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该如何把心理学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每一个教师都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教师从教学思维的角度出发,学习并运用心理学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运用心理学的基礎上要认识学生个体心理,并且研究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心理学;小学教育;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知识的认知度逐步提高,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不断改进教育教学事业,研究新的教学理念。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急需改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教学的心理技能。在课堂上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注意传授知识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对于教师来说,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方式,要从认识学生群体心理出发,协调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教学给教师赋予了更艰巨的教育任务。在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学会将心理学运用到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掌握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心理学,下面开始谈谈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课堂上心理学知识的重要性
多年来,人们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就是老师教,学生学,把学生当做学习机器。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以往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教育,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改变成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从教育的长远来看,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感性的人。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研究证明,教师在教好学生的时候只教书本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在学生的教育上要更加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教师还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出相应的教育方式,这样对教育的长期效果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二、全面把握课堂氛围
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师首先要了解教育的对象。教师应以各种方式接触学生,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性格、特长等等。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教师爱的教育,无私的奉献,还需要教师认识到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教师还需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出因材施教。教师要运用心理学,理解学生心理,不能认为所教育对象都是一样的。教师要能把心理学运用于教学中,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在教学上教师要做出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要改变他们的心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只有改变他们过去的权威态度,用友善的面孔和平等和谐的语气来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受到尊重,情感被理解,行为被鼓励,努力得到肯定。这样,他就可以毫无顾虑地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力,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然,要想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就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多沟通,多关心和照顾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温暖。教师要有爱心,如果教师没有爱心,那么教师会与学生之间产生隔阂,拉开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远离父母以后,最亲近的人便是老师,所以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在上学时尤其渴望被关心和爱。在生活中,当他们遇到挫折,他们第一个就会想到老师,并且他们的这种需求非常强烈。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情感投入,给学生向家人一样的温暖和关怀,激励学生去学习,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
三、熟练运用心理学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去学习。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思维能力的理性认识。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点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就会显著的提高,就更容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课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运用正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仅仅有好的教学理念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情感教学。学生从教师的情感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多学习的兴趣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够更轻松的学习知识。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投入到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中把情感发挥到课堂中,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情感就会从中学习,逐步养成良好的谢谢习惯。所以说,教师运用心理学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并且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教师,也是心理学家”。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心理学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应该记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关系上应该是平等的,尽管他们的角色不同。教师应在保证正常教学和学习的前提下,对每个学生都应该关心,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通过多种途径,我们才能深入了解学生,达到成功教育的目标。
(二)互动在课堂的应用
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双向沟通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互动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的改变课程结构,做到变化自由。互动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作为主体,教师配合学生去探索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否定教师的地位,而是做到互相配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保持积极、平和、愉悦的心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充分利用好的互动这一环节,大大促进教学活动的实施,一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总之,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自身的心理知识是良好教育的基础。鼓励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就和力量,才能更加努力的学习。教师还需要定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建立一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所以,学生感到孤立的时候才能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他们纠正不健康的心态。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还应该是一个心理医生,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指导学生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殷焕焕.浅谈问题式教学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7(15).
[2]张维兰.浅谈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4).
作者简介:文宝刚,1971年5月6日,男,汉,辽宁沈阳人,沈阳市沈河区六一学校,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作者单位:沈阳市沈河区六一学校)
关键词:心理学;小学教育;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知识的认知度逐步提高,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不断改进教育教学事业,研究新的教学理念。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急需改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教学的心理技能。在课堂上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注意传授知识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对于教师来说,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方式,要从认识学生群体心理出发,协调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教学给教师赋予了更艰巨的教育任务。在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学会将心理学运用到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掌握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心理学,下面开始谈谈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课堂上心理学知识的重要性
多年来,人们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就是老师教,学生学,把学生当做学习机器。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以往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教育,从以前的教师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改变成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从教育的长远来看,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感性的人。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研究证明,教师在教好学生的时候只教书本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在学生的教育上要更加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教师还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出相应的教育方式,这样对教育的长期效果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二、全面把握课堂氛围
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师首先要了解教育的对象。教师应以各种方式接触学生,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性格、特长等等。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教师爱的教育,无私的奉献,还需要教师认识到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教师还需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出因材施教。教师要运用心理学,理解学生心理,不能认为所教育对象都是一样的。教师要能把心理学运用于教学中,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在教学上教师要做出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要改变他们的心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只有改变他们过去的权威态度,用友善的面孔和平等和谐的语气来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受到尊重,情感被理解,行为被鼓励,努力得到肯定。这样,他就可以毫无顾虑地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力,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然,要想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就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分析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多沟通,多关心和照顾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温暖。教师要有爱心,如果教师没有爱心,那么教师会与学生之间产生隔阂,拉开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远离父母以后,最亲近的人便是老师,所以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在上学时尤其渴望被关心和爱。在生活中,当他们遇到挫折,他们第一个就会想到老师,并且他们的这种需求非常强烈。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情感投入,给学生向家人一样的温暖和关怀,激励学生去学习,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
三、熟练运用心理学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去学习。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思维能力的理性认识。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点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就会显著的提高,就更容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课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运用正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仅仅有好的教学理念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情感教学。学生从教师的情感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多学习的兴趣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才能够更轻松的学习知识。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投入到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中把情感发挥到课堂中,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情感就会从中学习,逐步养成良好的谢谢习惯。所以说,教师运用心理学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并且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教师,也是心理学家”。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心理学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应该记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关系上应该是平等的,尽管他们的角色不同。教师应在保证正常教学和学习的前提下,对每个学生都应该关心,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通过多种途径,我们才能深入了解学生,达到成功教育的目标。
(二)互动在课堂的应用
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双向沟通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互动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的改变课程结构,做到变化自由。互动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作为主体,教师配合学生去探索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否定教师的地位,而是做到互相配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保持积极、平和、愉悦的心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充分利用好的互动这一环节,大大促进教学活动的实施,一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总之,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自身的心理知识是良好教育的基础。鼓励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就和力量,才能更加努力的学习。教师还需要定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建立一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所以,学生感到孤立的时候才能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他们纠正不健康的心态。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还应该是一个心理医生,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指导学生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殷焕焕.浅谈问题式教学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7(15).
[2]张维兰.浅谈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4).
作者简介:文宝刚,1971年5月6日,男,汉,辽宁沈阳人,沈阳市沈河区六一学校,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作者单位:沈阳市沈河区六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