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中,学习英语这门外语是为了交际的目的愈来愈明确。而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却在口语表达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语音语调学习有欠缺,教学中的这一环节没有受到重视,学生无法按照语言的学习规律有声地掌握这门外语,这样导致整个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讲述如何在使用现行教材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改革,以便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改革;语言能力
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首先我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口讲英语。高一学生刚入学,就实行每课时5分钟进行“free talk”。每次由两名学生用英语讲两分钟话,题目自选。学生们谈到了校园生活、国内外新闻、名人轶事、社会焦点问题等。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们敢于开口讲英语,而且使同学们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词汇量。其次,每半个月利用一课时或20分钟左右练习一次情景会话,尽可能利用教材中出现的内容,让学生们扮演角色练习会话。另外我还从“Task Listening”、“Funcitions of English”、“Developing Commu-nicative Compentence”等几本书里选择情景对话材料。上课时,先把典型的句子写在黑板上或用投影显示,教师简单说明句子适用的场合后,让学生听会话的录音,或者教师找学生配合先给学生做个示范表演,然后让学生进行“一对一”或4人小组的练习,接着再让几组同学在班上表演,最后由老师讲评。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大有好处。
二、采用多种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注意的发生规律,一走上讲台,我首先用目光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说明这一课时准备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对学习目的有正确的了解,通过特定语气,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接着可采用讲授法、归纳法或演绎法等讲解重点、难点。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穿插提问法或对比法,这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教师都要牢记,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开动脑筋多活动。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情景。例如:讲形容词比较等级中的一些特殊用法时可采用对比法。给学生下面的例句,让他们比较下面的三句话意思是否相同或相近?结构上有什么区别?Tom is the tallest in class.Tom is taller than anyone else in his chass.Tom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student in his class.
通过比较,学生们可以自己归纳比较级表示最高级意义的两种名型。即:A is/was+形容词比较级+than anyone/anyting else+范围。A is/was+形容词比较级+than any other+单数名词+范围。如果是讲不规则的语法结构,就用演绎法比较好。教师可首先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例句,然后版书几个例子并说明规则,最后让学生练习,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三、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说、好动,有求新求异的强烈愿望。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从而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的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习英语内驱力的自然逐步增强。
四、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教材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始终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度到课本所发展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五、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巩固词汇和语法知识
语言交流过程,“听不懂”和“说得出”是两个必要条件,而语音是听和说的物质外壳。发音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是否能正确地听懂对方。口语交际的困难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不正确的语音造成的。有时同一个人讲同一句话,由于重音、语调、节奏的变化也会带来意义的变化,表达出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我们只有对学生加强语音语调知识的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听到的,更好地表达想说的,提高听说能力。
英语的词汇成千上万,句子更是无穷的多,而语音就那么几十个。一个音不准会影响到大批的词汇和句子。相反,很好地掌握语音有助于对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作为拼音文字的英语,在很多方面,如某些语法现象、词汇、成语都受到语音的影响或制约。以词汇来说,英语里就有不少词汇是可“听音生义”的。如象声词:giggle姑娘们咯咯地笑,quack鸭子嘎嘎地叫。英语中还些成语的构成和其中的一些词的韵有关,,例如:as pretty as a picture 花容月貌as cool as a cucumber镇静自若。另外,英语的句子有一轻一重的节奏,在很多情况下,这种节奏对句子的结构起着作用,例如:我们说Give me the book.和Give it to me.而不说:Give me it.因此,学习者对语音语调有愈深刻的了解就愈能牢固地掌握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
六、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重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师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和情景的变化,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把各种方法之优点为我所用。这样,学生注意力始终专注于教学内容,随着教师的指导,进行思考、对比、分析,做各种活动,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使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学生广泛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学生们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训练。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改革;语言能力
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首先我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口讲英语。高一学生刚入学,就实行每课时5分钟进行“free talk”。每次由两名学生用英语讲两分钟话,题目自选。学生们谈到了校园生活、国内外新闻、名人轶事、社会焦点问题等。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们敢于开口讲英语,而且使同学们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词汇量。其次,每半个月利用一课时或20分钟左右练习一次情景会话,尽可能利用教材中出现的内容,让学生们扮演角色练习会话。另外我还从“Task Listening”、“Funcitions of English”、“Developing Commu-nicative Compentence”等几本书里选择情景对话材料。上课时,先把典型的句子写在黑板上或用投影显示,教师简单说明句子适用的场合后,让学生听会话的录音,或者教师找学生配合先给学生做个示范表演,然后让学生进行“一对一”或4人小组的练习,接着再让几组同学在班上表演,最后由老师讲评。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大有好处。
二、采用多种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注意的发生规律,一走上讲台,我首先用目光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说明这一课时准备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对学习目的有正确的了解,通过特定语气,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接着可采用讲授法、归纳法或演绎法等讲解重点、难点。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穿插提问法或对比法,这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教师都要牢记,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开动脑筋多活动。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情景。例如:讲形容词比较等级中的一些特殊用法时可采用对比法。给学生下面的例句,让他们比较下面的三句话意思是否相同或相近?结构上有什么区别?Tom is the tallest in class.Tom is taller than anyone else in his chass.Tom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student in his class.
通过比较,学生们可以自己归纳比较级表示最高级意义的两种名型。即:A is/was+形容词比较级+than anyone/anyting else+范围。A is/was+形容词比较级+than any other+单数名词+范围。如果是讲不规则的语法结构,就用演绎法比较好。教师可首先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例句,然后版书几个例子并说明规则,最后让学生练习,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三、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说、好动,有求新求异的强烈愿望。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从而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的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习英语内驱力的自然逐步增强。
四、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教材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始终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度到课本所发展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五、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巩固词汇和语法知识
语言交流过程,“听不懂”和“说得出”是两个必要条件,而语音是听和说的物质外壳。发音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是否能正确地听懂对方。口语交际的困难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不正确的语音造成的。有时同一个人讲同一句话,由于重音、语调、节奏的变化也会带来意义的变化,表达出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我们只有对学生加强语音语调知识的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听到的,更好地表达想说的,提高听说能力。
英语的词汇成千上万,句子更是无穷的多,而语音就那么几十个。一个音不准会影响到大批的词汇和句子。相反,很好地掌握语音有助于对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作为拼音文字的英语,在很多方面,如某些语法现象、词汇、成语都受到语音的影响或制约。以词汇来说,英语里就有不少词汇是可“听音生义”的。如象声词:giggle姑娘们咯咯地笑,quack鸭子嘎嘎地叫。英语中还些成语的构成和其中的一些词的韵有关,,例如:as pretty as a picture 花容月貌as cool as a cucumber镇静自若。另外,英语的句子有一轻一重的节奏,在很多情况下,这种节奏对句子的结构起着作用,例如:我们说Give me the book.和Give it to me.而不说:Give me it.因此,学习者对语音语调有愈深刻的了解就愈能牢固地掌握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
六、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重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师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和情景的变化,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把各种方法之优点为我所用。这样,学生注意力始终专注于教学内容,随着教师的指导,进行思考、对比、分析,做各种活动,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使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学生广泛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学生们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