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中“三困生”的心理状态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使这一群学子的心理健康偏低,从而他们的生活、学习等都受到了影响。结合高职院校的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应该普及积极心理学,让这一群学子走出不健康的阴影,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
关健词:高职院校 三困生 心理辅导
近年来,高职院校“三困生”的现状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三困生”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置身于社会变迁中,不可避免地面临适应与发展的严峻挑战,他们的心理状态也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这些影响造成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偏低。因此,教育和心理工作者需要深入细致地研究高职院校中“三困生”的心理压力来源,有针对性的构建高职院校中“三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策略。
一、初步探究“三困”学生群体的成因
高职院校中心理有困惑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环境适应、情感、行为意志等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相比处于劣势。学习上的差距,让社会、家庭、学校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少了很多期待,增加的却是数落与失落。他们在冷漠中成长,学习的动力逐渐消失,生活上也是少人问及。长期以来,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思想与性情等方面形成了他们“适以生存”的模式。然而,在面对社会上多元的价值观时,他们产生了困惑,因此他们去思索、探究,于是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中出现了苦恼与烦燥,他们不知如何排解问题,如何做出好的选择。由此出现了价值观的冲突,这种价值观冲突带来了思想上的迷惘,认识上的多样化。这些变化与冲突会使高职院校的部分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以至影响他们的人生方向。
高职院校的录取一般都是在其他高等院校录取完成之后,分数线普遍较低,录取的学生中大多数文化基础较差,再加之高职院校的一般培养目标是社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所学专业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上的技能性,不仅要求高,而且难度也较大,有些学生由于没有任何专业基础根本就听不懂专业课,由不懂渐渐地失去了对专业的兴趣,再加之在校期间各种各样的考级、考证考试,部分学生对于学习便存在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对于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的高考失利了,进入高职院校后管理方式也与以往不同了,原本由学校老师引导、家长强制的学习方式完全变成了自主式,学生的自由度更大了。部分学生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他们把视野投放到了精彩的校外活动:上网时间不分白天与黑夜;“勤工俭学”不分上课与不上课。考试成绩不是补考就是重修,三年下来不能如期拿到毕业证。于是,他们对学习更加提不起兴趣了。
目前高职院校的收费还是比较高的,针对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来说,要一次性交清全年的学费有很大的难度。在校三年期间,他们申请分期付款、申请助学贷款、争取各种勤工俭学的机会,成绩优秀的积极争取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及其他各种奖金。三年的求学时间,他们在为学习、生活忙碌。然而,他们的努力仍然不及其他“不愁吃穿”的学生。面对这些贫困,大多数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正视自己的困难,然而,也有一部分贫困学生不能正确缓解贫困的压力,再加之那些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在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上也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和自卑等消极心理。
二、有的放矢对“三困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应该有的放矢的对学校中的“三困生”进行心理帮扶教育。
1、明确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而目前对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希望寻找到一条能使个体具备这些积极人格特质的有效途径;同时,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致力于研究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以培养公民的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有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全新价值定位,倡导积极人生,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正面、积极的解读,从而挖掘人本身具有的潜在能力。并利用这些积极的品质来帮助人主动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目的。
2、实施积极心理学的行为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大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我们要让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使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同时,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让当代大学生在遇到困惑时学会自我调适,有效地消除心理困惑,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同时通过课堂我们还要让高职院校里的学生学会认识并识别心理异常现象,了解常见心理问题表现、类型及原因,掌握心理保健的简单常识,同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理论充足了,我们还应该精心设计各种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各种大、中、小型活动。活动可以是全院性的,也可以是班级的,还可以是宿舍的或者是其他小组形式的;可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也可以是纯学生的,还可以是以社团的形式;可以是大型的文艺汇演,或者是小型的主题班会;还可以采取知识竞赛、游戏、情境模拟或心理测试。不管是什么样的活动,其目的是实现多途径、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通过校园里的理论传授与一系列活动要让高职院校中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感受到同龄人的关爱,学院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走出心理“误区”。 3、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
一般人都认为“三困生”是有一定“缺陷”的人,有一部分人都不愿意接近他们,更不愿意为他们付出。外在的压力给这群学生制造了不小的阻力。他们不愿意从自己的空间走出来,面对各种情况习惯性封闭自己,不愿意与任何人交流。要想打开这些封闭的心扉,创设一定的外在环境是势在必行,因为良好的校园环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有大部分的时间呆在学校,他们可以从校园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学校可以利用这一特定场所,创设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通过这一环境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影响。同时校园中适当的设置些亭阁假山、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宣传橱窗等等都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还有校园里枝繁叶茂、小桥流水,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从而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高职学生中有一部分存在心理健康的学生,我们应该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全面、系统、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的校园中普及,让积极心理学辅助这些“不健康”的学子走出心理阴影。
参考文献:
王承清、崔立中,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
任 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姚冰,女,34岁,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高级政工师;
基金项目: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院级课题文章,项目编号:GYKYJ2011013
科学研究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工程师约纳斯-塔德塞等人近日在美国海军研究所的赞助和支持下,发明了一种氢气动力水母机器人--“机械水母”,这种神奇的机器人在水中可以像真正的水母一样游动。目前,机械水母仍处于研发早期阶段,但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机器人最终将可应用于水下营救作业。塔德塞等人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智能材料与结构》杂志之上。塔德塞介绍说,水母游动的动作简单有效,因此这可以作为水下机器人的理想模型。此外,机械水母以氢作为燃料,从理论上讲,它的能量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塔德塞表示,“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采用外部氢气作为燃料来源的水下机器人。”
关健词:高职院校 三困生 心理辅导
近年来,高职院校“三困生”的现状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三困生”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置身于社会变迁中,不可避免地面临适应与发展的严峻挑战,他们的心理状态也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这些影响造成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偏低。因此,教育和心理工作者需要深入细致地研究高职院校中“三困生”的心理压力来源,有针对性的构建高职院校中“三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策略。
一、初步探究“三困”学生群体的成因
高职院校中心理有困惑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环境适应、情感、行为意志等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相比处于劣势。学习上的差距,让社会、家庭、学校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少了很多期待,增加的却是数落与失落。他们在冷漠中成长,学习的动力逐渐消失,生活上也是少人问及。长期以来,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思想与性情等方面形成了他们“适以生存”的模式。然而,在面对社会上多元的价值观时,他们产生了困惑,因此他们去思索、探究,于是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中出现了苦恼与烦燥,他们不知如何排解问题,如何做出好的选择。由此出现了价值观的冲突,这种价值观冲突带来了思想上的迷惘,认识上的多样化。这些变化与冲突会使高职院校的部分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以至影响他们的人生方向。
高职院校的录取一般都是在其他高等院校录取完成之后,分数线普遍较低,录取的学生中大多数文化基础较差,再加之高职院校的一般培养目标是社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所学专业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上的技能性,不仅要求高,而且难度也较大,有些学生由于没有任何专业基础根本就听不懂专业课,由不懂渐渐地失去了对专业的兴趣,再加之在校期间各种各样的考级、考证考试,部分学生对于学习便存在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对于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的高考失利了,进入高职院校后管理方式也与以往不同了,原本由学校老师引导、家长强制的学习方式完全变成了自主式,学生的自由度更大了。部分学生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他们把视野投放到了精彩的校外活动:上网时间不分白天与黑夜;“勤工俭学”不分上课与不上课。考试成绩不是补考就是重修,三年下来不能如期拿到毕业证。于是,他们对学习更加提不起兴趣了。
目前高职院校的收费还是比较高的,针对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来说,要一次性交清全年的学费有很大的难度。在校三年期间,他们申请分期付款、申请助学贷款、争取各种勤工俭学的机会,成绩优秀的积极争取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及其他各种奖金。三年的求学时间,他们在为学习、生活忙碌。然而,他们的努力仍然不及其他“不愁吃穿”的学生。面对这些贫困,大多数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正视自己的困难,然而,也有一部分贫困学生不能正确缓解贫困的压力,再加之那些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在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上也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和自卑等消极心理。
二、有的放矢对“三困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应该有的放矢的对学校中的“三困生”进行心理帮扶教育。
1、明确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而目前对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希望寻找到一条能使个体具备这些积极人格特质的有效途径;同时,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致力于研究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以培养公民的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有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全新价值定位,倡导积极人生,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正面、积极的解读,从而挖掘人本身具有的潜在能力。并利用这些积极的品质来帮助人主动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目的。
2、实施积极心理学的行为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大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我们要让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使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同时,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让当代大学生在遇到困惑时学会自我调适,有效地消除心理困惑,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同时通过课堂我们还要让高职院校里的学生学会认识并识别心理异常现象,了解常见心理问题表现、类型及原因,掌握心理保健的简单常识,同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理论充足了,我们还应该精心设计各种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各种大、中、小型活动。活动可以是全院性的,也可以是班级的,还可以是宿舍的或者是其他小组形式的;可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也可以是纯学生的,还可以是以社团的形式;可以是大型的文艺汇演,或者是小型的主题班会;还可以采取知识竞赛、游戏、情境模拟或心理测试。不管是什么样的活动,其目的是实现多途径、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通过校园里的理论传授与一系列活动要让高职院校中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感受到同龄人的关爱,学院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走出心理“误区”。 3、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
一般人都认为“三困生”是有一定“缺陷”的人,有一部分人都不愿意接近他们,更不愿意为他们付出。外在的压力给这群学生制造了不小的阻力。他们不愿意从自己的空间走出来,面对各种情况习惯性封闭自己,不愿意与任何人交流。要想打开这些封闭的心扉,创设一定的外在环境是势在必行,因为良好的校园环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有大部分的时间呆在学校,他们可以从校园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学校可以利用这一特定场所,创设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通过这一环境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影响。同时校园中适当的设置些亭阁假山、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宣传橱窗等等都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还有校园里枝繁叶茂、小桥流水,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从而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高职学生中有一部分存在心理健康的学生,我们应该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全面、系统、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的校园中普及,让积极心理学辅助这些“不健康”的学子走出心理阴影。
参考文献:
王承清、崔立中,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
任 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姚冰,女,34岁,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高级政工师;
基金项目: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院级课题文章,项目编号:GYKYJ2011013
科学研究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工程师约纳斯-塔德塞等人近日在美国海军研究所的赞助和支持下,发明了一种氢气动力水母机器人--“机械水母”,这种神奇的机器人在水中可以像真正的水母一样游动。目前,机械水母仍处于研发早期阶段,但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机器人最终将可应用于水下营救作业。塔德塞等人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智能材料与结构》杂志之上。塔德塞介绍说,水母游动的动作简单有效,因此这可以作为水下机器人的理想模型。此外,机械水母以氢作为燃料,从理论上讲,它的能量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塔德塞表示,“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采用外部氢气作为燃料来源的水下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