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成都市倾力加强自主创新,建设高科技成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
成都市于2002年制定了实施高科技成都行动计划,坚持把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摆在优势产业的培育发展上。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几年来,成都市以科技高科技产业基地。高新区在“十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保持25%以上,综合指标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升至第5位,2005年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30.7%。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了激活企业,成都市全面推进东郊老工业区调整搬迁,全市五年完成技改投资760亿元,使一批老企业焕发生机、中小企业逐渐壮大。去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57.4亿元,比2000年增长115.5%。为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全市五年财政用于农业支出51.6亿元,新建、扩建投资额上千万元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306项,使一批特色农业项目形成产业化优势。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成都把现有的科技资源优势尽力转化为产业优势。目前,南山之桥的“华夏网芯”,作为国内首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路由交换核心芯片,集成度达1400万门,实现批量生产。地奥集团自主研发的地奥心血康被列为国家基本药物,销量占国内名优特新药品销售首位。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乙脑活疫苗、华神集团研发的肝癌单克隆抗体等自主创新产品,都居世界先进水平。
以科技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围绕建设高科技成都,成都市坚持以可操作性的措施推动创新发展。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市委、市政府出台了21项配套政策,设立了2个创新基金服务机构,建立了创新孵化平台。而今成都市的孵化器拥有量及面积分别位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和第1位。他们主动争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支持,在蓉建立两院院士咨询服务中心,创建市科技评估中心,在川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成都中医药大学和中科院成都分院建立了5个市场化运作的技术转移中心,完善了创新服务体系。目前,成都市的科技竞争力在全国50个城市中排位由27位升至9位。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01年至2005年,成都市实施了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997项,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相继落户成都。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2.2亿元,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323项,其中有965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有13项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科技成果转化创造产值489.38亿元,比“九五”增长102.9%。
以科技创新释放人才潜能
自主创新、人才为本。成都市把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来抓。
建立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分配、产权、社会价值等多种方式,激励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创新创业。2001年以来,市政府颁发科技进步奖390项,对4位获得成都市科技杰出贡献奖的专家,分别重奖了40万元。
优化人才配置。坚持用产业聚集人才,以项目吸引人才,靠事业留住人才。2002年至今,全市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1.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2000余人。高新区集聚了创新创业人才6万多人,博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800多人,汇集了全省80%以上留学归国人员。
健全培训体系。“十五”期间,成都市各级财政投入资金上亿元,选送了200多名优秀人才赴境外学习,1000多名重点人才进国内大学深造,分期分类培训企业经营人才、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700多万人次。全市专业人才由2000年的46.1万人增加到63.1万人。
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
成都市于2002年制定了实施高科技成都行动计划,坚持把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摆在优势产业的培育发展上。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几年来,成都市以科技高科技产业基地。高新区在“十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保持25%以上,综合指标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升至第5位,2005年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30.7%。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了激活企业,成都市全面推进东郊老工业区调整搬迁,全市五年完成技改投资760亿元,使一批老企业焕发生机、中小企业逐渐壮大。去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57.4亿元,比2000年增长115.5%。为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全市五年财政用于农业支出51.6亿元,新建、扩建投资额上千万元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项目306项,使一批特色农业项目形成产业化优势。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成都把现有的科技资源优势尽力转化为产业优势。目前,南山之桥的“华夏网芯”,作为国内首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路由交换核心芯片,集成度达1400万门,实现批量生产。地奥集团自主研发的地奥心血康被列为国家基本药物,销量占国内名优特新药品销售首位。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乙脑活疫苗、华神集团研发的肝癌单克隆抗体等自主创新产品,都居世界先进水平。
以科技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围绕建设高科技成都,成都市坚持以可操作性的措施推动创新发展。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市委、市政府出台了21项配套政策,设立了2个创新基金服务机构,建立了创新孵化平台。而今成都市的孵化器拥有量及面积分别位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和第1位。他们主动争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支持,在蓉建立两院院士咨询服务中心,创建市科技评估中心,在川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成都中医药大学和中科院成都分院建立了5个市场化运作的技术转移中心,完善了创新服务体系。目前,成都市的科技竞争力在全国50个城市中排位由27位升至9位。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01年至2005年,成都市实施了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997项,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相继落户成都。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2.2亿元,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323项,其中有965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有13项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科技成果转化创造产值489.38亿元,比“九五”增长102.9%。
以科技创新释放人才潜能
自主创新、人才为本。成都市把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来抓。
建立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分配、产权、社会价值等多种方式,激励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创新创业。2001年以来,市政府颁发科技进步奖390项,对4位获得成都市科技杰出贡献奖的专家,分别重奖了40万元。
优化人才配置。坚持用产业聚集人才,以项目吸引人才,靠事业留住人才。2002年至今,全市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1.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2000余人。高新区集聚了创新创业人才6万多人,博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800多人,汇集了全省80%以上留学归国人员。
健全培训体系。“十五”期间,成都市各级财政投入资金上亿元,选送了200多名优秀人才赴境外学习,1000多名重点人才进国内大学深造,分期分类培训企业经营人才、技能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700多万人次。全市专业人才由2000年的46.1万人增加到63.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