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民间舞蹈创作于民间又长期流传于民间,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舞蹈其重要的一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同的艺术特征,而幼儿是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重中之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对幼儿有很大的作用,当今在舞蹈艺术盛行的时代,教学上的探索及研究是首要的,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幼儿学习民族民间舞蹈非常重要。
【关键词】:幼儿;民族民间舞蹈;教学
各民族民间舞蹈都有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内涵,既能满足孩子对各个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能满足孩子的审美需求,这样看来,从小引发孩子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意识和兴趣,将孩子们带到民族民间舞蹈的世界是一项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
(一)游戏环节的加入
游戏的加入是幼儿舞蹈教学当中的比较重要一种学习方法,它是教师运用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进行的舞蹈练习方法,这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方法。幼儿喜歡蹦蹦跳跳,每当听到有趣、喜欢的音乐,他们就会倍不自禁地手舞足路,这是由幼儿易兴奋、活泼好动的天性所决定的。
在民族民间舞蹈学习中,游戏的加入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幼儿的基本特征和民族民间舞蹈的特征,在幼儿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游戏的加入会让孩子们更加的有激情,引发孩子们自己主动去学习,喜欢上民族民间舞蹈。
在民族民族民间舞蹈中,例如藏族舞蹈,我们十分熟知的四种藏族民间舞——堆谐、果谐、锅庄、弦子,其体态特征都带有坐胯、弓腰、曲背的特点,而在藏族舞蹈中,最为重要的精髓是“颤膝”,它是藏族舞蹈总共三大动律之一,在“颤膝”这一动律上,舞蹈时膝部关节的屈与伸,无论节奏快满、动作变换、上下起伏、膝关节始终保持着柔韧自如而富有弹性,而幼儿对于身体各部位的支配还是不能够灵活运用的,在学习这个的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们做这样一个游戏----小膝盖跳舞,在玩游戏之前就要讲述规则,其实就是把颤膝的基本要求告诉孩子们,而不是一味的告诉他们,这个要这样那样的做,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这样既能够让孩子们开心愉快地学习,又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个动作的要领。游戏的形式可以根据各种不同舞蹈的需求来自己自行制定,但是要结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的特征,一定要是孩子们喜欢这个,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二)故事情节的引导
民族民间舞蹈本身就是情节生动,形象鲜明。很着重于内容,大多都有一定的故事传说为依据,因此,人物形象鲜明、人物性格突出。虽然有的舞蹈仅是表现某一种情绪,但它也多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片断而出现的。如广东的《英歌》是表现梁山泊一百单八将攻打大名府的故事;福建的《打鼓凉伞》传说是表现郑成功抵御外寇练兵的活动。而幼儿时期,孩子更是很容易进入到任何的角色里,爱玩会玩是幼儿孩子的天性,一般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普遍都喜欢去模仿与树立不同的人物形象,而正好结合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有戏剧性的学习民族民间舞蹈。
2001年由潘志涛教授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舞蹈卷”《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一级到三级中,有很多小组合就是为幼儿打造的,如《飞吧,小蜜蜂》、《吐泡泡的小鱼》、《长辫子》、《打花巴掌》、《燕儿飞》等等。像这样一些组合的教学,就可以很好地用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学习,这样便于帮助孩子们有顺序的记忆动作。这个小舞蹈简短又很形象的表现出了蒙古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让孩子们自己跟着一起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讲完了,孩子们的动作也就记住了,更能够在家里充分的表现自己,边讲故事边跳舞,这样孩子们对于民族舞蹈的乐趣也就大大的增加了。
(三)小道具的吸引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虽然有音乐、服装、灯光、幕布景等辅助手段的支持,但是如果编创人员和舞者如果要准确而形象地表现其舞蹈作品,有时必须借助道具的作用才能完成角色的定位与环境的提示。
在幼儿舞蹈中,扇子的使用是很普遍的,在民族民间舞蹈中更是运用的繁多,道具对幼儿的吸引是非常之大的,它既能带动幼儿的情绪,也能体现民族舞蹈的特色,在组合安徽花鼓灯《小红扇》中,就运用了扇子,原本一个动作简易、音乐有趣,而且都是在地面上完成的动作,再加上扇子的使用,也增加了孩子们的兴趣,更能体现民族风韵,在开始没有给孩子扇子教学的时候,孩子们一点兴趣也没有,基本上都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有的打瞌睡、有的乱动、有的讲话,但是当扇子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的小眼睛都是看着扇子的,而且在舞蹈动作的教学也会很容易的让孩子们学会,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舞蹈中道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幼儿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中常常会觉得,怎么学的这么慢,一遍一遍讲解、示范,孩子们也跟着在练,往往事倍功半。但是在与孩子家长沟通交流时,有许多家长都反映,幼儿独自在家里翩翩起舞时,很喜欢選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物件小饰品拿在手上表演,而且兴致很高,表现得也特别的可爱。针对这些现象,尝试着在选舞蹈小组合的时候着重挑选了那些带有小道具的舞蹈,这些小道具都非常的漂亮,可能在生活中常看见的,但是孩子们接触不是很多的,这样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学上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教师的语言及表情
舞蹈由于不能够用文字或图画记录的特殊性,因此长久以来,舞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身授"。"身授"指的是示范和模仿,但对于动作、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来讲,单一的"身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口传"的辅助。"口传"指的是教师对舞蹈的语言性描述,儿童的模仿能力尚弱,因此教师的语言在提高舞蹈教学效率中作用不可小觑的。特别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语言的正确使用和表情的正确引导,更是重中之重。民族民间舞蹈在教学中,很多细节方面是必须通过生动的语言来形象的表达,这样才会是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注意到,并且能自己独立的完成。各民族的特点,教师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表演来体现给孩子,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幼儿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的幼儿会在你教学的过程中特别的注意你脸上的表情和你讲的每一句话,从而模仿你,可能他做出来的并不是特别的正确,但是我们需要这样去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体会与感受,这样能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民族民间舞蹈中不同的民族舞种可能表现得情绪也不同,如东北秧歌,主要体现的是东北人们粗放豁达、开朗热情的性格特色;蒙族舞蹈,主要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蒙古族主要集中居住在内蒙古高原上,辽阔的草原畜牧生活造就了蒙古族人的民勇敢、热情、直爽的性格。不同的民族特点,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乐出版社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李鑫.略论幼儿教育中的舞蹈教学[J];文教资料;2010.16期.
[3]庞利娜.浅谈幼儿舞蹈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8期.
[4]王昕.关于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学习与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
[5]齐娟.幼儿舞蹈教学新探索[J].黄河之声.2009.10.
[6]张丽灵.浅谈幼儿舞蹈启蒙教学[J].艺术教育,2009.03.
[7]阿斯茹.幼儿舞蹈教育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8]金秋.J即兴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幼儿;民族民间舞蹈;教学
各民族民间舞蹈都有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内涵,既能满足孩子对各个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还能满足孩子的审美需求,这样看来,从小引发孩子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意识和兴趣,将孩子们带到民族民间舞蹈的世界是一项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工作。
(一)游戏环节的加入
游戏的加入是幼儿舞蹈教学当中的比较重要一种学习方法,它是教师运用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进行的舞蹈练习方法,这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方法。幼儿喜歡蹦蹦跳跳,每当听到有趣、喜欢的音乐,他们就会倍不自禁地手舞足路,这是由幼儿易兴奋、活泼好动的天性所决定的。
在民族民间舞蹈学习中,游戏的加入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幼儿的基本特征和民族民间舞蹈的特征,在幼儿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游戏的加入会让孩子们更加的有激情,引发孩子们自己主动去学习,喜欢上民族民间舞蹈。
在民族民族民间舞蹈中,例如藏族舞蹈,我们十分熟知的四种藏族民间舞——堆谐、果谐、锅庄、弦子,其体态特征都带有坐胯、弓腰、曲背的特点,而在藏族舞蹈中,最为重要的精髓是“颤膝”,它是藏族舞蹈总共三大动律之一,在“颤膝”这一动律上,舞蹈时膝部关节的屈与伸,无论节奏快满、动作变换、上下起伏、膝关节始终保持着柔韧自如而富有弹性,而幼儿对于身体各部位的支配还是不能够灵活运用的,在学习这个的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们做这样一个游戏----小膝盖跳舞,在玩游戏之前就要讲述规则,其实就是把颤膝的基本要求告诉孩子们,而不是一味的告诉他们,这个要这样那样的做,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这样既能够让孩子们开心愉快地学习,又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个动作的要领。游戏的形式可以根据各种不同舞蹈的需求来自己自行制定,但是要结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的特征,一定要是孩子们喜欢这个,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二)故事情节的引导
民族民间舞蹈本身就是情节生动,形象鲜明。很着重于内容,大多都有一定的故事传说为依据,因此,人物形象鲜明、人物性格突出。虽然有的舞蹈仅是表现某一种情绪,但它也多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片断而出现的。如广东的《英歌》是表现梁山泊一百单八将攻打大名府的故事;福建的《打鼓凉伞》传说是表现郑成功抵御外寇练兵的活动。而幼儿时期,孩子更是很容易进入到任何的角色里,爱玩会玩是幼儿孩子的天性,一般在这个时期的孩子,普遍都喜欢去模仿与树立不同的人物形象,而正好结合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有戏剧性的学习民族民间舞蹈。
2001年由潘志涛教授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舞蹈卷”《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一级到三级中,有很多小组合就是为幼儿打造的,如《飞吧,小蜜蜂》、《吐泡泡的小鱼》、《长辫子》、《打花巴掌》、《燕儿飞》等等。像这样一些组合的教学,就可以很好地用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学习,这样便于帮助孩子们有顺序的记忆动作。这个小舞蹈简短又很形象的表现出了蒙古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让孩子们自己跟着一起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讲完了,孩子们的动作也就记住了,更能够在家里充分的表现自己,边讲故事边跳舞,这样孩子们对于民族舞蹈的乐趣也就大大的增加了。
(三)小道具的吸引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虽然有音乐、服装、灯光、幕布景等辅助手段的支持,但是如果编创人员和舞者如果要准确而形象地表现其舞蹈作品,有时必须借助道具的作用才能完成角色的定位与环境的提示。
在幼儿舞蹈中,扇子的使用是很普遍的,在民族民间舞蹈中更是运用的繁多,道具对幼儿的吸引是非常之大的,它既能带动幼儿的情绪,也能体现民族舞蹈的特色,在组合安徽花鼓灯《小红扇》中,就运用了扇子,原本一个动作简易、音乐有趣,而且都是在地面上完成的动作,再加上扇子的使用,也增加了孩子们的兴趣,更能体现民族风韵,在开始没有给孩子扇子教学的时候,孩子们一点兴趣也没有,基本上都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有的打瞌睡、有的乱动、有的讲话,但是当扇子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的小眼睛都是看着扇子的,而且在舞蹈动作的教学也会很容易的让孩子们学会,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舞蹈中道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幼儿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中常常会觉得,怎么学的这么慢,一遍一遍讲解、示范,孩子们也跟着在练,往往事倍功半。但是在与孩子家长沟通交流时,有许多家长都反映,幼儿独自在家里翩翩起舞时,很喜欢選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物件小饰品拿在手上表演,而且兴致很高,表现得也特别的可爱。针对这些现象,尝试着在选舞蹈小组合的时候着重挑选了那些带有小道具的舞蹈,这些小道具都非常的漂亮,可能在生活中常看见的,但是孩子们接触不是很多的,这样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学上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教师的语言及表情
舞蹈由于不能够用文字或图画记录的特殊性,因此长久以来,舞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身授"。"身授"指的是示范和模仿,但对于动作、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来讲,单一的"身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口传"的辅助。"口传"指的是教师对舞蹈的语言性描述,儿童的模仿能力尚弱,因此教师的语言在提高舞蹈教学效率中作用不可小觑的。特别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语言的正确使用和表情的正确引导,更是重中之重。民族民间舞蹈在教学中,很多细节方面是必须通过生动的语言来形象的表达,这样才会是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注意到,并且能自己独立的完成。各民族的特点,教师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表演来体现给孩子,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幼儿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的幼儿会在你教学的过程中特别的注意你脸上的表情和你讲的每一句话,从而模仿你,可能他做出来的并不是特别的正确,但是我们需要这样去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体会与感受,这样能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民族民间舞蹈中不同的民族舞种可能表现得情绪也不同,如东北秧歌,主要体现的是东北人们粗放豁达、开朗热情的性格特色;蒙族舞蹈,主要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蒙古族主要集中居住在内蒙古高原上,辽阔的草原畜牧生活造就了蒙古族人的民勇敢、热情、直爽的性格。不同的民族特点,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乐出版社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李鑫.略论幼儿教育中的舞蹈教学[J];文教资料;2010.16期.
[3]庞利娜.浅谈幼儿舞蹈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8期.
[4]王昕.关于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学习与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
[5]齐娟.幼儿舞蹈教学新探索[J].黄河之声.2009.10.
[6]张丽灵.浅谈幼儿舞蹈启蒙教学[J].艺术教育,2009.03.
[7]阿斯茹.幼儿舞蹈教育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8]金秋.J即兴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