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迈入世界经济强国之列。要创造更多高精尖技术产业,才能站得更高,这就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十年育树,百人育人,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要从小抓起,从根本上下功夫。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在教学中,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尤为重要。笔者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进行了以下探究。
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用新的角度、新的思考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先有知识的输入、糅合,形成新知识再输出,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当仁不让地承担了这一重任。我们要借助灵活的教学手段,结合小学教育教学目标,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一、教学出现的问题分析
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高效课堂为目标进行教育教学。但很多地方课堂采用“一言堂”灌输式教学,教与学脱节,缺乏师生互动,學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考过程。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扼杀学生创新思维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教师就要有课堂教学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潜移默化熏陶学生。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层次分明,着力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
创新性思维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思维逻辑推理而逐步形成的。所以,在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层层递进,一个问题既是结束又是开端。以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为例,在《大数的认识》一课中,首先提到“数”,学生能想起哪些数字呢?有数字1,10,100,1000,10000等等,数不胜数。有的学生马上回答,这些数据之间的进率是“10”即10个1是10,10个10是100,10个100是1000,10个1000是1000,那10个10000是多少呢?既然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满10向前进一,可不可以按照十进制继续往下读呢?学生由十万到百万到千万再到万万,万万是亿。这样,由一个已知问题延伸出新知识点,学生在不断探索思考中完成了知识积累,温故而知新,在没有心理障碍的前提下轻松学习新知识。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提高了创新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丰富饱满,给予学生创新想象的空间
小学生思维发散、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应丰富多样,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创设教学情境,给予学生思考时间。例如,在《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中,教师把教室临时布置成文具店,有学生提供的笔、本、文具盒等一系列学习用品,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购买活动。每支铅笔0.5元,购买3根,共需要多少元钱?每本笔记本2元,购买5本,共需要多少钱?由学生自行设计,并在黑板上写出正确答案,当各组都完成后,分析这个算式的等量关系,首先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购买数量,就能求出一共用了多少钱。在这里,每件商品的价钱定义是什么?购买量定义是什么?一共用的钱数定义是什么?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很快归纳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关系式。这样,课堂教学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创新想象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三)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性思维
学数学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的思维锻炼过程。数学抽象而枯燥,许多学生学不透彻,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如,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以动画的形式剖析问题。在《观察物体》一课教学中,教师给出一个三层或四层的小正方体组成模型,要求学生数出有几个小正方体。很多学生会有空间死角,数数时总会有遗漏。如果借用多媒体教学,把模型一层一层分解平铺开来,形象直观,他们很容易就能数对,再把模型还原回去,还能把隐藏的小正方体找出来。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还能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教学评价积极有效,鼓励学生思维创新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课本是知识的载体,而教师就是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教师要扎根课本,将知识融会贯通,要与学生密切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知识吸收情况,让学生做到课中学、学中练。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要给予学生正面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要持肯定态度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开拓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知识梳理归纳,完成自我思维创新过程。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就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过程,运用灵活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上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性思维;要给予学生创新想象的空间,认同学生的思维性创新理念,正确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创新,为今后向更高层次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用新的角度、新的思考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先有知识的输入、糅合,形成新知识再输出,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当仁不让地承担了这一重任。我们要借助灵活的教学手段,结合小学教育教学目标,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一、教学出现的问题分析
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高效课堂为目标进行教育教学。但很多地方课堂采用“一言堂”灌输式教学,教与学脱节,缺乏师生互动,學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考过程。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扼杀学生创新思维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教师就要有课堂教学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潜移默化熏陶学生。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层次分明,着力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
创新性思维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思维逻辑推理而逐步形成的。所以,在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层层递进,一个问题既是结束又是开端。以人教版四年级小学数学为例,在《大数的认识》一课中,首先提到“数”,学生能想起哪些数字呢?有数字1,10,100,1000,10000等等,数不胜数。有的学生马上回答,这些数据之间的进率是“10”即10个1是10,10个10是100,10个100是1000,10个1000是1000,那10个10000是多少呢?既然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满10向前进一,可不可以按照十进制继续往下读呢?学生由十万到百万到千万再到万万,万万是亿。这样,由一个已知问题延伸出新知识点,学生在不断探索思考中完成了知识积累,温故而知新,在没有心理障碍的前提下轻松学习新知识。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提高了创新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丰富饱满,给予学生创新想象的空间
小学生思维发散、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应丰富多样,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创设教学情境,给予学生思考时间。例如,在《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中,教师把教室临时布置成文具店,有学生提供的笔、本、文具盒等一系列学习用品,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购买活动。每支铅笔0.5元,购买3根,共需要多少元钱?每本笔记本2元,购买5本,共需要多少钱?由学生自行设计,并在黑板上写出正确答案,当各组都完成后,分析这个算式的等量关系,首先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购买数量,就能求出一共用了多少钱。在这里,每件商品的价钱定义是什么?购买量定义是什么?一共用的钱数定义是什么?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很快归纳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关系式。这样,课堂教学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创新想象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三)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性思维
学数学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的思维锻炼过程。数学抽象而枯燥,许多学生学不透彻,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如,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以动画的形式剖析问题。在《观察物体》一课教学中,教师给出一个三层或四层的小正方体组成模型,要求学生数出有几个小正方体。很多学生会有空间死角,数数时总会有遗漏。如果借用多媒体教学,把模型一层一层分解平铺开来,形象直观,他们很容易就能数对,再把模型还原回去,还能把隐藏的小正方体找出来。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还能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教学评价积极有效,鼓励学生思维创新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课本是知识的载体,而教师就是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教师要扎根课本,将知识融会贯通,要与学生密切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知识吸收情况,让学生做到课中学、学中练。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要给予学生正面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要持肯定态度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开拓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知识梳理归纳,完成自我思维创新过程。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就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过程,运用灵活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上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性思维;要给予学生创新想象的空间,认同学生的思维性创新理念,正确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创新,为今后向更高层次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