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都喜欢表现,因此教师应为其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以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我们应该如何让学生按课堂内容及教师预设的内容乐此不疲地表现呢?
一是培养“领头雁”,让学生带动学生。培养一个既能带领全班学生又能让大家感到亲近的“领袖”,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有效途径。可这种做法不能太明显,否则会因“不公平”而引起“公愤”。在培养、选择这样一位学生课代表时,教师应本着以下两个条件:其一,选出的学生能成为真正的“课代表”、教师的好帮手;其二,不管是毛遂自荐还是大家推荐的课代表,在学生们的心目中都应有一定的魄力,并善于与人沟通。
选定课代表后,教师就可以依照以下方法展开工作:在班里明确课代表的主要任务——收集作业,搜集学生不会做的习题,课代表能解决的尽量解决,无法单独解决的就与其他同学商讨后解决,必要时也可先与教师探讨后再解决;课代表每次给教师送作业时,教师应向其了解班级“隐藏”着的各种情况,并对其进行鼓励与表扬,肯定其工作成绩;每次课前教师要把作业中的闪光点着力渲染,尽量扩大表扬面;对作业做得好的学生,教师要写上激励性的话语,对做得不太好的学生要写上鼓励性的语言,对进步大的学生要表示祝贺,对退步的学生要送去安慰。
二是在课堂、课外随时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适度表扬激励,甚至是虚心向他们学习。心与心的碰撞在课堂。上课时教师要特别留心每一位学生的听讲状态,敏锐观察他们的细微表情,是低头沉思还是想打瞌睡,是困惑、兴奋、想表达而又不敢,还是想出风头急于表达等,并选择合适的机会把他们的“表情”化解为课堂的灵动。如教师可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的表现大加赞赏。
心与心的沟通是从课外开始的。学生在校园内遇到老师主动打招呼,帮老师把遗忘的东西送到办公室,帮助其他同学解答疑难问题……这些都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发生碰撞的契机。在上课前或自习时,教师要在全班宣传这些学生良好的表现,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教师不定时的表扬,会激励学生不断地表现,特别是在课堂上。
心与心相通于不断向学生学习。作为教师,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不被淘汰。而不断向学生学习,必定能使心与心产生碰撞的火花,并蔓延成巨大的学习动力。如有的学生电脑水平很高,教师在这方面遇到困难时可找他们帮忙,而他们对教师的“求助”往往都表现出无比的热情,对其也是莫大的鼓励。这些来自学生内心深处的“激动”正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使他们更加乐于表现,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但为了兴趣的长期保鲜,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课外的兴趣爱好,这些看似与学习无关的因素也能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并转化为学习兴趣。
三是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与学生相同的爱好,保持一颗童心。每个人都喜欢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学生都喜欢有朝气、活泼开朗,童心不泯的“老小孩”。教师倘能与学生“志同道合”,便可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这样,学生就愿意以教师为依托,愿意对教师敞开心扉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此,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留意他们的兴趣爱好,如他们喜欢的歌曲、电影等。当教师与学生一起锻炼、娱乐、健体、放松时,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教师,进而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作者均系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罗登廉)
一是培养“领头雁”,让学生带动学生。培养一个既能带领全班学生又能让大家感到亲近的“领袖”,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有效途径。可这种做法不能太明显,否则会因“不公平”而引起“公愤”。在培养、选择这样一位学生课代表时,教师应本着以下两个条件:其一,选出的学生能成为真正的“课代表”、教师的好帮手;其二,不管是毛遂自荐还是大家推荐的课代表,在学生们的心目中都应有一定的魄力,并善于与人沟通。
选定课代表后,教师就可以依照以下方法展开工作:在班里明确课代表的主要任务——收集作业,搜集学生不会做的习题,课代表能解决的尽量解决,无法单独解决的就与其他同学商讨后解决,必要时也可先与教师探讨后再解决;课代表每次给教师送作业时,教师应向其了解班级“隐藏”着的各种情况,并对其进行鼓励与表扬,肯定其工作成绩;每次课前教师要把作业中的闪光点着力渲染,尽量扩大表扬面;对作业做得好的学生,教师要写上激励性的话语,对做得不太好的学生要写上鼓励性的语言,对进步大的学生要表示祝贺,对退步的学生要送去安慰。
二是在课堂、课外随时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适度表扬激励,甚至是虚心向他们学习。心与心的碰撞在课堂。上课时教师要特别留心每一位学生的听讲状态,敏锐观察他们的细微表情,是低头沉思还是想打瞌睡,是困惑、兴奋、想表达而又不敢,还是想出风头急于表达等,并选择合适的机会把他们的“表情”化解为课堂的灵动。如教师可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的表现大加赞赏。
心与心的沟通是从课外开始的。学生在校园内遇到老师主动打招呼,帮老师把遗忘的东西送到办公室,帮助其他同学解答疑难问题……这些都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发生碰撞的契机。在上课前或自习时,教师要在全班宣传这些学生良好的表现,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教师不定时的表扬,会激励学生不断地表现,特别是在课堂上。
心与心相通于不断向学生学习。作为教师,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不被淘汰。而不断向学生学习,必定能使心与心产生碰撞的火花,并蔓延成巨大的学习动力。如有的学生电脑水平很高,教师在这方面遇到困难时可找他们帮忙,而他们对教师的“求助”往往都表现出无比的热情,对其也是莫大的鼓励。这些来自学生内心深处的“激动”正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使他们更加乐于表现,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但为了兴趣的长期保鲜,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课外的兴趣爱好,这些看似与学习无关的因素也能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并转化为学习兴趣。
三是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与学生相同的爱好,保持一颗童心。每个人都喜欢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学生都喜欢有朝气、活泼开朗,童心不泯的“老小孩”。教师倘能与学生“志同道合”,便可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这样,学生就愿意以教师为依托,愿意对教师敞开心扉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此,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留意他们的兴趣爱好,如他们喜欢的歌曲、电影等。当教师与学生一起锻炼、娱乐、健体、放松时,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教师,进而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作者均系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罗登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