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经常引以为乐的是,读物“朋友”很多,诸如《作家》、《收获》、《随笔》,各种报纸等等。但“贴身”的不很多。《金秋》却是从创刊到当下没有一期离开过我,这倒没有别的原由,只是第一,過去,在一个楼上办公,也时不时地约我写点稿子,很熟。第二,我也进入了老年大本营,成为《金秋》所管辖的自然兵员了。当然要和“家”亲近许多。
《金秋》一到,必读。读中,有笑声,有怨声,有叹声,也有“骂声”。觉得很有意思。读过2009年创刊200期历经17载的纪念图文,深感他们很不容易,跌跌碰碰,艰艰难难,才走到今天的兵强马壮,眉飞色舞。看来,“与时俱进”,一直在和刊物同步。
现在办好一个刊物,谈何容易,尤其像《金秋》这类老年人刊物,难度更大。如何赢得老人的心,叫开老人的门,走进老人的家。如何让老人对刊物爱读、爱传、爱赏、爱用,个中功夫很大,学问尤深。
《金秋》给我的印象,一直在进步,在发展,日子越过越体面。面对如林似海的刊世界,它的名字却耳熟能详。依我猜认,大约是四字有着阳光吧?
一、 亲。打开刊物,从“金秋骄子”的封面人物,到“世界是你们的”刊首语。以及“关注”、“暸望”、“记忆”、“欣赏”、“颐养”等等,扑面而来的无不都在说老年人的事,讲老年人的话。而且文字平实,语句知己,图片清丽。一个亲字,沁人心脾。比如,忆旧、追昔、思往。大约是老人的特爱。《金秋》将此做成文字“相册”别有风景。可以看到走南闯北,英雄虎胆,出生入死,笑谈江山。可以看到,艰苦奋斗,吃糠咽菜,舍己救人,视死如归。可以看到,当过英雄,做过“狗熊”,挂过奖章,挨过棍棒。可以看到,一会儿在台,一会儿下台,反复无常,热闹非常。可以看到,起起落落,高高低低,哭中有笑,笑中有泪。既看到了时代,也看到了自己。很是入世。很是得意。好一个亲啊!
二、 趣。老人爱说从前。青年爱谈今天。可横看看,从前也有今天的色彩。要竖看看,今天也有从前的灿烂。《金秋》很巧,把它编成人的故事,一个一个出台。讲自己的功成名就。讲自己的喜怒哀乐。讲自己的惆怅烦恼。讲自己得意“忘形”。讲自己的仗义疏财。讲自己的“偷鸡摸狗”。讲自己的非常爱情。讲自己的革命家庭。讲自己的斗倒病魔。讲自己的无可奈何。讲自己的人生奇遇。讲自己的誓死拚搏。讲自己的逍遥浪漫。讲自己的看破尘埃。讲自己的走投无路。讲自己的拥抱蓝天。故事里讲人生,人生中造故事。故事是人生,人生是故事。
比如,黄永玉的《凭自己的高兴读书》。郑海军的《情系西藏》。韦昕的《丁玲三到西安》。小冉的《申兰的儿女情》。以及《小平同志戒烟》,《金庸的“中庸”养生之道》,《牵着娘的手去歌厅》,《父亲养驴》,《为婆婆洗脚》,《老当寻求忘年交》,《父亲的爱情》,《老妈的馄饨摊》,《慈善家吴桂贤》等等。举不胜举。无不一个“趣”字贯穿其中。谁读谁都会不约而同地说,怪有味道呢!
三、 雅。不知道是老人都偏爱雅,还是这一代老人尤其爱雅,一看到花花拉拉的读物就说还是雅点好。所谓雅概指“蓝天白云”,“溪水淙淙”,或似齐白石的《虾》,不见繁琐,只见风骨。或似徐悲鸿的《马》,不见尘埃,只见蹄奋。意企清淡而不腻,热烈而不躁,朴素而不板,严肃而不冷。《金秋》对此操刀,实有独到之处。既注重主流,又善施多样。传统有的,变奏也有的。能听到民乐,也能听到交响乐。不失之为“有魅力的新世纪老人佳刊”。
四、 新。新是刊物的第一印象,也是刊物的身家形象,更是受众口传的长相。如果不换旧帽旧装,后面的话就不用说了。《金秋》瞅准了“有效读者市场”,特别地给予“加餐”,包装新,观点新,表达新,语言新。讲究“时尚感”,“睿美感”,“前瞻感”。和读者一个鼻孔出气,一个锅里就餐。真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
更为可喜的是,《金秋》团队是一支“青年军”,他们有学历,有文化,有素养,有上进心。青年本身就爱求新。青年人办老人刊自然就有青年朝气。他们将奋进、励志、勇敢、坚毅、友善、和谐、热爱、助人、快乐、信念,都铸进了文字,铸进了人物,铸进了故事,铸进了刊物。这种感染是自来的,自然的,自在的。新得可亲,也新得可爱。
至此,想到《金秋》副总编辑、才女王红梅和我聊刊时所说的,“现在,国家气候好,人心乐,我们只有一句话,勇敢地向前办吧!”
我不会做生意,又不善商业口语,对《金秋》仅是个“街谈巷议”了。一家小见坦言而已。
(作者系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金秋》一到,必读。读中,有笑声,有怨声,有叹声,也有“骂声”。觉得很有意思。读过2009年创刊200期历经17载的纪念图文,深感他们很不容易,跌跌碰碰,艰艰难难,才走到今天的兵强马壮,眉飞色舞。看来,“与时俱进”,一直在和刊物同步。
现在办好一个刊物,谈何容易,尤其像《金秋》这类老年人刊物,难度更大。如何赢得老人的心,叫开老人的门,走进老人的家。如何让老人对刊物爱读、爱传、爱赏、爱用,个中功夫很大,学问尤深。
《金秋》给我的印象,一直在进步,在发展,日子越过越体面。面对如林似海的刊世界,它的名字却耳熟能详。依我猜认,大约是四字有着阳光吧?
一、 亲。打开刊物,从“金秋骄子”的封面人物,到“世界是你们的”刊首语。以及“关注”、“暸望”、“记忆”、“欣赏”、“颐养”等等,扑面而来的无不都在说老年人的事,讲老年人的话。而且文字平实,语句知己,图片清丽。一个亲字,沁人心脾。比如,忆旧、追昔、思往。大约是老人的特爱。《金秋》将此做成文字“相册”别有风景。可以看到走南闯北,英雄虎胆,出生入死,笑谈江山。可以看到,艰苦奋斗,吃糠咽菜,舍己救人,视死如归。可以看到,当过英雄,做过“狗熊”,挂过奖章,挨过棍棒。可以看到,一会儿在台,一会儿下台,反复无常,热闹非常。可以看到,起起落落,高高低低,哭中有笑,笑中有泪。既看到了时代,也看到了自己。很是入世。很是得意。好一个亲啊!
二、 趣。老人爱说从前。青年爱谈今天。可横看看,从前也有今天的色彩。要竖看看,今天也有从前的灿烂。《金秋》很巧,把它编成人的故事,一个一个出台。讲自己的功成名就。讲自己的喜怒哀乐。讲自己的惆怅烦恼。讲自己得意“忘形”。讲自己的仗义疏财。讲自己的“偷鸡摸狗”。讲自己的非常爱情。讲自己的革命家庭。讲自己的斗倒病魔。讲自己的无可奈何。讲自己的人生奇遇。讲自己的誓死拚搏。讲自己的逍遥浪漫。讲自己的看破尘埃。讲自己的走投无路。讲自己的拥抱蓝天。故事里讲人生,人生中造故事。故事是人生,人生是故事。
比如,黄永玉的《凭自己的高兴读书》。郑海军的《情系西藏》。韦昕的《丁玲三到西安》。小冉的《申兰的儿女情》。以及《小平同志戒烟》,《金庸的“中庸”养生之道》,《牵着娘的手去歌厅》,《父亲养驴》,《为婆婆洗脚》,《老当寻求忘年交》,《父亲的爱情》,《老妈的馄饨摊》,《慈善家吴桂贤》等等。举不胜举。无不一个“趣”字贯穿其中。谁读谁都会不约而同地说,怪有味道呢!
三、 雅。不知道是老人都偏爱雅,还是这一代老人尤其爱雅,一看到花花拉拉的读物就说还是雅点好。所谓雅概指“蓝天白云”,“溪水淙淙”,或似齐白石的《虾》,不见繁琐,只见风骨。或似徐悲鸿的《马》,不见尘埃,只见蹄奋。意企清淡而不腻,热烈而不躁,朴素而不板,严肃而不冷。《金秋》对此操刀,实有独到之处。既注重主流,又善施多样。传统有的,变奏也有的。能听到民乐,也能听到交响乐。不失之为“有魅力的新世纪老人佳刊”。
四、 新。新是刊物的第一印象,也是刊物的身家形象,更是受众口传的长相。如果不换旧帽旧装,后面的话就不用说了。《金秋》瞅准了“有效读者市场”,特别地给予“加餐”,包装新,观点新,表达新,语言新。讲究“时尚感”,“睿美感”,“前瞻感”。和读者一个鼻孔出气,一个锅里就餐。真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
更为可喜的是,《金秋》团队是一支“青年军”,他们有学历,有文化,有素养,有上进心。青年本身就爱求新。青年人办老人刊自然就有青年朝气。他们将奋进、励志、勇敢、坚毅、友善、和谐、热爱、助人、快乐、信念,都铸进了文字,铸进了人物,铸进了故事,铸进了刊物。这种感染是自来的,自然的,自在的。新得可亲,也新得可爱。
至此,想到《金秋》副总编辑、才女王红梅和我聊刊时所说的,“现在,国家气候好,人心乐,我们只有一句话,勇敢地向前办吧!”
我不会做生意,又不善商业口语,对《金秋》仅是个“街谈巷议”了。一家小见坦言而已。
(作者系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