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每每想起这句名言时,不禁感慨万千。开学初,我们五年级由原来的三个班合并成了两个班。由于男女比例失调,我所任教班级的男生有二十几人之多。尽管早有准备,一批“淘气包”还是没少给我“下马威”。班里光多动症的学生就有5个,这“五大金刚”一开学就显示出了无穷的“威力”,再加上初次执教高年级,各种活动纷至沓来,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感觉疲于奔命。
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能感受到作为班主任的幸福,又如何让学生体会身在班中的快乐呢?我想到了给学生立“规矩”,形成班级管理制度化。
召开班会,明确制度
要形成班级管理制度化,就要从确定制度入手,建立规矩。于是,我集思广益,让每个学生说说班级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并将收集到的学生认为有问题的几方面板书在黑板后,进行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认识身边存在的问题。认识问题的危害后,如果此时谈如何改进,我觉得有些空洞,于是,适时展示了一组图像。这是一组令人揪心的图像,画面上,因为不遵守纪律,学生们均受到了伤害,有的插着呼吸机,有的浑身是伤……每个画面都是血淋淋的,触动着学生的心灵。有了铺垫,学生们开始认真地思考应该建立哪些制度。学生从不在厕所玩耍以免滑倒,不在楼内奔跑以免摔伤,一直谈到了下楼时把跳绳放好以免绊倒……细致而又准确。
有了“制度”,还要进行评价,我又与学生约定了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评价。针对班里几个多动症的学生,我则以“手拉手”的方式,让班干部对其督促。
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学生明确了班级常规管理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完善了评价方式,班级管理制度化初见雏形。
常规评比,强化“制度”
经过师生共同讨论,我制作了班级日评表,从卫生、值日、作业、上课、眼保健操、课间操、就餐、接水、如厕、上下楼和站队等方面对大家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分别给出相应的要求,按照五点量表进行打分。由于这张表上的评价内容都是班会确定的,学生均比较认可。每天下午放学前,我提前将表格下发进行评价,还让小组内学生两两交换,针对对方这一天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由教师收存。为了防止好友互相“包庇”的情况发生,我要求每天变换评价对象,保障了评价的公正性。
在进行了一周的日评之后,每个小组把组内每个同学一周的情况进行统计,开展组内周评。为了激励学生,我又建议每组每次评选两名同学,把标有被评出的优秀学生名字的周评表粘贴在教室门口的橱窗内,鼓励没有被评上的学生。
集大家智慧的日评表、周评表以及年级周评表内容细致而合理,评价方式易于让学生接受,时间安排也不会给老师和学生造成负担,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班级评价制度。
表彰鼓励,跟进制度
有制度就得有奖励。我又放手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各种小奖状,奖励表现出色的学生,并在学期末召开班级总结会进行表彰。受表彰的学生有在各方面表现出色的优秀学生,有在“手拉手”活动中勇于担当的小干部,还有进步较大的学生。
几个月以来,班级管理围绕这套制度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运转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时提出各种可行性建议。如卫生评比中,加入了“每周换一次内衣”;“上下楼”评比中,加入了“不蹦台阶”……每一个新要求的加入,都体现了学生们参与的热情,体现了他们对班级管理的重视。可以说,这种制度化的班级管理方式,正逐渐得到他们的认可。
作为教师,虽然开始建立制度、设计表格时感受到一定程度的繁琐,但看到在楼内打闹的学生越来越少,就餐的秩序越来越井然,教室的卫生越来越好,喜悦与欣慰油然而生。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消除了不少安全隐患。
虽然,几个有多动症的学生还将继续“伴随”我,班级看起来也不是特别风平浪静,却正逐渐走向有条不紊。我相信,随着学生们对班级管理制度越来越熟悉,班干部责任感的加强,良好风气势必成为班级的主流。
编辑
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能感受到作为班主任的幸福,又如何让学生体会身在班中的快乐呢?我想到了给学生立“规矩”,形成班级管理制度化。
召开班会,明确制度
要形成班级管理制度化,就要从确定制度入手,建立规矩。于是,我集思广益,让每个学生说说班级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并将收集到的学生认为有问题的几方面板书在黑板后,进行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认识身边存在的问题。认识问题的危害后,如果此时谈如何改进,我觉得有些空洞,于是,适时展示了一组图像。这是一组令人揪心的图像,画面上,因为不遵守纪律,学生们均受到了伤害,有的插着呼吸机,有的浑身是伤……每个画面都是血淋淋的,触动着学生的心灵。有了铺垫,学生们开始认真地思考应该建立哪些制度。学生从不在厕所玩耍以免滑倒,不在楼内奔跑以免摔伤,一直谈到了下楼时把跳绳放好以免绊倒……细致而又准确。
有了“制度”,还要进行评价,我又与学生约定了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评价。针对班里几个多动症的学生,我则以“手拉手”的方式,让班干部对其督促。
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学生明确了班级常规管理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完善了评价方式,班级管理制度化初见雏形。
常规评比,强化“制度”
经过师生共同讨论,我制作了班级日评表,从卫生、值日、作业、上课、眼保健操、课间操、就餐、接水、如厕、上下楼和站队等方面对大家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分别给出相应的要求,按照五点量表进行打分。由于这张表上的评价内容都是班会确定的,学生均比较认可。每天下午放学前,我提前将表格下发进行评价,还让小组内学生两两交换,针对对方这一天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由教师收存。为了防止好友互相“包庇”的情况发生,我要求每天变换评价对象,保障了评价的公正性。
在进行了一周的日评之后,每个小组把组内每个同学一周的情况进行统计,开展组内周评。为了激励学生,我又建议每组每次评选两名同学,把标有被评出的优秀学生名字的周评表粘贴在教室门口的橱窗内,鼓励没有被评上的学生。
集大家智慧的日评表、周评表以及年级周评表内容细致而合理,评价方式易于让学生接受,时间安排也不会给老师和学生造成负担,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班级评价制度。
表彰鼓励,跟进制度
有制度就得有奖励。我又放手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各种小奖状,奖励表现出色的学生,并在学期末召开班级总结会进行表彰。受表彰的学生有在各方面表现出色的优秀学生,有在“手拉手”活动中勇于担当的小干部,还有进步较大的学生。
几个月以来,班级管理围绕这套制度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运转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时提出各种可行性建议。如卫生评比中,加入了“每周换一次内衣”;“上下楼”评比中,加入了“不蹦台阶”……每一个新要求的加入,都体现了学生们参与的热情,体现了他们对班级管理的重视。可以说,这种制度化的班级管理方式,正逐渐得到他们的认可。
作为教师,虽然开始建立制度、设计表格时感受到一定程度的繁琐,但看到在楼内打闹的学生越来越少,就餐的秩序越来越井然,教室的卫生越来越好,喜悦与欣慰油然而生。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消除了不少安全隐患。
虽然,几个有多动症的学生还将继续“伴随”我,班级看起来也不是特别风平浪静,却正逐渐走向有条不紊。我相信,随着学生们对班级管理制度越来越熟悉,班干部责任感的加强,良好风气势必成为班级的主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