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及中期随访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qwsqwsqw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同期行手术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同期手术治疗84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男33例,女51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15.6±6.9)个月;体质量3~ 20 kg,平均(10.6±3.2) kg.患儿术前肺动脉压32~85 mm Hg,中重度肺动脉高压45例,术前多有反复肺部感染.VSD直径0.7~1.6cm;左向右分流45例,双向分流39例.二尖瓣反流轻度(+~++)27例,“+”9例,“++”18例;中度(+++)33例;重度(++++)24例.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应用人工dacron补片修补VSD,并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术中通过食管超声(TEE)评价VSD修补及二尖瓣成形的效果.结果 术中TEE提示,患儿均无残余分流,二尖瓣成形效果满意,无反流80例,反流程度“+”4例.术中体外循环(84.6±18.5) min,主动脉阻断(50.8 ±11.5)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38.7 ±30.2)h,术后住院(10.5±4.6)天.术后早期死亡1例(1.2%).随访2 ~ 72个月,完整随访78例,随访期间无死亡.复查超声心动图,VSD均无残余分流,二尖瓣无反流62例,反流程度“+”10例,“++”4例,“+++”2例.术后5年免除再手术率(97.4±1.8)%.结论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应尽早行手术根治,同期矫治合并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预后良好.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降低患儿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MicroRNAs( miRNAs)为小非编码单链RNA片段,约22 ~ 24个核苷酸长度,通过与绑定的mRNA3'端非翻译区的碱基配对来调控mRNAs的翻译和降解[1].MicroRNAs可以通过同一通道调控多个目标而放大其生物学效应,一个miRNAs可以作用于上千个mRNAs,因此,即使相对较小的miRNAs表达的改变即可产生重要的生物学效应[2].MicroRNAs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对
期刊
患者 男,40岁.体检X线胸片发现右肺占位病变(图1).无发热、咳嗽、咯血和胸痛等症状.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高密度病变,CT值900~ 1300Hu,直径约5 cm,边缘光整,无分叶及毛刺征.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
期刊
为促进微创食管外科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增进学术交流,2012年3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在北京举办了“微创食管外科高级研讨会”。会上,国内微创食管外科领域的专家就全腔镜食管癌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技术、淋巴结清扫、围术期并发症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并进行了现场手术演示和经验分享。
期刊
患者 女,35岁.咳嗽、咳痰伴低热20天,发现右侧胸腔占位9天.曾于外院行胸部CT检查示右侧胸腔靠近后胸壁一直径约6 cm肿块,边缘清楚,内部密度不均,呈囊性改变,考虑右侧胸膜间皮瘤。
期刊
目的 观察同期或分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0例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70%)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24例,女6例;年龄51-79岁,平均(67.6±7.4)岁,同期或分期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各15例。结果3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同期手术组术后早期出现轻度脑卒中
期刊
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CT的应用和CT复查的普及,第二原发肺癌(second primary lung cancer,SPLC)的患者逐年增多[1],对外科治疗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现回顾性分析总结我们手术治疗的5例同侧异时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同侧异时性第二原发肺癌的诊断和手术方法.@@资料和方法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间我们为9例第二原发肺癌患者施行手术,占同期收治肺癌(9/830例
期刊
患者女,43岁.既往健康,近日胸闷、气短.X线胸透见左侧胸腔内占位.查体除腹部扪及包块,余未见异常.MRI(图1~3)示左侧胸腔内可见囊性类圆形异常信号,边界清晰,心脏及大血管受压右移并变形,病灶与纵隔呈宽基底相连,左肺受压萎缩.右侧肺组织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2009年9月在全麻下行左侧胸腔肿瘤切除术。
期刊
阵发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常常会发展成为持续性房颤,其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越晚,转复的难度越大[1-2].1995年,Wijffels等[3]验证了房颤本身能引起心房电生理机制改变的假说,并提出房颤引起房颤(AF begets AF)的理论.自此,AF时心房的重构过程成为AF研究的热点,但AF时心房重构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现就microRNA与AF的心房重构过程
期刊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于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最重要的检索工具之一。
期刊
目的 比较EuroSCORE≥7分的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效果的优劣.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145例EuroSCORE≥7分冠心病患者以抽签方式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on-pump组,71例)和非体外循环组(off-pump组,74例),onpump组17例患者自愿选择非体外循环手术、6例未完成术后随访,均予以剔除;off-pump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