“我曾经服务过的招商银行,它有很多长处,比如风险控制和产品创新等许多方面,这些都聚焦银行家思想的宝库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和借鉴。
“但是,两年后,按照中国的WTO承诺,要全面开放金融业,我们就要全面应对装备精良的外资银行。在和外资银行的竞争当中,我们实际上面临着几乎同样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从实践中进行总结、创新,抓紧时间健体强身、积蓄自己的优势,以应对未来的挑战。而且招商模式是一定时代、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来的经营模式,它具有不可复制性。
“如果真的可以复制的话,那么银行经营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现在我到中信实业银行,职责所在,事业所在,依然必须分析我们的长处,找到我们能够和别人竞争的办法,寻求自己的发展模式,构建符合中信自身特点的竞争力。
“从我这些年的经验来看,中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应从五方面人手:要把市值的稳定增长作为银行的长期目标;要重塑资本约束下的理性机制,引进国外银行的先进机制,建立新的绩效考核体系,科学运用资本分配的功能,前瞻性地调节银行各个业务线的收缩与扩张;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准确量化风险的基础上,以科学的产品定价来覆盖银行的预期损失,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风险进行专业分工、综合统一的全面管理;形成有效的产品创新机制,进行金融创新;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加快银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健全董事会及监事会职能,强化信息披露机制,构建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说起这些,陈小宪总是不需要启发就侃侃而谈,他对金融业务的熟悉程度常常让人惊叹不已。作为采访者,我的思维在一阵狼奔豕突的追随之后陷入了疲劳的空白之中。
就在这时候,陈小宪似乎有所觉察,稍微顿了下来,喝了口水,似乎有意让记者的思维休息片刻。
“现在,我们正从这些方面人手采取措施,寻求中信 的发展模式,构建属于中信的核心竞争力,陈小宪开始给记者描绘中信发展的未来蓝图。
“自我上任以来,实业银行在管理体制上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一是我们干部的管理权限和干部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我们中信集团给予了银行全力的支持,下放了分行干部任免权限,进一步改革了银行干部的薪酬奖罚制度,真正做到了和效益挂钩、按比例分配,增则奖、减则罚。”
说起这些体制上的变革,陈小宪不由自主地感慨道:“集团的强力支持无疑是我们做好工作、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从我这些年的银行工作经验来看,加强风险管理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驾马车是体制、技术、文化,其中体制是保证风险管理实施的组织保证,技术能使我们有效控制风险,理念(文化)是保证技术、体制正常实施的。有人形容理念和文化是风险管理的血液,规章制度和体制是风险管理的骨骼,这个比喻很恰当。
“结合中信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对全行风险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已经拟定了四项基本改革原则和九项风险管理方面制度,我们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经营要求的风险管理体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增贷款的不良率。
“做银行就是天天和风险打交道,在它的经营中必须树立具有特色的风险文化。因此我强调要对职工进行风险教育,灌输风险文化,完全用制度只能是被动执行,因为被动执行有偏差所以要强调文化,强调习惯和氛围,这种氛围在一开始也必须通过各级领导进行灌输。”
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一些长盛不衰的公司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企业都有自己成熟的理念,并以此作为公司管理的指导方针。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陈小宪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记得还是去年11月中旬,陈小宪在出席有关“商业银行改革与不良资产”的讨论会上,慷慨陈词,“国外商业银行的目的就是追求银行市值的最大化,并通常把银行当年的净收入作为短期经营目标,用这个指标衡量,就是看这个银行是不是一年比一年赚钱,市值的稳定增长是一家银行经营绩效的根本评价标准,因此,国内商业银行要把市值的稳定增长作为长期目标。”
很显然,陈小宪对中信实业银行目前所处的大环境有清醒的认识,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概念,是有限的银行资本必然制约银行规模的无限扩大。但是我国银行业由于长期缺乏资本的概念,更缺少资本的约束,因而存在比较普遍的速度情结和规模偏好。
而这正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大忌,走一条低资本消耗、高资本收益的新路子,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这也是中信实业银行应当持有、并始终坚持的经营理念,说到这里,陈小宪语气异乎寻常的坚决。
永无止境的创新力
面对加入WTO的挑战,我们准备好了吗?民族金融业能像民族家电业一样再生吗?中國的商业银行如何才能实现向现代化银行的飞跃?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关口。世人的目光密切注视着中国,国人也在苦苦思索。
这是摘自陈小宪著作《风险·资本·市值》中的一段话,而这本书无疑也是作者这些年来在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的创新中的一次总结,而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似乎也是陈小宪在业界的一贯形象。
记得还是在人民银行工作期间,分管资金处的陈小宪发现,各家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盛行打各种各样的“擦边球”,导致这一时期银行风险频发。也就是在人行工作的经历,让陈小宪明白了风险对于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因而,在他担任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行长之初,便大张旗鼓地提高招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从成立伊始就确立“稳健经营”的指导思想,坚持不违规、不踩线,不把眼前利益和经营者的短期“业绩”看得过重,追求“质量是发展的第一主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是这一份“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的艰辛,当时的北京分行抵制住了形形色色的诱惑,化解了种种潜在的风险,为招行北京分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段时间之后,随着国家金融秩序整顿力度的加大,实践证明,陈小宪的判断和决心无疑是正确的,直至今日,“稳健经营”仍然是陈小宪一以贯之的经营理念。
作为人行系的干部,陈小宪在进入商业银行系统之时不仅要开创一个新局面,更要学会放弃旧规则。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陈小宪由监管者到被监管者,由政府官员到商业银行管理者,由领导干部到首席营销员的三重转变中,他在人行工作的经历并没有成为障碍,相反它让陈小宪明白了服务对于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因而,在他担任行长之初,便大张旗鼓地强化招行北京分行的服务水平,创新服务举措,推出诸如24小时银行、叫号机等便民服务措施。
说起自己当年亲自设计24小时银行标志时的情形,陈小宪不无几分自豪,我一直认为,只要我们为客户服务的要求是从深层次的、发自内心的、从体制中激发出来的,我们的创新步伐就永不停息。
比如排队办业务,当时银行一般网点单笔业务办理的时间常常达到20分钟,而外国一些统计资料显示,在最好的环境里客户等待15分钟也会烦躁,我们现在这样的服务体系是不行的。排队如果没有叫号机客户就只能站着,有了就可以坐下。还有一个调查显示,如果排队超过3分钟客户就会烦,坐下后能延长5倍达到15分钟。这些材料描述了一种现象,就是如果从服务角度出发,你就会有更多想象空间,你的创造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愈大。
现在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简单的24小时银行、微笑服务、服务上门已经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了,顾客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更新,这就要求你不断创新,满足不断更新的顾客需求,在我看来,这才是服务创新的原动力。
从《论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到《风险·资本·市值》,提到陈小宪不断更新的经营理念,他露出了素朴的微笑,创新的本源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追求,我的所有的理念都来源于对生活的探索与总结,我跟我的同事们时常讲,只要你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你就能够保持观念的先进性。
在陈小宪的工作当中,常常有三个本本伴随左右,其中一个是记录日常事务的、一个是记录公司重大事项的,另外一个是记录自己思想点滴的理论簿。我们陈行长无论到哪里都带着这个理论簿,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或者与别人的交流有什么心得都及时记录下来,我们都把它称作陈行长的百宝箱,一位长期跟随陈小宪的中层干部告诉记者,所以,很多时候,陈行长的观念都是超前的,很多部门老总都感觉跟不上他的理念,要完全领会需要时间,这和陈行长那股钻劲有着直接的关系。
也就是这股钻劲,使陈小宪在认识上保持领先,洞察中国的商业银行在认识上的缺陷:第一,不知道银行的规模是有限的;第二,不知道资本必须有效覆盖它的风险第三,不知道银行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匹配。也就是这股钻劲,使陈小宪在经营理念上抢占先机,始终将市值的稳定增长当作银行的长期目标。通俗地说,就是要让银行一年比一年更值钱,创造一年比一年更多的财富。陈小宪进一步阐述他的市值理论,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信实业银行必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结构调整,使得我们实业银行有限的资本能够推动相对更大的规模,这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采访的结束,陈小宪坦率地告诉记者:“我到中信实业银行以来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压力大了,责任重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金融机构都在加快改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改革,这对中信实业银行来说都是压力,我们别无选择;我到中信来,面对一万多职工,面对中信实业银行优秀的员工团队,面对员工积极参与、不甘落后的精神,我觉得责任重大。”
也许正是这种责任才是陈小宪这么多年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不竭动力,我们也衷心祝愿陈小宪背负重任在探索中信模式、推动中国的商业银行发展的征途上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