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热闹喜庆的除夕夜相比,我更喜欢年前那段时光,人们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勤勤恳恳地准备年货,默契在空气中缓缓流动。就像照料一株含苞待放的迎春花,过程凝聚着生活的智慧和对春天所有的期许。
每年二月,院子里的蜡梅全攀上墙头吐露点点玫红,墙角的腌菜坛上积满了厚厚的白雪,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酝酿着收获,屋内传来叮叮当当的炒菜声,故乡的年味就浓起来了……
除夕夜前夕,母亲在灶膛前忙活着炸丸子、炖鸡汤、擀饺子皮,柴火噼里啪啦欢快地燃烧。她的身影在火光里摇曳,渐渐连成一条线,我微眯着双眼,倚靠在床边就睡着了。
没一会儿,母亲隔着木门唤我起床,我见窗外仍是星河深邃,深蓝万里,便翻个身,不于理会。几分钟后,母亲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哒哒”像钟摆。她走进来,把我拦腰抱到堂屋,屋中间已摆好一个大木盆,炉子火星正旺,“噗噗”烧着热水,白气缭绕升腾,玻璃窗上蒙了一层薄薄的白雾,水珠缓缓滑落。
我闷闷地坐在盆里,任由母亲折腾。她像打磨一件白瓷器一样,手慢慢揉搓我的每一寸肌肤,光阴在她指尖开出星星点点的花。母亲说除夕夜来临之前一定要洗去过去一年的尘埃与不幸,整洁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半点马虎不得。她转身从箱底取出为我做的新棉袄,棉袄镶嵌着一排水灵灵的扣子,领口处还绣着几朵艳丽的金丝芙蓉,笨重宽大的棉袄套在我身上像一盏红灯笼。她在我脸上细细抹一层永芳美容膏,编两股麻花辫垂在耳侧,发尾还别上两只彩色塑料蝴蝶。走起路来,蝴蝶便翩翩飞舞,颇像古时女子鬓间的金步摇。
母亲就着我洗后的热水,擦千净身子,弯腰收拾满地的水渍。她套上去年的大棉袄,挎着篮子,要和婶子走上几里路去镇上打年糕。母亲锁好门,用龟裂的手把我托在她的背上,就踏上去镇子的路。雪花小朵轻柔飘落,好像是天空轻轻呵出的仙气凝结而成般,渗入地面,留下一个动人的侧写后就杳无踪迹。寒风是秋季草场上的牧羊,啃食着冰封的大地,我的脸蛋儿被冻得通红。有汗珠从母亲的额上滑落,她“哼哧哼哧”换气间,发梢桂花油的味道就飘上我的鼻尖。
那是一个很老的作坊,墙灰已脱落,窗子上糊满了厚厚的黄褐色油渍,那是岁月的包浆。打开门,一股越来越浓的白雾迎面扑来,耳边缠绕着一群汉子有节奏的叫喊声和强有力的木杵撞击石块声,在北风里地动山摇。屋内摆着几个巨大的蒸笼,白糯米养在水缸里,像圆润饱满的珍珠。揭开盖子,一股浓郁的醇香弥漫开来,蒸熟的糯米老实服帖地睡在竹屉里,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抡起竹屉,糯米倾洒而下,冲进石臼里,几个汉子正打着赤膊,脖上围着湿毛巾,各执木杵站在四方,嘿呀嘿呀地捶打着糯米,糯米黏而不断与木杵缠绵,一会揉成一团圆月,一会儿又散成漫天星,他们就这样一直捶呀敲呀,把日子谱成一首歌。不消片刻,糯米就被活络了筋脉,融成白色的糊糊,拧下一块塞进嘴巴里,嚼劲十足,口感爽利,浓厚的米香透过唇齿落到心上。
有人扯我的衣角,回头就对上一双灿若星辰的眼睛。表哥头戴一顶灰色大绒帽,穿着紧身小袄,鞋尖的白雪消融,留下一片水渍。“钓鱼去不?”他的话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积攒了一个冬天的沉寂与骚动。“你去吧。”母亲温柔地说,她替我整理好围巾便由我去了。
湖边,芦苇被积雪压弯了腰,横七竖八密密地摇曳着,在月光下泛着幽幽的光,像一幅抽象主义画。哥扛着一根斑竹,灵敏得像一只田鼠钻进芦苇丛里,片刻便没了影子。天空中洋洋洒洒地落着雪花,湖面冻成了一块硕大而又晶莹剔透的汉白玉,几只麻雀悠闲地在冰上踱步。我蹬着棉拖,一个不小心,便摔了个四脚朝天,哥捂着肚子笑得直抽抽。我看着冰面上自己的影子,像一个翻了壳的乌龟,也笑了。
哥搬起一块石头,冰面立马被砸出一个窟窿,湖水睁开了汪汪的眼。我好得意,以为偷得了湖水一个冬天的秘密。他掏出一壶热酒倒入水中,酒香被风吹得好远。“这叫醉鱼。”哥说。他麻利地把棉线绕在竹竿上,线尾系上一根弯曲的缝衣针,串上一片生肉丢进水中。他坐在冰凉的石块上,状如鹰隼,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面。我冻得直哆嗦,抱着膝盖坐在地上,四周寂寥,远处一轮清亮的月儿挂在树梢,安静得像走进了宋代文人的畫里。突然,表哥欢快的叫喊声划破天空,他眼里露出惊喜的光芒,水面上竹竿微微颤动,他双手竟僵硬得无法动弹,我冲上去握住竹竿前端,向空中用力一挥,一条鱼儿腾空而起,划出一道银光。他从鱼钩上取下那条活蹦乱跳的鱼儿按在掌心,我低头仔细打量着这个贪嘴的小家伙,它正吐着泡泡,尾巴来回摇摆。他重新上饵,我打着哈欠,趴在他的膝盖上,眼睛慢慢合在一起。
不知道睡了多久,哥轻轻推着我的肩膀,我揉揉惺忪的双眼,拍拍衣服站起来,只见他背后的篓子里扑腾着几条亮晶晶的鱼儿。“回去清蒸、红烧、油炸,由你来定。”哥欢快地说,他的声音被北风刮得支离破碎。
哥大步走在前方,竹篓在身后摇晃,他得意地哼着一曲故乡的小调。我抬头,见远处灯影摇曳,连成一条火龙,家家户户的房顶上已飘满了白烟,烟花进发在天际,点亮夜空,新年热闹起来了……
编辑/胡雅琳
每年二月,院子里的蜡梅全攀上墙头吐露点点玫红,墙角的腌菜坛上积满了厚厚的白雪,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酝酿着收获,屋内传来叮叮当当的炒菜声,故乡的年味就浓起来了……
除夕夜前夕,母亲在灶膛前忙活着炸丸子、炖鸡汤、擀饺子皮,柴火噼里啪啦欢快地燃烧。她的身影在火光里摇曳,渐渐连成一条线,我微眯着双眼,倚靠在床边就睡着了。
没一会儿,母亲隔着木门唤我起床,我见窗外仍是星河深邃,深蓝万里,便翻个身,不于理会。几分钟后,母亲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哒哒”像钟摆。她走进来,把我拦腰抱到堂屋,屋中间已摆好一个大木盆,炉子火星正旺,“噗噗”烧着热水,白气缭绕升腾,玻璃窗上蒙了一层薄薄的白雾,水珠缓缓滑落。
我闷闷地坐在盆里,任由母亲折腾。她像打磨一件白瓷器一样,手慢慢揉搓我的每一寸肌肤,光阴在她指尖开出星星点点的花。母亲说除夕夜来临之前一定要洗去过去一年的尘埃与不幸,整洁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半点马虎不得。她转身从箱底取出为我做的新棉袄,棉袄镶嵌着一排水灵灵的扣子,领口处还绣着几朵艳丽的金丝芙蓉,笨重宽大的棉袄套在我身上像一盏红灯笼。她在我脸上细细抹一层永芳美容膏,编两股麻花辫垂在耳侧,发尾还别上两只彩色塑料蝴蝶。走起路来,蝴蝶便翩翩飞舞,颇像古时女子鬓间的金步摇。
母亲就着我洗后的热水,擦千净身子,弯腰收拾满地的水渍。她套上去年的大棉袄,挎着篮子,要和婶子走上几里路去镇上打年糕。母亲锁好门,用龟裂的手把我托在她的背上,就踏上去镇子的路。雪花小朵轻柔飘落,好像是天空轻轻呵出的仙气凝结而成般,渗入地面,留下一个动人的侧写后就杳无踪迹。寒风是秋季草场上的牧羊,啃食着冰封的大地,我的脸蛋儿被冻得通红。有汗珠从母亲的额上滑落,她“哼哧哼哧”换气间,发梢桂花油的味道就飘上我的鼻尖。
那是一个很老的作坊,墙灰已脱落,窗子上糊满了厚厚的黄褐色油渍,那是岁月的包浆。打开门,一股越来越浓的白雾迎面扑来,耳边缠绕着一群汉子有节奏的叫喊声和强有力的木杵撞击石块声,在北风里地动山摇。屋内摆着几个巨大的蒸笼,白糯米养在水缸里,像圆润饱满的珍珠。揭开盖子,一股浓郁的醇香弥漫开来,蒸熟的糯米老实服帖地睡在竹屉里,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抡起竹屉,糯米倾洒而下,冲进石臼里,几个汉子正打着赤膊,脖上围着湿毛巾,各执木杵站在四方,嘿呀嘿呀地捶打着糯米,糯米黏而不断与木杵缠绵,一会揉成一团圆月,一会儿又散成漫天星,他们就这样一直捶呀敲呀,把日子谱成一首歌。不消片刻,糯米就被活络了筋脉,融成白色的糊糊,拧下一块塞进嘴巴里,嚼劲十足,口感爽利,浓厚的米香透过唇齿落到心上。
有人扯我的衣角,回头就对上一双灿若星辰的眼睛。表哥头戴一顶灰色大绒帽,穿着紧身小袄,鞋尖的白雪消融,留下一片水渍。“钓鱼去不?”他的话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积攒了一个冬天的沉寂与骚动。“你去吧。”母亲温柔地说,她替我整理好围巾便由我去了。
湖边,芦苇被积雪压弯了腰,横七竖八密密地摇曳着,在月光下泛着幽幽的光,像一幅抽象主义画。哥扛着一根斑竹,灵敏得像一只田鼠钻进芦苇丛里,片刻便没了影子。天空中洋洋洒洒地落着雪花,湖面冻成了一块硕大而又晶莹剔透的汉白玉,几只麻雀悠闲地在冰上踱步。我蹬着棉拖,一个不小心,便摔了个四脚朝天,哥捂着肚子笑得直抽抽。我看着冰面上自己的影子,像一个翻了壳的乌龟,也笑了。
哥搬起一块石头,冰面立马被砸出一个窟窿,湖水睁开了汪汪的眼。我好得意,以为偷得了湖水一个冬天的秘密。他掏出一壶热酒倒入水中,酒香被风吹得好远。“这叫醉鱼。”哥说。他麻利地把棉线绕在竹竿上,线尾系上一根弯曲的缝衣针,串上一片生肉丢进水中。他坐在冰凉的石块上,状如鹰隼,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面。我冻得直哆嗦,抱着膝盖坐在地上,四周寂寥,远处一轮清亮的月儿挂在树梢,安静得像走进了宋代文人的畫里。突然,表哥欢快的叫喊声划破天空,他眼里露出惊喜的光芒,水面上竹竿微微颤动,他双手竟僵硬得无法动弹,我冲上去握住竹竿前端,向空中用力一挥,一条鱼儿腾空而起,划出一道银光。他从鱼钩上取下那条活蹦乱跳的鱼儿按在掌心,我低头仔细打量着这个贪嘴的小家伙,它正吐着泡泡,尾巴来回摇摆。他重新上饵,我打着哈欠,趴在他的膝盖上,眼睛慢慢合在一起。
不知道睡了多久,哥轻轻推着我的肩膀,我揉揉惺忪的双眼,拍拍衣服站起来,只见他背后的篓子里扑腾着几条亮晶晶的鱼儿。“回去清蒸、红烧、油炸,由你来定。”哥欢快地说,他的声音被北风刮得支离破碎。
哥大步走在前方,竹篓在身后摇晃,他得意地哼着一曲故乡的小调。我抬头,见远处灯影摇曳,连成一条火龙,家家户户的房顶上已飘满了白烟,烟花进发在天际,点亮夜空,新年热闹起来了……
编辑/胡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