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秋初冬,早已过了荷花盛开的时节,清冷的荷塘边再难看到“长枪短炮”成排齐摄的景象。其实“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固然风姿绰约,衰败的残荷却也另有一番风味。而且因为在形态、色彩及环境上的变化,荷原本太过突出的特质被弱化和改变,反而更容易被利用来表现不同的意韵。本期我们请不避寒暑、有多年荷花拍摄经验的丁士英先生来介绍一下他是怎样“另眼看待”残荷的,或许能帮助大家开阔创作思路。
荷花,是很多摄影爱好者非常喜欢拍的创作题材,一方面比较容易拍到,另一方面每年的创作时间也很长,从春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拍起,到夏天拍摄“映日荷花别样红”,而在深秋和寒冬,除了“留得残荷听雨声”外,残荷的枝和叶更能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美丽和意境。
但是,现在拍荷花的人很多,拍残荷也不算少,想拍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就相当有难度。要想推陈出新,一定要在技巧和表现手法上多做尝试,才有可能开辟出新路,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因为衰败的残荷更多地表现为抽象的形态,因此在选景、构图、用光和气氛营造上必然要求作者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当然,只要多动脑筋、善于观察、吸取经验、勤于实践,是完全能够拍出精彩照片的。
拍好残荷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选好器材
荷花多数生长在水塘中,距离较远不易靠近,而选择理想的残荷拍摄目标尤其是特写创作时则可能更需要中长焦距镜头才能达到,焦距能在300mm以上为好,200mm以下的焦距要自如拍摄特写镜头就比较困难。笔者拍摄荷花经常使用的是75—300mm或100—400mm镜头,用在APS-C画幅的相机上乘以焦距转换系数后还能更长。同时,为了保证拍摄的稳定性,三脚架、快门线也是必要的,这样即使在早晚光线昏暗的时候拍摄也没有问题。逆光拍摄有时也会用到闪光灯或反光板给暗部适当补光。
细心观察
残荷已经没有盛开时节的形态和色彩,因此对残荷就更要在日出、夕照或风、雨、冰、雪等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不同形象进行精心观察,细致揣摩,达到拍摄意韵的和谐,体现自己的创作目的和思想。确定目标后,往往还要不怕累不怕冷,比如在寒冷的清晨天不亮就到达拍摄地点,提前选好拍摄对象等待日出时的最佳拍摄光线。实际上,拍残荷所花费的大部分时间主要都用来选择对象和策划时机了,拍摄时一定要仔细选好机位,有些画面只有在上下、左右、前后的某一个最合适的角度才能看到,所以有句话说“好片子是走出来的”,只有不断改变视角,才能发现符合创意的最佳拍摄位置。此外,有时还要掌握瞬间的风和水面反射的光线,把握好各种条件,才能拍摄出内容更丰富的好照片来。
注意用光
拍摄荷花比较理想的光线是透过薄云较柔和的散射光,拍摄残荷用光则更为重要,相比而言较硬些的光更好,因为残荷更需要用光线来雕琢出其姿态与精神,而隐去其残破。方向上以侧光或侧逆光为佳,大顺光要拍出理想造型则有一定难度。为了强化残荷的光影效果及制造抽象的画面,很多时候都需要用曝光补偿来调整曝光(通常情况下都要做大胆减曝光的补偿)达到创作目的。早晚的日光较暖、低角度的光线往往也能拍出一些特殊的效果,需要特别注意利用。总之,拍残荷要熟练掌握好各种能产生效果的光线:直射光、散射光、反射光、集束光等,平时多练习,时机到来才能把握住。
精心构图
败落的荷塘比荷花生长旺盛期更为凌乱,并且为突出主题,画面一般以简洁为好,景物越多越不好控制。如果场景杂乱实在难以避开,可采取大光圈使主体清晰、背景虚化蒙眬的拍摄技巧。构图上宜均衡而又有变化对比,可采用水平、垂直、三角形、对角线、点线面结合、大小对比等。拍摄残荷首先应该发现荷叶或枝条的造型美,但过于简单直白地去表达则会失去韵味和内涵,还要善于从具象中发现抽象,捕捉引人遐思的画面,这很大程度上需要作者平时多从绘画、音乐、诗歌等各方面提高综合艺术修养。选好拍摄主体后,还需构思斟酌画面中的元素,再将光、影有机结合,才能拍出理想的照片。
独特创意
前面说过,要拍出与众不同属于自己的荷花,只有大胆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开拓创意思维才行。视角、影调、色彩、构图等都可以做到变化多端。高调的作品可表现残荷的优雅与简练;低调的作品则能表现残荷的沉静和凄美。
残荷本身的色彩比较单一,但是巧妙借助水面反射其他物体的颜色,也可以很好地为我们的创意效果服务,这也需要利用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简单物理知识细心去寻找,因为经常只有在很小的某个角度下才能正好反射到合适的颜色,甚至有时还需要抓拍水边瞬间路过的人或车的反射色彩和图案。当然,如果自己有道具,能现场布置就自如多了。残荷本身具有美丽的线条和质感,而水面、冰面的纹理也非常有表现力,都是可以利用的素材。不过,同样也需要将其抽象化、艺术化,才能为创意服务。
冬天湖面结冰,平静的水面变成镜子般的冰面,但有残荷的地方由于残荷枝叶的存在有一定的温差,结冰时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裂痕,这样可组合出形状各异的图案。还有的虽然湖面刚结冰,由于湖水下降结果有些冰块残留在荷杆上,这样形成的独特景观也非常适合创作。下雪后,白雪覆盖着湖面,残荷也穿上了白衣,在阳光照耀下的光影,如能将雪、残荷、光影有机结合,可显现出梦幻般的图案。
荷花,是很多摄影爱好者非常喜欢拍的创作题材,一方面比较容易拍到,另一方面每年的创作时间也很长,从春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拍起,到夏天拍摄“映日荷花别样红”,而在深秋和寒冬,除了“留得残荷听雨声”外,残荷的枝和叶更能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美丽和意境。
但是,现在拍荷花的人很多,拍残荷也不算少,想拍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就相当有难度。要想推陈出新,一定要在技巧和表现手法上多做尝试,才有可能开辟出新路,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因为衰败的残荷更多地表现为抽象的形态,因此在选景、构图、用光和气氛营造上必然要求作者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当然,只要多动脑筋、善于观察、吸取经验、勤于实践,是完全能够拍出精彩照片的。
拍好残荷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选好器材
荷花多数生长在水塘中,距离较远不易靠近,而选择理想的残荷拍摄目标尤其是特写创作时则可能更需要中长焦距镜头才能达到,焦距能在300mm以上为好,200mm以下的焦距要自如拍摄特写镜头就比较困难。笔者拍摄荷花经常使用的是75—300mm或100—400mm镜头,用在APS-C画幅的相机上乘以焦距转换系数后还能更长。同时,为了保证拍摄的稳定性,三脚架、快门线也是必要的,这样即使在早晚光线昏暗的时候拍摄也没有问题。逆光拍摄有时也会用到闪光灯或反光板给暗部适当补光。
细心观察
残荷已经没有盛开时节的形态和色彩,因此对残荷就更要在日出、夕照或风、雨、冰、雪等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不同形象进行精心观察,细致揣摩,达到拍摄意韵的和谐,体现自己的创作目的和思想。确定目标后,往往还要不怕累不怕冷,比如在寒冷的清晨天不亮就到达拍摄地点,提前选好拍摄对象等待日出时的最佳拍摄光线。实际上,拍残荷所花费的大部分时间主要都用来选择对象和策划时机了,拍摄时一定要仔细选好机位,有些画面只有在上下、左右、前后的某一个最合适的角度才能看到,所以有句话说“好片子是走出来的”,只有不断改变视角,才能发现符合创意的最佳拍摄位置。此外,有时还要掌握瞬间的风和水面反射的光线,把握好各种条件,才能拍摄出内容更丰富的好照片来。
注意用光
拍摄荷花比较理想的光线是透过薄云较柔和的散射光,拍摄残荷用光则更为重要,相比而言较硬些的光更好,因为残荷更需要用光线来雕琢出其姿态与精神,而隐去其残破。方向上以侧光或侧逆光为佳,大顺光要拍出理想造型则有一定难度。为了强化残荷的光影效果及制造抽象的画面,很多时候都需要用曝光补偿来调整曝光(通常情况下都要做大胆减曝光的补偿)达到创作目的。早晚的日光较暖、低角度的光线往往也能拍出一些特殊的效果,需要特别注意利用。总之,拍残荷要熟练掌握好各种能产生效果的光线:直射光、散射光、反射光、集束光等,平时多练习,时机到来才能把握住。
精心构图
败落的荷塘比荷花生长旺盛期更为凌乱,并且为突出主题,画面一般以简洁为好,景物越多越不好控制。如果场景杂乱实在难以避开,可采取大光圈使主体清晰、背景虚化蒙眬的拍摄技巧。构图上宜均衡而又有变化对比,可采用水平、垂直、三角形、对角线、点线面结合、大小对比等。拍摄残荷首先应该发现荷叶或枝条的造型美,但过于简单直白地去表达则会失去韵味和内涵,还要善于从具象中发现抽象,捕捉引人遐思的画面,这很大程度上需要作者平时多从绘画、音乐、诗歌等各方面提高综合艺术修养。选好拍摄主体后,还需构思斟酌画面中的元素,再将光、影有机结合,才能拍出理想的照片。
独特创意
前面说过,要拍出与众不同属于自己的荷花,只有大胆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开拓创意思维才行。视角、影调、色彩、构图等都可以做到变化多端。高调的作品可表现残荷的优雅与简练;低调的作品则能表现残荷的沉静和凄美。
残荷本身的色彩比较单一,但是巧妙借助水面反射其他物体的颜色,也可以很好地为我们的创意效果服务,这也需要利用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简单物理知识细心去寻找,因为经常只有在很小的某个角度下才能正好反射到合适的颜色,甚至有时还需要抓拍水边瞬间路过的人或车的反射色彩和图案。当然,如果自己有道具,能现场布置就自如多了。残荷本身具有美丽的线条和质感,而水面、冰面的纹理也非常有表现力,都是可以利用的素材。不过,同样也需要将其抽象化、艺术化,才能为创意服务。
冬天湖面结冰,平静的水面变成镜子般的冰面,但有残荷的地方由于残荷枝叶的存在有一定的温差,结冰时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裂痕,这样可组合出形状各异的图案。还有的虽然湖面刚结冰,由于湖水下降结果有些冰块残留在荷杆上,这样形成的独特景观也非常适合创作。下雪后,白雪覆盖着湖面,残荷也穿上了白衣,在阳光照耀下的光影,如能将雪、残荷、光影有机结合,可显现出梦幻般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