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抗日邮票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329619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独虎图》邮票由于发行量少、发行时间短、发行范围小及发行主体特殊等原因,成为邮界罕品。通过大量资料查阅,作者对《独虎图》邮票的发行时间、背景、版次等信息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并对馆藏《独虎图》邮票进行考证。
  关键词:《独虎图》邮票;抗日邮票;发行;使用
  1 《独虎图》邮票发行的特殊背景
  独虎图邮票在我国邮票史上之所以特殊,是由于其发行的特殊背景、动因及发行前后的特殊经历。《独虎图》邮票发行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的台湾,其发行主体为“台湾民主国”,其发行原因也与这场战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独虎图》邮票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首枚抗日邮票。
  众所周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条约签订前夕,日本就已经在遭遇英勇抵抗下攻占了澎湖列岛。马关条约的签订和澎湖列岛的失守,震惊国内和岛内开明绅士。各方人士纷纷做出努力,开展保台和反割台斗争。丘逢甲等台湾绅民向清廷及各衙门呼吁,万勿放弃台湾。但清廷的腐败无能使时局无法扭转,为了免于割让,台中绅士丘逢甲率绅民拥集抚署,提出建国自主,抗击日本。1895年5月25日,丘逢甲等率绅商上“台湾民主国”总统印缓暨蓝地黄虎国旗于唐景崧,正式宣布“台湾民主国”成立,建号永清,表示永远忠于大清,永远是中国的领土。但是同年6月4日,“民主國”驻军溃退,台北陷落,“民主国”机构瓦解,唐景崧内渡。丘逢甲等在坚持抗战一段时间后,也陆续内渡。一般认为,“民主国”至此失败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民主国”在台南等地区继续抗日。唐景崧内渡后,刘永福成为“台湾民主国”在台南的实际领导者,他以“台湾民主国镇守台南帮办军务”的身份发出告示,号召绅民积极筹防维持抗日,发行印有“台湾民主国”字样的纸币和印有虎样的邮票,并在民主国控制的地区流通,《独虎图》邮票由此而生。
  《独虎图》邮票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台湾反抗日本侵略的环境背景下出现的,其发行主体的建立是为了抗击日本入侵,而其发行的目的为了筹措军饷,继续抗日,故可以说《独虎图》邮票是中国历史上首枚抗日邮票。但其发行主体仅存在了148天,这就造成了《独虎图》邮票无论是版次、数量还是邮票本身成为谜团。
  2 《独虎图》邮票的发行
  2.1 《独虎图》邮票的发行动因
  邮票的发行,通常来说最基本的动机是向交寄邮件的主体征收费用。《独虎图》邮票的发行除了邮票最基本的发行动因,由于其特殊的发行背景,其有特殊的发行动因。
  唐景崧内渡后,刘永福在台南继续进行抗日斗争。但由于台北失陷,在台南的抗日政权“台湾民主国”面临着“饷械源已涸”的困境。刘永福多次辞受“总统”印绶筹措军饷,将解决财政困难作为反割台抗日斗争的首要任务。“诚宜决意抵敌,务须互相协力,筹军饷,为第一着紧要之事。……诸君如能移送印踊跃之心而筹饷,则自有所措置矣。否则虽十百千万之印绶,又何用耶?”①关于刘永福的文案,吴质卿在其日记中谈到,其应刘永福之命寻求筹饷办法,吴质卿从洋关税务司麦嘉林(英国)处得知国外士担纸的发行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邮政信票征费方式,就向刘永福建议,并得到了实行。其日记中写到,“数日间”即卖洋五千余元②。
  由此可知,《独虎图》邮票的发行虽有实际邮票的使用意义,但更多的是为了筹措抗日的军饷而发行的。
  2.2 《独虎图》邮票的发行的票面、面值、版次
  《独虎图》邮票的票面主图为一只踞坐的猛虎。猛虎主题设计可能与“台湾民主国”的蓝地黄虎旗帜有关。票面主图上方自右向左印有篆书体“台湾民主国”五个字。左侧长框内有“士担帋”(英文Stamp的译音)三字,右侧长框内为面值。《独虎图》邮票的面值分为三十钱、五十钱和一百钱。
  关于《独虎图》邮票,争议和研究最多的在于《独虎图》邮票的版次。《独虎图》邮票的发行没有官方的记录,仅能根据时人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者所能收集到的邮票来进行版次判断,而版次的区分恰恰是区分《独虎图》邮票真伪的关键。从现有研究看,在“台湾民主国”存续期间正式发行使用的《独虎图》邮票可分为三版,可从发行时间、印刷纸张、票面颜色、票面图案细节及字型来区别。从票面图案看,票面老虎的虎尾弯曲程度略有不同,虎额的“王”字的清晰度也有差别,另外老虎身后的背景也有细微差别。从字型来看,这三版上“台湾民主国”中的“湾”字差异较大,第一版中“湾”字的右上方更像一个大字,“民”字的右下角也有差异,“主”字主要为第三版左上方有断痕,“国”字也有区别,“士担帋”中“士担”有细微区别。从面额来看,由于第一版面额为后印,所以明显能看出其同其他两版的区别。
  3 《独虎图》邮票的使用及伪票
  3.1 《独虎图》邮票的使用
  前文提到,《独虎图》邮票发行的动因更多的是为了募集银饷。因此,西方和后来的很多集邮家怀疑其发行之后是否真正作为邮票而使用。《独虎图》邮票的提议者麦嘉林写给《香港日报》的信中写道:“有九二五六封信用了第一版邮票,由台湾寄往大陆,有八千封信用了第一版邮票。”①这些海关经手的信件无疑为《独虎图》邮票的使用提供了权威性的文献资料。
  李明亮通过梳理现有的独虎图邮票实寄封,却发现这些实寄封大多存在邮资杂乱无章、邮戳形式各异的问题,其通过细心研判发现,这些实寄封可能大多都是出自少数几个人的手笔。因此,《独虎图》邮票的使用又显得愈加神秘。
  但不可否认,《独虎图》邮票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外国气息,由外国人提议,由外国人执行,所使用的邮戳也均为英文字样。因此,其是否在初创之时就是为满足集邮家而发行的也许将成为一个谜题。
  3.2 伪票
  《独虎图》邮票由于其特殊性,发行之初就有可能出现伪票的相关警告,而随着其发行主体的覆灭,其版模可能并未销毁,是落入造伪之人手中,从而出现比真票还印刷精致的伪票。而还有一些伪票是石版印刷的,这些伪票的设计、面值和邮戳都与真票有很大的差别。《独虎图》邮票在制版和印刷方面并不完美,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完美,其具有独特的印刷特点,从而可以与伪票进行区别。
  安徽博物院馆藏的这枚《独虎图》邮票(图1),票面基本完整,略有墨污,无戳印。从其版面判断,该枚邮票是《独虎图》邮票的第三版;从票面图案看,其与前两版有细微差别,并不明显;但是从字体的细节看,“台湾民主国”的“民”的斜勾和“主”字左上方同真票有所区别,且馆藏的这枚《独虎图》邮票的“伍拾钱”的字体同真票相比印刷更为规整,故笔者蠹测馆藏的这枚独虎图邮票为伪票。虽然这枚《独虎图》邮票为伪票,但对于《独虎图》邮票而言,真票和伪票都是非常难以收集的,对于《独虎图》邮票的历史而言,都能证明收藏的驱动对于真票和伪票的产生同样重要。
  《独虎图》邮票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进行自救抗战的背景下产生的,“台湾民主国”在成立初并没有考虑发行邮票,《独虎图》邮票的发行是“台湾民主国”在台南复兴后,为筹措军饷,在英国人麦嘉林的建议下,由“台湾民主国”实际领导者刘永福主导发行的,发行流通地区主要在台南地区。从现有研究看,在“台湾民主国”存续期间正式发行使用的独虎图邮票可分为三版。《独虎图》邮票的发行反映了台湾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所做的努力,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抗日邮票。
  参考文献
  [1]王克原.台湾邮票见证历史[J].集邮博览,2006(11):31-32.
  [2]张立.台湾独虎图邮票与吴质卿[J].集邮博览,2006(11):32.
  [3]李明亮.台湾民主国邮史及邮票[M].台湾:豹虎出版社,1995.
  [4]梁鸿贵.中国清代邮票目录[M].北京:中国集邮出版社,1988:1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其对艺术类高职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对工匠精神提出的要求出发,以益阳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个案进行研究,分析了工匠精神的作用及其对艺术类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并提出了艺术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1 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文化创意产业对工匠精神的要求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是我们一直
期刊
摘 要:赑屃好负重,古迹碑林时常可见,它是龟图腾与龙(蛇)图腾结合的产物。物以载道,赑屃背后蕴涵丰富的自然观。龟从四灵之一的灵物衍化为贬义之物,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物以载道;馆藏石碑赑屃;文化内涵  1 馆藏石碑赑屃概述  天津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管理办公室收藏了3块清石碑赑屃,均为石质。一块通长210厘米,通宽92厘米,通高51厘米;一块通长180厘米,通宽94厘米,通高54厘米;一块
期刊
摘 要:铜镜又称“照子”“铜鉴”,在古代社会与人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祭祀、梳妆、殉葬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些“刻画精巧、文字瑰奇、辞旨温雅”[1]的古镜,称得上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两汉时期,大一统王朝下经济发展、金属铸造工艺提升,加之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之风盛行,使得铜镜的发展达到高峰。两汉时期的铜镜,不论是在表征、形制,还是纹饰、铭文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且图案式样丰富、制作精良,具有很高
期刊
摘 要:廉政展览是党史人物纪念馆助力反腐倡廉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筹办廉政展览,主题选择要简明醒目,凸显政治性、时代性和深远性;内容撰写要求真务实,注重现实性、教育性和启发性;形式空间要立足内容,增强艺术性、吸引性和感染力;对外展出要公听并观,提升精准性、实践性和持续性。  关键词:党史人物纪念馆;廉政展览;毛泽东;反腐倡廉  反腐倡廉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常规性、基础性环节,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国家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博物馆建设的不断加强,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工作也在稳步推进。文章以安徽名人馆为例,对安徽名人馆开馆以来连续50期的社会教育活动——“小名人之声”课题进行剖析,利用名人、资源、品牌这三个特点,把握优势,开发名人资源,设计合理的品牌活动。  关键词:安徽名人;特色品牌;教育  1 活动背景与意义  博物馆具备三大功能:收藏、研究和教育。2007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第21届国际博物馆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博物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正在改变,博物馆应该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增进其与公众的互动及关系维护,是当前博物馆关注的课题之一。文章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现状,对河南博物院的新媒体传播进行剖析,并就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关键词:博物馆;新媒体;传播途径  1 博物馆与新媒体传播  当今世界信息传播瞬息万变,信息量铺天盖地。为适应世界形势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期刊
摘 要: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在摸索中前进,并完成了基础网络设施的搭建、重点文物数据的采集及数字资源管理系统、藏品管理系统、票务系统、语音导览系统四个业务子系统的创建。在提升博物馆陈展科技性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比起智慧博物馆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智慧:设计;问题  从智慧博物馆金字塔构建图解中,我们可以看到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必须基于一定的数据量,它是由数据、数据库、数据共享
期刊
摘 要:叶圣陶是国内知名的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其撰写的《稻草人》《多收了三五斗》等童话都曾编入语文教材,影响了几代人。他长达94年的一生跨越了中国的新旧更替,亲历了从清末、民国再到新中国的完整过程,可以说,他本身的阅历就是一份珍贵的史料文献。  关键词:展品;展览;叶圣陶  “叶圣陶文献展(第一期)”(图1、图2)由苏州市名人馆、苏州美术馆主办,于2018年7月14日在苏州美术馆开幕。至2018年
期刊
摘 要:《孟子》云:“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经济民俗学的观察视角对山西祁县贾令村丧葬礼仪进行分析研究,主要是将目光放在丧葬礼仪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上。通过对祁县贾令村丧葬礼仪的传承、变迁及再造与创新的综合分析,归纳出丧葬仪式变迁的内在逻辑,探讨在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过程中,传统丧礼的传承面临的各种难题及其发展方向,从而为相关部门制定改革政
期刊
摘 要:会宁史前时期生态环境良好,孕育了发达的史前文化,会宁彩陶以器形丰富、图案精美、花纹瑰丽、工艺精湛闻名于世。作者结合会宁县博物馆馆藏精品彩陶,探讨了会宁彩陶的纹饰,以期与大家共赏。  关键词:会宁彩陶;文化遗产;纹饰  祖厉河是会宁人民的母亲河,它像一条彩带,连接着灿烂悠久的彩陶之路,也连接着数千年生生不息的黄土情缘。  每每观赏古物,笔者总会想:那些千年万年前的物事,跨越了多少障碍,才能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