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8月25日,18岁的甘肃姑娘杨英芳,从父亲手中抓到不能念书的“空白”阉后,纵身从300米高的悬崖跳下。摔得遍体鳞伤的她被村民救起,由于脑部受到震荡,从此有了幻听、幻视的精神障碍。父亲的欺骗和身心的创痛,一起折磨着她。
一年之后,杨英芳远走北京,她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逆转?在这里,她遇到了相爱的人,她如何走出亲情撕裂的痛楚,完成生命的涅槃?2010年5月3日,黄土高原上,一场婚礼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
寒门女抓到“死阄”,悲愤之下纵身跳崖
2005年8月25日,黄昏,天空阴沉,暴风雨即将来临。
在甘肃省榆中县新营乡一个叫二际沟的地方,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孩,站在300多米高的悬崖上,脸上挂满泪痕。随着一道闪电划破天空,她闭上眼睛,纵身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这个跳崖自杀的女孩名叫杨英芳,18岁,榆中县恩玲中学高二学生。就在半年前,杨英芳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家里欠下了8000多元的外债,她和上高一的弟弟杨栋学费都没有了着落。雪上加霜的是,偏偏这年遭遇大旱,庄稼绝收,母亲又患有心脏病。父亲实在没法子,同母亲商量,姐弟俩只能保一个人读书。
父亲要用抓阄来解决这一难题——在一个阄上写着“上学”,另一个阄是“空白”,让杨英芳和弟弟抓。对姐弟俩来说,这似乎是惟—“公平”的方法……
8月24日中午,杨英芳随父母干完农活,从地里回来。父亲手里捏着两个纸团,表情木然地说:“现在家里没钱交学费了,只能让一个人上学。你们俩抓阉。”
见两个孩子犹豫着都不肯抓,父亲脸上勉强露着微笑:“抓一下,就算开个玩笑也成。”说着,他把手先伸向女儿。杨英芳随意拿过一个纸团,打开一看,纸上什么都没有。顿时,她的大脑一片空白,一股热血直冲头顶,一下子瘫倒在地。父亲从她手中拿过纸团,看了一眼,说了声“空白”,就随手扔掉另一个纸团,出门去了。
抓到“死阉”后,杨英芳哭了一夜。杨栋听见姐姐的哭声,心里愈发痛苦不安,不知道要不要告诉姐姐“真相”。原来,父亲丢掉另一个纸团后,杨栋跑过去捡起来展开一看,发现两个纸团都是“空白”l姐姐抓到任何一个,结果都一样……他心如刀绞。
25日,父母早早就出门干活去了。晌午时分,杨英芳起床给弟弟做了午饭后,就一直坐在床头发呆。杨栋见姐姐红肿着双眼,心就像被什么东西剜了似的:“姐,我也不想读书了!’他把自己发现父亲的“阴谋”说了出来。
杨英芳犹如听到晴天霹雳!她简直不敢相信,父亲会这样对待自己。哪怕是叫她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她也可以接受。可是,父亲却企图用这种欺骗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弟弟出门放羊去了。杨英芳拿出日记本,写下了一篇日记:“亲爱的爸爸、妈妈,不要问我去了什么地方……我走了,将不再回来,希望弟弟能够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我,你们反而会轻松些……与其这样生不如死地挣扎,倒不如寻找远方的净土,让心灵净化。”
这实际是一封“遗书”。
下午,杨英芳茫然地来到家后面的山坡上,到胡麻地里拔胡麻,一边拔一边哭。一直拔到晚上7点,胡麻都拔完了。她又顺着山梁往上走,昏昏沉沉地来到山坡的最高处。这时,天空电闪雷鸣,就要下暴雨了。杨英芳两眼一闭,纵身跳了下去……
父亲“悔罪”难挽女儿心,跳崖姑娘闯北京
当晚,迟迟不见杨英芳回家的身影,母亲从抽屉里翻出了她留下的日记,感到大事不好。父亲杨育祥看见女儿的“遗书”,十分后悔!
全村60余名村民,找了一天一夜,才在半山腰的深沟里,救起了奄奄一息的杨英芳。
从300多米的悬崖跳下,还能保住性命,实属侥幸。原来,在“二怀沟”悬崖10多米深处的石缝中,稀稀落落长着一些马尾松,虬枝横斜;悬崖下有一段斜坡,灌木丛生。杨英芳纵身跃下后,身体正好落在从悬崖伸出的一根松树虬枝上,身体被树枝挂伤,又弹落在地,顺着斜坡滚下,两服一黑昏死过去……
杨育祥拉着板车将杨英芳护送到榆中县人民医院。医生给杨英芳做了检查,发现她体表皮肤多处擦伤,右手胳膊脱臼,右小腿骨折;左脸鼻窝处划伤,头部受到撞击,疑似脑震荡,建议杨育祥带她去做一个脑部CT检查。可是,杨育祥身上只有乡亲们临时凑的280元,做一个脑部CT却需要380元。无奈,他只好又把女儿拉回了家。
杨英芳昏睡了几天醒来后,因为精神上受的刺激太大,留下了幻视、幻听的后遗症,经常听见有人在她耳边喋喋不休地争吵,仿佛是在为她该不该读书的事争辩。她为此痛苦不堪。
杨育祥夫妇见女儿神思恍惚,嘴里胡言乱语,心急如焚。2005年10月,杨育祥答应将她送回学校。
可是,杨英芳的身体状况很差。回到学校后,连走路都要同学搀扶。她还经常控制不住自己,见到高楼就想往下跳。校方担心她的安全,建议她回家休养。
杨英芳被父亲欺骗、抓到“死阄”跳崖的消息不胫而走,十里八村的人议论纷纷。一天,杨英芳突然接到一封来自北京的信,写信人是她的初中同学沈建国。沈建国初中毕业就去北京打工了,在一家装潢公司做大理石翻新,有时也跑建材销售。沈建国听家人说起杨英芳的事,特意写信来鼓励和安慰杨英芳: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并不是只有读书这一条路。要她学会坚强,并原谅自己的亲人。杨英芳出于礼貌回了信。她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味那种被亲人欺骗后的痛苦,而她跳崖后身心所受的创痛和煎熬,更没有人可以体验。
杨英芳承受着巨大的创伤,更加怨恨父亲。休学后,杨育祥心怀愧疚,带着她四处求诊。在长达半年的治疗中,共花了2万多元,家里负债累累。
为挣钱给女儿治病,杨育祥到附近的甘草镇水泥厂打工。连日的劳累,让他迅速消瘦下去。可杨英芳想起父亲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还是无法原谅。
2006年6月,北京一家援贫助教事业部给杨英芳寄来一封挂号信,表示愿为她提供一个在北京半工半读的机会。杨英芳决定带病远赴北京。
这年7月,杨英芳来到北京城市学院报到。按照事业部的安排,学员每个周末在城市学院教育培训中心上两天课,主要学习商务管理,其余时间就在事业部为他们安排的酒店打工,学费则由酒店支付。
环境有了改变,杨英芳不像原来那么迷茫、痛苦了,她也可以“曲线”圆自己的大学梦。她是这里最刻苦的学生,常常别的同学都去玩了,她还抱着书本。脑中经常会出现“嗡嗡”的声音,她就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去洗衣服或稍微运动一下,再接着学习。工作,她也同样勤奋。
9月的一天,杨英芳接到沈建国的电话,说要请她吃饭。此前,沈建国 给他写过数十封信,杨英芳很少回信。来到北京,杨英芳曾想去见沈建国,但出于自卑,她还是压抑着自己。这次,她仍旧婉拒了。
12月24日,平安夜。当杨英芳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饭店,准备回宿舍时,突然一个清瘦的小伙子在饭店门口拦住了她,并从身后拿出一个布娃娃递到她面前:“祝你圣诞快乐!”
杨英芳认出站在眼前的竟是沈建国时,惊呼道:“你怎么找来的?”沈建国笑了笑,将她带到附近的一家麦当劳餐厅。
沈建国给她点了一份汉堡包和一杯可乐,笑着说:“圣诞节,在西方相当于咱们中国人过大年。在城市里,这一天女孩子是要收到礼物的。”
杨英芳嗔怪地说:“想不到你也洋化了。”沈建国兴奋地说:“以前离得远,想见你也不容易。以后就方便了,一个电话我就来了。”
杨英芳心里不由得一阵感动,眼眶有些湿润:“谢谢你那些来信……”沈建国看着杨英芳说:“你只给我回了3封信,我都保存着。”杨英芳的心怦怦地跳起来,脸瞬间羞红了。
从那以后,沈建国有事没事都跑过来找杨英芳。换了新环境,又重拾旧日友情,杨英芳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但是,她对父亲的恨意依然没有消失,有时候打电话回家,只跟母亲聊几句,从不肯与父亲说一句话。
亲情、爱情助爱复苏,黄土高原上最美的婚礼
2007年夏天,杨栋高考失利,父母希望他再复读一年,来年再考。杨栋却执意不肯补习。他给杨英芳写信,想到北京半工半读。
8月中旬,为了弟弟读书的事,杨英芳特意回了一趟家。母亲观察到,女儿与一年前相比,已经有很大的好转,但是偶尔还会自言自语。8月底,杨英芳带弟弟来到北京,向那家援贫助教事业部申请了半工半读的指标,弟弟被安排到一家金融中心当保安。
一天,杨栋与父亲通完电话后,将电话递给杨英芳,杨英芳没有接。事后,杨栋劝她说:“姐,你还在记恨爸爸呀!自从你出事后,爸爸一直很自责,以前他不常喝酒,现在也开始酗酒了。你回家都看到了吧,他头顶上头发都掉得差不多了。我知道他内心的痛苦,他觉得对不住你呀!我来到北京,其实是为了照顾你!爸爸也交待我,一定不能让你再有个三长两短……”
杨英芳的眼泪大颗大颗地掉了下来……
2008年春节前夕,杨英芳接到沈建国的电话,沈建国在电话里向她表白了爱情。杨英芳心如鹿撞,慌乱中匆匆挂断了电话。其实,她暗中也有过这样的期待,可当这一天真的降临到她面前时,她却失去了勇气。她是经历过九死一生。心里至今仍有阴影的人,不想给别人的生活带来麻烦和拖累。
第二天,杨英芳应沈建国的一再要求,跟他在一家饭店见了面。沈建国还带来了一束玫瑰花。杨英芳沉着脸问道:“你是不是出于同情,才对我……”沈建国急于表白自己:“英芳,我是真心喜欢你!就算有一点点同情,难道有什么错吗?我从一本书上看到过一句话:同情是一种最好的安慰,安慰可以产生爱。”
杨英芳热泪盈眶。她注视着沈建国的眼睛,沈建国伸过双臂紧紧地拥抱了她。两颗漂泊的心,终于在繁华的大都市相交相融……
2008年“五一”节,杨英芳和沈建国、弟弟一起回家。当汽车驶在颠簸的盘山公路上,扑入视野的是一座座披着黄绿毡子的高山。那黄的是土,是未开垦的荒地,绿的是麦田。轻风拂过,让人心旷神怡。杨英芳心想,黄土高原虽然贫瘠,却也美丽,父辈们就在这里生生不息。生命是多么美好啊!3年前,自己怎么就舍得轻易舍弃呢?
汽车行驶到谢家营水库后,前面就是山路了。爬到半山腰时,杨栋指着前面的一群绵羊和一位老人喊道:“爸爸,那是爸爸在放羊!”
杨英芳望过去,半山腰里,有一位秃顶、佝偻的老人,跟羊群孤独地呆在一起。她不禁一阵心酸,父亲已经老了,这3年来,他都受过什么样的精神折磨啊?57岁的父亲是1973年的老牌高中毕业生,因为“成分”问题,没能上大学,可他却自诩是村里最有学问的人。如果不是因为贫穷,如果不是因为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他怎舍得如此对待女儿?
沈建国握紧杨英芳的手,说:“过去跟父亲打声招呼吧。”杨英芳点点头,走到父亲跟前,眼里闪着泪花,喊道:“爸,我们回来了!”
杨育祥抬眼见是女儿,激动得老泪纵横,嘴里一个劲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这一声“爸爸”,他可等了将近3年啊!
杨育祥和老伴对沈建国很满意,之后,杨英芳又随沈建国去祁家河村拜见了他的父母,老人同样喜欢这个善良、大难不死的女孩。
在这个短暂的假期中,沈建国带杨英芳去了嘉峪关。站在关城隘口,沈建国指着远处沙漠中的一排排树说:“快看,那就是胡杨树,人称‘生三千年不死,死三千年不倒,倒三千年不腐’,它的生命力是多么旺盛呀!”
杨英芳知道胡杨树,也知道男友话中的意思。一棵树,尚且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何况人呢?她依偎在男友的怀里,轻声地说:“你是不是也希望我像胡杨树一样?”沈建国深情地注视着她,慢慢地说:“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胡杨树,生命如此,爱情、亲情也如此!”
在爱情的滋润下,亲情也开始复苏,杨英芳幻听、幻视的症状,已经明显消失。2008年底,她的专科学分已全部修完,正准备专升本考试。由于平时工作努力,她还被酒店提升为领班。
2010年5月3日,杨英芳和沈建国的婚礼在祁家河村隆重举行。婚礼上,杨英芳回忆着这几年来所走过的坎坎坷坷,禁不住泪雨滂沱。她真诚地对前来贺喜的父老乡亲和自己的父母说:“经历了这场人生磨难,我才知道,那不过是人生的一段插曲。我感谢曾经救过我、并不遗余力帮助过我的父老乡亲,更感谢我的丈夫沈建国,是你们让我获得了重生,也让我重获亲情……”前来贺喜的乡亲们纷纷鼓掌。在一片欢呼声中,杨英芳父母早已热泪盈眶。
婚礼的盛大场景,仿如一幅温馨的画卷,给苍凉的黄土地抹上了一缕浪漫的温情。这场黄土地上的婚礼,也给了我们一个人生最完美的答案……
一年之后,杨英芳远走北京,她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逆转?在这里,她遇到了相爱的人,她如何走出亲情撕裂的痛楚,完成生命的涅槃?2010年5月3日,黄土高原上,一场婚礼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
寒门女抓到“死阄”,悲愤之下纵身跳崖
2005年8月25日,黄昏,天空阴沉,暴风雨即将来临。
在甘肃省榆中县新营乡一个叫二际沟的地方,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孩,站在300多米高的悬崖上,脸上挂满泪痕。随着一道闪电划破天空,她闭上眼睛,纵身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这个跳崖自杀的女孩名叫杨英芳,18岁,榆中县恩玲中学高二学生。就在半年前,杨英芳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家里欠下了8000多元的外债,她和上高一的弟弟杨栋学费都没有了着落。雪上加霜的是,偏偏这年遭遇大旱,庄稼绝收,母亲又患有心脏病。父亲实在没法子,同母亲商量,姐弟俩只能保一个人读书。
父亲要用抓阄来解决这一难题——在一个阄上写着“上学”,另一个阄是“空白”,让杨英芳和弟弟抓。对姐弟俩来说,这似乎是惟—“公平”的方法……
8月24日中午,杨英芳随父母干完农活,从地里回来。父亲手里捏着两个纸团,表情木然地说:“现在家里没钱交学费了,只能让一个人上学。你们俩抓阉。”
见两个孩子犹豫着都不肯抓,父亲脸上勉强露着微笑:“抓一下,就算开个玩笑也成。”说着,他把手先伸向女儿。杨英芳随意拿过一个纸团,打开一看,纸上什么都没有。顿时,她的大脑一片空白,一股热血直冲头顶,一下子瘫倒在地。父亲从她手中拿过纸团,看了一眼,说了声“空白”,就随手扔掉另一个纸团,出门去了。
抓到“死阉”后,杨英芳哭了一夜。杨栋听见姐姐的哭声,心里愈发痛苦不安,不知道要不要告诉姐姐“真相”。原来,父亲丢掉另一个纸团后,杨栋跑过去捡起来展开一看,发现两个纸团都是“空白”l姐姐抓到任何一个,结果都一样……他心如刀绞。
25日,父母早早就出门干活去了。晌午时分,杨英芳起床给弟弟做了午饭后,就一直坐在床头发呆。杨栋见姐姐红肿着双眼,心就像被什么东西剜了似的:“姐,我也不想读书了!’他把自己发现父亲的“阴谋”说了出来。
杨英芳犹如听到晴天霹雳!她简直不敢相信,父亲会这样对待自己。哪怕是叫她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她也可以接受。可是,父亲却企图用这种欺骗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弟弟出门放羊去了。杨英芳拿出日记本,写下了一篇日记:“亲爱的爸爸、妈妈,不要问我去了什么地方……我走了,将不再回来,希望弟弟能够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我,你们反而会轻松些……与其这样生不如死地挣扎,倒不如寻找远方的净土,让心灵净化。”
这实际是一封“遗书”。
下午,杨英芳茫然地来到家后面的山坡上,到胡麻地里拔胡麻,一边拔一边哭。一直拔到晚上7点,胡麻都拔完了。她又顺着山梁往上走,昏昏沉沉地来到山坡的最高处。这时,天空电闪雷鸣,就要下暴雨了。杨英芳两眼一闭,纵身跳了下去……
父亲“悔罪”难挽女儿心,跳崖姑娘闯北京
当晚,迟迟不见杨英芳回家的身影,母亲从抽屉里翻出了她留下的日记,感到大事不好。父亲杨育祥看见女儿的“遗书”,十分后悔!
全村60余名村民,找了一天一夜,才在半山腰的深沟里,救起了奄奄一息的杨英芳。
从300多米的悬崖跳下,还能保住性命,实属侥幸。原来,在“二怀沟”悬崖10多米深处的石缝中,稀稀落落长着一些马尾松,虬枝横斜;悬崖下有一段斜坡,灌木丛生。杨英芳纵身跃下后,身体正好落在从悬崖伸出的一根松树虬枝上,身体被树枝挂伤,又弹落在地,顺着斜坡滚下,两服一黑昏死过去……
杨育祥拉着板车将杨英芳护送到榆中县人民医院。医生给杨英芳做了检查,发现她体表皮肤多处擦伤,右手胳膊脱臼,右小腿骨折;左脸鼻窝处划伤,头部受到撞击,疑似脑震荡,建议杨育祥带她去做一个脑部CT检查。可是,杨育祥身上只有乡亲们临时凑的280元,做一个脑部CT却需要380元。无奈,他只好又把女儿拉回了家。
杨英芳昏睡了几天醒来后,因为精神上受的刺激太大,留下了幻视、幻听的后遗症,经常听见有人在她耳边喋喋不休地争吵,仿佛是在为她该不该读书的事争辩。她为此痛苦不堪。
杨育祥夫妇见女儿神思恍惚,嘴里胡言乱语,心急如焚。2005年10月,杨育祥答应将她送回学校。
可是,杨英芳的身体状况很差。回到学校后,连走路都要同学搀扶。她还经常控制不住自己,见到高楼就想往下跳。校方担心她的安全,建议她回家休养。
杨英芳被父亲欺骗、抓到“死阄”跳崖的消息不胫而走,十里八村的人议论纷纷。一天,杨英芳突然接到一封来自北京的信,写信人是她的初中同学沈建国。沈建国初中毕业就去北京打工了,在一家装潢公司做大理石翻新,有时也跑建材销售。沈建国听家人说起杨英芳的事,特意写信来鼓励和安慰杨英芳: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并不是只有读书这一条路。要她学会坚强,并原谅自己的亲人。杨英芳出于礼貌回了信。她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味那种被亲人欺骗后的痛苦,而她跳崖后身心所受的创痛和煎熬,更没有人可以体验。
杨英芳承受着巨大的创伤,更加怨恨父亲。休学后,杨育祥心怀愧疚,带着她四处求诊。在长达半年的治疗中,共花了2万多元,家里负债累累。
为挣钱给女儿治病,杨育祥到附近的甘草镇水泥厂打工。连日的劳累,让他迅速消瘦下去。可杨英芳想起父亲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还是无法原谅。
2006年6月,北京一家援贫助教事业部给杨英芳寄来一封挂号信,表示愿为她提供一个在北京半工半读的机会。杨英芳决定带病远赴北京。
这年7月,杨英芳来到北京城市学院报到。按照事业部的安排,学员每个周末在城市学院教育培训中心上两天课,主要学习商务管理,其余时间就在事业部为他们安排的酒店打工,学费则由酒店支付。
环境有了改变,杨英芳不像原来那么迷茫、痛苦了,她也可以“曲线”圆自己的大学梦。她是这里最刻苦的学生,常常别的同学都去玩了,她还抱着书本。脑中经常会出现“嗡嗡”的声音,她就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去洗衣服或稍微运动一下,再接着学习。工作,她也同样勤奋。
9月的一天,杨英芳接到沈建国的电话,说要请她吃饭。此前,沈建国 给他写过数十封信,杨英芳很少回信。来到北京,杨英芳曾想去见沈建国,但出于自卑,她还是压抑着自己。这次,她仍旧婉拒了。
12月24日,平安夜。当杨英芳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饭店,准备回宿舍时,突然一个清瘦的小伙子在饭店门口拦住了她,并从身后拿出一个布娃娃递到她面前:“祝你圣诞快乐!”
杨英芳认出站在眼前的竟是沈建国时,惊呼道:“你怎么找来的?”沈建国笑了笑,将她带到附近的一家麦当劳餐厅。
沈建国给她点了一份汉堡包和一杯可乐,笑着说:“圣诞节,在西方相当于咱们中国人过大年。在城市里,这一天女孩子是要收到礼物的。”
杨英芳嗔怪地说:“想不到你也洋化了。”沈建国兴奋地说:“以前离得远,想见你也不容易。以后就方便了,一个电话我就来了。”
杨英芳心里不由得一阵感动,眼眶有些湿润:“谢谢你那些来信……”沈建国看着杨英芳说:“你只给我回了3封信,我都保存着。”杨英芳的心怦怦地跳起来,脸瞬间羞红了。
从那以后,沈建国有事没事都跑过来找杨英芳。换了新环境,又重拾旧日友情,杨英芳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但是,她对父亲的恨意依然没有消失,有时候打电话回家,只跟母亲聊几句,从不肯与父亲说一句话。
亲情、爱情助爱复苏,黄土高原上最美的婚礼
2007年夏天,杨栋高考失利,父母希望他再复读一年,来年再考。杨栋却执意不肯补习。他给杨英芳写信,想到北京半工半读。
8月中旬,为了弟弟读书的事,杨英芳特意回了一趟家。母亲观察到,女儿与一年前相比,已经有很大的好转,但是偶尔还会自言自语。8月底,杨英芳带弟弟来到北京,向那家援贫助教事业部申请了半工半读的指标,弟弟被安排到一家金融中心当保安。
一天,杨栋与父亲通完电话后,将电话递给杨英芳,杨英芳没有接。事后,杨栋劝她说:“姐,你还在记恨爸爸呀!自从你出事后,爸爸一直很自责,以前他不常喝酒,现在也开始酗酒了。你回家都看到了吧,他头顶上头发都掉得差不多了。我知道他内心的痛苦,他觉得对不住你呀!我来到北京,其实是为了照顾你!爸爸也交待我,一定不能让你再有个三长两短……”
杨英芳的眼泪大颗大颗地掉了下来……
2008年春节前夕,杨英芳接到沈建国的电话,沈建国在电话里向她表白了爱情。杨英芳心如鹿撞,慌乱中匆匆挂断了电话。其实,她暗中也有过这样的期待,可当这一天真的降临到她面前时,她却失去了勇气。她是经历过九死一生。心里至今仍有阴影的人,不想给别人的生活带来麻烦和拖累。
第二天,杨英芳应沈建国的一再要求,跟他在一家饭店见了面。沈建国还带来了一束玫瑰花。杨英芳沉着脸问道:“你是不是出于同情,才对我……”沈建国急于表白自己:“英芳,我是真心喜欢你!就算有一点点同情,难道有什么错吗?我从一本书上看到过一句话:同情是一种最好的安慰,安慰可以产生爱。”
杨英芳热泪盈眶。她注视着沈建国的眼睛,沈建国伸过双臂紧紧地拥抱了她。两颗漂泊的心,终于在繁华的大都市相交相融……
2008年“五一”节,杨英芳和沈建国、弟弟一起回家。当汽车驶在颠簸的盘山公路上,扑入视野的是一座座披着黄绿毡子的高山。那黄的是土,是未开垦的荒地,绿的是麦田。轻风拂过,让人心旷神怡。杨英芳心想,黄土高原虽然贫瘠,却也美丽,父辈们就在这里生生不息。生命是多么美好啊!3年前,自己怎么就舍得轻易舍弃呢?
汽车行驶到谢家营水库后,前面就是山路了。爬到半山腰时,杨栋指着前面的一群绵羊和一位老人喊道:“爸爸,那是爸爸在放羊!”
杨英芳望过去,半山腰里,有一位秃顶、佝偻的老人,跟羊群孤独地呆在一起。她不禁一阵心酸,父亲已经老了,这3年来,他都受过什么样的精神折磨啊?57岁的父亲是1973年的老牌高中毕业生,因为“成分”问题,没能上大学,可他却自诩是村里最有学问的人。如果不是因为贫穷,如果不是因为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他怎舍得如此对待女儿?
沈建国握紧杨英芳的手,说:“过去跟父亲打声招呼吧。”杨英芳点点头,走到父亲跟前,眼里闪着泪花,喊道:“爸,我们回来了!”
杨育祥抬眼见是女儿,激动得老泪纵横,嘴里一个劲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这一声“爸爸”,他可等了将近3年啊!
杨育祥和老伴对沈建国很满意,之后,杨英芳又随沈建国去祁家河村拜见了他的父母,老人同样喜欢这个善良、大难不死的女孩。
在这个短暂的假期中,沈建国带杨英芳去了嘉峪关。站在关城隘口,沈建国指着远处沙漠中的一排排树说:“快看,那就是胡杨树,人称‘生三千年不死,死三千年不倒,倒三千年不腐’,它的生命力是多么旺盛呀!”
杨英芳知道胡杨树,也知道男友话中的意思。一棵树,尚且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何况人呢?她依偎在男友的怀里,轻声地说:“你是不是也希望我像胡杨树一样?”沈建国深情地注视着她,慢慢地说:“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胡杨树,生命如此,爱情、亲情也如此!”
在爱情的滋润下,亲情也开始复苏,杨英芳幻听、幻视的症状,已经明显消失。2008年底,她的专科学分已全部修完,正准备专升本考试。由于平时工作努力,她还被酒店提升为领班。
2010年5月3日,杨英芳和沈建国的婚礼在祁家河村隆重举行。婚礼上,杨英芳回忆着这几年来所走过的坎坎坷坷,禁不住泪雨滂沱。她真诚地对前来贺喜的父老乡亲和自己的父母说:“经历了这场人生磨难,我才知道,那不过是人生的一段插曲。我感谢曾经救过我、并不遗余力帮助过我的父老乡亲,更感谢我的丈夫沈建国,是你们让我获得了重生,也让我重获亲情……”前来贺喜的乡亲们纷纷鼓掌。在一片欢呼声中,杨英芳父母早已热泪盈眶。
婚礼的盛大场景,仿如一幅温馨的画卷,给苍凉的黄土地抹上了一缕浪漫的温情。这场黄土地上的婚礼,也给了我们一个人生最完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