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士官班学员高举旗帜坚定信念的方向课,是听党指挥铸造军魂的核心课。为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教员必须深化对教学对象的研究,做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为统编教材注入个性活力,深化教学模式创新。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对象 共性与个性 教学模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作为士官班治思政想类课程的一门必修课,在学员的三观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通过授课,将教员所传输的理念、观点、方法为青年学员所认同,使广大青年学员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能够系统化、明晰化,是每个教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本人在授课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首先,要深化对教学对象的研究。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设计,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选择,都与教学对象的特点息息相关。只有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思想状况,才能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才可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据了解,士官学员思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思想多元:在一个复杂的多元社会里,青年学员的思想实际也因此多元化,在许多问题上难免有些不健康、颓废、消极的或者模糊的思想情绪。实际调查表明,学员在社会政治问题上与社会主流思想存在偏差的问题有:对革命领袖毛泽东、邓小平等的评价,中国革命方向的选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成功的经验评判,中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效率与公平,两极分化和中国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等等。二、对现状不满。由于学员从事工作杂,有文书、油机员、话务员、操纵员、标圈员、驾驶员、报务员、车工、终端操作员、声纳员、驱鸟员、保管员、采购员等等,部分学员对工作岗位不满意,或者有畏难畏累情绪,或者觉得工作岗位不能施展自己的教育和才华,而有怨言和牢骚。
针对这些问题,在课程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正面教育。
针对青年学员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政治教员,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对学员进行正面的理论灌输,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主流价值观,反对错误、反动的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学员自身的实际进行正面引导,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通过授课,让学员充分了解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了解到改革开放30年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二是进一步加强思想辅导
由于学员人数较多,而且思想状况差别很大,因此在授课完毕后应加大课后辅导的力度,可采用问卷和网络交流的方法来了解学员所思所想,了解他们关心的问题,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对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学生遇到的困惑,有些在课下进行个别指导,有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则结合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讲解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切实帮助学员解答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员全面发展。
其次,要做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为统编教材注入个性的活力。
教材内容体现的是共性的知识、共性的资料、共性的目的要求,不同类型的院校、不同的学员生,均有其个性,因此,应结合士官学员学历层次比较低、基础弱、而本门课程理论性又较强的特点,从士官学员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出发,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员思考,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探讨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意识。
所以课程设计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时,既要注重理论成果本身的阐述,又要紧密联系实际能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要恰当地选用各种事例来阐述理论。在选择事例时要贯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员”的教育原则。把无形的、虚的东西和有形的、实的东西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讲清教材中的理论观点。比如在讲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节课时,如何讲述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是用数字见证辉煌的方式还是选择和学员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权衡以后,我选择了后者。因为数字是比较枯燥的东西。我选择了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用大量的幻灯片来展示、对比,图文并茂,贴近生活,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要求教员平时要注意积累,古今中外的事例能够信手拈来,提供丰富的信息。
再次,把握教学案例设计的时代性
在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概论”课是与现实联系最紧密的一门。但统编教材一经出版,内容不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所以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既是个性的要求,同时也是讲好“概论”课的关键。
授课内容离学员越近,就越能调动学员已有的知识资源,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具有时代感的案例是最能打动学生思想的宝贵财富,也最能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不是在说大话、讲大道理,而是真实的、亲切的,从而使学生愿意主动的去接受和探究知识,达到培养他们正确价值观的目的。比如在讲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人力、财力办大事、难事的优越性时,列举了“20世纪50年代,在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我国能够集中主要力量开展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例子。对于这段历史,学生都有所了解,但是却不能深入把握当时历史情境。为此,教员虽花大力气讲述了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有的教员在讲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人力、财力办大事、难事的优越性时,列举了“汶川震后重建”这一事件:在2008年6月13日,中央作出对口支援决策后,中国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灾后援建行动。19个省市组成的10万援建大军迅速奔赴四川、甘肃、陕西的19个重灾县,摆开了19个战场。几千万灾区干部群众擦干眼泪,从废墟上顽强地站起来,与援建者一起,携手重建新家园。去年秋季,重建的2960所中小学校三分之二已竣工,一多半中小学生已经回到新学校上课。今年元旦前,需要重建住房的120多万户农民99.8%已入住新房。截至去年底,四川灾区纳入国家重建整体规划的项目已开工27000多个,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已竣工;完成投资5500多亿元,超过概算投资的六成;城镇住房重建已开工25万套,六成以上已竣工。灾区工业企业已基本全部恢复生产,一些企业产值超过了震前水平。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具有这样的动员力和执行力。上述事例可以让学员充分感受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人力、财力办大事、难事的优越性。
正因为具有时代感的案例最能打动学员思想,所以教员在备课过程中,在事例的选择上,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热点。
第四,要深化教学模式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员的讲授为主。教员“一支粉笔、一张嘴”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成功的教学必须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充分发挥教师真信(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真情(以学员为本,以教学中的激情和真情打动学生)、真见(对学员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真研究真见解)的主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学员进行科学的、正确的引导;同时,在教学中要尊重、激发学员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促使学员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让学员自主做出符合社会主义取向的选择和判断,将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在授课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讨论式教学:由于政治理论基础课一般都是大课,像本期士官中专班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就有90人,学员上课很容易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在授课中,教员应尽量避免满堂灌,采用讨论式教学,让学员尽可能参与到授课过程中,思路随着教员走。同时由于士官中专学员学历层次比较低,理论基础薄弱,对有些问题可能一知半解,对问题的分析不能一针见血。这就需要教员在讨论过程中发挥好引导、启发的作用,讨论完后要做好归纳总结。
主题发言:就是选择与课程有关的某一热点问题,如社会保障制度、美对台军售、贫富差距、世界新军事变革等,让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小组,收集资料,从不同的侧面对该问题进行探讨,然后推选代表在课堂上向教员和全班同学进行式讲解,既能锻炼学员团队合作的精神,又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学员积极地参加到教学中来。
灵活运用视频资料:视频资料能够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相关的视频资料非常多,象《小平十章》、《改革开放30年》、《复兴之路》、《大国崛起》、《惊天动地》等。比如在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由于很多学员都是来自东部各省,对于东西部差距没有切身的体会,甚至有部分学员陶醉于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三,对基本国情认识不清。为了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我从2008年感动中国的视频中剪了8分钟左右有关二萍村的视频插在课件中,学员们通过视频看到,原来在中国还有这样要靠爬天梯才能上去的坐落于悬崖之上的村落,还有这样落后贫困的地方。通过视频,学员对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各种视频资料的灵活运用,既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够很好地丰富教学,深受学员喜爱。
通过以上方式,基本可做到将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对象 共性与个性 教学模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作为士官班治思政想类课程的一门必修课,在学员的三观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通过授课,将教员所传输的理念、观点、方法为青年学员所认同,使广大青年学员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能够系统化、明晰化,是每个教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本人在授课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首先,要深化对教学对象的研究。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设计,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选择,都与教学对象的特点息息相关。只有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思想状况,才能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才可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据了解,士官学员思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思想多元:在一个复杂的多元社会里,青年学员的思想实际也因此多元化,在许多问题上难免有些不健康、颓废、消极的或者模糊的思想情绪。实际调查表明,学员在社会政治问题上与社会主流思想存在偏差的问题有:对革命领袖毛泽东、邓小平等的评价,中国革命方向的选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成功的经验评判,中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效率与公平,两极分化和中国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等等。二、对现状不满。由于学员从事工作杂,有文书、油机员、话务员、操纵员、标圈员、驾驶员、报务员、车工、终端操作员、声纳员、驱鸟员、保管员、采购员等等,部分学员对工作岗位不满意,或者有畏难畏累情绪,或者觉得工作岗位不能施展自己的教育和才华,而有怨言和牢骚。
针对这些问题,在课程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正面教育。
针对青年学员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政治教员,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对学员进行正面的理论灌输,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主流价值观,反对错误、反动的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学员自身的实际进行正面引导,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通过授课,让学员充分了解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了解到改革开放30年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二是进一步加强思想辅导
由于学员人数较多,而且思想状况差别很大,因此在授课完毕后应加大课后辅导的力度,可采用问卷和网络交流的方法来了解学员所思所想,了解他们关心的问题,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对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学生遇到的困惑,有些在课下进行个别指导,有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则结合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讲解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切实帮助学员解答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员全面发展。
其次,要做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为统编教材注入个性的活力。
教材内容体现的是共性的知识、共性的资料、共性的目的要求,不同类型的院校、不同的学员生,均有其个性,因此,应结合士官学员学历层次比较低、基础弱、而本门课程理论性又较强的特点,从士官学员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出发,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员思考,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探讨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意识。
所以课程设计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时,既要注重理论成果本身的阐述,又要紧密联系实际能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要恰当地选用各种事例来阐述理论。在选择事例时要贯彻“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员”的教育原则。把无形的、虚的东西和有形的、实的东西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讲清教材中的理论观点。比如在讲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节课时,如何讲述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是用数字见证辉煌的方式还是选择和学员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权衡以后,我选择了后者。因为数字是比较枯燥的东西。我选择了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用大量的幻灯片来展示、对比,图文并茂,贴近生活,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要求教员平时要注意积累,古今中外的事例能够信手拈来,提供丰富的信息。
再次,把握教学案例设计的时代性
在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概论”课是与现实联系最紧密的一门。但统编教材一经出版,内容不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所以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既是个性的要求,同时也是讲好“概论”课的关键。
授课内容离学员越近,就越能调动学员已有的知识资源,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具有时代感的案例是最能打动学生思想的宝贵财富,也最能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不是在说大话、讲大道理,而是真实的、亲切的,从而使学生愿意主动的去接受和探究知识,达到培养他们正确价值观的目的。比如在讲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人力、财力办大事、难事的优越性时,列举了“20世纪50年代,在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我国能够集中主要力量开展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例子。对于这段历史,学生都有所了解,但是却不能深入把握当时历史情境。为此,教员虽花大力气讲述了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有的教员在讲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人力、财力办大事、难事的优越性时,列举了“汶川震后重建”这一事件:在2008年6月13日,中央作出对口支援决策后,中国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灾后援建行动。19个省市组成的10万援建大军迅速奔赴四川、甘肃、陕西的19个重灾县,摆开了19个战场。几千万灾区干部群众擦干眼泪,从废墟上顽强地站起来,与援建者一起,携手重建新家园。去年秋季,重建的2960所中小学校三分之二已竣工,一多半中小学生已经回到新学校上课。今年元旦前,需要重建住房的120多万户农民99.8%已入住新房。截至去年底,四川灾区纳入国家重建整体规划的项目已开工27000多个,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已竣工;完成投资5500多亿元,超过概算投资的六成;城镇住房重建已开工25万套,六成以上已竣工。灾区工业企业已基本全部恢复生产,一些企业产值超过了震前水平。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具有这样的动员力和执行力。上述事例可以让学员充分感受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人力、财力办大事、难事的优越性。
正因为具有时代感的案例最能打动学员思想,所以教员在备课过程中,在事例的选择上,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热点。
第四,要深化教学模式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员的讲授为主。教员“一支粉笔、一张嘴”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成功的教学必须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充分发挥教师真信(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真情(以学员为本,以教学中的激情和真情打动学生)、真见(对学员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真研究真见解)的主导作用,旗帜鲜明地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学员进行科学的、正确的引导;同时,在教学中要尊重、激发学员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促使学员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让学员自主做出符合社会主义取向的选择和判断,将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在授课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讨论式教学:由于政治理论基础课一般都是大课,像本期士官中专班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就有90人,学员上课很容易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在授课中,教员应尽量避免满堂灌,采用讨论式教学,让学员尽可能参与到授课过程中,思路随着教员走。同时由于士官中专学员学历层次比较低,理论基础薄弱,对有些问题可能一知半解,对问题的分析不能一针见血。这就需要教员在讨论过程中发挥好引导、启发的作用,讨论完后要做好归纳总结。
主题发言:就是选择与课程有关的某一热点问题,如社会保障制度、美对台军售、贫富差距、世界新军事变革等,让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小组,收集资料,从不同的侧面对该问题进行探讨,然后推选代表在课堂上向教员和全班同学进行式讲解,既能锻炼学员团队合作的精神,又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学员积极地参加到教学中来。
灵活运用视频资料:视频资料能够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相关的视频资料非常多,象《小平十章》、《改革开放30年》、《复兴之路》、《大国崛起》、《惊天动地》等。比如在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由于很多学员都是来自东部各省,对于东西部差距没有切身的体会,甚至有部分学员陶醉于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三,对基本国情认识不清。为了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我从2008年感动中国的视频中剪了8分钟左右有关二萍村的视频插在课件中,学员们通过视频看到,原来在中国还有这样要靠爬天梯才能上去的坐落于悬崖之上的村落,还有这样落后贫困的地方。通过视频,学员对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各种视频资料的灵活运用,既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够很好地丰富教学,深受学员喜爱。
通过以上方式,基本可做到将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