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风热线类广播节目对于推动地方治理、创新社会管理有重要意义。目前这类节目还存在节目功能有待深化、参与主体比较单一、形式有待创新等问题。今后应注意从解决群众投诉的具体、个别问题向督促有关部门以点带面、解决同类共性问题转变,从解决表层问题向解决深层次问题推进。在节目议程设置上要找到公众议程、政府议程和媒体议程的契合点,实现双向服务。建立健全单位上线参与、问题督办、考核奖惩等制度机制,同时加强媒体联动,扩大公众参与度。
关键词:行风热线 公众参与 媒体监督
行风热线类广播节目作为政府和公众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为实现政府和公众的零距离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渠道,对推动地方治理、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更好地发挥节目作用,加强我国政府与公众沟通交流、开展舆论监督、推动地方治理的媒体平台建设,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行风热线类广播节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很多行风热线类广播节目在得到社会广泛赞誉的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继续深化和提升的压力,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节目功能有待深化和拓展
随着社会形势和受众需求的变化,如何找准节目定位,提高节目影响力,成为行风热线类广播节目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目前很多节目内容针对性不强或过于琐碎,一些节目侧重个案,只解决个别的或者简单、表面的问题,一些具有典型性、深层次、社会性的问题鲜有触及。
(二)节目参与主体比较单一
受到固定传播渠道和播出时间的影响,受众面难以拓宽,是很多行风类广播节目普遍面临的问题。节目在线参与者主要为需要求助以及面临生活困境的普通群众或弱势群体。有些人虽然对节目感兴趣,但是因为时间和收听渠道限制,无法收听和参与节目。还存在很多市民对节目不了解、未收听、未参与的情况,公众参与度有待提升。
(三)节目形式有待创新
各地行风类节目基本上都是主持人、上线单位和群众三者互动的参与框架,节目形式大同小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人们对节目的新鲜感有所降低,甚至对一问一答等固定模式产生厌倦感。在受众对节目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节目的播出形式需要不断创新。
(四)相关制度需要完善
部分参与单位的态度有待改善,一些上线嘉宾敷衍塞责,回答问题质量不高,或是当场答复令人满意,但实际解决效果则相去甚远。因此,相关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否则节目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节目的可持续性也会缺乏制度保障。
(五)媒体联动需要进一步深化
目前,很多行风热线类节目都实现了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多媒体配合、联动的机制。但一些广播行风热线类节目还只是与新闻网站合作,在媒体联动方面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该进一步发挥多种媒体的合力作用。
二、对节目深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节目内容,完善节目功能
行风热线类广播节目反映出来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一些在基层长时期难以解决的具体问题,经过在线领导的一句话就可以立即解决。这虽然表现了领导对群众的关心和爱护,缓解了党群、干群矛盾,但也反映出一些政府部门不作为、行政效率低下以及政府治理中人治色彩依然较为浓重,执政理念和工作方式落后等深层次问题。因此,节目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有整体意识、大局意识。节目的功能应进一步着眼于如何从解决群众投诉的具体、个别问题向以点带面,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督促有关部门制订相关措施,解决同类共性问题转变,将解决群众日常生活问题同真正转变政府工作作风、促进依法行政结合起来,推动政府管理从人治向法治转化,从解决表面问题向解决深层次问题推进,消除“问题只有通过单位一把手批示才能解决”、“群众不投诉问题就不解决”的不正常现象。
除了发挥对政府部门的监督作用之外,行风热线类节目还应加强参政议政的功能,为群众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提供渠道,进一步推动政府科学和民主决策。节目组也可以通过定期印制和上报节目内参或简报等形式,对节目中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统计整理和综合分析,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优化议程设置,提高节目吸引力
在节目议程设置上要兼顾上下两头,实现双向服务。“所谓议程设置,即新闻传媒经过精心策划,突出报道某些包含深意的事实、事件或问题,使之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并形成媒介所预期的社会舆论或社会情绪。”①节目议程设置要选好群众利益和政府工作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媒体为人民服务、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等作用。
首先,节目的议程设置要贴近群众,紧密联系群众需求。要善于围绕社会热点、焦点、亮点问题,把群众的日常生活事务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注重个案的典型性和社会意义,在更大范围内推动解决关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提高节目的服务性。
其次,节目选题要立足大局,围绕中心,服务政府。节目选题要把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与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工作意图及时传达到最基层的广大群众中。
为此,在节目制作前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网站等方式进行节目主题和问题征集,了解公众对上线单位和节目主题的意见建议。同时,经常与纠风办以及其他政府部门沟通,深入调查了解百姓和政府部门的共同需求,并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找到公众议程、政府议程、媒体议程的契合点,增强媒体、公众和政府议程的有效互动,实现共赢。
(三)建立和完善节目运行机制,增强节目实效性
进一步建立健全节目的运行机制,完善节目制作的相关制度,细化工作流程,为节目运行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1.详细制订节目制作流程。从问题征集、确定上线单位、发布节目预告、记者前期采访、网络即时互动、现场录制播出、多种媒体联动、后期跟踪和满意度调查等各个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形成规范稳定的节目制作模式,方便公众知晓、参与、评价和监督节目。
2.加强记者深度报道。节目组记者在直播前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提前采访,将采访内容在节目中播出。对具有普遍性或者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采访,对问题解决不到位的,进行跟踪报道。记者通过调查和深度报道,对民众关心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让节目更具思想性和冲击力。 3.建立节目反馈栏目。如在节目中设置反馈栏目或反馈专版,通报群众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在反馈节目中,也可安排相关部门的领导再次上线,亲自报告问题调查和处理情况。除了听取单位回复,节目组还可以邀请一些反映热点问题的听众做客节目或通过电话连线采访问题落实情况。
4.成立热心听众俱乐部。鼓励热心听众担任问题监督员,积极发现问题,对结果进行监督。还可以在节目播出后对节目内容、形式、效果等作出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节目质量。
(四)建立政府纠风长效机制,保障节目持续性
要保持行风类节目的持续性发展和旺盛的生命力,离不开完善的机制和制度保障。
1.制订单位上线参与机制。以纪委、纠风办等部门联合发文,统一部署,建立完备的部门上线工作流程。建立单位或部门主要领导上线制度,明确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要求上线单位主要领导带头上线,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
2.健全问题督办机制。设立问题协调制度,建立限时办理、回访监督、结果通报等制度。
3.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完备的群众满意度评价系统,对各单位参与节目情况、问题解决和整改落实情况定期检查评比。纪检部门邀请社会各界代表担任评论员,对上线单位“一把手”上线率、现场表现、群众投诉和反映问题的办结率、群众满意率等进行量化考核,并可利用网络请网友投票或打分。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节目品牌知名度
1.树立经营理念,扩大宣传力度。在城区投放广告牌,并制作和发放节目宣传单、宣传页,增强节目品牌意识。在网站设立节目宣传提示,滚动播放,设置网友问题解答模块,开通网络投诉渠道,实现与投诉者、咨询者的网络互动。制作节目宣传公益广告,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在报纸、电视以及网站中对上线单位、时间和参与方式进行预告。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吸引人们的关注,增加受众和节目参与者的数量。
2.建立政府领导上线制度。每月固定政府领导上线时间,邀请书记、市长等党政领导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上线参与节目,与群众直接对话,了解民意,受理听众投诉。党委政府领导带头上线,倾听群众呼声,解答听众疑问,有助于带动各职能部门领导和广大群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提升节目的权威性和品牌效应。
3.定期举办幸运受众抽奖活动。从来信、来电或网络留言中抽取幸运受众,对节目参与者予以奖励,评选优秀点评员等,给予适当的物质或荣誉激励,如邀请获奖者出任大型活动嘉宾等,通过多种激励方式扩大群众的参与度。
(六)加强媒体联动,扩大公众参与度
针对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各自优势,进一步扩大节目受众面。电台可以借助报纸、电视、网络等作为合作联动载体和平台,扩展与延伸节目功能,扩大社会影响,同时也让其他媒体分享节目的新闻线索和信息资源。通过多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势互补,全力打造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融合联动的沟通交流平台,克服广播稍纵即逝和一对一交流的缺点,实现节目与受众的多元、持续交流与互动。
具体而言,以行风热线类节目为依托,在电视新闻频道和报纸上创办专题节目或开辟专栏,进行节目预告、深度报道和结果反馈。周末设置反馈专题,回顾总结一周上线和问题解决情况。与广播交通频率合作,让群众可以借助公交车或出租车收听节目。开通短信平台,受众可利用短信开展热点问题讨论,或对上线单位的表现进行点评。进行网络音频或视频直播,并设立文字版,登载节目简报、问题回复情况以及相关部门的整改材料,方便群众随时查询。同时开通节目微博,网友可以就节目有关问题随时发表评论,进行互动。
(本文为青岛市软科学项目《政府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媒体平台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委党校)
(本文编辑:莫玉玲)
注 释
①丁柏铨 王雄 董秦等 《新闻舆论引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92页。
关键词:行风热线 公众参与 媒体监督
行风热线类广播节目作为政府和公众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为实现政府和公众的零距离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渠道,对推动地方治理、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更好地发挥节目作用,加强我国政府与公众沟通交流、开展舆论监督、推动地方治理的媒体平台建设,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行风热线类广播节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很多行风热线类广播节目在得到社会广泛赞誉的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继续深化和提升的压力,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节目功能有待深化和拓展
随着社会形势和受众需求的变化,如何找准节目定位,提高节目影响力,成为行风热线类广播节目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目前很多节目内容针对性不强或过于琐碎,一些节目侧重个案,只解决个别的或者简单、表面的问题,一些具有典型性、深层次、社会性的问题鲜有触及。
(二)节目参与主体比较单一
受到固定传播渠道和播出时间的影响,受众面难以拓宽,是很多行风类广播节目普遍面临的问题。节目在线参与者主要为需要求助以及面临生活困境的普通群众或弱势群体。有些人虽然对节目感兴趣,但是因为时间和收听渠道限制,无法收听和参与节目。还存在很多市民对节目不了解、未收听、未参与的情况,公众参与度有待提升。
(三)节目形式有待创新
各地行风类节目基本上都是主持人、上线单位和群众三者互动的参与框架,节目形式大同小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人们对节目的新鲜感有所降低,甚至对一问一答等固定模式产生厌倦感。在受众对节目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节目的播出形式需要不断创新。
(四)相关制度需要完善
部分参与单位的态度有待改善,一些上线嘉宾敷衍塞责,回答问题质量不高,或是当场答复令人满意,但实际解决效果则相去甚远。因此,相关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否则节目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节目的可持续性也会缺乏制度保障。
(五)媒体联动需要进一步深化
目前,很多行风热线类节目都实现了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多媒体配合、联动的机制。但一些广播行风热线类节目还只是与新闻网站合作,在媒体联动方面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该进一步发挥多种媒体的合力作用。
二、对节目深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节目内容,完善节目功能
行风热线类广播节目反映出来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一些在基层长时期难以解决的具体问题,经过在线领导的一句话就可以立即解决。这虽然表现了领导对群众的关心和爱护,缓解了党群、干群矛盾,但也反映出一些政府部门不作为、行政效率低下以及政府治理中人治色彩依然较为浓重,执政理念和工作方式落后等深层次问题。因此,节目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有整体意识、大局意识。节目的功能应进一步着眼于如何从解决群众投诉的具体、个别问题向以点带面,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督促有关部门制订相关措施,解决同类共性问题转变,将解决群众日常生活问题同真正转变政府工作作风、促进依法行政结合起来,推动政府管理从人治向法治转化,从解决表面问题向解决深层次问题推进,消除“问题只有通过单位一把手批示才能解决”、“群众不投诉问题就不解决”的不正常现象。
除了发挥对政府部门的监督作用之外,行风热线类节目还应加强参政议政的功能,为群众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提供渠道,进一步推动政府科学和民主决策。节目组也可以通过定期印制和上报节目内参或简报等形式,对节目中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统计整理和综合分析,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优化议程设置,提高节目吸引力
在节目议程设置上要兼顾上下两头,实现双向服务。“所谓议程设置,即新闻传媒经过精心策划,突出报道某些包含深意的事实、事件或问题,使之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并形成媒介所预期的社会舆论或社会情绪。”①节目议程设置要选好群众利益和政府工作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媒体为人民服务、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等作用。
首先,节目的议程设置要贴近群众,紧密联系群众需求。要善于围绕社会热点、焦点、亮点问题,把群众的日常生活事务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注重个案的典型性和社会意义,在更大范围内推动解决关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提高节目的服务性。
其次,节目选题要立足大局,围绕中心,服务政府。节目选题要把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与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工作意图及时传达到最基层的广大群众中。
为此,在节目制作前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网站等方式进行节目主题和问题征集,了解公众对上线单位和节目主题的意见建议。同时,经常与纠风办以及其他政府部门沟通,深入调查了解百姓和政府部门的共同需求,并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找到公众议程、政府议程、媒体议程的契合点,增强媒体、公众和政府议程的有效互动,实现共赢。
(三)建立和完善节目运行机制,增强节目实效性
进一步建立健全节目的运行机制,完善节目制作的相关制度,细化工作流程,为节目运行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1.详细制订节目制作流程。从问题征集、确定上线单位、发布节目预告、记者前期采访、网络即时互动、现场录制播出、多种媒体联动、后期跟踪和满意度调查等各个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形成规范稳定的节目制作模式,方便公众知晓、参与、评价和监督节目。
2.加强记者深度报道。节目组记者在直播前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提前采访,将采访内容在节目中播出。对具有普遍性或者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采访,对问题解决不到位的,进行跟踪报道。记者通过调查和深度报道,对民众关心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让节目更具思想性和冲击力。 3.建立节目反馈栏目。如在节目中设置反馈栏目或反馈专版,通报群众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在反馈节目中,也可安排相关部门的领导再次上线,亲自报告问题调查和处理情况。除了听取单位回复,节目组还可以邀请一些反映热点问题的听众做客节目或通过电话连线采访问题落实情况。
4.成立热心听众俱乐部。鼓励热心听众担任问题监督员,积极发现问题,对结果进行监督。还可以在节目播出后对节目内容、形式、效果等作出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节目质量。
(四)建立政府纠风长效机制,保障节目持续性
要保持行风类节目的持续性发展和旺盛的生命力,离不开完善的机制和制度保障。
1.制订单位上线参与机制。以纪委、纠风办等部门联合发文,统一部署,建立完备的部门上线工作流程。建立单位或部门主要领导上线制度,明确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要求上线单位主要领导带头上线,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
2.健全问题督办机制。设立问题协调制度,建立限时办理、回访监督、结果通报等制度。
3.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完备的群众满意度评价系统,对各单位参与节目情况、问题解决和整改落实情况定期检查评比。纪检部门邀请社会各界代表担任评论员,对上线单位“一把手”上线率、现场表现、群众投诉和反映问题的办结率、群众满意率等进行量化考核,并可利用网络请网友投票或打分。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节目品牌知名度
1.树立经营理念,扩大宣传力度。在城区投放广告牌,并制作和发放节目宣传单、宣传页,增强节目品牌意识。在网站设立节目宣传提示,滚动播放,设置网友问题解答模块,开通网络投诉渠道,实现与投诉者、咨询者的网络互动。制作节目宣传公益广告,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在报纸、电视以及网站中对上线单位、时间和参与方式进行预告。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吸引人们的关注,增加受众和节目参与者的数量。
2.建立政府领导上线制度。每月固定政府领导上线时间,邀请书记、市长等党政领导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上线参与节目,与群众直接对话,了解民意,受理听众投诉。党委政府领导带头上线,倾听群众呼声,解答听众疑问,有助于带动各职能部门领导和广大群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提升节目的权威性和品牌效应。
3.定期举办幸运受众抽奖活动。从来信、来电或网络留言中抽取幸运受众,对节目参与者予以奖励,评选优秀点评员等,给予适当的物质或荣誉激励,如邀请获奖者出任大型活动嘉宾等,通过多种激励方式扩大群众的参与度。
(六)加强媒体联动,扩大公众参与度
针对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各自优势,进一步扩大节目受众面。电台可以借助报纸、电视、网络等作为合作联动载体和平台,扩展与延伸节目功能,扩大社会影响,同时也让其他媒体分享节目的新闻线索和信息资源。通过多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势互补,全力打造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融合联动的沟通交流平台,克服广播稍纵即逝和一对一交流的缺点,实现节目与受众的多元、持续交流与互动。
具体而言,以行风热线类节目为依托,在电视新闻频道和报纸上创办专题节目或开辟专栏,进行节目预告、深度报道和结果反馈。周末设置反馈专题,回顾总结一周上线和问题解决情况。与广播交通频率合作,让群众可以借助公交车或出租车收听节目。开通短信平台,受众可利用短信开展热点问题讨论,或对上线单位的表现进行点评。进行网络音频或视频直播,并设立文字版,登载节目简报、问题回复情况以及相关部门的整改材料,方便群众随时查询。同时开通节目微博,网友可以就节目有关问题随时发表评论,进行互动。
(本文为青岛市软科学项目《政府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媒体平台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委党校)
(本文编辑:莫玉玲)
注 释
①丁柏铨 王雄 董秦等 《新闻舆论引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