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运用知识生产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使用2005-201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数据分析了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对两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而言,自主研发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而且影响最大,国外技术引进也产生了积极效应,但是国内技术引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为负,国外技术引进对自主研发产生了替代效应,而国内技术引进对自主研发产生了互补效应;各变量对专利申请的影响符号基本一致,但是系数变小了。
關键词: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绩效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01002
1 引言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持久源泉。熊彼特(2000)指出,现代经济中技术进步与创新主要源自于以创新为目的的R&D活动。林毅夫、张鹏飞(2005)认为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企业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自主研发,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也可以通过从发达国家引进、模仿、甚至依靠自身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来吸收国家技术溢出带来的好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与高技术产业总体上都处于中低端环节,这就为我国产业通过技术引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技术攀升创造了一种客观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使我国各产业通过成本更为低廉的技术引进实现了技术创新跳跃式的发展,极大地加速我国经济的增长。然而,单纯依靠比较优势积累资本和获取技术和发展经济的方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技术引进的路径依赖和技术创新的国际竞争力较低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政府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2015 年10月我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此,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对我国技术创新都很重要。
本文将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省级面板数据,从技术创新绩效的不同角度分析与比较国内外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并实证分析这三者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
2 模型的建立
Jaffee(1976)提出的知识生产函数是目前分析知识产出的主要理论框架。本文的理论基础是经过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知识生产函数:
其中,i 代表地区,t为年,Yit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绩效;Ait为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Lit为高技术产业R&D人员投入;Kit为高技术产业的固定资本投入,uit为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受自主研发影响,还受技术引进等因素影响,由此,本文将技术的产出公式定义为:分别代表第i个地区第t年的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费用、国内技术引进费用。μi 代表未观测效应。将式(2)代入式(1)两边取对数并简化得: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包括科技成果产出能力和市场转化情况,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产出能力用其专利申请数PAT表示,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市场转化情况以新产品销售收入SALES表示。因此针对本文最终模型可写成:
此外,为了考察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在模型(4)和(5)中加入lnRDSi,t *lnDKSi,t,lnRDSi,t*lnFKSi,t来考察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的交互作用。
3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说明
3.1 变量的选取
(1)自主研发、技术引进。本文将选取各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衡量自主研发投入,选取各省市技术引进费用支出与技术消化费用支出之和衡量国外技术引进投入,选取引进国内技术经费衡量国内技术引进。
(2)技术创新绩效。由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可知,国内外学者从技术创新产出的角度研究技术引进方技术创新能力可分为两个层面,即自主知识产权产出与创新效应。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可分为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拥有量及专利引用率,本文将选用专利申请数代表自主知识产权,因为专利申请数可以较好地反映产业当年的技术创新产出情况,而发明专利及专利引用具有时滞性。从创新效益方面,采用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衡量指标。
(3)其他指标变量。技术创新绩效不仅受到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的影响,且还会受到其他投入的影响。本文主要考虑以R&D劳动力投入与固定资产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采用各省市高技术产业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衡量各省市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人力投入,高技术产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衡量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固定资产投入。
3.2 数据来源
数据均来源于《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 2006-2014 年》和EPS数据库。样本期确定为2005-2013年。样本包括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西藏数据不全,故剔除。所有数据以2005年为基期。
4 实证分析
4.1 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对于面板数据,一般平稳性检验的方法主要有6种,本文主要选取 LLC 检验,IPS 检验、Fisher—ADF 检验,Fisher-PP 四种常用的检验方法。运用原序列水平值进行检验发现都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序列在1%的水平上都是平稳序列。
本文运用 Eviews 7.0 软件分别对(4)和(5)模型中各变量进行了协整关系检验,主要选取Kao Residual Cointegration Test检验方法。
从表2可知,T值都在1%水平显著上,都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即模型中各变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可以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进行估计。 4.2 模型估计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以新产品销售收入这一技术市场化能力指标衡量技术创新绩效,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均对新产品销售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自主研发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国外技术引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这表明在高科技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中,自主研发投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技术引进对新产品销售收入产生了负向影响。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高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及高校缺乏深入的研发合作,导致国内技术引进对提升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贡献极其有限;另一方面,由于高技术产业产品大多是出口海外,而借助国内技术引进而开发出来的新产品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产品来说整体上缺乏竞争力,商业化阶段生产出的新产品竞争力较低或者科技转化率较低。国外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交互项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即随着国外技术引进的增加,自主研发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贡献程度将下降,即国外技术引进对自主研发有替代作用。国内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交互项为正但是不显著,说明国内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存在不显著的互补关系。其他变量指标人力资本投入与固定资产投入对技术创新显著为正,说明这项基础投入是产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基础。
绩效,各变量的影响的符号基本一致,但系数变小,自主研发经费投入影响最大。这可能是由于专利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技术创新具有路径依赖性,内生创新努力才是提高其创新绩效的重要措施。国内外技术引进需要经过企业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才能提高其企业的技术水平,这种 “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策略对企业研发等综合技术能力的提升作用则不大。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国内外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为主要研究要素,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绩效(科技成果产出能力和市场转化情况)的关系模型,选取了我国高技术产业30个省市(自主区)2005—2013年间省级面板数据,并使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固定效应估计模型实证分析,实证发现,在我国高技术产业中,无论是对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还是专利申请,自主研发的影响程度都要高于其他技术投入变量,是中国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动力;国外技术引进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专利申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内技术引进的影响相反,国外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作用,而国内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人力资本投入与固定资产投入对技术创新显著为正;相对于新产品销售收入,各变量对专利申请数的影响明显较小。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设计技术引进反哺自主研发的创新互动机制。这就需要企业联合公共性科研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组织等,在技术引进后,通过学习、模仿、改良、二次创新提高技术知识的外溢水平,要让外源技术引进成为自主创新的技术启发源。第二,技术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技术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第三,激励自主创新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对重大自主创新项目的申报,资金投入等方面对协同创新予以鼓励,提升国内技术引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貢献程度。
参考文献
[1]约瑟夫·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285.
[2]林毅夫,张鹏飞.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4):5374.
运用知识生产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使用2005-201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数据分析了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对两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而言,自主研发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而且影响最大,国外技术引进也产生了积极效应,但是国内技术引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为负,国外技术引进对自主研发产生了替代效应,而国内技术引进对自主研发产生了互补效应;各变量对专利申请的影响符号基本一致,但是系数变小了。
關键词: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绩效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01002
1 引言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持久源泉。熊彼特(2000)指出,现代经济中技术进步与创新主要源自于以创新为目的的R&D活动。林毅夫、张鹏飞(2005)认为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企业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自主研发,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也可以通过从发达国家引进、模仿、甚至依靠自身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来吸收国家技术溢出带来的好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与高技术产业总体上都处于中低端环节,这就为我国产业通过技术引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技术攀升创造了一种客观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使我国各产业通过成本更为低廉的技术引进实现了技术创新跳跃式的发展,极大地加速我国经济的增长。然而,单纯依靠比较优势积累资本和获取技术和发展经济的方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技术引进的路径依赖和技术创新的国际竞争力较低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政府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2015 年10月我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此,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对我国技术创新都很重要。
本文将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省级面板数据,从技术创新绩效的不同角度分析与比较国内外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并实证分析这三者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
2 模型的建立
Jaffee(1976)提出的知识生产函数是目前分析知识产出的主要理论框架。本文的理论基础是经过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知识生产函数:
其中,i 代表地区,t为年,Yit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绩效;Ait为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Lit为高技术产业R&D人员投入;Kit为高技术产业的固定资本投入,uit为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受自主研发影响,还受技术引进等因素影响,由此,本文将技术的产出公式定义为:分别代表第i个地区第t年的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费用、国内技术引进费用。μi 代表未观测效应。将式(2)代入式(1)两边取对数并简化得: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包括科技成果产出能力和市场转化情况,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产出能力用其专利申请数PAT表示,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市场转化情况以新产品销售收入SALES表示。因此针对本文最终模型可写成:
此外,为了考察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在模型(4)和(5)中加入lnRDSi,t *lnDKSi,t,lnRDSi,t*lnFKSi,t来考察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的交互作用。
3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说明
3.1 变量的选取
(1)自主研发、技术引进。本文将选取各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衡量自主研发投入,选取各省市技术引进费用支出与技术消化费用支出之和衡量国外技术引进投入,选取引进国内技术经费衡量国内技术引进。
(2)技术创新绩效。由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可知,国内外学者从技术创新产出的角度研究技术引进方技术创新能力可分为两个层面,即自主知识产权产出与创新效应。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可分为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拥有量及专利引用率,本文将选用专利申请数代表自主知识产权,因为专利申请数可以较好地反映产业当年的技术创新产出情况,而发明专利及专利引用具有时滞性。从创新效益方面,采用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衡量指标。
(3)其他指标变量。技术创新绩效不仅受到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的影响,且还会受到其他投入的影响。本文主要考虑以R&D劳动力投入与固定资产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采用各省市高技术产业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衡量各省市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人力投入,高技术产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衡量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固定资产投入。
3.2 数据来源
数据均来源于《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 2006-2014 年》和EPS数据库。样本期确定为2005-2013年。样本包括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西藏数据不全,故剔除。所有数据以2005年为基期。
4 实证分析
4.1 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对于面板数据,一般平稳性检验的方法主要有6种,本文主要选取 LLC 检验,IPS 检验、Fisher—ADF 检验,Fisher-PP 四种常用的检验方法。运用原序列水平值进行检验发现都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序列在1%的水平上都是平稳序列。
本文运用 Eviews 7.0 软件分别对(4)和(5)模型中各变量进行了协整关系检验,主要选取Kao Residual Cointegration Test检验方法。
从表2可知,T值都在1%水平显著上,都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即模型中各变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可以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进行估计。 4.2 模型估计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以新产品销售收入这一技术市场化能力指标衡量技术创新绩效,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均对新产品销售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自主研发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国外技术引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这表明在高科技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中,自主研发投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技术引进对新产品销售收入产生了负向影响。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高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及高校缺乏深入的研发合作,导致国内技术引进对提升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贡献极其有限;另一方面,由于高技术产业产品大多是出口海外,而借助国内技术引进而开发出来的新产品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产品来说整体上缺乏竞争力,商业化阶段生产出的新产品竞争力较低或者科技转化率较低。国外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交互项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即随着国外技术引进的增加,自主研发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贡献程度将下降,即国外技术引进对自主研发有替代作用。国内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交互项为正但是不显著,说明国内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存在不显著的互补关系。其他变量指标人力资本投入与固定资产投入对技术创新显著为正,说明这项基础投入是产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基础。
绩效,各变量的影响的符号基本一致,但系数变小,自主研发经费投入影响最大。这可能是由于专利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技术创新具有路径依赖性,内生创新努力才是提高其创新绩效的重要措施。国内外技术引进需要经过企业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才能提高其企业的技术水平,这种 “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策略对企业研发等综合技术能力的提升作用则不大。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国内外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为主要研究要素,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绩效(科技成果产出能力和市场转化情况)的关系模型,选取了我国高技术产业30个省市(自主区)2005—2013年间省级面板数据,并使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固定效应估计模型实证分析,实证发现,在我国高技术产业中,无论是对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还是专利申请,自主研发的影响程度都要高于其他技术投入变量,是中国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动力;国外技术引进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专利申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内技术引进的影响相反,国外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作用,而国内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人力资本投入与固定资产投入对技术创新显著为正;相对于新产品销售收入,各变量对专利申请数的影响明显较小。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设计技术引进反哺自主研发的创新互动机制。这就需要企业联合公共性科研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组织等,在技术引进后,通过学习、模仿、改良、二次创新提高技术知识的外溢水平,要让外源技术引进成为自主创新的技术启发源。第二,技术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技术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第三,激励自主创新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对重大自主创新项目的申报,资金投入等方面对协同创新予以鼓励,提升国内技术引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貢献程度。
参考文献
[1]约瑟夫·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285.
[2]林毅夫,张鹏飞.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4):5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