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然走进了中国基础教育的课堂,团体心理辅导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主要形式,面向全体学生,为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科学的小学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合适的社交技能、认识自身价值、发展问题解决的能力,充分运用团体过程的基本原理,这在儿童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音乐的合适运用可以提高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根据梅里亚姆在1964年所提出音乐的十个功能里,音乐除了可以促进情绪表达、沟通、娱乐文化建立和身体反应(如心跳速度)以外,还可以强化社会行为。由于音乐本身的构建,以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音乐在小学团体心理辅导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选择与团体心理辅导主题适合的音乐,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对于身心快速成长、变化的小学生来说,情绪不稳定,常处于两极状态,合适的音乐对于他们的情绪状态具有良好的调适作用。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将来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感受幸福。所以在小学团体心理辅导中,教师会运用一些与团体心理辅导主题适合的音乐,有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情绪控制能力训练中,我们在运用音乐为相关活动配套时,不能随便拿一首音乐任意暂停,否则会破坏音乐的结构平衡感,长期如此,将会对儿童心理造成慢性伤害。在播放音乐让小学生活动时,孩子们会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手舞足蹈,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现有的情绪控制能力水平,进行必要的引导,在音乐停止的时候,动作也停止,向孩子们提问他们略加思考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在回答的时候,他们的情绪自然就进入一定程度的抑制状态。照此方式随音乐反复进行,十分有利于训练小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还有一种方式:跳跃风格的乐段和舒缓风格的乐段交替进行,跳跃乐段的律动动作带来的情绪是兴奋的,而舒缓的乐段所引导的律动动作带来的情绪是抑制的,这是一种很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训练方式,也是一种日常为孩子进行情绪梳理的有效手段。又例如在开展感恩主题的小学心理团体辅导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孩子的家庭不是很和睦,或者是父母处于长期焦虑的状态,面对孩子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长期如此,就会阻断了亲子间的亲密关系,为了重建孩子与父母间的亲密关系,教师可选用与父母有关的歌曲,如选用歌曲《天之大》《烛光里的妈妈》《鲁冰花》《妈妈的吻》《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通过歌曲中对描述父母创建家庭、辛劳为家为孩子付出等歌词的意境,重建亲子间的情感通道,重拾亲子间的情感流动。所以,运用合适的音乐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是孩子体验真挚情感、感受人间真善美的重要途径。
二、音乐的表现形式
关于音乐表现原理的问题,是许多音乐理论家讨论恒久的话题。周海宏教授在其著作《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中对音乐与人类共同的联觉心理现象的对应关系作了充分阐述。其用心理学的实证方法对音乐听觉相关的六种联觉对应关系规律进行了证明。可见,在小学团体心理辅导中,我们也必须遵从少年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从学生对音乐表现的理解入手,让音乐更好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尽情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自主性,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从而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联觉是一种感觉器官的刺激引发另一种感受的心理过程,例如说你有两件乐器,一件是大鼓,一件是碰铃,让你用一件乐器表现大象,用另一件乐器表现小鸟,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用大鼓表现大象,用碰铃表现小鸟。这是因为大鼓的声音让你感觉沉、重、大、笨拙,而碰铃的声音让你感觉轻、小、灵巧,这就是联觉。而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又往往有联想这一心理活动发生,而且联想总是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的,所以,教师更应该根据少年儿童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经验采用丰富、相应的音乐表现形式。
在小学的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沟通交往主题,就需要追求柔和、和谐的音乐表现,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用不同的小乐器为和谐的音乐伴奏,这里要求选择一些低紧张度音响的小乐器,可让人产生在情态范畴松弛的联觉,配上相应的音乐律动操等。也可以选择一小段柔和的合唱曲目,例如《送别》等音域不宽、简短、又深情的合唱曲目,时间不可太长,和声不可太复杂,最好是两个声部,分为两组根据各自声部的旋律,一起歌唱,或交换声部演唱,模仿对方的音色,等等,让孩子们彼此倾听,又能尊重自己的声音,从这种音乐表现形式来引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帮助孩子在活动中明白沟通的重要性,悟出交往的真谛。总之,我们要根据活动主题和孩子们的认知水平,结合音乐的联觉、联想,设定相应的音乐表现形式进行辅助。
三、创设相应的音乐情境
因为音乐没有语意性,却能表现客观事物和人的真实情感。又因为小学生在语言上还不能很完善、客观地表达,所以在小学心理团体辅导中,教师创设与活动主题相应的音乐情景非常重要,它能让孩子们集中精神、全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根据不同的音乐要素以及不同的活动主题来切入。音乐要素指的是构成音乐音响的各种基本材料,包括音高、音色、声音的大小、音值、节奏、速度,等等。例如在学生表达心灵成长的环节,教师此时应创设宁静而又深情的音乐情境,音高不可太高,音量要小,速度要中速或慢速,节奏应该是舒缓的,教师语言不可太多,尽量地倾听来自学生心灵的声音。又例如在励志的活动主题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讲讲一些有励志效果的音乐名家的故事,例如贝多芬、冼星海、海顿等,再用他们的音乐代表作引入主题,此时教师说话的声音就应该响亮坚定,为学生设定一个相应的语境,再播放音乐或演奏音乐时,结合相应的音乐要素,为活动主题有效渲染浓厚的氛围,培养孩子们积极的人格特质,为个体的行为活动提供稳定的内在动力。所以创设音乐情境在小学团体辅导中就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促进孩子们真善美的心灵构筑。
通过音乐心理学以及音乐的功能,我们在小学团体心理辅导中探索着如何更好地运用音乐,结合音乐对人的认知感知、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作用,从少年儿童的心理过程规律出发,我们就能在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采取科学的措施,有效促进小学生感知认知能力的发展、良好的情绪情感以及意志的培育。
责任编辑龙建刚
一、选择与团体心理辅导主题适合的音乐,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对于身心快速成长、变化的小学生来说,情绪不稳定,常处于两极状态,合适的音乐对于他们的情绪状态具有良好的调适作用。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将来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感受幸福。所以在小学团体心理辅导中,教师会运用一些与团体心理辅导主题适合的音乐,有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情绪控制能力训练中,我们在运用音乐为相关活动配套时,不能随便拿一首音乐任意暂停,否则会破坏音乐的结构平衡感,长期如此,将会对儿童心理造成慢性伤害。在播放音乐让小学生活动时,孩子们会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手舞足蹈,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现有的情绪控制能力水平,进行必要的引导,在音乐停止的时候,动作也停止,向孩子们提问他们略加思考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在回答的时候,他们的情绪自然就进入一定程度的抑制状态。照此方式随音乐反复进行,十分有利于训练小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还有一种方式:跳跃风格的乐段和舒缓风格的乐段交替进行,跳跃乐段的律动动作带来的情绪是兴奋的,而舒缓的乐段所引导的律动动作带来的情绪是抑制的,这是一种很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训练方式,也是一种日常为孩子进行情绪梳理的有效手段。又例如在开展感恩主题的小学心理团体辅导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孩子的家庭不是很和睦,或者是父母处于长期焦虑的状态,面对孩子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长期如此,就会阻断了亲子间的亲密关系,为了重建孩子与父母间的亲密关系,教师可选用与父母有关的歌曲,如选用歌曲《天之大》《烛光里的妈妈》《鲁冰花》《妈妈的吻》《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通过歌曲中对描述父母创建家庭、辛劳为家为孩子付出等歌词的意境,重建亲子间的情感通道,重拾亲子间的情感流动。所以,运用合适的音乐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是孩子体验真挚情感、感受人间真善美的重要途径。
二、音乐的表现形式
关于音乐表现原理的问题,是许多音乐理论家讨论恒久的话题。周海宏教授在其著作《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中对音乐与人类共同的联觉心理现象的对应关系作了充分阐述。其用心理学的实证方法对音乐听觉相关的六种联觉对应关系规律进行了证明。可见,在小学团体心理辅导中,我们也必须遵从少年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从学生对音乐表现的理解入手,让音乐更好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尽情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自主性,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从而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联觉是一种感觉器官的刺激引发另一种感受的心理过程,例如说你有两件乐器,一件是大鼓,一件是碰铃,让你用一件乐器表现大象,用另一件乐器表现小鸟,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用大鼓表现大象,用碰铃表现小鸟。这是因为大鼓的声音让你感觉沉、重、大、笨拙,而碰铃的声音让你感觉轻、小、灵巧,这就是联觉。而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又往往有联想这一心理活动发生,而且联想总是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的,所以,教师更应该根据少年儿童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经验采用丰富、相应的音乐表现形式。
在小学的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沟通交往主题,就需要追求柔和、和谐的音乐表现,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用不同的小乐器为和谐的音乐伴奏,这里要求选择一些低紧张度音响的小乐器,可让人产生在情态范畴松弛的联觉,配上相应的音乐律动操等。也可以选择一小段柔和的合唱曲目,例如《送别》等音域不宽、简短、又深情的合唱曲目,时间不可太长,和声不可太复杂,最好是两个声部,分为两组根据各自声部的旋律,一起歌唱,或交换声部演唱,模仿对方的音色,等等,让孩子们彼此倾听,又能尊重自己的声音,从这种音乐表现形式来引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帮助孩子在活动中明白沟通的重要性,悟出交往的真谛。总之,我们要根据活动主题和孩子们的认知水平,结合音乐的联觉、联想,设定相应的音乐表现形式进行辅助。
三、创设相应的音乐情境
因为音乐没有语意性,却能表现客观事物和人的真实情感。又因为小学生在语言上还不能很完善、客观地表达,所以在小学心理团体辅导中,教师创设与活动主题相应的音乐情景非常重要,它能让孩子们集中精神、全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根据不同的音乐要素以及不同的活动主题来切入。音乐要素指的是构成音乐音响的各种基本材料,包括音高、音色、声音的大小、音值、节奏、速度,等等。例如在学生表达心灵成长的环节,教师此时应创设宁静而又深情的音乐情境,音高不可太高,音量要小,速度要中速或慢速,节奏应该是舒缓的,教师语言不可太多,尽量地倾听来自学生心灵的声音。又例如在励志的活动主题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讲讲一些有励志效果的音乐名家的故事,例如贝多芬、冼星海、海顿等,再用他们的音乐代表作引入主题,此时教师说话的声音就应该响亮坚定,为学生设定一个相应的语境,再播放音乐或演奏音乐时,结合相应的音乐要素,为活动主题有效渲染浓厚的氛围,培养孩子们积极的人格特质,为个体的行为活动提供稳定的内在动力。所以创设音乐情境在小学团体辅导中就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促进孩子们真善美的心灵构筑。
通过音乐心理学以及音乐的功能,我们在小学团体心理辅导中探索着如何更好地运用音乐,结合音乐对人的认知感知、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作用,从少年儿童的心理过程规律出发,我们就能在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采取科学的措施,有效促进小学生感知认知能力的发展、良好的情绪情感以及意志的培育。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