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诊断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非创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好发于30~50岁的中青年,一旦发生,常呈进行性,破坏关节,造成残废;因此,必须及早诊断、治疗。
1 早期诊断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症状的轻重与病态严重的程度常不相符,因此,不能单凭临床症状去推断,必须采取一些早期的诊断措施。
1.1 同位素扫描:同位素扫描,可测出放射学前期的骨坏死。我们采取三相显像检查,使用国外先进GCA—90B型超大型r照相机,内含发射性电脑处理的断层摄影(ECT)部件。检查时,病人处于仰卧位,经肘前皮下静脉采取弹丸式99c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cmTC—M·DP)20毫居里注入,随即于血流相0~1′及血池相1~10′连续摄,每秒摄一帧,然后于静态相30′、60′、120′与180′时观察,并摄双侧股骨头的摄影,并对双侧股骨头区(兴趣区)的放射性强度进行采集和计算机处理。D′Ambrosia发现股骨头血管被侵犯数周内,可发现同位素吸收减少,亦即所谓“冷区”的出现;但几个月后,同位素吸收增加,亦即所谓“热区”出现,指示病变正在进行修复。
1.2 X线片: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有多种分类法,以Ficat及Arlet所倡用的四期分类法为大家所公认,其分类见表1。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放射学分类表1
所谓早期诊断,就是要在第I、II期时得出诊断,这就需要X光密切结合临床,参考其他检查措施获得的结果,综合起来分析。
1.3 骨内压测定,骨芯活检及骨髓腔内静脉造影: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与骨内高压有关。多数作者曾强调骨内压测定在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中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一般骨内压测定,骨髓腔内静脉造影及骨芯活检可同时进行,用环钻或骨穿刺针,穿透皮质骨进入骨髓腔,经导压管接上测压仪,测量出来的压力为基础压;如基础压超过30mmHg,认为有骨内高压存在;然后再加压注射5ml生理盐水,作为应力试验;如应力试验后所测得的压力,超过基础压10mmHg,则为阳性,表明骨内高压。
在进行骨内压测定后,经测压管注射造影剂做髓腔静脉造影。正常时,髓腔静脉造影有:1.髋部引流的静脉迅速被充填;2.没有骨干反流;3.在5分钟内,所注入的造影剂被清除;而在股骨头坏死的28例中,发现:(1)髋部引流静脉未充填或充填不完全;(2)有骨干反流;(3)在5分钟后,仍有造影剂淤滞。造影完毕后,可利用环钻或原穿刺针作骨芯活检将取出的骨及坏死组织送病理切片检查。
1.4 CT及核磁共振:CT及核磁共振是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诊断和分期的重要手段。我院临床报告数例用常规X线片诊断为Ficat II期的病例,经CT及核磁共振发现为Ficat III期伴有软骨下塌陷,表明常规X线前后位及侧位片,未能充分检查和分析股骨头的轮廓。
2 治疗
尽量设法保存股骨头及其功能,避免使用人工全髋,人工股骨头颈切除等较大的破坏性手术。非手术治疗如卧床休息,避免负重,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效果不显著,需要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治疗,有以下四种:
2.1 骨芯减压:根据股骨头坏死时,股骨头颈内压力增高,提出经股骨头大转子下外侧向股骨头前外方用环钻钻一直径11mm之孔,通过骨坏死区,取出骨芯减压的方法,以治疗Ficat第I、II期病变患者。用此法在Ficat第I、II期病人中获得91.7%的优良率;骨芯减压的机制是:(1)由于骨芯减压,穿透了骨皮质,使闭合性的骨空间开放,降低了骨内压,其效应可以改善骨内血循环;(2)骨芯减压所形成的通道,能促进被切断的血管再生,肉芽组织形成,改善坏死区的血循环;(3)由于降低骨内压,改善了循环,因而能减轻或使休息痛消失。
2.2 截骨术:内收,外展及减旋截骨术,曾用来处理Ficat第I、II期的病变。67例特发性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病例中,用截骨术获得优良的效果。截骨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机制是:(1)截骨术降低了骨内压,改善了血循环;(2)截骨术重新调整了股骨头负重部位,避免病变范围遭受压力,因而能防止股骨头继续塌陷和减轻疼痛。
2.3 肌骨瓣移植:用带股方肌的髂骨瓣移植于股骨头坏死处,以及支持股骨头软骨,使之不塌陷,促进血管再生和爬行替代作用。
2.4 全髋人工关节替代术:晚期病例,坏死区域较广泛或股骨头塌陷,旋转截骨不能将坏死部分移至不负重区的老年患者,可以采用全髋人工关节替代术。至于年青患者,手术的选择,仍有一定困难,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尽最大可能保留股骨头,对坏死区较广泛,病变较严重的第II期患者,仍坚持采用截骨术;另一种意见,则对所有Ficat第III期病人,一律采用全髋人工关节。至于Ficat第IV期患者,多数人认为采用人工全髋替代术。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非创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好发于30~50岁的中青年,一旦发生,常呈进行性,破坏关节,造成残废;因此,必须及早诊断、治疗。
1 早期诊断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症状的轻重与病态严重的程度常不相符,因此,不能单凭临床症状去推断,必须采取一些早期的诊断措施。
1.1 同位素扫描:同位素扫描,可测出放射学前期的骨坏死。我们采取三相显像检查,使用国外先进GCA—90B型超大型r照相机,内含发射性电脑处理的断层摄影(ECT)部件。检查时,病人处于仰卧位,经肘前皮下静脉采取弹丸式99c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cmTC—M·DP)20毫居里注入,随即于血流相0~1′及血池相1~10′连续摄,每秒摄一帧,然后于静态相30′、60′、120′与180′时观察,并摄双侧股骨头的摄影,并对双侧股骨头区(兴趣区)的放射性强度进行采集和计算机处理。D′Ambrosia发现股骨头血管被侵犯数周内,可发现同位素吸收减少,亦即所谓“冷区”的出现;但几个月后,同位素吸收增加,亦即所谓“热区”出现,指示病变正在进行修复。
1.2 X线片: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有多种分类法,以Ficat及Arlet所倡用的四期分类法为大家所公认,其分类见表1。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放射学分类表1
所谓早期诊断,就是要在第I、II期时得出诊断,这就需要X光密切结合临床,参考其他检查措施获得的结果,综合起来分析。
1.3 骨内压测定,骨芯活检及骨髓腔内静脉造影: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与骨内高压有关。多数作者曾强调骨内压测定在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中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一般骨内压测定,骨髓腔内静脉造影及骨芯活检可同时进行,用环钻或骨穿刺针,穿透皮质骨进入骨髓腔,经导压管接上测压仪,测量出来的压力为基础压;如基础压超过30mmHg,认为有骨内高压存在;然后再加压注射5ml生理盐水,作为应力试验;如应力试验后所测得的压力,超过基础压10mmHg,则为阳性,表明骨内高压。
在进行骨内压测定后,经测压管注射造影剂做髓腔静脉造影。正常时,髓腔静脉造影有:1.髋部引流的静脉迅速被充填;2.没有骨干反流;3.在5分钟内,所注入的造影剂被清除;而在股骨头坏死的28例中,发现:(1)髋部引流静脉未充填或充填不完全;(2)有骨干反流;(3)在5分钟后,仍有造影剂淤滞。造影完毕后,可利用环钻或原穿刺针作骨芯活检将取出的骨及坏死组织送病理切片检查。
1.4 CT及核磁共振:CT及核磁共振是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诊断和分期的重要手段。我院临床报告数例用常规X线片诊断为Ficat II期的病例,经CT及核磁共振发现为Ficat III期伴有软骨下塌陷,表明常规X线前后位及侧位片,未能充分检查和分析股骨头的轮廓。
2 治疗
尽量设法保存股骨头及其功能,避免使用人工全髋,人工股骨头颈切除等较大的破坏性手术。非手术治疗如卧床休息,避免负重,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效果不显著,需要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治疗,有以下四种:
2.1 骨芯减压:根据股骨头坏死时,股骨头颈内压力增高,提出经股骨头大转子下外侧向股骨头前外方用环钻钻一直径11mm之孔,通过骨坏死区,取出骨芯减压的方法,以治疗Ficat第I、II期病变患者。用此法在Ficat第I、II期病人中获得91.7%的优良率;骨芯减压的机制是:(1)由于骨芯减压,穿透了骨皮质,使闭合性的骨空间开放,降低了骨内压,其效应可以改善骨内血循环;(2)骨芯减压所形成的通道,能促进被切断的血管再生,肉芽组织形成,改善坏死区的血循环;(3)由于降低骨内压,改善了循环,因而能减轻或使休息痛消失。
2.2 截骨术:内收,外展及减旋截骨术,曾用来处理Ficat第I、II期的病变。67例特发性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病例中,用截骨术获得优良的效果。截骨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机制是:(1)截骨术降低了骨内压,改善了血循环;(2)截骨术重新调整了股骨头负重部位,避免病变范围遭受压力,因而能防止股骨头继续塌陷和减轻疼痛。
2.3 肌骨瓣移植:用带股方肌的髂骨瓣移植于股骨头坏死处,以及支持股骨头软骨,使之不塌陷,促进血管再生和爬行替代作用。
2.4 全髋人工关节替代术:晚期病例,坏死区域较广泛或股骨头塌陷,旋转截骨不能将坏死部分移至不负重区的老年患者,可以采用全髋人工关节替代术。至于年青患者,手术的选择,仍有一定困难,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尽最大可能保留股骨头,对坏死区较广泛,病变较严重的第II期患者,仍坚持采用截骨术;另一种意见,则对所有Ficat第III期病人,一律采用全髋人工关节。至于Ficat第IV期患者,多数人认为采用人工全髋替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