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在威斯科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H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知道威斯科是查理·芒格先生在其股东大会上的实录。后来才知道威斯科曾经只是一家小型的地区性储蓄贷款机构。但自从1976年被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收购以后,就逐步被改制成结构与伯克希尔·哈撒韦非常相似的控股公司。威斯科的控股股东是蓝筹印花股份,蓝筹印花股份的控股股东是伯克希尔·哈撒韦,而巴菲特又控股伯克希尔·哈撒韦超过35%,因此巴菲特可以控制威斯科。不过,与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其他公司相似,巴菲特并不直接参与威斯科的管理,他只担任威斯科金融保险公司和威斯科精密钢业仓库的总监。
  查理·芒格先生才是威斯科的主席,但是他担任的这个职务并没有领取任何报酬。于是威斯科成为他的“独立王国”。其股东大会成为芒格一个人侃侃而谈、没完没了的发挥场所。威斯科的股东大会一般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之后的两个星期。举行大会的场所经常选择在装潢破烂的餐厅。参加大会的人数不多,但是却逐年增加,以致芒格抱怨说这些人好像贪吃者,一旦你吸引了他们,队伍就会越来越壮大,因为没人离开。公司的年度报告是独立发布的,纸质差劲,没有什么图表,然后把其中的一部分再印到伯克希尔报告的后面。
  伯克希尔并不分红,但是威斯科却经常分红,因为股东们喜欢分红,芒格解释说,我们只是尊重了非常典型的小股东的意愿。你可以说:“那太奇怪了。”不过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巴菲特则进一步解释,因为威斯科的少数股权由许多人共同持有。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告诉那20%甚至更少的股份持有人:分红规则由他们来定,一切取决于他们。对于我们,分红规则如何不影响纳税情况,而他们不一样。他们有家有室,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因此由他们来决定分红规则。
  威斯科也是一家上市公司,约有5000名股东。它的交易非常平静,在美国证交所每天约有1300股成交。其股价经常在220-350美元区间波动。蓝筹印花买入第一笔威斯科股票的价格为6美元,后来再增持时就成了17美元一股。威斯科与伯克希尔投资的方向类似,但是相对于伯克希尔A股10万美元左右的价格,威斯科的股价似乎便宜了许多。有人通过威斯科洞察巴菲特在伯克希尔的投资风格,把威斯科看成伯克希尔的微缩版或经济舱版进行对比,然而芒格先生不以为然:“威斯科并不是伯克希尔的微缩版,也不是因为它的规模小就更容易成长。相反,每一美元的账面价值在威斯科所产生的内在价值远低于伯克希尔。此外,近年来,账面价值和内在价值间存在质量上的不一致性。伯克希尔在这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按照芒格说的这从来都不是他们的本意。很早的时候他就说,我们在伯克希尔和威斯科所创造的,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个人崇拜。不过他并不喜欢这种崇拜,正如2007年在股东大会上所说的,如你们所知,我从未打算成为一场造神运动的副首领。你可以说这是一种良性的个人崇拜,你喜欢加入这些人,我们也这样认为。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的一些追随者对于他们所做的事情有着非同寻常的兴趣,他们觉得投资在我们身上感觉良好。我相信这一点对于伯克希尔和威斯科的股价也有所影响。
  为了让个人投资者的思路更清楚,芒格先生甚至违反伯克希尔的投资哲学,在年报中为股东计算威斯科的内在价值。1998年底,芒格说威斯科的内在价值是324美元一股,当时威斯科的交易价格是354美元一股。1999年6月,他又告诉股东价值294美元一股,而在当年年底威斯科的交易价格是253美元一股,这让当时看到股价上升到353美元的投资者大为失望。其实芒格根本没有义务在股价高估时通告股东。回到1993年,他曾这样说,一只猩猩也能算得出。要是公司清算,现在的股价远远高出其内在价值。我不断告诉人们这一情况,但他们不断地买入股票。然而芒格依然认为为股东计算内在价值是正确的。对于伯克希尔不合适,但对威斯科合适,因为威斯科容易变现,它的经营业务规模不大。你可以想象,一旦公司关门,给所有股东寄回支票,会发生什么情况。
  “威斯科继续更努力地尝试通过牢记那些显而易见的事,而不是去理解深奥复杂的事情来盈利,”芒格说,“像我们这样着眼长期收益的人,通常尽量不做傻事,也不试图扮演非常聪明的角色,最后获得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俗话说‘擅泳者溺’,这句话充满了智慧。”当然,威斯科股票的下跌并没有影响芒格先生。他那时说,我已经76岁了,我经历过很多熊市。如果你活得够久,有时你就不会去追赶投资潮流。或许因为查理·芒格非同寻常的个性,威斯科也吸引了一大批自己的追随者。芒格可能反对这种愚蠢的行为,但是他还是非常乐意坐上几个小时来回答股东和媒体提出的问题。股东们看来也非常享受他的讲话,因此会弄到芒格先生必须参加紧接着股东大会之后的董事局会议才作罢。
  查理·芒格是独一无二的,威斯科也是独一无二的。查理·芒格先生不但以他的另一种方式经营自己的生活,也以他的另一种方式经营着威斯科。最近几年来,威斯科年度股东大会显然已成为投资者的又一场饕餮盛宴,与伯克希尔年度股东大会交相辉映。人们阅读威斯科股东大会实录及其相关资料的热情丝毫不逊色于伯克希尔。了解威斯科是必要的,因为可以进一步理解查理·芒格先生,尤其是他对投资者的一系列建议和忠告。正如著名的财经作家珍妮特·洛所说的,查理·芒格先生从不指导人们具体应该做什么,只有当你真正理解了指令的含义并且一路遵循到底,宝藏的大门才会为你而开。
  (本文来自个人投资者一只花蛤的博客,原文有删节)
其他文献
“股票投资看上去似乎不难,从数据看,只要买入持有,就能有不错收益。比如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的6092点跌到2300点附近,跌幅约60%。期间,在2007年9月前上市的1378只非ST股票中,有378只仍取得正收益,其中上涨超50%的有160只。”  这是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基金经理余广最近与投资者分享的一段股票投资感悟。  的确,假如你有幸买了泸州老窖并一直持有,它上市以来股价已涨89倍,云南
期刊
提到广州药业(下称“广药”),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王老吉。随着广药与加多宝对“王老吉”商标使用权的争议基本尘埃落定,广药王老吉2012年的销售额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月1日,广州药业公布了2012年年报。公司去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28%、净利润增长37.47%,其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超过去三年(2009年~2011年)。但其并未单独披露旗下王老吉的销售经营情况,引起颇多争议。  据推测,广药旗下
期刊
-8.58%,地产板块在3月4日迎来黑色星期一。当日房地产板块个股暴跌,截至收盘共有53只股票跌停(4只ST股)。其暴跌主因来自3月1日发布的“国五条”细则。  深跌之下,泥沙俱下。但事实上,当前上市的152家地产股的业绩表现却有天壤之别。根据《投资者报》研究院的统计,在已经发布2012年业绩预告或年报的83家上市房企中,业绩两极分化,预增和预减的公司几乎各占半壁江山。其中,业绩预减公司约占上市房
期刊
华尔街常常自语:这次不一样了。但结果往往和上次一样悲剧,其实这次和过去“没有两样”。  对于中国政府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十年来,人们对“没有两样”更是深有体悟。远的不说了,就在最新的“国五条”出笼次日,二手房市场即开始火爆表演,很多人明火执仗地熬了个通宵也在所不惜,因为他们深知:每次疯涨之前政府都会对房地产声色俱厉一番。  是这些熬夜的家伙故意给政府难堪吗?当然不是。看看过去十年来持续不断的“假调”
期刊
“Reflexivity”-——“反身性”理论,是索罗斯创立并在金融市场上成功应用的极具个人特色的重要投资理论。  索罗斯认为,在证券市场上,不是目前的预期与将来的事件相符合,而是未来的事件由目前的预期所塑造。  市场参与者的认知缺陷与生俱来,而有缺陷的认知与事件的实际进程之间存在一种双向联系,这种双向联系导致两者之间缺乏对应,这种双向联系就是“反身性”。  市场总是错的,但是失真在两个方向上都起
期刊
2012年12月以来,沪指展开大幅反弹,环保板块成为此轮上涨的明星板块。作为创业板中的环保股,中电环保受到了市场追捧。2012年12月至今,其股价涨幅已接近50%。但令人不解的是,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股价蹿升之时,公司高管们却开始轮番减持。  根据深交所披露的信息统计,2012年和2013年前3个月,包括公司财务总监、董事在内的11名高管卖出近亿元中电环保。其中卖出最多的财务总监桂祖华现持有公司股
期刊
3月1日“国五条”细则的出台激起千层浪。新政出台首个交易日地产股表现惨不忍睹,当日50多家地产股跌停,行业指数整体跌幅超过8%。这些股票是否还具备投资价值?《投资者报》在152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筛选了15家(约占总数的1/10)最具投资潜力的公司。  我们的筛选指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衡量估值水平的常见指标市盈率,另一个是现金与收入比值。前者反映公司目前估值状况,后者反映公司的增长潜力。我们将对这两
期刊
“我买的房子又涨了。”近日,一位刚在去年年底上海万源城买房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当时每平方米三万四左右,现在均价已经到了三万八。而这不仅仅是个案,在上海大华新村附近的二手房也从去年年中的均价两万三四上涨到了目前的两万八左右。  3月7日,媒体报道称,北京有不少楼盘的开盘价相比去年都将大幅提升,少则10%,多则30%。去年9月底,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多次预言“明年(2013年)房价可能暴涨”。他的预言或
期刊
几百年前,当时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不断尝试把廉价的基础金属变成贵重的黄金和白银,这就是所谓的炼金术。现在,华尔街的银行家也在努力尝试实现类似的“奇迹”。  这就是所谓的“抵押品变形”,该项新业务现在已经成为了银行业罕见的增长亮点。新的监管准则和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不断蚕食银行业的利润,这项新业务有望改善银行的盈利能力。  抵押品“变形记”  所谓的“抵押品变形”,也就是把风险相对较高的资产转变成表面上更
期刊
在去年11月起成功做空日元大赚一笔以后,一些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开始寻找下一个猎物。而其中的许多人指向同一个目标:英镑。  这些顶尖的宏观基金包括索罗斯资产管理公司、Tud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Caxton Associates和Moore Capital,他们预期英国将陷于类似日本的困境,英国经济前景恶化(出口萎靡、生产率相对低下、政府融资能力受限),英镑对其它货币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