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各种资源逐渐短缺,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建筑工程中的高层工程项目不断增多,而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技术,自然会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就此,本文对高层建筑工程中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希望能给同行人员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1 引 言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使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可大幅度的提升建筑的稳定性,同时也可节约出大量的施工材料,这样就降低了投资的成本。然而,就目前的框架剪力墙的结构的施工技术的实况而言,其在具体工程中,还需要结合工程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分析,随后在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建筑施工,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让建筑施工质量得到提升。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概述
2.1 框架剪力墙结构概念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体系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的剪力墙而组成的体系。因框架结构有侧向的刚度差,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其变形较大,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也较低,然而却又有平面布置上的灵活以及立面处理比较容易变化的优点;而剪力墙结构则有强度与刚度大的和其水平位移比较小的优点,以及使用空间受限缺点。把它们结合起来,并相互的取长补短,就可形成一种受力的特性比较好的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典型布置如图1所示。
2.2 框架剪力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主要特征
(1)在受力状态方面,框架承受的水平剪力减少并且其沿高度方向上较为均匀,框架的各层梁以及柱的弯矩值减小,而沿高度方向上的各个层梁与柱弯矩差距会有减少,并在数值也上近似接近。
(2)对于变形状态的方面,其单独剪力墙在其水平的荷载下会以弯曲的变形为主,并且其位移的曲线会呈弯出曲型;然而,单独的框架是以剪切的变形作主,其位移的曲线是呈现为剪切型。而当两者共同处在一个体系中时,则可以通过楼板的协同工作,来共同的抵抗水平的荷载,剪力墙-框架结构体系的变形曲线通常呈弯剪型(见图2)。而框架-剪力墙与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变形示意图如图3所示。
由于上述变形和受力特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较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都有明显的提高,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层间变形减小,因而减小了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在我国,无论在地震区还是非地震区的高层建筑中,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建筑工程中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要点
3.1 合理设计剪重比
对于抗震设计比,其剪重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之中更是这样。因为剪重比能否合理和规范,对于剪力墙而言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若剪力墙的结构设计周期太长,就可能受到加速度变化以及地面位移的破坏,然而,传统振型的分解法很难作出较为准确计算。因地震影响系数常常会出现波动较大现象导致下降比较快,这在长期的作用之下就会给选值增加了一定难度,从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构效应未能符合实际的情况。所以,在建筑的框支剪力墙的结构设计之中,一定要和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力并确定最小值,只有满足了最小值才可符合安全方面上的要求。如若不满,则要及时进行调整。
3.2 刚重比的设计
刚重比设计在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施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明确的表现出了建筑结构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比例。还保障了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稳定性。目前,我们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必要根据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来对其刚重比进行严格要求,使其建筑结构的质量符合工程设计的相关标准。而且我们在对其框架-剪力墙的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也要将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和工程施工的标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来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刚重比进行设计。
4 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4.1 钢筋工程
在钢筋工程的建设之中,会用到量比较大的并规格和形状不同的钢筋材料,如一级钢(直径为6、8mm);三级钢(直径12,18和20mm)等。而在钢筋工程的建设之中,其最主要的技术难题则为:较为密集钢筋的节点,会导致在钢筋的安装以及浇筑中,易出现移位等的现象。通常可采用如下方法来解决:
4.1.1 对箍筋框进行固定
在钢筋工程的建设之中,应按照实体进行放样,可制作并加工定型的模具,如柱筋等,可对柱筋框进行定位,或采取竖向和水平的墙体梯格筋来控制的钢筋位置,这样就可减少出现钢筋位移。
4.1.2 明确钢筋的梁柱节点
对于大型的高层建筑中的钢筋,其使用量一般较大,因此可能会出现密集梁柱的节点,为确保其每个的节点准确性以及有序性,通常会之前通过计算机来对现场钢筋进行相应的绘图和放样,随后按1:1比例来制作模块与样板,并放置于施工的现场,这样才可为施工钢筋的梁柱节点的建设作出指导。
4.2 模板工程
对于模板工程的设计与建设,通常应注重如下几个的技术难点:
(1)内外侧的模板设计。在对模板进行配板中,需注意外墙的模板的内侧模板是比外侧模板短到200~300mm,因为这样可确保配板的准确性,此外,在进行支模时,应以浇筑过的墙体来作参照物,并把外侧模板仅仅的贴着墙体,并且为对墙体进行保护,通常会在模板和墙体的接触处垫上海绵,以此来确保墙体的完整性。
(2)对内侧模板进行固定。在对模板进行浇筑时,常会有内侧模板以及内侧的模拟墙根向外或向内移动状况,这就严重的影响到了模板准确性,所以,设计者通常会在模板的内侧放一个较短的钢筋头以此来控制它位置,以确保稳定性。
(3)应确保墙模和楼板间的紧密。通常而言,在浇筑时会有漏浆现象,这可导致模板的稳定性出现降低现象。为此,只需将砂浆或水泥填到有缝隙的地方便可。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1 引 言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使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可大幅度的提升建筑的稳定性,同时也可节约出大量的施工材料,这样就降低了投资的成本。然而,就目前的框架剪力墙的结构的施工技术的实况而言,其在具体工程中,还需要结合工程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分析,随后在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建筑施工,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让建筑施工质量得到提升。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概述
2.1 框架剪力墙结构概念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体系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的剪力墙而组成的体系。因框架结构有侧向的刚度差,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其变形较大,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也较低,然而却又有平面布置上的灵活以及立面处理比较容易变化的优点;而剪力墙结构则有强度与刚度大的和其水平位移比较小的优点,以及使用空间受限缺点。把它们结合起来,并相互的取长补短,就可形成一种受力的特性比较好的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典型布置如图1所示。
2.2 框架剪力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主要特征
(1)在受力状态方面,框架承受的水平剪力减少并且其沿高度方向上较为均匀,框架的各层梁以及柱的弯矩值减小,而沿高度方向上的各个层梁与柱弯矩差距会有减少,并在数值也上近似接近。
(2)对于变形状态的方面,其单独剪力墙在其水平的荷载下会以弯曲的变形为主,并且其位移的曲线会呈弯出曲型;然而,单独的框架是以剪切的变形作主,其位移的曲线是呈现为剪切型。而当两者共同处在一个体系中时,则可以通过楼板的协同工作,来共同的抵抗水平的荷载,剪力墙-框架结构体系的变形曲线通常呈弯剪型(见图2)。而框架-剪力墙与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变形示意图如图3所示。
由于上述变形和受力特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较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都有明显的提高,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层间变形减小,因而减小了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在我国,无论在地震区还是非地震区的高层建筑中,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建筑工程中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要点
3.1 合理设计剪重比
对于抗震设计比,其剪重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之中更是这样。因为剪重比能否合理和规范,对于剪力墙而言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若剪力墙的结构设计周期太长,就可能受到加速度变化以及地面位移的破坏,然而,传统振型的分解法很难作出较为准确计算。因地震影响系数常常会出现波动较大现象导致下降比较快,这在长期的作用之下就会给选值增加了一定难度,从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构效应未能符合实际的情况。所以,在建筑的框支剪力墙的结构设计之中,一定要和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力并确定最小值,只有满足了最小值才可符合安全方面上的要求。如若不满,则要及时进行调整。
3.2 刚重比的设计
刚重比设计在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施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明确的表现出了建筑结构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比例。还保障了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稳定性。目前,我们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必要根据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来对其刚重比进行严格要求,使其建筑结构的质量符合工程设计的相关标准。而且我们在对其框架-剪力墙的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也要将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和工程施工的标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来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刚重比进行设计。
4 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4.1 钢筋工程
在钢筋工程的建设之中,会用到量比较大的并规格和形状不同的钢筋材料,如一级钢(直径为6、8mm);三级钢(直径12,18和20mm)等。而在钢筋工程的建设之中,其最主要的技术难题则为:较为密集钢筋的节点,会导致在钢筋的安装以及浇筑中,易出现移位等的现象。通常可采用如下方法来解决:
4.1.1 对箍筋框进行固定
在钢筋工程的建设之中,应按照实体进行放样,可制作并加工定型的模具,如柱筋等,可对柱筋框进行定位,或采取竖向和水平的墙体梯格筋来控制的钢筋位置,这样就可减少出现钢筋位移。
4.1.2 明确钢筋的梁柱节点
对于大型的高层建筑中的钢筋,其使用量一般较大,因此可能会出现密集梁柱的节点,为确保其每个的节点准确性以及有序性,通常会之前通过计算机来对现场钢筋进行相应的绘图和放样,随后按1:1比例来制作模块与样板,并放置于施工的现场,这样才可为施工钢筋的梁柱节点的建设作出指导。
4.2 模板工程
对于模板工程的设计与建设,通常应注重如下几个的技术难点:
(1)内外侧的模板设计。在对模板进行配板中,需注意外墙的模板的内侧模板是比外侧模板短到200~300mm,因为这样可确保配板的准确性,此外,在进行支模时,应以浇筑过的墙体来作参照物,并把外侧模板仅仅的贴着墙体,并且为对墙体进行保护,通常会在模板和墙体的接触处垫上海绵,以此来确保墙体的完整性。
(2)对内侧模板进行固定。在对模板进行浇筑时,常会有内侧模板以及内侧的模拟墙根向外或向内移动状况,这就严重的影响到了模板准确性,所以,设计者通常会在模板的内侧放一个较短的钢筋头以此来控制它位置,以确保稳定性。
(3)应确保墙模和楼板间的紧密。通常而言,在浇筑时会有漏浆现象,这可导致模板的稳定性出现降低现象。为此,只需将砂浆或水泥填到有缝隙的地方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