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到录取通知书,他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到水电站工地背河沙挣学费。
小不点上了北大
胡春华的家乡在湖北五峰,那里地处鄂西北山区,经济很不发达。“胡春华随母姓,他母亲是妇女队长,父亲是生产队的保管员。家境并不宽裕,有兄弟姐妹6个,共4间瓦房。”当地人袁宜甲回忆说,“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胡春华每天要走十几里路。高中毕业时,他脚底板的老茧有铜钱那么厚,穿烂的鞋子一大堆。每天出门前,胡春华总要从门前的小河里背点泥沙,在上学的路上卖掉,一点点把钱攒起来。”靠着这股子吃苦耐劳的精神,胡春华在1979年以全县最好的文科成绩,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成为五峰县考入北大第一人。
收到录取通知书,他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到水电站工地背河沙挣钱,加上父亲东挪西借,才凑齐路费和学费。进北大那年,胡春华仅16岁,他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现执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王洪军教授曾是胡春华的同学,还清晰记得当年与胡春华同窗的日子:“刚考上北大的时候,春华的个子还不到1.5米,长得虎头虎脑的,我们都叫他‘小不点’。”
大学4年,胡春华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此外,他还担任系团委书记等学生干部职务,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1983年,胡春华被评为应届优秀毕业生,组织上本来决定他留在北京,但他主动申请去西藏工作。
是年5月4日,《光明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他主动要求到西藏工作的消息。随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给予醒目报道。
进藏的400人仅仅留下了6人
1983年8月,胡春华来到拉萨。最初他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团委任干事,主要负责抄写校对文件。“他做事很认真,每天都第一个到办公室擦桌扫地。”胡春华在西藏的同事向记者回忆。一年后,他调入拉萨饭店。一位饭店老员工告诉记者:“那时的拉萨饭店投资约一亿元,有700名员工,但由于种种原因,开业不久便全面瘫痪。出任人事部经理的胡春华,改组了饭店的管理结构,使饭店面貌一新。”
数年后,与他同时进藏的400名大中专毕业生,仅仅留下了6个。在艰苦的环境里扎根,靠的不仅仅是少年意气。在这片土地上,胡春华从团委的一名普通干事做起,1987年,时年24岁的他升任共青团西蔵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开始为正处级,1990年升为副厅级,为全国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1992年,29岁的胡春华升任共青团西蔵自治区委员会书记,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
胡春华在西蔵工作期间,小时候那种吃苦耐劳的本色充分发挥出来。1992年,他到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检查工作,全靠步行,来回竟走了整整15天。在林芝和山南地区工作时,有许多乡镇都不通公路,他就骑马、步行,一走就是10多天。
按政策,援藏人员两年可休探亲假3个月,可多年来,胡春华没有休过一次像样的假,多是开会、出差顺道回家看看,板凳还没坐热就走了。1991年底,经组织批准,他回五峰休假,可没等父亲、母亲坐下来同他说几句贴心话,西藏就来电报催促他速回。临走那天早上,父亲泣不成声,“你是国家的人,心里装着国家的事,我心里亮着哩!我们当爹当妈的总舍不得你走啊!”
1997年,胡春华离开西藏,他在共青团十三届六中全会上被增选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不久,又兼任全国青联副主席。这时的他,年仅34岁,成为全中国最年轻的副部级官员之一。
但胡春华和西藏的缘分仍在延续,赴京3年后,他又返回西藏,于2001年7月担任了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到2006年底,以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的身份离开西藏时,胡春华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西藏人给了胡春华这样的评价:“稳重、持平,爱下基层;精明能干,办事能力极强。”
2006年11月,胡春华回京,调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任职期间,胡春华曾分管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中青报曾刊发一篇报道,因为所配发的照片反映了某地发展落后的现状,遭致该省省委强烈反弹,省委第一书记亲自签发了向中央3个主要部门告状的报告。压力骤至,胡春华在看了采写记者送去的翔实的调查材料后,却仍表态要坚持到底。
2007年3月17日,主政团中央刚刚4个月的胡春华“烧了一把火”。他痛斥部分团官员心态浮躁、忙于应酬、夸夸其谈、行为张扬,要求团干部低调做人、少说多干。措辞之严厉,在共青团领导的讲话中,颇为罕见。
治理边疆是大考
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一年半后,胡旋即调任河北,2008年4月,胡春华正式出任河北省代省长。正是在河北工作期间的10个月里,奥运会、三鹿奶粉事件、经济危机……胡春华经历了重重考验。当地一名官员感叹说:“新省长来的时候,恰恰赶上了省里近年来少有的特殊时期。”
在三鹿事件中,石家庄市市委书记吴显国、市长冀纯堂相继下台,市政府领导班子几乎全盘换人。但胡春华却成功摆脱了三鹿的阴影,2008年9月17日,他担任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这显示了胡春华处理复杂局势的高超水平。
一方面要消除三鹿事件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加快河北融入京津城市圈的步伐,胡春华肩上的担子还很重。一度有人认为,河北落后乃是因为缺少中心城市带动,石家庄难堪大任。而胡春华提出的观点似乎有点儿让人大跌眼镜:“河北的中心城市就是北京和天津。”
廊坊市长王爱民回忆,胡春华在京津廊同城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北京至廊坊的轻轨谈下来,省长就直接参与了。”王爱民说。将河北与京津对接,看似想当然,却最终符合河北发展的方向,胡春华可谓一语中的。
2009年11月30日,中组部副部长王尔乘宣布了中央的决定,调胡春华到内蒙古自治区出任区委书记。在中组部的评价中,有句话很具体,“前后在西藏工作20年。”而两年前,胡锦涛总书记就提出,干部换届工作“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
外界注意到,在西藏工作现在成了高官成长的非常重要的一页。胡锦涛曾经在西藏工作了4年,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也在西藏工作了11年。而按照这个规则,胡春华今后的路还很长。不过,46岁的胡春华主政内蒙古自治区——这个中国北方的重要能源重镇,对于他又是一场大考,因为今年,内蒙古超越山西,成为产煤第一大省。如何避免山西此起彼伏的矿难,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则决定了胡春华到底能走多远。
小不点上了北大
胡春华的家乡在湖北五峰,那里地处鄂西北山区,经济很不发达。“胡春华随母姓,他母亲是妇女队长,父亲是生产队的保管员。家境并不宽裕,有兄弟姐妹6个,共4间瓦房。”当地人袁宜甲回忆说,“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胡春华每天要走十几里路。高中毕业时,他脚底板的老茧有铜钱那么厚,穿烂的鞋子一大堆。每天出门前,胡春华总要从门前的小河里背点泥沙,在上学的路上卖掉,一点点把钱攒起来。”靠着这股子吃苦耐劳的精神,胡春华在1979年以全县最好的文科成绩,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成为五峰县考入北大第一人。
收到录取通知书,他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到水电站工地背河沙挣钱,加上父亲东挪西借,才凑齐路费和学费。进北大那年,胡春华仅16岁,他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现执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王洪军教授曾是胡春华的同学,还清晰记得当年与胡春华同窗的日子:“刚考上北大的时候,春华的个子还不到1.5米,长得虎头虎脑的,我们都叫他‘小不点’。”
大学4年,胡春华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此外,他还担任系团委书记等学生干部职务,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1983年,胡春华被评为应届优秀毕业生,组织上本来决定他留在北京,但他主动申请去西藏工作。
是年5月4日,《光明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他主动要求到西藏工作的消息。随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给予醒目报道。
进藏的400人仅仅留下了6人
1983年8月,胡春华来到拉萨。最初他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团委任干事,主要负责抄写校对文件。“他做事很认真,每天都第一个到办公室擦桌扫地。”胡春华在西藏的同事向记者回忆。一年后,他调入拉萨饭店。一位饭店老员工告诉记者:“那时的拉萨饭店投资约一亿元,有700名员工,但由于种种原因,开业不久便全面瘫痪。出任人事部经理的胡春华,改组了饭店的管理结构,使饭店面貌一新。”
数年后,与他同时进藏的400名大中专毕业生,仅仅留下了6个。在艰苦的环境里扎根,靠的不仅仅是少年意气。在这片土地上,胡春华从团委的一名普通干事做起,1987年,时年24岁的他升任共青团西蔵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开始为正处级,1990年升为副厅级,为全国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1992年,29岁的胡春华升任共青团西蔵自治区委员会书记,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
胡春华在西蔵工作期间,小时候那种吃苦耐劳的本色充分发挥出来。1992年,他到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检查工作,全靠步行,来回竟走了整整15天。在林芝和山南地区工作时,有许多乡镇都不通公路,他就骑马、步行,一走就是10多天。
按政策,援藏人员两年可休探亲假3个月,可多年来,胡春华没有休过一次像样的假,多是开会、出差顺道回家看看,板凳还没坐热就走了。1991年底,经组织批准,他回五峰休假,可没等父亲、母亲坐下来同他说几句贴心话,西藏就来电报催促他速回。临走那天早上,父亲泣不成声,“你是国家的人,心里装着国家的事,我心里亮着哩!我们当爹当妈的总舍不得你走啊!”
1997年,胡春华离开西藏,他在共青团十三届六中全会上被增选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不久,又兼任全国青联副主席。这时的他,年仅34岁,成为全中国最年轻的副部级官员之一。
但胡春华和西藏的缘分仍在延续,赴京3年后,他又返回西藏,于2001年7月担任了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到2006年底,以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的身份离开西藏时,胡春华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西藏人给了胡春华这样的评价:“稳重、持平,爱下基层;精明能干,办事能力极强。”
2006年11月,胡春华回京,调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任职期间,胡春华曾分管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中青报曾刊发一篇报道,因为所配发的照片反映了某地发展落后的现状,遭致该省省委强烈反弹,省委第一书记亲自签发了向中央3个主要部门告状的报告。压力骤至,胡春华在看了采写记者送去的翔实的调查材料后,却仍表态要坚持到底。
2007年3月17日,主政团中央刚刚4个月的胡春华“烧了一把火”。他痛斥部分团官员心态浮躁、忙于应酬、夸夸其谈、行为张扬,要求团干部低调做人、少说多干。措辞之严厉,在共青团领导的讲话中,颇为罕见。
治理边疆是大考
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一年半后,胡旋即调任河北,2008年4月,胡春华正式出任河北省代省长。正是在河北工作期间的10个月里,奥运会、三鹿奶粉事件、经济危机……胡春华经历了重重考验。当地一名官员感叹说:“新省长来的时候,恰恰赶上了省里近年来少有的特殊时期。”
在三鹿事件中,石家庄市市委书记吴显国、市长冀纯堂相继下台,市政府领导班子几乎全盘换人。但胡春华却成功摆脱了三鹿的阴影,2008年9月17日,他担任三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这显示了胡春华处理复杂局势的高超水平。
一方面要消除三鹿事件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加快河北融入京津城市圈的步伐,胡春华肩上的担子还很重。一度有人认为,河北落后乃是因为缺少中心城市带动,石家庄难堪大任。而胡春华提出的观点似乎有点儿让人大跌眼镜:“河北的中心城市就是北京和天津。”
廊坊市长王爱民回忆,胡春华在京津廊同城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北京至廊坊的轻轨谈下来,省长就直接参与了。”王爱民说。将河北与京津对接,看似想当然,却最终符合河北发展的方向,胡春华可谓一语中的。
2009年11月30日,中组部副部长王尔乘宣布了中央的决定,调胡春华到内蒙古自治区出任区委书记。在中组部的评价中,有句话很具体,“前后在西藏工作20年。”而两年前,胡锦涛总书记就提出,干部换届工作“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
外界注意到,在西藏工作现在成了高官成长的非常重要的一页。胡锦涛曾经在西藏工作了4年,北京市市长郭金龙也在西藏工作了11年。而按照这个规则,胡春华今后的路还很长。不过,46岁的胡春华主政内蒙古自治区——这个中国北方的重要能源重镇,对于他又是一场大考,因为今年,内蒙古超越山西,成为产煤第一大省。如何避免山西此起彼伏的矿难,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则决定了胡春华到底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